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村落文化概指农业人口在特定的地域长期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形成的集体意识,乃是信仰禁忌、价fi:[取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之总和。
从本世纪80年代起,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村落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激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与此同时,最直接反映村民精神生活的村落文化的内涵电发生了一定的嬗变,这个变化包括村落习俗的内容,村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行为处事方式等。这种意识形态的变化对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实现农村现代化无疑是有益的。
应当看到,20多年来,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的相对削弱,积淀在村落社会文化传统巾的消极面,包括小农的价值观、人情面子、陈规陋习、宗族感情以及封建迷信等重新抬头,小富即安、小亏即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心态,人情高于法律的传统,修家谱、建宗祠、看风7K簿封建宗旅观念和迷信活动由衰而盛,均反映了村落文化的消极的一面。
由此可见:(1)村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2)村落文化具有正负两方而的影响力;(3)村落文化的双重性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对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没产生深刻影响。一{:Ib蓓琴ee—e*—一c—a——*t—et。一
一、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与村落文化村落文化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稳则社会稳;农利’实现现代化之日,才是中国直正实现现代化之时。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二是要使农民在精神上有依托,有追求,有信仰支柱。换言之,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共结硕果,建设好适应于农村现代化发屉需要的村落文化是搞好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现阶段的村落文化对于目前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作用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1.村落文化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农村物质文明建设2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成果,这应归功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英明果断和深得人心,它极大地发挥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妥徽考察时所说:“农村改革结束丁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十二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J二业化进程,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A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在这段创业历史中,传统的村落文化对变革中的村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艘重的。
一方面,村落文化有效地倔进了村落经济的生存和壮大。村落经济从A民公社制度下走出困境,很大程度上基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此后日益圳起的“计划外”的乡镇企业。特q《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p
万方数据
别是后者,它不仅转移丁1.3亿农业富余劳动力。而且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为国民经济的增K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乡镇企业成长过程中,提润其中的村落文化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第一,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人情关系成为“忠实、可靠”的凭证,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这种人情关系的长处。人情关系既维护丁人情面子,又树立丁领导者“人性好,讲亲情”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企业领导者在村落生活中的地位和威信,并保证其意图在企业中能够得到准确领会和坚决贯彻。第二,守信用、讲义气的村落文化传统为一些乡镇企业赢得了信誉。讷’多乡镇企业创业之初举步维艰,但凭借村落民风的淳朴和诚实、坚韧和守信、节俭和勤劳,以’泼感人,以真服人,最后获得商家的信任和支持,打开了一条致富新路。第三,“知恩图报、礼尚往来”最能体现村落文化的个性,它给乡镇企业带来了生路雨J财216c。“请客送礼”这个村落文化中最古老的热络感情的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规范的情况下,盘活了乡镇企业,给它带来了资金、业务渠道、技术和市场,从而带动丁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村落文化因其保守封闭,舭念陈旧,【【}限制和阻碍了农村经济发的步伐。第一,小富即安、守土安生、家庭为本的文化传统,使一些乡镇企业家目光短浅,惮于创新,容易骄傲自满.缺乏危机感,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被淘汰。第二,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人情关系虽给乡镇企业家以“忠诚、可靠”的凭证,但常常造成人才压制,缺乏公正,职工积极性不高,专业技术人员干劲不足。在唯/j是用、效益为先的竞争时代,在知识经济制露端倪的中国,1:少乡镇企业还埋头于初级水平的家族式管理,其未来々人担忧。第三,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规范,市场日呈理性化趋势,人情_荧系的思维方式目前已令许多乡镇企业处处碰壁。
2.村落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长期以来,村落文化是农民精神生活的基础,主导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与‘式、行为准则和处世原则。它库藏丰富,良莠不卉,与我党多年来实施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文化哲学家怀特认为,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这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是扬弃,它解释了历史的进步,同时在如何正确看待村落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上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蹄。
一方而,利落文化是农村精神义明建设的现实基础。
