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初中大课间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县教育局开展大课间行为艺术指导精神,确保学生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和在校体育锻练每天不少于一小时,推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现就我校扎实开展大课间活动提出如下方案:
一、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和县教育局大课间活动艺术指示精神,保证学生每天不低于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大课间文体活动是以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有序参加的课间活动,达到强身健体,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广播操、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田径项目、集体舞、球类、棋类、书法、音乐、绘画等,还包括师生自创的文体活动形式,只要是能体现学生浓厚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具备安全保障的文体活动均可列入大课间活动内容。
二、活动目标
(1)开展大课间活动,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2)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阳光运动”落在实处。
(3)在大课间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4)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通过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全员参与原则
3、安全第一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
5、科学性原则
6、创新型原则
四、领导组成
组长:张新伟
副组长:王军展智洪钦
成员:各年级段长、全体班主任和体育课教师
五、场地划分
六年级:6.1班在新教学楼东面主干道,4个人一排,面向南;6.2班在新教学楼前,4个人一排,面向东;
七年级:主教学楼前,从最东边文化墙往西,依次为7.1班、7.2班、7.3班、7.4班。
八年级:操场,按指定位置站队,面向东。
九年级:新教学楼西部,9.1班在北面,9.2班在南面,面向南。
六、活动时间及方式安: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下午第二节后进行,活动时间为30分钟。
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广播操,第二阶段为各班自行组织的体育活动。
七、活动内容:
(一)广播操:
1.学生入场:
第二节下课铃响后,各班主任敦促本班学生迅速、有序到达指定位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快、静、齐。
2.做操:
(1)各班主任必须到场参与。
(2)各班指派一位广播操做得好的学生在队伍前面领操。
(3)要求做操过程中不准有其他无关言行,发现情况,班主任要及时制止。全体学生要精神饱满、节奏准确、动作干净利索。
(4)做操完毕须听到解散口令后方能自由活动。
(二)自由活动:
1.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2.活动内容结合学校安排计划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
3.体育委员和各小组组长要在活动中起到组织指挥的骨干作用,同时做好活动安全工作。
4.活动器械由学校提供一部分,学生自制一部分,各班主任结合本班情况添置一部分。
八、对大课间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各班大课间活动接受值周班级和值班领导的监督和检查,对课间操整队不及时、入场秩序混乱、做操动作不规范和不整齐的班级,将扣班级量化分1--3分,必要的,予以通报批评。
九、健全机制
(一)安全工作: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争执甚至打架。
(二)班主任职责:
1.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
2.按《大课间活动方案》准备活动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4.活动时,要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6.及时做好活动记录,随时接受各级督查。
十、活动要求:
1、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班主任必须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协助指导教师开展活动。
2、各年级活动内容进行轮换,打破年级界限。适时进行安全教育,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开展好活动。
3、各项目活动限在规定区域进行。不得随意改变安排的活动内容。
4、带班领导负责记录各班的活动情况,协助项目负责教师处理突发事件,代理出差的教师带好大课间活动。
5、带班领导做好每天大课间活动的情况记录,政教处每月汇总一次,作为评选优秀班集体的重要内容。期末由政教处对各班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情况做出评价,对于有特色的班级、年级予以奖励。
方案二:初中大课间实施方案
一、制订方案的意义
健康第一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尤明杰
副组长:杨文建、赵继成
成员:级部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务人员、校学生会和团委会等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
1、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参加;
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4、开展大课间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
四、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内容
课间操:
组织形式: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以年级为单位,级部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跑操活动。
大课间活动:
组织形式:以学生的爱好分跑步、乒羽组、篮球组、足排球组、踢跳组。
课外体育活动:
1、全校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下午第三节课后没有课的班级进行。是在学校统筹安排下,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指令性,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
(2)具体内容:冬季长跑活动,1500米以上,其他季节以趣味跑、技巧运动、球类运动、跳远、乒乓球、羽毛球为主。
(3)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
(4)集合地点:田径场
(5)负责老师:初一、吕明芝、孙建国。初二、魏亮、李媛媛。
初三、吴建、杨庆奎。
备注:①跑步是每位学生必须进行的练习;
②除安排的活动内容外,如果场地许可,可增加活动的项目或内容;
③为了缓解学校场地合器材的压力,鼓励学生自带练习器材;
④在开展活动时,除体育教师外,班主任也是当然的责任教师等。
2、班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直接负责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全校性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
(2)具体内容:各班自定。
3、个人体育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余体育活动。
4、校运动队训练:普及与提高要相结合。体育竞赛是展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个窗口,相关教师要支持学生参加运动队训练,教练员要尽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训练的成效,完成学校下达的竞赛指标。
