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ABC133>D33EACFGHI??+IFCFJIC1??->11;G;
+;
中外利润表的比较分析
唐振达
(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广西南宁,2$&&&$)
利润表成为最主要的财务报表之一。国外一般使用费用性质法的利润表,而!摘要
我国则使用费用功能法的利润表。这两种利润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的利润表在一些概念使用上和项目排序上有待改进。比较;启示!关键词
[文献标识码]!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5267
始密切关注有关收入与费用的核算与报告问题。
一、利润表的演变回顾此时所编报的利润表仅被人们理解为是联结前
后两期资产负债表的纽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计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收益表”或损益计算在此期间内的净资产增加并入期末的业主权算表。早在复式簿记形成阶段,就已经出现损益益,以期得出新的资产负债表。但是,自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唐振达(!%:293),男,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工程经济学。
:5
第!
试图以“盈利表”或“全面收益表”来代替“收益表”,但在会计实务中仍以“收益表”为主。我国在!,,’年以前,主要采用“利润表”名称,-,,’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其取名为“损益表”,而在’$$!年《企业会计制度》中又回归到“利润表”这个名称上。有时利润表与利润分配表合并在一张报表上,这时一般采用的名称是“利润和利润分配表”或“收益与留存收益表”。
二、中外利润表比较分析
利润表有两种基本格式,一种是流行于国外
的费用性质法利润表,另一种是流行于我国的费
用功能法利润表。这两种利润表也都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01)于-,,2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号(新./0-)财务报表列报所推荐的。但笔者以为:费用性质法和费用功能法两种利润表内容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营业活动部分,两者营业活动的收入、其他经营收益、经营利润、利润总额四个项目完全相同,但在是否披露销售成本和费用分类的项目两方面有所不同,而费用总金额却相等。笔者将两种利润表的费用项目进行对比(见表-)。
表-+++两种利润表费用项目的对比
利润表费用功能法
费
用
项
目
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经营费用雇员成本
折旧和摊销费用其他经营费用经营费用总额产成品和在产品变动长期资产计价
流动资产
新3/0-耗用的原材料和易耗品欧4号耗用的原材料和易耗品费
用性质法
德国法国荷兰英国
其他工薪社保购劳务其他
55555
55555
55555
5555
5555
55555
5555
调社保整
55
5
两种利润表的“其他经营费用”都是上列其活动的收入、其他经营收益、经营利润、利润总额前面项目以外的经营费用,但内容有所差异。比四个项目完全相同,而且费用总金额也相等。由如广告样品费,费用功能法将其列入销售费用,于多步式利润表注重收入与费用支出配比的层费用性质法则列入其他经营费用。两种利润表都次性,这样便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要求披露财务费用,只是国外一般确认为损失要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利用素,披露于营业利润之后。费用功能法通过销售多步式利润表有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成本、期间费用直接与收入配比,不披露制造费(()基本结构相同:基本结构都是由收入)费用用;费用性质法披露包括制造成本在内的总费*利润三要素构成。
(!)收入的范围与分类不同。用,通过“产成品和在产品的变动”把制造成本’&+不同之处。
我国现行的制度规定了收入单列了营业务收入调整为销售成本,加上期间费用与收入配比。两
者异同和差异性分析如下:一项。国际会计准则中分为“收人”“、其他经营
收益”两项来列示营业收入,在填报收入时,还(!)表首部分相同:两者的利!&相同之处。
可将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及利息收入、租金收润表都包含报告企业名称、记账本位币、企业类
入、投资收益单列。(’)费用划分和归集不同。我型和报告时间。(’)报表的格式相同:两者的利
润表格式都采用了多步式利润表;不仅两者营业国对费用分析采用销售成本法,将费用严格划分
6
第!期唐振达:中外利润表的比较分析
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而国外依照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将折旧费、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利息收入在利润表单列。(#)利润组成和内涵不同。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利润总额由营业净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山、非常净损失组成。如果我们对其利润构成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它们的区别。
我国利润构成计算公式: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财务费用;%&营业、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少数股东损益。国外利润构成计算公式: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销售成本;
经营利润$&销售毛利%&销售及管理费用;所得税前利润$&经营利润(&其他收益%&利息费用;
非常项目前利润$&所得税前利润%&所得税;净利润$&非常项目前利润%&非常项目。对于营业净利润,我国的范围要比国外更小。根据我国利润表的结构,投资收益实际上是非营业利润,我国直接列示投资收益,国外则按其构成列示分为参与收益、其他有价证券和长期贷款收益、其他利息收益、长期金融资产和短期证券摊销等项目。它们的营业利润包括了投资收益。这里,本人认为投资属于正常的经营活动。对于营业外收支,我国是从业务本身的经济来划分,在我国会计处理中,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归为营业外收支项目。而在国外的会计实务处理中,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归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在利润表中按非常收入、非常费用、非常净益列示。从定义上看,两国都将营业外(非常)收入(收益)与费用定义为正常业务活动无关的收入与支出,但什么是“正常”、什么是“非正常”却又有不同的理解,处理固定资产、对外捐赠在我国看来是属“非正常”的事项,而在国外却视为“正常”的业务。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的规定与国外的利得和损失不尽一致。国外将利得和损失划分为正常项目,在划分依据上,国外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来判断。因此,我国的某些营业外收支项目可能是国外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利润总额为所得税前利润。国外的会计利润的确切定义是年度盈余,它是收益减去费用的余额,其会计所得税在年度盈余之前列支,年度盈余即为税后年度利润,应税所得和年度利润无须着意区分,自然各不相同。