第一,村落文化具有雄厚的群焱基础,它应当成为农村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村落文化之所以能经久不衰,缘于其中有许多流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健康习俗,如淳朴善良、勤菏坚韧、尊老爱幼、热情本分、崇尚礼仪、邻里羽I睦等美德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之中,成为行为处事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评判。而一些活泼健康的传统习俗则寓教于乐,在相对闭塞的乡村丰富r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些美德和习俗应该说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脱离、忽视=f!I低估村落文化的客观存在和历史影响,它应当成为农村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村落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能够发挥其重要功能。村落文化有其独特的功能,它在缓解和解决村民冲突,调和矛盾,规范行为.倡导信仰和观念,丰富农民的精神乍活等方面起了不少作用。利川它的各种功能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漫,对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营造农村新型的文化环境,特删是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J)导向和规范功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i}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和造就“心有”新农民。在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大“文化定势”的村落文化可以按媸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通过“文化定势”创造良好的思想氛q《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睁
万 方数据
围.并制定一系列文明、合理、合法的村规民约,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村民的观念,摊高他们的觉悟,变自在的行为为自为的行动,积极叁与精神文明建设。
(2)整合和沟通功能。村落文化整旨和沟通功能的发挥常常通过各种各样二|二寓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赶庙会、唱大戏、贴春联、赛龙舟、对歌等等,内容繁多,形式各异。这些活动加强了人际,叟往,联络了感情,传播了信息,也创造出一种亲善、和谐的气氛。因此,在农村精利’文明建设中我们可灵活地利用这一功能,传播和宣传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道德论理,把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带入相对封闭的村落,使村民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更多的认同和参与,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渐与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棚一致。
(3)传承和教育功能。传统村落文化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代代相传.原因在于它凝聚着我国农民几千年来的集体智慧和创造,集中体现了农民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农民的“行动指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通过各种形式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渗透和改造,充分利用它的传承和教育功能以及独特的运作方式,从而达到繁荣和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的。
另一方面.村落文化需要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它进行更新创造、转换整合。
必须看到,历史悠久的村落文化既有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和淳朴习俗的一面,同时它叉包容了千年的封建陋习,禁锢了思想,某些内容还严氡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就现阶段情况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村落社会固有的风俗习惯、人情往来、宗族联系、宗教信仰、封建迷信、法制淡漠等传统重新构筑起农村社告的文化景观。当然其中不乏健康道德的文化传统,但也有陈旧的思想观念、封建陋习和违法现象.如小农经济思怨、利己主义损公肥私、大操太办、求}}I拜佛、问p占卦等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地方宗族势力、家长制作风开始抬头;违法乱纪、聚众赌博、赖债毁约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不仅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格格不人、背道而驰,而且它削弱了亿万农民奋发图强奔小康的意志,严重阻碍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吸收和利用村落文化正面效应的同时,必须对它进行更新创造、转换整合,甚至可以运用法制武器对某些陈规陋习加以制约和铲除。
村落文化的双重性特点,给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我们既不能对其全盘否定,也不能随意兼收并苗,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只能在对传统村落文化的转换整合和更新创造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倡导、传播和宣传符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塑造“四有”新农民的社会意识和观念形态,逐步形成适应农村现代化要求的新型人文环境。
二、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具体思路
近些年来,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从农村实际出发,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创建活动,如开展新风户、五好家庭、星级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建立村规民约;通过科教兴农的实践,普及农业科技知儇,使农民在经济上得到确实的利益;咀科学事实及现身说法的形式,破除愚昧迷信,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真正使村民在互相教育、互相约束和现身说法中转变观念受到启发,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原刚在于它缺乏新型的村落文化的支持,低估了村落文化中消极部分的影响力。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特别在精神文叫建设中,传统村落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的深入开展。因此,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积极地研究和有效地利用村落一6()一万方数据 司《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文化的运作方式和深层影响,扬长避短,疏导规范,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的、符台时代要求的村落文化模式,使之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我以为,这个新模式应该是:在目标上,要与实现农村现代化、造就“四有”新农民这一建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相一致;在内容上,一要体现“和为贵”价值取向,即提倡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身与心的谐和,从而创造‘个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人艾环境。二要制定一些必要的村规民约来保证这些理念能被接受和消化。三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在形式上,应不拘一格,既可充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的运作方式和功能,也可从客观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首先,农村各级领导班子要提高队识,看到村落文化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意识到建立新型的村落文化模式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它的现实意义.将这个问题和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它的有效领导。其次,必须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网络,健全机制,增加投入,通过农村精神文叫建设在农村的渗透和传播,逐步形成新型的村落文化模式。