5、体育社团: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光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唤起学生的巨大能量。鉴于此,学校学生会和团委会要成立体育社团,设立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武术、乒乓球、课间操质量考评等支团,在校领导和体育组的支持下(主要是资金和技术方面),行使研究制定该项活动与竞赛计划;组织各单项比赛等职责。使它成为一支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力量。
6、体育教师教师分工:
星期一:魏亮、李媛媛。
星期二:吴建、吕明芝。
星期三:杨庆奎、孙建国。
星期四:吕明芝、李媛媛。
星期五:魏亮、吴建。
五、课外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和安全措施
课间操——
1、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不宜过大;
2、应以轻松愉快的活动为主;
3、动作要正确、到位,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大幅度。
课外体育活动——
1、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以防受伤和便于恢复;
2、器械练习要注意保护和帮助,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活动场地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注意安全。
七、激励机制
1、将各年级、各班级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有关参与人员要计算工作量,对失职人员要追究责任。
2、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竞赛活动,推动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每学期初,体育组即制订出全校的学期竞赛计划,并下达相关单位,
备注:各竞赛的具体办法见相应的“竞赛规程”。
八、场地安排:按区域划分
1、跑步(负责人)全体体育老师
2、乒羽球:(场地)乒乓球场地及排球场地周围(负责人)魏亮、李媛媛
3、踢毽子、跳绳区:(场地)小广场(负责人)吕明芝
4、“沙包类游戏”组:(场地)操场跑道周围(负责人)杨庆奎
5、篮球:(场地)操场篮球场地(负责人)吴建
6、足球:(场地)操场足球地(负责人)孙建国
方案三:初中大课间实施方案
身心健康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文明小康社会、现代文明城市已成为一项国际性运动。我校提出了20XX年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发展目标,这既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围绕“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增强师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全体师生的健康素质。
2.以家庭生活、心理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宣传、调查、听讲座、设计方案等形式促进健康理念的形成,充分开发师生的健康潜能,培养师生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师生共同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和发展,创建人际关系和谐健康、具有良好健康服务质量的健康促进学校。
二.主要任务
1.逐步完善学校健康政策: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使学校的办学理念融会有学校健康政策,所有的文件法规都能体现健康思想。逐步建立保护师生身心健康的行为规范、处罚条例、安全制度、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环境保护条例、有关学生饮食与营养的规定,学校禁烟、禁酒和使用非法精神药物的规定、学校急救和突发事件处理措施,健康检查和预防控制常见病方面的相关政策。
2.逐步改善学校的物质环境,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满意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利用现有的设施或新建、改建健康教育宣传场所,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教学场地、社区环境、心理咨询室,保证学校运动场的设备、建筑物、花草树木和其它设备的安全,保证足够的卫生设备和水、营养餐供应,全力改善和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老师的教学环境、就餐环境。
3.建立融洽的学校人际环境:不断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良好的人际环境;
4.完善学校与社区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加强学校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的功能;和周边社区加强交流,发挥我校教育优势为社区群众服务,共同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并利用社区特长,为师生提供基本健康服务,从而是学校和社区成为一个和睦的亲密伙伴;
5.普及个人健康技能,提供健康服务,举办健康活动: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课程,普及师生及家长所需的各种健康知识和技能,学校为师生提供直接全面的健康服务,担负起师生保健的责任,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如运动会、艺术节、篮球赛、科技节,举办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比赛,举办各种形式的师生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等。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理论、评价标准,使创建工作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组织召开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启动仪式,并分别利用校园网、主题班会、教工政治学习、升旗仪式等形式组织师生学习创建活动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利用横幅、橱窗、班级板报宣传相关内容,让师生明确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决不是一项走过场的活动,而是涉及各位师生本人、家庭、社会并有共同效应的活动,是提高自身素质、民族素质的利民之举,从而激发师生自觉投入活动,提高全体师生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增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的自觉性。
2.将“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渗透到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之中。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以“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学生喜欢的学科”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倡导教与学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多方位的和谐。组织开展符合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师工作的心态,引导每个教师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倡导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自觉执行教学纪律,严格执行“三表”。
3.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校园清洁工作的质量。进一步落实校园、教室、教师办公室的卫生包干制度,提高清洁工作质量,做到各班教室和卫生包干区每天三次打扫,每月一次大扫除,教师办公室每月一次检查;清洁工人及时清运垃圾,随时保持校园干净整洁。同时要教育学生改正随地乱丢垃圾等不良行为,加强教室、清洁区卫生、个人卫生检查评比力度,将检查结果与班级常规管理评比挂钩。
