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之美:一个比利时人收藏的中国明式家具

截至目前,拥有100余件可追溯到中国16-17世纪,质地为黄花梨、紫檀的稀有明式硬木家具珍品,使比利时收藏家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成为中国以外拥有该类藏品收藏数量最多的藏家。据统计,明代生产的黄花梨和紫檀家具总数不超过2000件,流传至今的约为1000-1500件。德巴盖先生因收藏产生“生活于明代”的想法,遂由王世襄先生惠赠收藏室名——侣明室。

1989年,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在英国首次面对不饰繁华、简约凝练的中国明式家具时,即被那种无穷变化的线条的美所捕获。

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家中一隅,中间为黄花梨透雕靠背玫瑰椅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 | 长61.4厘米 宽46.8厘米 高87.5厘米

德巴盖先生对艺术最初的感觉源自父母古典家具的收藏,但直到他看见第一件明式家具,并为其简洁雅致所折服时,才有了明确的收藏方向。他的藏品亦表现突出个性:

“收藏体现了我的爱好。众所周知,明时期的家具传统中其实共存着两种不同的风格,简洁朴素的和华丽漆器及螺铀装饰的。前者符合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品位,而后者则是应新兴富商阶层品位而生,最终成为一统清代繁复华丽风格的滥筋。真正吸引我的,是前者具有流水般形制的自然风格,也正是为当时文人所喜的那种,它们简约优雅的线条,总使我联想到宋代瓷器温润的外形和传统水墨画中空灵的笔触。而这即奠定了我收藏的基调。我收藏的即是这种简洁风格的明式家具,藏品的年代即使有达至清初的,亦是类似的风格。”

从德巴盖先生的藏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特点:质素之高,兴趣之集中。而这正体现了德巴盖先生的收藏理念:“收藏首要体现收藏者的品味及独特的审美追求。”

德巴盖先生家中的平头案,上置湖石、香炉,后衬中国水墨卷轴

“欣赏一种艺术形式,不可能剥离它的创造者,只有理解他们的文化才可真正懂得这种艺术的美。”德巴盖先生如是说。

明代经济贸易的发展,允许进口珍贵的硬木,经济的繁荣亦使文人士大夫以及商人有条件在深宅大院使用家具。德巴盖先生的收藏,着力于那批明代和清早期在文人指点下制作的明式家具。从藏品中可见它们木质一般为黄花梨、紫檀,质地坚硬富弹性,横断面偏小,造型亦因此显得线型简练、挺拔、轻巧。

家具外部很少髹漆,仅擦透明蜡质以充分显示木质的天然美感。形体的收分起伏和线脚变化不虚饰、不夸耀,方正规整;在结构上靠合理的榫卯连接,把优美的外观造型与传统木结构的力学平衡原理融为一体。局部或饰以小面积透雕 以繁衬简,通体仑廓线又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半月桌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 长97.2厘米 宽47.8厘米 高84.7厘米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独板云纹牙头翘头案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 长116.4厘米 宽32.7厘米 高79.8厘米

如此的家具艺术品,不仅外在美,内函亦颇具深意。“家具和其他形式的艺术品一样,是前代文化的可视代表。及至明代,哲学及思想观念影响造就了中国明式家具的独特形态,然明代审美无疑是过去漫长历史传统累积到中国城市文明兴起之时的产物,因此,在评判和解读明代艺术品时,眼光亦不可仅仅局限于明代。如同刚才提到,从明式家具的线条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宋瓷及传统水墨画线的影子。”

德巴盖先生强调:“明式家具的品质特性又是其所有者品位和信念的代表,而这些所有者们往往都属于以具有很高艺术造诣、深得中国传统哲思精髓的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社会精英阶层。这样,家具很可能就成为那整整一个时代精神的最佳代表。”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交椅式躺椅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 长57.8厘米 宽51.5厘米 高93厘米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梳背六方玫瑰椅

在德巴盖先生眼中,明式家具简约的结构释放了木质的光华,木的天然形状和纹理,可以唤起人们对传统绘画中充满空灵的笔墨意境的联想,而在木家具中偶一为之的大理石装饰,又再次映现了这一想象中的风景。所有这些都使家具与环境之间达到了自然和谐与统一,而这正是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精髓。道家追求宇宙间的平衡、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亦展现在这些家具之中:“既有轻柔如女性的,又有阳刚而充满男性活力的作品。”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及桦木长方香几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 长56.3厘米 宽38.4厘米 高85.3厘米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四面平几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 长56.8厘米 宽33.8厘米 高80.3厘米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小方角柜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文人士大夫希冀通过家具表现和提倡他们的道德价值观,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仿竹的运用。对中国士人来说,竹代表正直不阿,弯而不折,不畏寒瘠而四季常青。因此,是有黄花梨仿竹造型在家具中出现。但德巴盖先生认为这其中却有些许的反讽意味:“以及其昂贵的黄花梨,模仿俯拾皆是的普通竹材,想要达到的却是对朴素正直的暗喻。明代文人推崇的理学尚‘朴’,在此处的表现就是‘假谦逊’了。”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有束腰炕桌展腿式半桌

