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籍的历史演进

中国书籍的历史演进

人类探索理想信息载体的脚步从未停止,文字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为载体 ,承载文字的物质材料可称之为‚文字载体‛。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文字载体的探索 ,新文字载体的发明往往是适应社会控制和文化传播的需要而产生的 ,又反过来促进社会控制和文化传播 ,并促进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谈到书籍不能不谈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 到周代,中国文化进入第一次勃兴时期,各种流派和学说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文字载体的书籍,已经出现很多。周代时,甲骨文已经向金文、石鼓文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后又完成了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逐渐完善。

(一)甲骨

通过考古发现,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后来虽然在陶器、岩石、青铜器和石碑上也有文字刻画,但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故不做详谈。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埃及人把

文字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碑文。古巴比伦人则把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版上,再把黏土版烧制成书。

(二)玉版

《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话,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三)竹简木牍

中国正规书籍的最早载体是竹和木。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再放臵火上烘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竹简再以革绳相连成‚册‛,称为‚简策‛。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整的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另外还有木简的使用,方式方法同竹简。牍,则是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是木牍以片为单位,一般着字不多,多用于书信。《尚书?多士》中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从其所用材质和使用形式上看,在纸出现和大量使用之前,它们是主要的书写工具。书的称谓大概就是从西周的简牍开始的,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也都是承袭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当时欧洲盛行古抄本,所用材质多是树叶、树皮等。由于年代久远,竹木材质难以保存很长,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些古籍,就是在博物馆也难得一见完整的简策。现在有的出版社模仿古代简策制作的像《孙子兵法》、《史记》等传统经典著作,多作为礼品或用以收藏,不属大众普及读物。即使如此,作为书籍装帧

设计的一种形式,了解一二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学习和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手法。

(四)缣帛

缣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与今天的书画用绢大致相同。在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了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的记载,《墨子》中提到‚书于竹帛‛,《字诂》中说‚古之素帛,以书长短随事裁绢‛。可见缣帛质轻,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成一段,卷成一束,称为‚一卷‛。缣帛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自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材料起,这种形式被书史学家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五)纸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了纸。

《后汉书?蔡伦传》中载:‚自古书契多编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蔽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以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伦纸’。‛

古人认为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所造,其实在他之前,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技术,他只是改进并提高了造纸工艺。

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用材、工艺等进一步发展,几乎接近了近代的机制纸了。

到东晋末年,已经正式规定以纸取代简缣作为书写用品。最早的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的米诺亚文化,它又受古埃及人的影响。

给欧洲的书籍形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如果只强调书籍是文字的载体这一概念,来为书籍下定义的话是不够的。

石碑刻有精美的文字,布局可谓考究,大多还装饰以纹饰,标题、正文、落款等内容形式颇有书感,但是,石碑过于庞大,不易移动和传播交流,与真正意义的书籍难以相提并论。为何纸的出现便迅速替代其它载体材质呢,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现代。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当今又出现了电子媒介与纸的持续并用。新载体之所以不能马上取代旧载体 ,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来源于新载体本身 ,新载体虽然有旧载体所不具备的优越性 ,但在使用中也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二是来源于人们的观念 ,人类似乎有一种共性 ,抛弃熟悉的东西会感到痛苦 ,越是文化根基深厚的人越是如此。

中国书籍的历史演进

人类探索理想信息载体的脚步从未停止,文字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为载体 ,承载文字的物质材料可称之为‚文字载体‛。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文字载体的探索 ,新文字载体的发明往往是适应社会控制和文化传播的需要而产生的 ,又反过来促进社会控制和文化传播 ,并促进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谈到书籍不能不谈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 到周代,中国文化进入第一次勃兴时期,各种流派和学说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文字载体的书籍,已经出现很多。周代时,甲骨文已经向金文、石鼓文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后又完成了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逐渐完善。

(一)甲骨

通过考古发现,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后来虽然在陶器、岩石、青铜器和石碑上也有文字刻画,但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故不做详谈。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埃及人把

文字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碑文。古巴比伦人则把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版上,再把黏土版烧制成书。

(二)玉版

《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话,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三)竹简木牍

中国正规书籍的最早载体是竹和木。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再放臵火上烘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竹简再以革绳相连成‚册‛,称为‚简策‛。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整的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另外还有木简的使用,方式方法同竹简。牍,则是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是木牍以片为单位,一般着字不多,多用于书信。《尚书?多士》中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从其所用材质和使用形式上看,在纸出现和大量使用之前,它们是主要的书写工具。书的称谓大概就是从西周的简牍开始的,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也都是承袭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当时欧洲盛行古抄本,所用材质多是树叶、树皮等。由于年代久远,竹木材质难以保存很长,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些古籍,就是在博物馆也难得一见完整的简策。现在有的出版社模仿古代简策制作的像《孙子兵法》、《史记》等传统经典著作,多作为礼品或用以收藏,不属大众普及读物。即使如此,作为书籍装帧