4.进一步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定期对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等场所进行消毒,对食堂要加大卫生检查力度,对食品卫生的把关要严格,对食堂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和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对师生的饮水卫生要监控;多渠道对师生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帮助师生掌握必需的卫生健康技能。
5.关心师生健康。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体检,做好体检服务工作,建立师生健康档案。举办健康知识普及讲座,编印健康小报,不断提高师生的健康知识水平。对于师生的常见疾病,如咽喉病、近视眼等,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治疗工作。
6.制定传染病爆发和集体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发现传染病传染及中毒事件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应对措施,始终把师生的健康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7.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设完善的体育与健康设施,要定期对学校所有的体育与健康设施以及运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师生活动安全;逐步建设完善体育与健康设施,定时向师生开放。定期组织年级、班级间的体育比赛。建立教工活动俱乐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与健康活动,力争使全校师生都有较为强健的体魄。
8.注重师生心理健康,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研究、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工作,办好“紫薇小语”心理咨询室。校园文化要凸现和谐健康特色,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氛围。
9.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全面提高健康服务质量。整体规划和开展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把校园建设成安全、满意、愉快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家园;学校各部门在制定计划,开展工作时,要确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本”的观念,端正服务态度,确保师生人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安全与健康服务,全面提高健康服务质量。
10.把健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活动,在学科教学、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等工作中渗透健康教育。教务处要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课的指导,既将学生健康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之中,并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又将其有机的结合到平时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时时处处渗透“健康促进”的氛围。
11.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自护意识。重点抓好校园安全工作,保证学校设施设备的安全、学生活动、游戏的安全。同时教育师生注意校外人身、交通等安全,使健康促进学校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12.加强与社区、学生家庭间的联系。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互相反馈信息以及与社区定期联系的制度,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师生提供足够的基本健康服务。
四、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成立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方海宁,全面负责“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
副组长:王雁飞王七林蒋惠芬,具体负责相关部门的创建工作。
组员:政觉清张雪志金建新韩永强吴琳吉文华(家长)沈向阳(家长)杨远政(家长)孙敏玉(社区)宋月珠(社区)施丽萍(社区)杨丽(社区)沈建章(社区)等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分组:
经费与物质保障组:
组长:方海宁副组长:金建新
组员:张卫陈杰钱忠芳 吴 琳
师德建设及社区联系组:
组长:王雁飞副组长:韩永强
组员:顾勤良冯悦梅周伟沈斌孙敏玉(社区)等
学科教学组:
组长:王七林副组长:政觉清
组员:陆红亚屠雪芳陈晓桦冯悦梅顾群燕沈斌
宣传教育及家校联系组:
组长:蒋惠芬副组长:张雪志
组员:张洪娇陆丽君周伟吉文华(家长)沈向阳(家长)杨远政(家长)
2.制度保障。学校以国家制定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为依据开展各项工作,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并把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各处室要根据《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按照《健康促进学校章程》和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切实贯彻落实好各项工作。
教务处要组织指导学科组及教师个人制定的工作计划要充分体现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并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内容。德育处要指导班主任组织学生按照学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要求去开展各项班级工作。
3.物质保障。总务处负责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物质保障工作,为师生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等保障,做好各项活动的服务工作。
五、实施迎检和总结阶段
1.实施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XX.3-20XX.5)
召开师生动员大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目的意义,强化健康意识,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组织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业务培训。
(2)创建实施阶段(20XX.5-20XX.11)
各处室按照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目标及职责分工,落实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按照《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做好相关资料整理工作,接受“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督导检查,并以督导检查为依据,调整和加强各项工作。
(3)达标迎检阶段(20XX.11-20XX.12)
各处室严格按照《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进行自查、整改,将相关材料按要求整理,学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进行检查,接受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考核验收,迎接省级验收评估。
2.总结评估阶段(20XX.12)
