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语文中教材议论文篇目虽然不是很多,对学生阅读却显得尤其重要。议论文教学需要语文老师去把握规律,促使学生形成准确的判断。学生通过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进行议论文学习,是初中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必备要求。
【关键词】观点材料;区分;发现联系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比较简单是显而易见的,观点鲜明,材料具体。学生学习议论文,如果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那做出自己的判断就比较容易。怎样让学生能够从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上进行议论文学习呢?
一、让学生在多读上认识观点
应当说入选于初中语文教材的议论文其观点都是比较明确的,有的观点完全就是题目。但也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初中学生还不见得就能够完全理解作者所议论的观点,这就必须让学生去比较充分地读文,当学生能够把简单议论文读到一定的境界,文本所议论的观点学生就可以去感悟出来。这感悟不仅仅就是看到文本题目意义上的感悟,而是从自己的心理真实意义上明白这观点就是人们所必须去崇尚的观点。学生在多读上认识观点,还必须能够在阅读基础上去提炼观点。从相关意义上说,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相关性的议论文,其观点有时也不都是直白的,这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提炼出观点。可以这样去说,初中生阅读简单议论文,从教材文本中提炼观点有难度,但也完全有可能。关键要充分信任学生,要敢于放手于学生,要善于引导好学生。譬如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应当说学生从文本中去发现作者所说明的观点,是比较容易的,但不能在初中学生中建立起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则有必要在学生学到一定地步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个人灵魂的高贵的体现,再让学生去比较“高贵”和“高尚”,进而在比较真实意义上去发现作者所阐明的观点。学生便比较深刻地明确一个人灵魂的高贵必须是那样的有思想,必须是那样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更必须具有一种纯正的追求。学生便比较准确地感悟到人的“高贵”强调的应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二、让学生在多读上认识材料
一般说来,即使是比较简单的议论文,也都是利用具体材料来表现观点的,材料为观点去服务是议论文的一个最为明显的要求。观点与材料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但表现观点的材料也多有不同,表现观点之材料的表现手段也有着一定的不同。学生学习议论文,不仅仅就是知道服务于观点的有着哪些材料,而且应当让学生去思考这些材料是否就能够去服务观点,或者就是怎样去服务议论文之论点的。平时的议论文教学,让学生去多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材料。以教学《怀疑与学问》为例,这篇论文围绕“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并以两个分论点进行阐述,第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教学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认识证明论点的具体材料,如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要求学生去细读,让学生去思考:这里的材料有“怀疑、思索和辨析”,这样的材料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学生在读后进行比较,发现这里所论证观点的材料是不能去调整位置的。学生经过比较,不但说出不能互换的原因,而且说出一些比较具体的道理,学生们说出对于书本和学问不容易产生怀疑,人们很容易对传说产生怀疑,只有人们对传说产生怀疑,才有可能对书和学问产生怀疑,这是一种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排列顺序。学生学习议论文,学生多认识材料比较重要,只有学生能够认识材料的议论文教学,才应当是比较实在和有效的议论文学习。
三、让学生在多读上发现联系
议论文围绕论点进行论证是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议论文论证过程的具体体现。初中学生学习的议论文虽然都比较简单,但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那种逻辑关系是完全必需的。离开了学生的发现,那学习议论文就等于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初中学生所学习的论文一般都是立论性的,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是立论性论文的具体表达方式,这对学生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让学生去读,学生是很难感悟到论点和论据的逻辑联系的。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多一些宽容》,学习本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领会提倡宽容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文本思路严谨结构紧凑上理解宽容的涵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譬如让学生认识作者论述多一些宽容的方法,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悟出了论点和论据之间先总说后分说的处理方式,学生从三个“一种”知道作者对宽容进行了定位。学生从读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分说中,感到作者所证明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得相当讲究。议论文一般都是以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行文的,《多一些宽容》是怎样行文的呢?学生在自己读时,就比较理想地发现:这篇论文是以讲道理为主的,基本没有摆事实。在学生发现后,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为这互谅、互让、互敬和互爱补上几个事实论据,并要求学生所补充的事例具有高度概括性,且能够与上下文比较自然地衔接起来。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所选的材料都能够与观点相匹配,比较理想地证明着作者的观点,如有学生围绕“互敬”,举出周总理的一个实例,说总理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回家时,碰见一个清洁工人,总理主动紧紧握住工人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周总理十分尊重别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的尊重的例子,较好地形成了学生与作者的有效互动。
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的议论文学习,作为语文老师还不仅仅只去思考和研究这些,还必须去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予以实践,并做出比较深刻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议论文,使他们形成更为理想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9)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袁庄镇袁庄初级中学)
【摘 要】初中语文中教材议论文篇目虽然不是很多,对学生阅读却显得尤其重要。议论文教学需要语文老师去把握规律,促使学生形成准确的判断。学生通过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进行议论文学习,是初中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必备要求。
【关键词】观点材料;区分;发现联系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比较简单是显而易见的,观点鲜明,材料具体。学生学习议论文,如果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那做出自己的判断就比较容易。怎样让学生能够从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上进行议论文学习呢?
