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摘要】 就业难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通过开展专业素质拓
展训练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顺利就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
用。本文以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分
析了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
有效的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能力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
求越来越高。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以及职业的持续性发展,必须提
升个人的职业能力。专业素质是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是大学生职
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要素,积极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对
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专业素质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元素。扎实的专业素质是大学
生顺利就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大
学生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专业
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有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
和综合交叉学科理论知识三大领域。专业能力方面:一是专业方面
的一般能力;二是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三是与专业相关的综合能
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主要途径是专业
课堂教学,然而,高校在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导致学生专业素质能力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新要
求。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学习采用的是老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
式,学生在校学习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专业学习以应付考试为目
的,以最终拿到毕业证为目标,学习变成了一种应试的需要。
2、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个性培养
尽管学生的专业相同,然而,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个
性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在培养过程中,学校更多的是追求学生共性
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基本完全一致,忽略了对学生
个性的培养。尽管学校开设了选修课,然而与专业相关的拓展性课
程并不多,由于教学资源、师资等客观因素,选修课对于学生专业
知识的补充所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
3、学生的服从意识强,但创造意识不足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听
从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从任课教师到学生都普遍缺少质疑的精神,
学生对教学问题缺乏主动的思考,难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种观
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难以得到提高。
4、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学生培养方式上,重教而不重育,课堂上教学和课堂下培育存在
一定的差距。重视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却忽略了课堂外对学生的培育和实践,缺少实际的操作训练,致使
一些“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学生综合能力较弱。
二、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知识准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掌握扎
实的专业知识是实现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通过专业素质拓展训
练,能够营造了良好的学风;通过系统化、高水平学术讲座,专业
模拟设计、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学生对自己
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全方位的了解,增强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同
时,通过开展相关的专业实践,学生对企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
注意事项等,基本能够熟练掌握并且还能用理论加以解释,从而提
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
第二,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能力准备。随
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日益提高,除需要具备优
秀的专业成绩外,往往还要考察与专业相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
别是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学生通过
策划、组织、参与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相关的实践活动,综合素质
和能力都得以提升,从而为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有效途径
1、根据专业特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制定《学生专业素质
拓展训练大纲》
通过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使得将
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制度化、系统化,使得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有目
标、有措施、有计划的开展,避免开展过程中的随意性。通过对照
大纲中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确定相关的师资和培训方式,将学生的
培养落到实处。
在制定《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职业素
质的重视。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
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仅仅注重对学生“专才”化
的培养,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社会
职业需求。在训练大纲的过程中应将根据专业的特点,将对学生职
业素质的培养体现在教学大纲中。比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
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和学习的能力、与人沟通的
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造性
开展工作的能力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素质拓展活动,拓宽训练的途径
第一,专业化的学术讲座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本专业
的前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目前,知识更新换代
的速度日益加快,尤其是高校中的部分专业是依托于新兴行业设立
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就不断有知识理念在更新。因此,来
自行业的专家进行的学术讲座具有前沿导向作用,能够弥补学生在
校内部分专业知识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做到与时俱进。同时通过专
家的解析,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更好的把握自
己的职业方向。
第二,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平台。学校
应加强与企业联系,大力推广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一方
面,积极的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广泛的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活
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加强
与单位的联系,做好学生与企业的对接工作,通过联合办学、设立
订单班等形式,帮助学生联系到适合的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利用寒
暑假积极的深入企业,从基层一线做起,践行专业理论知识。通过
实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继而在以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有针
对性的进行完善。
第三,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模拟大赛、技能大赛和各类学术竞
赛。搭建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平台,除了走工学结合、校企结
合的道路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模拟大赛、技能大赛、学
术竞赛等活动,比如,让学生通过专业模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各类比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跟随指导教师一起进行
方案设计、解决出现的问题,撰写科技论文等方式,把专业知识与
应用结合,丰富第二课堂。
3、建立完善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监督、评价体系
为确保训练的效果,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尽管现在
很多高校都在开展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然而对训练是否按照计划落
实,开展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有收获,是否流于形式等情况缺乏
有效监督和评价,使得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开展专
业素质拓展训练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素
质拓展训练成效的监督和评价。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标准,
采取教师自评、学生评、上级抽查等方式,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教
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测评,保证教学的质量;通过建立抽查、公
示制度、将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和成效,比如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
性,学生的获奖情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次数和效果等进行合理、
科学的量化。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目标和过程相结合,总体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而
有效的对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参考文献
[1]葛长波,李国,李萍.以素质拓展训练为依托 提升大学生就业
竞争力[j].石油教育,2010,(4).
[2]廖迎春,贺性鹏.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问题与对策探
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
[3]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7.