对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总结创建工作的经验,提出今后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方案一:初中大课间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县教育局开展大课间行为艺术指导精神,确保学生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和在校体育锻练每天不少于一小时,推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现就我校扎实开展大课间活动提出如下方案:
一、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和县教育局大课间活动艺术指示精神,保证学生每天不低于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大课间文体活动是以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有序参加的课间活动,达到强身健体,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广播操、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田径项目、集体舞、球类、棋类、书法、音乐、绘画等,还包括师生自创的文体活动形式,只要是能体现学生浓厚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具备安全保障的文体活动均可列入大课间活动内容。
二、活动目标
(1)开展大课间活动,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2)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阳光运动”落在实处。
(3)在大课间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4)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通过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全员参与原则
3、安全第一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
5、科学性原则
6、创新型原则
四、领导组成
组长:张新伟
副组长:王军展智洪钦
成员:各年级段长、全体班主任和体育课教师
五、场地划分
六年级:6.1班在新教学楼东面主干道,4个人一排,面向南;6.2班在新教学楼前,4个人一排,面向东;
七年级:主教学楼前,从最东边文化墙往西,依次为7.1班、7.2班、7.3班、7.4班。
八年级:操场,按指定位置站队,面向东。
九年级:新教学楼西部,9.1班在北面,9.2班在南面,面向南。
六、活动时间及方式安: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下午第二节后进行,活动时间为30分钟。
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广播操,第二阶段为各班自行组织的体育活动。
七、活动内容:
(一)广播操:
1.学生入场:
第二节下课铃响后,各班主任敦促本班学生迅速、有序到达指定位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快、静、齐。
2.做操:
(1)各班主任必须到场参与。
(2)各班指派一位广播操做得好的学生在队伍前面领操。
(3)要求做操过程中不准有其他无关言行,发现情况,班主任要及时制止。全体学生要精神饱满、节奏准确、动作干净利索。
(4)做操完毕须听到解散口令后方能自由活动。
(二)自由活动:
1.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2.活动内容结合学校安排计划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
3.体育委员和各小组组长要在活动中起到组织指挥的骨干作用,同时做好活动安全工作。
4.活动器械由学校提供一部分,学生自制一部分,各班主任结合本班情况添置一部分。
八、对大课间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各班大课间活动接受值周班级和值班领导的监督和检查,对课间操整队不及时、入场秩序混乱、做操动作不规范和不整齐的班级,将扣班级量化分1--3分,必要的,予以通报批评。
九、健全机制
(一)安全工作: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争执甚至打架。
(二)班主任职责:
1.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
2.按《大课间活动方案》准备活动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4.活动时,要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6.及时做好活动记录,随时接受各级督查。
十、活动要求:
1、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班主任必须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协助指导教师开展活动。
2、各年级活动内容进行轮换,打破年级界限。适时进行安全教育,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开展好活动。
3、各项目活动限在规定区域进行。不得随意改变安排的活动内容。
4、带班领导负责记录各班的活动情况,协助项目负责教师处理突发事件,代理出差的教师带好大课间活动。
5、带班领导做好每天大课间活动的情况记录,政教处每月汇总一次,作为评选优秀班集体的重要内容。期末由政教处对各班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情况做出评价,对于有特色的班级、年级予以奖励。
方案二:初中大课间实施方案
一、制订方案的意义
健康第一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尤明杰
副组长:杨文建、赵继成
成员:级部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务人员、校学生会和团委会等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
1、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参加;
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4、开展大课间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
四、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内容
课间操:
组织形式: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以年级为单位,级部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跑操活动。
大课间活动:
组织形式:以学生的爱好分跑步、乒羽组、篮球组、足排球组、踢跳组。
课外体育活动:
1、全校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下午第三节课后没有课的班级进行。是在学校统筹安排下,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指令性,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
(2)具体内容:冬季长跑活动,1500米以上,其他季节以趣味跑、技巧运动、球类运动、跳远、乒乓球、羽毛球为主。
(3)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
(4)集合地点:田径场
(5)负责老师:初一、吕明芝、孙建国。初二、魏亮、李媛媛。
初三、吴建、杨庆奎。
备注:①跑步是每位学生必须进行的练习;
②除安排的活动内容外,如果场地许可,可增加活动的项目或内容;
③为了缓解学校场地合器材的压力,鼓励学生自带练习器材;
④在开展活动时,除体育教师外,班主任也是当然的责任教师等。
2、班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直接负责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全校性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
(2)具体内容:各班自定。
3、个人体育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余体育活动。
4、校运动队训练:普及与提高要相结合。体育竞赛是展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个窗口,相关教师要支持学生参加运动队训练,教练员要尽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训练的成效,完成学校下达的竞赛指标。