从利润表产生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的原因分析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不同,二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同。两种区别的存在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一般来讲,凡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社会成员要求公平分配社会权利的欲望较强、对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回避较弱,能够直面现实、敢于迎接挑战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投资人和潜在投资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报告较为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既全面又详细,并把满足投资人要求作为首选目标。相反,社会价值观念较重、权力差距较大、对不确定性因素反映较强、个人私欲和决断能力较弱、思想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不仅公开化程度低,而且更倾向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从我国起草利润表准则来看,既借鉴了国际惯例,又符合了中国国情,根据宏观管理的要求和各方面对企业经营成果指标的需要,才制定了统一的利润表准则。
三、启示
我国遵照国际惯例,一直奉行“多步式”揭示企业利润的原则。《企业会
但是,现行的利润表并非尽善尽美,尤其是在一些利润构成项目的表述和排列上,还存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空间。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就我国利润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主营!)我国利润表第一步计算并披露的是
业务利润”,笔者认为“主营业务利润”这一概念不是很准确,甚至有些模糊。作为会计意义上的“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后的差额。这里
+,
第!
的成本费用,不仅包括了业务成本和相关税金,而且还包括与其相配比的期间费用。而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显然与“利润”的定义相去甚远,因为它缺少了期间费用的配比。因此,在此使用“主营业务利润”的概念会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从事主营业务赚取的全部利润,以致许多人用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其他业务利润”去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更多的误解和判断差错。笔者认为利润表的第一步计算,应当使用“毛利”的概念,即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毛利,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当与后面期间费用共同排列。这是因为,第一,“毛利”的概念通俗易懂,不仅容易被广大社会公众接受和理解,而且符合国际惯例;第二,“毛利”是体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企业只有拥有足够大的毛利,才能为最终赚取利润提供良好的利润空间。至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后移,因为毛利是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相抵后的差额,本身就不包含营业税金及附加。此外,我国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其“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基础是不相同的,由此造成行业归属不同的企业在此项目上的不可比性。即便是在同一行业的企业(主要是指缴纳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企业),由于增值税计算的特殊性,此项目的可比性也不是很强。
“其他业务利润”排在“主营()*在利润表中,
业务利润”之后,笔者认为这种排序值得商榷。现在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只是“毛利”而非真正的“利润”,因此,“主营业务利润”应当是“主营业务毛利”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全部“期间费用”相互配比后的结果。而“其他业务利润”则应当排列在其后,不再同期间费用进行配比。一方面,“其他业务支出”已经包含了企业从事其他业务所发生的绝大部分成本、费用和相关税金及附加,基本符合利润的定
义;另一方面,由于“其他业务利润”本身所具有
的波动性大、连续性差等特点,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其他业务利润”就不需要再同期间费用进行配比了。利润表项目经过上述调整后如下: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二、主营业务毛利
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四、营业利润
加: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五、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六、净利润
+参考文献,
(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北京:中国商+-,
业出版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上海:-//
中国商业+0,*李心合)财务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北京:
出版社,-///)
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厦门:厦门+1,*葛家澎,
大学出版社,-//$)
(上)中国财政经济出+%,*郭道扬)中国会计史摘+.,)北京:
版社,-/
秋!责任编辑:虹
2$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ABC133>D33EACFGHI??+IFCFJIC1??->11;G;
+;
中外利润表的比较分析
唐振达
(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广西南宁,2$&&&$)
利润表成为最主要的财务报表之一。国外一般使用费用性质法的利润表,而!摘要
我国则使用费用功能法的利润表。这两种利润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的利润表在一些概念使用上和项目排序上有待改进。比较;启示!关键词
[文献标识码]!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5267
始密切关注有关收入与费用的核算与报告问题。
一、利润表的演变回顾此时所编报的利润表仅被人们理解为是联结前
后两期资产负债表的纽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计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收益表”或损益计算在此期间内的净资产增加并入期末的业主权算表。早在复式簿记形成阶段,就已经出现损益益,以期得出新的资产负债表。但是,自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唐振达(!%:293),男,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工程经济学。
:5
第!