晚明 十六世纪末之十七世纪初 | 长105厘米 宽63厘米 高83.9厘米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独板围子罗汉床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 长203厘米 宽90.2厘米 高73.7厘米

此外,家具又是那个阶层生活方式的反应。德巴盖举例说:“由于音乐和琴,在士大夫阶层的艺术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琴桌就成为‘形式服从于功用’的最好代表——以实用为本;士大夫阶层经常迁调的生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家具的制造工艺,便于拆卸和折叠的榫卯结合家具应运而生,更是实用的体现,而这绝对是中国家具制造传统上独一无二的创举。”

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家中一隅

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家中一隅

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家中一隅

决定了它是一种“活的收藏”。德巴盖先生萌“生活于明”的浪漫想法,是因为日日可见的藏品的美复活了那种中国明代的生活情状,而在德巴盖心中,这是“内心永恒和谐与宁静”的代表。

现在,收藏已经成为德巴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自然与和谐最终印证了明式家具的永恒之美。正是这种不会随着时间流逝的品质,强烈地吸引着一代代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这,即为经典。”

选自:网络

阅读推荐

打开中国木匠的工具箱,里面藏着哪些秘密?

正在悄然回归的“中式生活方式”

读懂中国传统乐器,只需这10分钟!

《山海经》中的仙境、仙物与仙人

截至目前,拥有100余件可追溯到中国16-17世纪,质地为黄花梨、紫檀的稀有明式硬木家具珍品,使比利时收藏家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成为中国以外拥有该类藏品收藏数量最多的藏家。据统计,明代生产的黄花梨和紫檀家具总数不超过2000件,流传至今的约为1000-1500件。德巴盖先生因收藏产生“生活于明代”的想法,遂由王世襄先生惠赠收藏室名——侣明室。

1989年,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在英国首次面对不饰繁华、简约凝练的中国明式家具时,即被那种无穷变化的线条的美所捕获。

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家中一隅,中间为黄花梨透雕靠背玫瑰椅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 | 长61.4厘米 宽46.8厘米 高87.5厘米

德巴盖先生对艺术最初的感觉源自父母古典家具的收藏,但直到他看见第一件明式家具,并为其简洁雅致所折服时,才有了明确的收藏方向。他的藏品亦表现突出个性:

“收藏体现了我的爱好。众所周知,明时期的家具传统中其实共存着两种不同的风格,简洁朴素的和华丽漆器及螺铀装饰的。前者符合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品位,而后者则是应新兴富商阶层品位而生,最终成为一统清代繁复华丽风格的滥筋。真正吸引我的,是前者具有流水般形制的自然风格,也正是为当时文人所喜的那种,它们简约优雅的线条,总使我联想到宋代瓷器温润的外形和传统水墨画中空灵的笔触。而这即奠定了我收藏的基调。我收藏的即是这种简洁风格的明式家具,藏品的年代即使有达至清初的,亦是类似的风格。”

从德巴盖先生的藏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特点:质素之高,兴趣之集中。而这正体现了德巴盖先生的收藏理念:“收藏首要体现收藏者的品味及独特的审美追求。”

德巴盖先生家中的平头案,上置湖石、香炉,后衬中国水墨卷轴

“欣赏一种艺术形式,不可能剥离它的创造者,只有理解他们的文化才可真正懂得这种艺术的美。”德巴盖先生如是说。

明代经济贸易的发展,允许进口珍贵的硬木,经济的繁荣亦使文人士大夫以及商人有条件在深宅大院使用家具。德巴盖先生的收藏,着力于那批明代和清早期在文人指点下制作的明式家具。从藏品中可见它们木质一般为黄花梨、紫檀,质地坚硬富弹性,横断面偏小,造型亦因此显得线型简练、挺拔、轻巧。

家具外部很少髹漆,仅擦透明蜡质以充分显示木质的天然美感。形体的收分起伏和线脚变化不虚饰、不夸耀,方正规整;在结构上靠合理的榫卯连接,把优美的外观造型与传统木结构的力学平衡原理融为一体。局部或饰以小面积透雕 以繁衬简,通体仑廓线又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半月桌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 长97.2厘米 宽47.8厘米 高84.7厘米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独板云纹牙头翘头案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 长116.4厘米 宽32.7厘米 高79.8厘米

如此的家具艺术品,不仅外在美,内函亦颇具深意。“家具和其他形式的艺术品一样,是前代文化的可视代表。及至明代,哲学及思想观念影响造就了中国明式家具的独特形态,然明代审美无疑是过去漫长历史传统累积到中国城市文明兴起之时的产物,因此,在评判和解读明代艺术品时,眼光亦不可仅仅局限于明代。如同刚才提到,从明式家具的线条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宋瓷及传统水墨画线的影子。”

德巴盖先生强调:“明式家具的品质特性又是其所有者品位和信念的代表,而这些所有者们往往都属于以具有很高艺术造诣、深得中国传统哲思精髓的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社会精英阶层。这样,家具很可能就成为那整整一个时代精神的最佳代表。”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交椅式躺椅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 长57.8厘米 宽51.5厘米 高93厘米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梳背六方玫瑰椅

