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学校生活····校园里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要求
1.能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能按一定标准给植物排序和分类。
2.初步了解植物形态的特征,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和共同特征。
3.认识到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信息。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校园里的植物(板书课题)。
二、从整体认识植物。
1.谈话:请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学生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进行交流。
2.谈话: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并按表格要求,进行填写。
3.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形是各种各样的。
三、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
一摸,有什么感觉?
二看,看树皮有什么不同?
三拓,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等等。
四、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书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你还认识那些植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分类,教师适当指导。
五、总结全课。
作业布置
1、你认识这单元学习的植物吗?
2、你还认识那些植物?
第二单元 现代技术····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探索更多的数字编码的奥秘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数字编码的作用与价值。
上课铃响,要求学生对号入座,而学生手中的票存在重复号、无位号等错误号码,结果出现混乱局面。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混乱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正确编码的作用。 教师引入课题:看来没有编号或没有正确编号都给生活带来不便,一个班就乱成这样,可想而知,如果在电影院那么大的场所,那么多的人,又会有什么后果?所以为了方便生活、有序管理,人们把数字按不同要求、不同顺序排列起来,传递各种信息。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索的《数字与编码》。
汇报交流各组课前调查情况。
1、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其余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也可以提问题,结束还要当小评委。
2、学生汇报,如门牌号、电话号码、学号、车牌号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老师适时鼓励、赞赏。 在学生有汇报到关于身份证编码知识时,教师随机插入:
(1)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再出示老师的身份证,问:能从中知道老师的确切年龄吗?怎么知道的?你还能从老师身份证号码获得其它什么信息?
(2)让学生给自己试编身份证号码,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
说是怎么编的。 师小结并指出: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评价。
(1)以举牌的形式,每人选出自己认为最佳的调查小组。
(2)教师激励性评价。
三、拓展。 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与编码,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
四、实践与应用。
1、从你的日常生活中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编码的人、事、物进行编码。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合作完成,编后派代表上台交流展示。
2、把感兴趣的、想问的有关数字与编码知识用写信的形式给亲朋好友或友好学校的同学交流。各小组完成后,派代表汇报、交流,并写好信封,课后寄出。教师交代以后收到回信,随时在班上交流。
五、教师以赠言的形式进行小结。
1、师谈话赠言:今天大家表现都很出色,老师赠送你们几句话。不过是给你们一组数码,你们要通过译码表翻译出来。 教师出示译码表:
第一句赠言: 19 19 23 24 16 17 18
小 小 数 字 用 处 大
第二句赠言:23 24 33 37 27 37 38
数 字 编 码 显 神 通
2、教师总结: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你们能用各种方法获取知识,今后用这些方法探索更多的奥秘。 我 11 们 12 上 13 要 14 去 15 用 16 处 17 大 18 小 19 爱 21 好 22 数 23 字 24 学 25 习 26 显 27 料 28 中 29 生 31 活 32 编 33 码 34 调 35 查 36 神 37 通 38 在 39
作业布置
把你课前调查情况,结合今天课堂收获,课后交流的经验与体会,进行补充、完善,写成调查报告,汇编成册,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来分享你们的成果。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要求
1. 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2. 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3. 学生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重点难点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谈自己亲身体验。
1、生谈在吃了一些食品之后会有腹泻、腹痛、呕吐等现象。
2、生说一说自己怎样区分食品是否可以吃,预防食品中毒。
二、观看教学光盘,掌握相关知识。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2.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3.不吃变质剩饭菜
4.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5.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6.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7.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8.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9.不喝生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10.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
三、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体会。
四.课外活动:调查家中是否存在不安全食品,自己去商店按标准购买一次食品。
作业布置
什么是无食品?
第五单元 地方特色···身边的民间习俗
教学目标要求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加深对家乡春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风俗习惯。
2、在探究过程中,增长见识,发挥个人特长,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传统的节日——春节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准备阶段: 成立学习活动小组:按自愿原则组成3个小组,选好组长:
第一组:春节的饮食习俗调查小组。
第二组: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
第三组:春节的庆祝活动调查小组
各组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和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和访问记录
表。组员分工,商讨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实施阶段
第一步,按专题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函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探究记录表一:
1、第一组的访问记录: 你知道关于当地过年的贺年食品主要有哪些吗?
2、您了解的当地的过年的饮食方面的习俗有哪些?
3、您认为现在过年的饮食习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您是怎样看待这些改变的?
探究记录表二:
第二组: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
第二组的访问记录表
1、您能说说家乡过年时衣着上的习俗吗?
2、春节期间在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
3、您觉得现在过年在衣着、言行上跟以往有什么变化?
4、您对这些变化有什么看法?
探究记录表三:
第三组:
春节的庆祝活动调查小组探究主题 家乡春节的饮食
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探究体会
探究主题 春节的庆祝活动
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探究成果
探究主题附:
第三组的访问记录表
1、您知道家乡春节期间有什么庆祝活动上的习俗吗?
2、您是如何庆祝春节的?
3、对于现在我们这里不许燃放鞭炮您赞成吗?为什么?
4、您觉得在春节的庆祝习俗上跟以往有哪些变化?
5、您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第二步: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第三步: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3、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组织评价。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
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五、活动成果展示:
1、饮食习俗调查小组:
A、将调查好的资料图片制作成手抄报,把收集到的贺年食品等展示出来(可供大家品尝)
B、一学生扮演导游介绍其家乡春节饮食习俗。
2、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
A、展示调查结果(向同学们介绍习俗)
B、演唱过年歌曲、相声表演——《拜年趣话》
3、春节的庆祝习俗调查小组
A、组长总结介绍(现场给其他同学们知识问答比赛)
B、小品表演——《红包》
作业布置
如何组织简单的辩论会
第一单元 学校生活····校园里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要求
1.能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能按一定标准给植物排序和分类。
2.初步了解植物形态的特征,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和共同特征。
3.认识到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信息。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校园里的植物(板书课题)。
二、从整体认识植物。
1.谈话:请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学生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进行交流。
2.谈话: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并按表格要求,进行填写。
3.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形是各种各样的。
三、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
一摸,有什么感觉?