5、体育社团: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光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唤起学生的巨大能量。鉴于此,学校学生会和团委会要成立体育社团,设立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武术、乒乓球、课间操质量考评等支团,在校领导和体育组的支持下(主要是资金和技术方面),行使研究制定该项活动与竞赛计划;组织各单项比赛等职责。使它成为一支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力量。
6、体育教师教师分工:
星期一:魏亮、李媛媛。
星期二:吴建、吕明芝。
星期三:杨庆奎、孙建国。
星期四:吕明芝、李媛媛。
星期五:魏亮、吴建。
五、课外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和安全措施
课间操——
1、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不宜过大;
2、应以轻松愉快的活动为主;
3、动作要正确、到位,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大幅度。
课外体育活动——
1、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以防受伤和便于恢复;
2、器械练习要注意保护和帮助,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活动场地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注意安全。
七、激励机制
1、将各年级、各班级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有关参与人员要计算工作量,对失职人员要追究责任。
2、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竞赛活动,推动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每学期初,体育组即制订出全校的学期竞赛计划,并下达相关单位,
备注:各竞赛的具体办法见相应的“竞赛规程”。
八、场地安排:按区域划分
1、跑步(负责人)全体体育老师
2、乒羽球:(场地)乒乓球场地及排球场地周围(负责人)魏亮、李媛媛
3、踢毽子、跳绳区:(场地)小广场(负责人)吕明芝
4、“沙包类游戏”组:(场地)操场跑道周围(负责人)杨庆奎
5、篮球:(场地)操场篮球场地(负责人)吴建
6、足球:(场地)操场足球地(负责人)孙建国
方案三:初中大课间实施方案
身心健康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文明小康社会、现代文明城市已成为一项国际性运动。我校提出了20XX年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发展目标,这既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围绕“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增强师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全体师生的健康素质。
2.以家庭生活、心理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宣传、调查、听讲座、设计方案等形式促进健康理念的形成,充分开发师生的健康潜能,培养师生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师生共同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和发展,创建人际关系和谐健康、具有良好健康服务质量的健康促进学校。
二.主要任务
1.逐步完善学校健康政策: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使学校的办学理念融会有学校健康政策,所有的文件法规都能体现健康思想。逐步建立保护师生身心健康的行为规范、处罚条例、安全制度、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环境保护条例、有关学生饮食与营养的规定,学校禁烟、禁酒和使用非法精神药物的规定、学校急救和突发事件处理措施,健康检查和预防控制常见病方面的相关政策。
2.逐步改善学校的物质环境,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满意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利用现有的设施或新建、改建健康教育宣传场所,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教学场地、社区环境、心理咨询室,保证学校运动场的设备、建筑物、花草树木和其它设备的安全,保证足够的卫生设备和水、营养餐供应,全力改善和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老师的教学环境、就餐环境。
3.建立融洽的学校人际环境:不断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良好的人际环境;
4.完善学校与社区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加强学校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的功能;和周边社区加强交流,发挥我校教育优势为社区群众服务,共同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并利用社区特长,为师生提供基本健康服务,从而是学校和社区成为一个和睦的亲密伙伴;
5.普及个人健康技能,提供健康服务,举办健康活动: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课程,普及师生及家长所需的各种健康知识和技能,学校为师生提供直接全面的健康服务,担负起师生保健的责任,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如运动会、艺术节、篮球赛、科技节,举办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比赛,举办各种形式的师生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等。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理论、评价标准,使创建工作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组织召开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启动仪式,并分别利用校园网、主题班会、教工政治学习、升旗仪式等形式组织师生学习创建活动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利用横幅、橱窗、班级板报宣传相关内容,让师生明确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决不是一项走过场的活动,而是涉及各位师生本人、家庭、社会并有共同效应的活动,是提高自身素质、民族素质的利民之举,从而激发师生自觉投入活动,提高全体师生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增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的自觉性。
2.将“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渗透到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之中。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以“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学生喜欢的学科”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倡导教与学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多方位的和谐。组织开展符合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师工作的心态,引导每个教师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倡导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自觉执行教学纪律,严格执行“三表”。
3.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校园清洁工作的质量。进一步落实校园、教室、教师办公室的卫生包干制度,提高清洁工作质量,做到各班教室和卫生包干区每天三次打扫,每月一次大扫除,教师办公室每月一次检查;清洁工人及时清运垃圾,随时保持校园干净整洁。同时要教育学生改正随地乱丢垃圾等不良行为,加强教室、清洁区卫生、个人卫生检查评比力度,将检查结果与班级常规管理评比挂钩。
