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网络培训 小结作业
2012年10月16日,我们学院在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布2012年下半年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的通知》。看到培训计划后既兴奋又担心:这是一次国家级培训,可以在网络完成,不耽误正常的上班,但是分到我们学院的指标又非常少,每个系只分配一个指标。 经过系部会议研究,本人有幸得到这次培训机会。
10月18日,我在教师发展在线注册了用户名,详细查看了培训课程,购买了学习卡,根据本人的教学实际,最终选择了由董小玉老师主讲的《写作》课。
董老师主讲的《写作》,是讲求“实用、审美和交流”的课程。董老师举了很多例子说明沟通的重要性,讲到沟通和写作的关系。课程介绍的一开始,我就被这鲜明的观念所吸引,在接下来的各个章节中我仔细聆听,品味大家的教学理念和心得,获取了很多新的知识和观点。在收获的同时,长期积累的困惑也愈加凸显。
我的第一个困惑是学生们需要怎样的《写作》课程?
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和必需性毋庸置疑,基于此,高校普遍开设了写作课程,结合不同专业,写作类课程的名称和种类也很丰富。DNT 长期与学生接触,发现同学们对《写作》课程的感觉事与愿违。老师和同学们对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同学们普遍反映写作课上到最后感觉比较枯燥,不像其他专业课那么有趣。写作课老师也感觉到,一学期的课程下来,预定的教学目标到底实现的怎么样,心理要打很多问号。
我的第二个困惑是《写作》课程的内容该怎么设计?
“应用文”所涵盖的文种数量庞大,学生在短短的70左右课时下需要掌握的知识量大且杂,如何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足够”、“必需”的知识,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写作》课程的真谛,思考与专业的切合点,思考未来生活工作的需要,在成熟的《写作》教材基础上,编制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
我的第三个困惑是《写作》课程怎样才能上好?
一直以为,应用文写作就是照葫芦画瓢的事情,只要把常见文种的写作要求和格式规范告知同学,再辅以适当的练习及点评即可。在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案例法,有时候加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课堂写作任务。学生们在教学反馈中存在三点比较集中的问题:一是有些文种写作看起来轻松写起来很难,二是课堂上人人都参与的任务较少,三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掌握了该学的内容没有。同学们提出的困惑也就是我今后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以上三个困惑萦绕在《写作》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本人亟待找到破解谜题的出路。在求索的道路上,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发展在线的网络培训,选择了董小玉老师主讲的《写作》课程,学习之后有很多反思,也看到了课程教学的新希望。在此,我想结合着自己遇到的问题,谈谈学习完本门课程的心得,既是上面问题的答案,也是今后需要努力的四个方向。 首先,应该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强化对《写作》课程的信心
沟通无处不在,写作就是沟通的有效途径。学习完课程后,我应该开阔视野,上升《写作》课程的层次,以更实际的案例打动学生,也是打动自己,更加坚定写作能力培养的信念,树立师生对课程的信心。这是需要潜移默化进行的,是需要像前辈们那样搜集更多的身边事来说明的,而不是说教。只有从心底认同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从实际的身边事感知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师生对该课程的热情才能长久。
其次,应该带着诗意去写作
诗歌是文学的起点,更是《写作》课程的基础。诗歌具有的顿悟性和节奏性特点,与应用文写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前从未考虑过诗歌与应用文写作的关系,通过学习,发现诗
歌的韵味和痕迹遍布在应用文作品中,这也是为什么学生的习作从形似很难上升到神似的重要原因。诗歌是建立在深刻观察和思考的创作,而应用写作也是如此。我们往往忽略了诗歌创作与欣赏对普通应用写作的正面影响。有着诗意思维的人,很难写不出应用文作品。 再次,要伴着阅读去写作
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没有阅读量的学生是很难写出形神兼备的好作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要求学生的课下阅读,结合阅读谈写作,效果会更好。 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做好两个基础工作,一是确立教学的内容和范围。前文提及,写作的文种纷繁复杂,学生未来生活工作需要的文种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未来就业方向等考虑,遴选出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作为学期教学重点。写作教学不再是面面俱到的,而是花很长时间,就是围绕着那么几个方面的写作,让学生们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尽量做出量化考核指标,从形式到内容列出打分参考标准,方便教学质量考核。
“学不可以已”,教师应该首先学会学习,学会不断学习,学会更新知识,学习他人优秀教学成果,自己潜心吸收,静下心来思考教什么,怎么教,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之路上不断长进。感谢教师发展在线提供的良好平台,期待下一次的学习机会。
课程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才刚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 小结作业
2012年10月16日,我们学院在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布2012年下半年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的通知》。看到培训计划后既兴奋又担心:这是一次国家级培训,可以在网络完成,不耽误正常的上班,但是分到我们学院的指标又非常少,每个系只分配一个指标。 经过系部会议研究,本人有幸得到这次培训机会。
10月18日,我在教师发展在线注册了用户名,详细查看了培训课程,购买了学习卡,根据本人的教学实际,最终选择了由董小玉老师主讲的《写作》课。
董老师主讲的《写作》,是讲求“实用、审美和交流”的课程。董老师举了很多例子说明沟通的重要性,讲到沟通和写作的关系。课程介绍的一开始,我就被这鲜明的观念所吸引,在接下来的各个章节中我仔细聆听,品味大家的教学理念和心得,获取了很多新的知识和观点。在收获的同时,长期积累的困惑也愈加凸显。
我的第一个困惑是学生们需要怎样的《写作》课程?