试图以“盈利表”或“全面收益表”来代替“收益表”,但在会计实务中仍以“收益表”为主。我国在!,,’年以前,主要采用“利润表”名称,-,,’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其取名为“损益表”,而在’$$!年《企业会计制度》中又回归到“利润表”这个名称上。有时利润表与利润分配表合并在一张报表上,这时一般采用的名称是“利润和利润分配表”或“收益与留存收益表”。
二、中外利润表比较分析
利润表有两种基本格式,一种是流行于国外
的费用性质法利润表,另一种是流行于我国的费
用功能法利润表。这两种利润表也都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01)于-,,2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号(新./0-)财务报表列报所推荐的。但笔者以为:费用性质法和费用功能法两种利润表内容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营业活动部分,两者营业活动的收入、其他经营收益、经营利润、利润总额四个项目完全相同,但在是否披露销售成本和费用分类的项目两方面有所不同,而费用总金额却相等。笔者将两种利润表的费用项目进行对比(见表-)。
表-+++两种利润表费用项目的对比
利润表费用功能法
费
用
项
目
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经营费用雇员成本
折旧和摊销费用其他经营费用经营费用总额产成品和在产品变动长期资产计价
流动资产
新3/0-耗用的原材料和易耗品欧4号耗用的原材料和易耗品费
用性质法
德国法国荷兰英国
其他工薪社保购劳务其他
55555
55555
55555
5555
5555
55555
5555
调社保整
55
5
两种利润表的“其他经营费用”都是上列其活动的收入、其他经营收益、经营利润、利润总额前面项目以外的经营费用,但内容有所差异。比四个项目完全相同,而且费用总金额也相等。由如广告样品费,费用功能法将其列入销售费用,于多步式利润表注重收入与费用支出配比的层费用性质法则列入其他经营费用。两种利润表都次性,这样便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要求披露财务费用,只是国外一般确认为损失要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利用素,披露于营业利润之后。费用功能法通过销售多步式利润表有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成本、期间费用直接与收入配比,不披露制造费(()基本结构相同:基本结构都是由收入)费用用;费用性质法披露包括制造成本在内的总费*利润三要素构成。
(!)收入的范围与分类不同。用,通过“产成品和在产品的变动”把制造成本’&+不同之处。
我国现行的制度规定了收入单列了营业务收入调整为销售成本,加上期间费用与收入配比。两
者异同和差异性分析如下:一项。国际会计准则中分为“收人”“、其他经营
收益”两项来列示营业收入,在填报收入时,还(!)表首部分相同:两者的利!&相同之处。
可将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及利息收入、租金收润表都包含报告企业名称、记账本位币、企业类
入、投资收益单列。(’)费用划分和归集不同。我型和报告时间。(’)报表的格式相同:两者的利
润表格式都采用了多步式利润表;不仅两者营业国对费用分析采用销售成本法,将费用严格划分
6
第!期唐振达:中外利润表的比较分析
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而国外依照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将折旧费、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利息收入在利润表单列。(#)利润组成和内涵不同。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利润总额由营业净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山、非常净损失组成。如果我们对其利润构成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它们的区别。
我国利润构成计算公式: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财务费用;%&营业、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少数股东损益。国外利润构成计算公式: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销售成本;
经营利润$&销售毛利%&销售及管理费用;所得税前利润$&经营利润(&其他收益%&利息费用;
非常项目前利润$&所得税前利润%&所得税;净利润$&非常项目前利润%&非常项目。对于营业净利润,我国的范围要比国外更小。根据我国利润表的结构,投资收益实际上是非营业利润,我国直接列示投资收益,国外则按其构成列示分为参与收益、其他有价证券和长期贷款收益、其他利息收益、长期金融资产和短期证券摊销等项目。它们的营业利润包括了投资收益。这里,本人认为投资属于正常的经营活动。对于营业外收支,我国是从业务本身的经济来划分,在我国会计处理中,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归为营业外收支项目。而在国外的会计实务处理中,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归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在利润表中按非常收入、非常费用、非常净益列示。从定义上看,两国都将营业外(非常)收入(收益)与费用定义为正常业务活动无关的收入与支出,但什么是“正常”、什么是“非正常”却又有不同的理解,处理固定资产、对外捐赠在我国看来是属“非正常”的事项,而在国外却视为“正常”的业务。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的规定与国外的利得和损失不尽一致。国外将利得和损失划分为正常项目,在划分依据上,国外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来判断。因此,我国的某些营业外收支项目可能是国外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利润总额为所得税前利润。国外的会计利润的确切定义是年度盈余,它是收益减去费用的余额,其会计所得税在年度盈余之前列支,年度盈余即为税后年度利润,应税所得和年度利润无须着意区分,自然各不相同。