4.进一步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定期对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等场所进行消毒,对食堂要加大卫生检查力度,对食品卫生的把关要严格,对食堂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和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对师生的饮水卫生要监控;多渠道对师生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帮助师生掌握必需的卫生健康技能。
5.关心师生健康。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体检,做好体检服务工作,建立师生健康档案。举办健康知识普及讲座,编印健康小报,不断提高师生的健康知识水平。对于师生的常见疾病,如咽喉病、近视眼等,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治疗工作。
6.制定传染病爆发和集体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发现传染病传染及中毒事件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应对措施,始终把师生的健康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7.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设完善的体育与健康设施,要定期对学校所有的体育与健康设施以及运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师生活动安全;逐步建设完善体育与健康设施,定时向师生开放。定期组织年级、班级间的体育比赛。建立教工活动俱乐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与健康活动,力争使全校师生都有较为强健的体魄。
8.注重师生心理健康,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研究、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工作,办好“紫薇小语”心理咨询室。校园文化要凸现和谐健康特色,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氛围。
9.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全面提高健康服务质量。整体规划和开展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把校园建设成安全、满意、愉快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家园;学校各部门在制定计划,开展工作时,要确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本”的观念,端正服务态度,确保师生人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安全与健康服务,全面提高健康服务质量。
10.把健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活动,在学科教学、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等工作中渗透健康教育。教务处要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课的指导,既将学生健康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之中,并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又将其有机的结合到平时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时时处处渗透“健康促进”的氛围。
11.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自护意识。重点抓好校园安全工作,保证学校设施设备的安全、学生活动、游戏的安全。同时教育师生注意校外人身、交通等安全,使健康促进学校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12.加强与社区、学生家庭间的联系。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互相反馈信息以及与社区定期联系的制度,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师生提供足够的基本健康服务。
四、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成立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方海宁,全面负责“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
副组长:王雁飞王七林蒋惠芬,具体负责相关部门的创建工作。
组员:政觉清张雪志金建新韩永强吴琳吉文华(家长)沈向阳(家长)杨远政(家长)孙敏玉(社区)宋月珠(社区)施丽萍(社区)杨丽(社区)沈建章(社区)等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分组:
经费与物质保障组:
组长:方海宁副组长:金建新
组员:张卫陈杰钱忠芳 吴 琳
师德建设及社区联系组:
组长:王雁飞副组长:韩永强
组员:顾勤良冯悦梅周伟沈斌孙敏玉(社区)等
学科教学组:
组长:王七林副组长:政觉清
组员:陆红亚屠雪芳陈晓桦冯悦梅顾群燕沈斌
宣传教育及家校联系组:
组长:蒋惠芬副组长:张雪志
组员:张洪娇陆丽君周伟吉文华(家长)沈向阳(家长)杨远政(家长)
2.制度保障。学校以国家制定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为依据开展各项工作,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并把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各处室要根据《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按照《健康促进学校章程》和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切实贯彻落实好各项工作。
教务处要组织指导学科组及教师个人制定的工作计划要充分体现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并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内容。德育处要指导班主任组织学生按照学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要求去开展各项班级工作。
3.物质保障。总务处负责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物质保障工作,为师生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等保障,做好各项活动的服务工作。
五、实施迎检和总结阶段
1.实施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XX.3-20XX.5)
召开师生动员大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目的意义,强化健康意识,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组织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业务培训。
(2)创建实施阶段(20XX.5-20XX.11)
各处室按照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目标及职责分工,落实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按照《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做好相关资料整理工作,接受“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督导检查,并以督导检查为依据,调整和加强各项工作。
(3)达标迎检阶段(20XX.11-20XX.12)
各处室严格按照《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进行自查、整改,将相关材料按要求整理,学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进行检查,接受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考核验收,迎接省级验收评估。
2.总结评估阶段(20XX.12)
对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总结创建工作的经验,提出今后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