第=,注重教育,提高素质。新型村落文化模式能否成功地建立,根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长期以来,农民的整体素质存在很多缺憾,不单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包括精神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等,这些方面的请多缺憾,是导致村落文化中消极的东丽得以长期生存的-个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在农村积极开心包括爱国主义、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使农民直正做到热爱集体、弘扬美德、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和知法守法。
第三,拓宽思路,敢于创新。建立新型的村落文化模式的目的在十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早日实现农村现代化。在创建的过程巾,既要保持传统村落文化的精华部分,同时也应该从蜜际出发,因地制宜,囚时制宜,拓宽思路,敢于创新,凡是有益于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形式和手段,都可成为其一部分。如有些地方针对乡间大操大办红r|喜事的问题,成立了“村民议事会”、“村红白喜事理事会”,按议事会讨论出来的规定帮助筹办。
当然,新型的村落文化模式不会一蹴而就,它的建立需要农民整体文化索质的提高,需要物质文明程度的进一班提高,更需要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引导和传播。嵌伟时在《中国现代崽想散论)一书中指出“作为观念的文化只能在自由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强迫别人接受或拒绝到头来都无济于事。……各种异质文化归根到底要在互相交流和冲撞中才能激浊扬清,互相融合和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是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耍组成部分,它带米科学社会主义的世郫观,充满时代气息和文明进步,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改造,倘徉在广大农村土地上千年之久的利落文化会吐故纳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支持着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村落文化的双重件将长期客观存在。我们希望建立的新型村落文化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农利I蚵个文明建设有其现实意义,但即便如此,它仍然电存在双重性,因为毕竟它是“村落文化”,客观上说不可避免地存在地域限制、个怍素质的限制和由此产生的狭隘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党校责任编辑:王恩重)
q《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p61万方数据
村落文化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姚蓓琴上海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党校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CHINA2000(4)3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叶芳 村落文化范式的转换和创新[期刊论文]-青海社会科学2007(4)
2. 任映红 论村落文化与当前农村的政治发展[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05(5)
3. 王明东.张云波 云南石屏县水瓜冲花腰彝的村落文化[期刊论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5)
4. 尹冬华 转型时期农民心理特征的变化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期刊论文]-理论月刊2002(4)
5. 王晶 关于建国初期中国农民信仰实践的历史性反思[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6. 秦树理.Qin Shuli 发掘村落文化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期刊论文]-河南社会科学2005,13(5)
7. 俞红.萧洪恩.王兆锋 现代化背景下土家族新型村落文化传统的生成——以湖北省咸丰县唐崖司村为个案[期刊论文]-民族论坛2007(4)
8. 詹贤武 海南村落文化的传统特质及重构[期刊论文]-新东方2005(11)
9. 何建忠 整理古村落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期刊论文]-北京观察2007(7)
引证文献(3条)
1.秦树理 发掘村落文化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期刊论文]-河南社会科学 2005(5)
2.祝云 浅论村落文化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期刊论文]-宿州学院学报 2011(6)
3.郭敏刚.刘艳明.胡庆山.王健 村落农民体育与村落文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期刊论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kx200004014.aspx
一般而言,村落文化概指农业人口在特定的地域长期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形成的集体意识,乃是信仰禁忌、价fi:[取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之总和。
从本世纪80年代起,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村落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激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与此同时,最直接反映村民精神生活的村落文化的内涵电发生了一定的嬗变,这个变化包括村落习俗的内容,村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行为处事方式等。这种意识形态的变化对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实现农村现代化无疑是有益的。
应当看到,20多年来,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的相对削弱,积淀在村落社会文化传统巾的消极面,包括小农的价值观、人情面子、陈规陋习、宗族感情以及封建迷信等重新抬头,小富即安、小亏即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心态,人情高于法律的传统,修家谱、建宗祠、看风7K簿封建宗旅观念和迷信活动由衰而盛,均反映了村落文化的消极的一面。
由此可见:(1)村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2)村落文化具有正负两方而的影响力;(3)村落文化的双重性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对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没产生深刻影响。一{:Ib蓓琴ee—e*—一c—a——*t—et。一
一、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与村落文化村落文化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稳则社会稳;农利’实现现代化之日,才是中国直正实现现代化之时。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二是要使农民在精神上有依托,有追求,有信仰支柱。换言之,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共结硕果,建设好适应于农村现代化发屉需要的村落文化是搞好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现阶段的村落文化对于目前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作用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1.村落文化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农村物质文明建设2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成果,这应归功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英明果断和深得人心,它极大地发挥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妥徽考察时所说:“农村改革结束丁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十二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J二业化进程,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A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在这段创业历史中,传统的村落文化对变革中的村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艘重的。