一、让学生在多读上认识观点
应当说入选于初中语文教材的议论文其观点都是比较明确的,有的观点完全就是题目。但也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初中学生还不见得就能够完全理解作者所议论的观点,这就必须让学生去比较充分地读文,当学生能够把简单议论文读到一定的境界,文本所议论的观点学生就可以去感悟出来。这感悟不仅仅就是看到文本题目意义上的感悟,而是从自己的心理真实意义上明白这观点就是人们所必须去崇尚的观点。学生在多读上认识观点,还必须能够在阅读基础上去提炼观点。从相关意义上说,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相关性的议论文,其观点有时也不都是直白的,这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提炼出观点。可以这样去说,初中生阅读简单议论文,从教材文本中提炼观点有难度,但也完全有可能。关键要充分信任学生,要敢于放手于学生,要善于引导好学生。譬如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应当说学生从文本中去发现作者所说明的观点,是比较容易的,但不能在初中学生中建立起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则有必要在学生学到一定地步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个人灵魂的高贵的体现,再让学生去比较“高贵”和“高尚”,进而在比较真实意义上去发现作者所阐明的观点。学生便比较深刻地明确一个人灵魂的高贵必须是那样的有思想,必须是那样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更必须具有一种纯正的追求。学生便比较准确地感悟到人的“高贵”强调的应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二、让学生在多读上认识材料
一般说来,即使是比较简单的议论文,也都是利用具体材料来表现观点的,材料为观点去服务是议论文的一个最为明显的要求。观点与材料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但表现观点的材料也多有不同,表现观点之材料的表现手段也有着一定的不同。学生学习议论文,不仅仅就是知道服务于观点的有着哪些材料,而且应当让学生去思考这些材料是否就能够去服务观点,或者就是怎样去服务议论文之论点的。平时的议论文教学,让学生去多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材料。以教学《怀疑与学问》为例,这篇论文围绕“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并以两个分论点进行阐述,第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教学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认识证明论点的具体材料,如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要求学生去细读,让学生去思考:这里的材料有“怀疑、思索和辨析”,这样的材料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学生在读后进行比较,发现这里所论证观点的材料是不能去调整位置的。学生经过比较,不但说出不能互换的原因,而且说出一些比较具体的道理,学生们说出对于书本和学问不容易产生怀疑,人们很容易对传说产生怀疑,只有人们对传说产生怀疑,才有可能对书和学问产生怀疑,这是一种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排列顺序。学生学习议论文,学生多认识材料比较重要,只有学生能够认识材料的议论文教学,才应当是比较实在和有效的议论文学习。
三、让学生在多读上发现联系
议论文围绕论点进行论证是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议论文论证过程的具体体现。初中学生学习的议论文虽然都比较简单,但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那种逻辑关系是完全必需的。离开了学生的发现,那学习议论文就等于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初中学生所学习的论文一般都是立论性的,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是立论性论文的具体表达方式,这对学生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让学生去读,学生是很难感悟到论点和论据的逻辑联系的。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多一些宽容》,学习本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领会提倡宽容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文本思路严谨结构紧凑上理解宽容的涵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譬如让学生认识作者论述多一些宽容的方法,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悟出了论点和论据之间先总说后分说的处理方式,学生从三个“一种”知道作者对宽容进行了定位。学生从读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分说中,感到作者所证明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得相当讲究。议论文一般都是以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行文的,《多一些宽容》是怎样行文的呢?学生在自己读时,就比较理想地发现:这篇论文是以讲道理为主的,基本没有摆事实。在学生发现后,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为这互谅、互让、互敬和互爱补上几个事实论据,并要求学生所补充的事例具有高度概括性,且能够与上下文比较自然地衔接起来。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所选的材料都能够与观点相匹配,比较理想地证明着作者的观点,如有学生围绕“互敬”,举出周总理的一个实例,说总理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回家时,碰见一个清洁工人,总理主动紧紧握住工人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周总理十分尊重别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的尊重的例子,较好地形成了学生与作者的有效互动。
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的议论文学习,作为语文老师还不仅仅只去思考和研究这些,还必须去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予以实践,并做出比较深刻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议论文,使他们形成更为理想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9)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袁庄镇袁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