设计的一种形式,了解一二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学习和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手法。

(四)缣帛

缣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与今天的书画用绢大致相同。在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了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的记载,《墨子》中提到‚书于竹帛‛,《字诂》中说‚古之素帛,以书长短随事裁绢‛。可见缣帛质轻,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成一段,卷成一束,称为‚一卷‛。缣帛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自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材料起,这种形式被书史学家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五)纸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了纸。

《后汉书?蔡伦传》中载:‚自古书契多编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蔽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以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伦纸’。‛

古人认为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所造,其实在他之前,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技术,他只是改进并提高了造纸工艺。

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用材、工艺等进一步发展,几乎接近了近代的机制纸了。

到东晋末年,已经正式规定以纸取代简缣作为书写用品。最早的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的米诺亚文化,它又受古埃及人的影响。

给欧洲的书籍形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如果只强调书籍是文字的载体这一概念,来为书籍下定义的话是不够的。

石碑刻有精美的文字,布局可谓考究,大多还装饰以纹饰,标题、正文、落款等内容形式颇有书感,但是,石碑过于庞大,不易移动和传播交流,与真正意义的书籍难以相提并论。为何纸的出现便迅速替代其它载体材质呢,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现代。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当今又出现了电子媒介与纸的持续并用。新载体之所以不能马上取代旧载体 ,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来源于新载体本身 ,新载体虽然有旧载体所不具备的优越性 ,但在使用中也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二是来源于人们的观念 ,人类似乎有一种共性 ,抛弃熟悉的东西会感到痛苦 ,越是文化根基深厚的人越是如此。


相关文章

  • 书籍的历史演进
  • 中国书籍的历史演进 人类探索理想信息载体的脚步从未停止,文字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为载体 ,承载文字的物质材料可称之为‚文字载体‛.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文字载体的探索 ,新文字载体的发明往往是适应社会控制和文化传播的需要而产生 ...查看


  • 汉语标点符号发展史述略
  • 话文学刊2010年第12期 汉语标点符号发展史述略 0刘炜1 侯民吉2徐兴胜1 (1.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张家界427000:2.吉首大学国交与公外学院,湖南 吉首416000) [摘要]ix-/t-标点符号发展史可概括为在术语方面从 ...查看


  • 古籍装帧对现代书籍的意义
  • 书籍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书籍的发展形式反映一定社会.一定时期的生活状况和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书籍具有特定的形式.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对现代书籍装帧是深层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现代书籍装帧之所以发展到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古代书籍装帧对其 ...查看


  • 短短一千字的文章据说一夜成文,流传千年今人依然无法模仿
  • 今天要说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千古第一奇书,现代社会,很多畅销书籍迅速被模仿,但这本书奇就奇在哪怕时间过了一千五百年来,没有人能够抄袭它的结构,没有人能够抄袭它的思路,仿造一本与它类似的书籍出来.哪怕与它接近都不可能,更别提超越它了.甚至,我猜 ...查看


  • 书籍推荐(最值得收藏的书籍)
  • 读完这些书,你的眼界和眼光,立即赶超硕士博士 如果你想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眼界,提升谈吐水平,甚至„„比那些读了四年.七年大学和研究生的人,看问题时眼光更毒辣,下面这个书单就是为你准备的. 男生借助这个书单,可以变得更加成熟,更加 ...查看


  • 年鉴学派的演进
  • 年鉴学派的演进 张广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国年鉴学派在20世纪的崛起与发展是现代国际史学的重要篇章.如果我们把19世纪的兰克史学称作为上一世纪史学发展主流的话,那么由年鉴派所奠立的史学新范型,无疑应是本世纪西方史学乃至世界 ...查看


  • 家族企业的利与弊
  • 家族式企业的三大弊端 综述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中有很多适合家族企业生存的特点,所以,经过近20年的迅速发展,用家族制的方法管理企业已经成为70%-80%的民营企业的普遍管理模式.从国际上看,即使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家族企 业也是最普遍的 ...查看


  • 十本书管理学必读书籍
  • 10本经典的经济管理书籍 一个公司想要拥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就需要领导者拥有对竞争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经济管理方法.当然,谁都不是天生的经济管理学家,我们都需要在后天不断的努力学习,书籍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里,为大家推荐十本经 ...查看


  • 大秦相国的阅读提示
  • 红网长沙3月10日讯(记者?曾小颖?通讯员?刘峰颖)近日,<大清相国>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2014年上半年推荐书目. 康熙一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拓展疆域,文治武功.在这些事件中,毫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