在德巴盖先生眼中,明式家具简约的结构释放了木质的光华,木的天然形状和纹理,可以唤起人们对传统绘画中充满空灵的笔墨意境的联想,而在木家具中偶一为之的大理石装饰,又再次映现了这一想象中的风景。所有这些都使家具与环境之间达到了自然和谐与统一,而这正是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精髓。道家追求宇宙间的平衡、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亦展现在这些家具之中:“既有轻柔如女性的,又有阳刚而充满男性活力的作品。”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及桦木长方香几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 长56.3厘米 宽38.4厘米 高85.3厘米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四面平几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 长56.8厘米 宽33.8厘米 高80.3厘米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小方角柜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文人士大夫希冀通过家具表现和提倡他们的道德价值观,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仿竹的运用。对中国士人来说,竹代表正直不阿,弯而不折,不畏寒瘠而四季常青。因此,是有黄花梨仿竹造型在家具中出现。但德巴盖先生认为这其中却有些许的反讽意味:“以及其昂贵的黄花梨,模仿俯拾皆是的普通竹材,想要达到的却是对朴素正直的暗喻。明代文人推崇的理学尚‘朴’,在此处的表现就是‘假谦逊’了。”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有束腰炕桌展腿式半桌

晚明 十六世纪末之十七世纪初 | 长105厘米 宽63厘米 高83.9厘米

“侣明室”收藏之黄花梨独板围子罗汉床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 长203厘米 宽90.2厘米 高73.7厘米

此外,家具又是那个阶层生活方式的反应。德巴盖举例说:“由于音乐和琴,在士大夫阶层的艺术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琴桌就成为‘形式服从于功用’的最好代表——以实用为本;士大夫阶层经常迁调的生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家具的制造工艺,便于拆卸和折叠的榫卯结合家具应运而生,更是实用的体现,而这绝对是中国家具制造传统上独一无二的创举。”

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家中一隅

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家中一隅

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家中一隅

决定了它是一种“活的收藏”。德巴盖先生萌“生活于明”的浪漫想法,是因为日日可见的藏品的美复活了那种中国明代的生活情状,而在德巴盖心中,这是“内心永恒和谐与宁静”的代表。

现在,收藏已经成为德巴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自然与和谐最终印证了明式家具的永恒之美。正是这种不会随着时间流逝的品质,强烈地吸引着一代代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这,即为经典。”

选自:网络

阅读推荐

打开中国木匠的工具箱,里面藏着哪些秘密?

正在悄然回归的“中式生活方式”

读懂中国传统乐器,只需这10分钟!

《山海经》中的仙境、仙物与仙人


相关文章

  • 中国古典家具市场潜力无限
  • 明或清前期 黄花梨大方角柜成对 2014中国嘉德至美生活系列展 近年来,中国古典家具收藏投资市场异常火热,甚至力促各地大众消费市场当代仿制家具的蓬勃发展.作为以往文物商店的配角,为何在当下的市场如此备受关注?对于大多数新入门的投资者来说,又 ...查看


  • 中国古代椅子文化的发展探讨
  • 中国古代椅子文化的发展探讨 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其渊源及发展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坐具形式的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内涵之间相互交融,是一个累积并演变的过程,因此椅子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查看


  • 家具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化茧成蝶 蜕变自我 学 号: 100408xxxxx 姓 名: xxx 系 别: 艺术设计系 专业班级: 家具1001班 指导教师: 钱xx 顾xx 李xx 2012年 6 月 日 10 本人声明 郑重声明本论文 ...查看


  • 装饰风格的特点
  • 装饰风格的特点 风格有;现代,中式.仿古.欧式.田园.和 混搭.1.现代就是简约以追求居室空间的简略.摒弃不必要的"浮华"而大行其道.但是,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是一种品位,是一种大气和最直白的装饰语言,而简单则是对复杂而 ...查看


  • 明式家具造型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
  • 明式家具造型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明式家具依然是各国设计师尊奉的典范.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简.厚.精.雅"的艺术特色,还有丰富而严谨的榫卯结构,除此之外,明式家具在人机工程 ...查看


  • 家居设计论文
  • 浅谈现代中式风格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现代中式风格的设计理念的探讨,让中式设计时融入现代元素.通过研究现代中式风格的目的与意义,从而得出结论,现代中式风格指的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合理继承与发展,它受 ...查看


  • 为生活而收藏
  • 明代晚期的文人张岱,曾自为墓志铭"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书蠹诗魔."这十二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适宜生活的美好追求.来到 ...查看


  • 打造新中式风格需要哪些元素?
  • 打造新中式风格需要哪些元素? 新中式并不是对中式风格的扬弃,更不是对纯粹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巧妙融合,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又具备现代感的新设计.新理念,以现代人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来打 ...查看


  • 王世襄和陈梦家的收藏往事
  • 王世襄先生在<怀念梦家>一文中说:"梦家比我大3岁.1934年我考入燕京大学,他已是攻读容庚教授古文字学的研究生.他非常用功,而我则是一个玩得天昏地黑.业荒于嬉的顽皮学生.--那时和陈梦家先生,都在搜集明式家具,有了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