作者简介:田穗,女,(1981-),重庆市人,汉族,重庆第二师范
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思
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指导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依托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摘要】 就业难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通过开展专业素质拓
展训练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顺利就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
用。本文以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分
析了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
有效的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能力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
求越来越高。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以及职业的持续性发展,必须提
升个人的职业能力。专业素质是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是大学生职
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要素,积极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对
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专业素质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元素。扎实的专业素质是大学
生顺利就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大
学生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专业
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有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
和综合交叉学科理论知识三大领域。专业能力方面:一是专业方面
的一般能力;二是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三是与专业相关的综合能
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主要途径是专业
课堂教学,然而,高校在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导致学生专业素质能力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新要
求。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学习采用的是老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
式,学生在校学习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专业学习以应付考试为目
的,以最终拿到毕业证为目标,学习变成了一种应试的需要。
2、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个性培养
尽管学生的专业相同,然而,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个
性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在培养过程中,学校更多的是追求学生共性
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基本完全一致,忽略了对学生
个性的培养。尽管学校开设了选修课,然而与专业相关的拓展性课
程并不多,由于教学资源、师资等客观因素,选修课对于学生专业
知识的补充所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
3、学生的服从意识强,但创造意识不足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听
从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从任课教师到学生都普遍缺少质疑的精神,
学生对教学问题缺乏主动的思考,难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种观
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难以得到提高。
4、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学生培养方式上,重教而不重育,课堂上教学和课堂下培育存在
一定的差距。重视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却忽略了课堂外对学生的培育和实践,缺少实际的操作训练,致使
一些“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学生综合能力较弱。
二、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知识准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掌握扎
实的专业知识是实现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通过专业素质拓展训
练,能够营造了良好的学风;通过系统化、高水平学术讲座,专业
模拟设计、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学生对自己
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全方位的了解,增强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同
时,通过开展相关的专业实践,学生对企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
注意事项等,基本能够熟练掌握并且还能用理论加以解释,从而提
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
第二,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能力准备。随
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日益提高,除需要具备优
秀的专业成绩外,往往还要考察与专业相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
别是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学生通过
策划、组织、参与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相关的实践活动,综合素质
和能力都得以提升,从而为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有效途径
1、根据专业特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制定《学生专业素质
拓展训练大纲》
通过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使得将
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制度化、系统化,使得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有目
标、有措施、有计划的开展,避免开展过程中的随意性。通过对照
大纲中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确定相关的师资和培训方式,将学生的
培养落到实处。
在制定《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职业素
质的重视。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
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仅仅注重对学生“专才”化
的培养,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社会
职业需求。在训练大纲的过程中应将根据专业的特点,将对学生职
业素质的培养体现在教学大纲中。比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
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和学习的能力、与人沟通的
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造性
开展工作的能力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素质拓展活动,拓宽训练的途径
第一,专业化的学术讲座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本专业
的前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目前,知识更新换代
的速度日益加快,尤其是高校中的部分专业是依托于新兴行业设立
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就不断有知识理念在更新。因此,来
自行业的专家进行的学术讲座具有前沿导向作用,能够弥补学生在
校内部分专业知识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做到与时俱进。同时通过专
家的解析,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更好的把握自
己的职业方向。
第二,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平台。学校
应加强与企业联系,大力推广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一方
面,积极的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广泛的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活
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加强
与单位的联系,做好学生与企业的对接工作,通过联合办学、设立
订单班等形式,帮助学生联系到适合的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利用寒
暑假积极的深入企业,从基层一线做起,践行专业理论知识。通过
实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继而在以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有针
对性的进行完善。
第三,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模拟大赛、技能大赛和各类学术竞
赛。搭建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平台,除了走工学结合、校企结
合的道路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模拟大赛、技能大赛、学
术竞赛等活动,比如,让学生通过专业模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各类比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跟随指导教师一起进行
方案设计、解决出现的问题,撰写科技论文等方式,把专业知识与
应用结合,丰富第二课堂。
3、建立完善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监督、评价体系
为确保训练的效果,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尽管现在
很多高校都在开展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然而对训练是否按照计划落
实,开展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有收获,是否流于形式等情况缺乏
有效监督和评价,使得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开展专
业素质拓展训练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素
质拓展训练成效的监督和评价。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标准,
采取教师自评、学生评、上级抽查等方式,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教
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测评,保证教学的质量;通过建立抽查、公
示制度、将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和成效,比如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
性,学生的获奖情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次数和效果等进行合理、
科学的量化。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目标和过程相结合,总体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而
有效的对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参考文献
[1]葛长波,李国,李萍.以素质拓展训练为依托 提升大学生就业
竞争力[j].石油教育,2010,(4).
[2]廖迎春,贺性鹏.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问题与对策探
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
[3]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7.
作者简介:田穗,女,(1981-),重庆市人,汉族,重庆第二师范
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思
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指导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