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和必需性毋庸置疑,基于此,高校普遍开设了写作课程,结合不同专业,写作类课程的名称和种类也很丰富。DNT 长期与学生接触,发现同学们对《写作》课程的感觉事与愿违。老师和同学们对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同学们普遍反映写作课上到最后感觉比较枯燥,不像其他专业课那么有趣。写作课老师也感觉到,一学期的课程下来,预定的教学目标到底实现的怎么样,心理要打很多问号。
我的第二个困惑是《写作》课程的内容该怎么设计?
“应用文”所涵盖的文种数量庞大,学生在短短的70左右课时下需要掌握的知识量大且杂,如何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足够”、“必需”的知识,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写作》课程的真谛,思考与专业的切合点,思考未来生活工作的需要,在成熟的《写作》教材基础上,编制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
我的第三个困惑是《写作》课程怎样才能上好?
一直以为,应用文写作就是照葫芦画瓢的事情,只要把常见文种的写作要求和格式规范告知同学,再辅以适当的练习及点评即可。在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案例法,有时候加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课堂写作任务。学生们在教学反馈中存在三点比较集中的问题:一是有些文种写作看起来轻松写起来很难,二是课堂上人人都参与的任务较少,三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掌握了该学的内容没有。同学们提出的困惑也就是我今后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以上三个困惑萦绕在《写作》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本人亟待找到破解谜题的出路。在求索的道路上,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发展在线的网络培训,选择了董小玉老师主讲的《写作》课程,学习之后有很多反思,也看到了课程教学的新希望。在此,我想结合着自己遇到的问题,谈谈学习完本门课程的心得,既是上面问题的答案,也是今后需要努力的四个方向。 首先,应该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强化对《写作》课程的信心
沟通无处不在,写作就是沟通的有效途径。学习完课程后,我应该开阔视野,上升《写作》课程的层次,以更实际的案例打动学生,也是打动自己,更加坚定写作能力培养的信念,树立师生对课程的信心。这是需要潜移默化进行的,是需要像前辈们那样搜集更多的身边事来说明的,而不是说教。只有从心底认同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从实际的身边事感知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师生对该课程的热情才能长久。
其次,应该带着诗意去写作
诗歌是文学的起点,更是《写作》课程的基础。诗歌具有的顿悟性和节奏性特点,与应用文写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前从未考虑过诗歌与应用文写作的关系,通过学习,发现诗
歌的韵味和痕迹遍布在应用文作品中,这也是为什么学生的习作从形似很难上升到神似的重要原因。诗歌是建立在深刻观察和思考的创作,而应用写作也是如此。我们往往忽略了诗歌创作与欣赏对普通应用写作的正面影响。有着诗意思维的人,很难写不出应用文作品。 再次,要伴着阅读去写作
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没有阅读量的学生是很难写出形神兼备的好作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要求学生的课下阅读,结合阅读谈写作,效果会更好。 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做好两个基础工作,一是确立教学的内容和范围。前文提及,写作的文种纷繁复杂,学生未来生活工作需要的文种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未来就业方向等考虑,遴选出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作为学期教学重点。写作教学不再是面面俱到的,而是花很长时间,就是围绕着那么几个方面的写作,让学生们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尽量做出量化考核指标,从形式到内容列出打分参考标准,方便教学质量考核。
“学不可以已”,教师应该首先学会学习,学会不断学习,学会更新知识,学习他人优秀教学成果,自己潜心吸收,静下心来思考教什么,怎么教,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之路上不断长进。感谢教师发展在线提供的良好平台,期待下一次的学习机会。
课程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才刚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