从利润表产生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的原因分析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不同,二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同。两种区别的存在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一般来讲,凡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社会成员要求公平分配社会权利的欲望较强、对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回避较弱,能够直面现实、敢于迎接挑战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投资人和潜在投资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报告较为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既全面又详细,并把满足投资人要求作为首选目标。相反,社会价值观念较重、权力差距较大、对不确定性因素反映较强、个人私欲和决断能力较弱、思想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不仅公开化程度低,而且更倾向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从我国起草利润表准则来看,既借鉴了国际惯例,又符合了中国国情,根据宏观管理的要求和各方面对企业经营成果指标的需要,才制定了统一的利润表准则。
三、启示
我国遵照国际惯例,一直奉行“多步式”揭示企业利润的原则。《企业会
但是,现行的利润表并非尽善尽美,尤其是在一些利润构成项目的表述和排列上,还存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空间。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就我国利润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主营!)我国利润表第一步计算并披露的是
业务利润”,笔者认为“主营业务利润”这一概念不是很准确,甚至有些模糊。作为会计意义上的“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后的差额。这里
+,
第!
的成本费用,不仅包括了业务成本和相关税金,而且还包括与其相配比的期间费用。而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显然与“利润”的定义相去甚远,因为它缺少了期间费用的配比。因此,在此使用“主营业务利润”的概念会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从事主营业务赚取的全部利润,以致许多人用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其他业务利润”去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更多的误解和判断差错。笔者认为利润表的第一步计算,应当使用“毛利”的概念,即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毛利,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当与后面期间费用共同排列。这是因为,第一,“毛利”的概念通俗易懂,不仅容易被广大社会公众接受和理解,而且符合国际惯例;第二,“毛利”是体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企业只有拥有足够大的毛利,才能为最终赚取利润提供良好的利润空间。至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后移,因为毛利是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相抵后的差额,本身就不包含营业税金及附加。此外,我国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其“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基础是不相同的,由此造成行业归属不同的企业在此项目上的不可比性。即便是在同一行业的企业(主要是指缴纳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企业),由于增值税计算的特殊性,此项目的可比性也不是很强。
“其他业务利润”排在“主营()*在利润表中,
业务利润”之后,笔者认为这种排序值得商榷。现在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只是“毛利”而非真正的“利润”,因此,“主营业务利润”应当是“主营业务毛利”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全部“期间费用”相互配比后的结果。而“其他业务利润”则应当排列在其后,不再同期间费用进行配比。一方面,“其他业务支出”已经包含了企业从事其他业务所发生的绝大部分成本、费用和相关税金及附加,基本符合利润的定
义;另一方面,由于“其他业务利润”本身所具有
的波动性大、连续性差等特点,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其他业务利润”就不需要再同期间费用进行配比了。利润表项目经过上述调整后如下: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二、主营业务毛利
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四、营业利润
加: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五、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六、净利润
+参考文献,
(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北京:中国商+-,
业出版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上海:-//
中国商业+0,*李心合)财务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北京:
出版社,-///)
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厦门:厦门+1,*葛家澎,
大学出版社,-//$)
(上)中国财政经济出+%,*郭道扬)中国会计史摘+.,)北京:
版社,-/
秋!责任编辑: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