二看,看树皮有什么不同?
三拓,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等等。
四、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书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你还认识那些植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分类,教师适当指导。
五、总结全课。
作业布置
1、你认识这单元学习的植物吗?
2、你还认识那些植物?
第二单元 现代技术····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探索更多的数字编码的奥秘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数字编码的作用与价值。
上课铃响,要求学生对号入座,而学生手中的票存在重复号、无位号等错误号码,结果出现混乱局面。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混乱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正确编码的作用。 教师引入课题:看来没有编号或没有正确编号都给生活带来不便,一个班就乱成这样,可想而知,如果在电影院那么大的场所,那么多的人,又会有什么后果?所以为了方便生活、有序管理,人们把数字按不同要求、不同顺序排列起来,传递各种信息。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索的《数字与编码》。
汇报交流各组课前调查情况。
1、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其余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也可以提问题,结束还要当小评委。
2、学生汇报,如门牌号、电话号码、学号、车牌号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老师适时鼓励、赞赏。 在学生有汇报到关于身份证编码知识时,教师随机插入:
(1)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再出示老师的身份证,问:能从中知道老师的确切年龄吗?怎么知道的?你还能从老师身份证号码获得其它什么信息?
(2)让学生给自己试编身份证号码,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
说是怎么编的。 师小结并指出: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评价。
(1)以举牌的形式,每人选出自己认为最佳的调查小组。
(2)教师激励性评价。
三、拓展。 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与编码,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
四、实践与应用。
1、从你的日常生活中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编码的人、事、物进行编码。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合作完成,编后派代表上台交流展示。
2、把感兴趣的、想问的有关数字与编码知识用写信的形式给亲朋好友或友好学校的同学交流。各小组完成后,派代表汇报、交流,并写好信封,课后寄出。教师交代以后收到回信,随时在班上交流。
五、教师以赠言的形式进行小结。
1、师谈话赠言:今天大家表现都很出色,老师赠送你们几句话。不过是给你们一组数码,你们要通过译码表翻译出来。 教师出示译码表:
第一句赠言: 19 19 23 24 16 17 18
小 小 数 字 用 处 大
第二句赠言:23 24 33 37 27 37 38
数 字 编 码 显 神 通
2、教师总结: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你们能用各种方法获取知识,今后用这些方法探索更多的奥秘。 我 11 们 12 上 13 要 14 去 15 用 16 处 17 大 18 小 19 爱 21 好 22 数 23 字 24 学 25 习 26 显 27 料 28 中 29 生 31 活 32 编 33 码 34 调 35 查 36 神 37 通 38 在 39
作业布置
把你课前调查情况,结合今天课堂收获,课后交流的经验与体会,进行补充、完善,写成调查报告,汇编成册,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来分享你们的成果。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要求
1. 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2. 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3. 学生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重点难点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谈自己亲身体验。
1、生谈在吃了一些食品之后会有腹泻、腹痛、呕吐等现象。
2、生说一说自己怎样区分食品是否可以吃,预防食品中毒。
二、观看教学光盘,掌握相关知识。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2.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3.不吃变质剩饭菜
4.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5.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6.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7.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8.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9.不喝生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10.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
三、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体会。
四.课外活动:调查家中是否存在不安全食品,自己去商店按标准购买一次食品。
作业布置
什么是无食品?
第五单元 地方特色···身边的民间习俗
教学目标要求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加深对家乡春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风俗习惯。
2、在探究过程中,增长见识,发挥个人特长,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传统的节日——春节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准备阶段: 成立学习活动小组:按自愿原则组成3个小组,选好组长:
第一组:春节的饮食习俗调查小组。
第二组: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
第三组:春节的庆祝活动调查小组
各组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和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和访问记录
表。组员分工,商讨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实施阶段
第一步,按专题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函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探究记录表一:
1、第一组的访问记录: 你知道关于当地过年的贺年食品主要有哪些吗?
2、您了解的当地的过年的饮食方面的习俗有哪些?
3、您认为现在过年的饮食习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您是怎样看待这些改变的?
探究记录表二:
第二组: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
第二组的访问记录表
1、您能说说家乡过年时衣着上的习俗吗?
2、春节期间在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
3、您觉得现在过年在衣着、言行上跟以往有什么变化?
4、您对这些变化有什么看法?
探究记录表三:
第三组:
春节的庆祝活动调查小组探究主题 家乡春节的饮食
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探究体会
探究主题 春节的庆祝活动
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探究成果
探究主题附:
第三组的访问记录表
1、您知道家乡春节期间有什么庆祝活动上的习俗吗?
2、您是如何庆祝春节的?
3、对于现在我们这里不许燃放鞭炮您赞成吗?为什么?
4、您觉得在春节的庆祝习俗上跟以往有哪些变化?
5、您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第二步: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第三步: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3、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组织评价。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
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五、活动成果展示:
1、饮食习俗调查小组:
A、将调查好的资料图片制作成手抄报,把收集到的贺年食品等展示出来(可供大家品尝)
B、一学生扮演导游介绍其家乡春节饮食习俗。
2、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
A、展示调查结果(向同学们介绍习俗)
B、演唱过年歌曲、相声表演——《拜年趣话》
3、春节的庆祝习俗调查小组
A、组长总结介绍(现场给其他同学们知识问答比赛)
B、小品表演——《红包》
作业布置
如何组织简单的辩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