一方面,村落文化有效地倔进了村落经济的生存和壮大。村落经济从A民公社制度下走出困境,很大程度上基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此后日益圳起的“计划外”的乡镇企业。特q《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p
万方数据
别是后者,它不仅转移丁1.3亿农业富余劳动力。而且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为国民经济的增K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乡镇企业成长过程中,提润其中的村落文化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第一,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人情关系成为“忠实、可靠”的凭证,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这种人情关系的长处。人情关系既维护丁人情面子,又树立丁领导者“人性好,讲亲情”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企业领导者在村落生活中的地位和威信,并保证其意图在企业中能够得到准确领会和坚决贯彻。第二,守信用、讲义气的村落文化传统为一些乡镇企业赢得了信誉。讷’多乡镇企业创业之初举步维艰,但凭借村落民风的淳朴和诚实、坚韧和守信、节俭和勤劳,以’泼感人,以真服人,最后获得商家的信任和支持,打开了一条致富新路。第三,“知恩图报、礼尚往来”最能体现村落文化的个性,它给乡镇企业带来了生路雨J财216c。“请客送礼”这个村落文化中最古老的热络感情的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规范的情况下,盘活了乡镇企业,给它带来了资金、业务渠道、技术和市场,从而带动丁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村落文化因其保守封闭,舭念陈旧,【【}限制和阻碍了农村经济发的步伐。第一,小富即安、守土安生、家庭为本的文化传统,使一些乡镇企业家目光短浅,惮于创新,容易骄傲自满.缺乏危机感,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被淘汰。第二,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人情关系虽给乡镇企业家以“忠诚、可靠”的凭证,但常常造成人才压制,缺乏公正,职工积极性不高,专业技术人员干劲不足。在唯/j是用、效益为先的竞争时代,在知识经济制露端倪的中国,1:少乡镇企业还埋头于初级水平的家族式管理,其未来々人担忧。第三,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规范,市场日呈理性化趋势,人情_荧系的思维方式目前已令许多乡镇企业处处碰壁。
2.村落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长期以来,村落文化是农民精神生活的基础,主导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与‘式、行为准则和处世原则。它库藏丰富,良莠不卉,与我党多年来实施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文化哲学家怀特认为,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这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是扬弃,它解释了历史的进步,同时在如何正确看待村落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上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蹄。
一方而,利落文化是农村精神义明建设的现实基础。
第一,村落文化具有雄厚的群焱基础,它应当成为农村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村落文化之所以能经久不衰,缘于其中有许多流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健康习俗,如淳朴善良、勤菏坚韧、尊老爱幼、热情本分、崇尚礼仪、邻里羽I睦等美德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之中,成为行为处事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评判。而一些活泼健康的传统习俗则寓教于乐,在相对闭塞的乡村丰富r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些美德和习俗应该说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脱离、忽视=f!I低估村落文化的客观存在和历史影响,它应当成为农村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村落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能够发挥其重要功能。村落文化有其独特的功能,它在缓解和解决村民冲突,调和矛盾,规范行为.倡导信仰和观念,丰富农民的精神乍活等方面起了不少作用。利川它的各种功能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漫,对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营造农村新型的文化环境,特删是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J)导向和规范功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i}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和造就“心有”新农民。在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大“文化定势”的村落文化可以按媸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通过“文化定势”创造良好的思想氛q《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睁
万 方数据
围.并制定一系列文明、合理、合法的村规民约,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村民的观念,摊高他们的觉悟,变自在的行为为自为的行动,积极叁与精神文明建设。
(2)整合和沟通功能。村落文化整旨和沟通功能的发挥常常通过各种各样二|二寓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赶庙会、唱大戏、贴春联、赛龙舟、对歌等等,内容繁多,形式各异。这些活动加强了人际,叟往,联络了感情,传播了信息,也创造出一种亲善、和谐的气氛。因此,在农村精利’文明建设中我们可灵活地利用这一功能,传播和宣传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道德论理,把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带入相对封闭的村落,使村民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更多的认同和参与,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渐与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棚一致。
(3)传承和教育功能。传统村落文化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代代相传.原因在于它凝聚着我国农民几千年来的集体智慧和创造,集中体现了农民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农民的“行动指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通过各种形式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渗透和改造,充分利用它的传承和教育功能以及独特的运作方式,从而达到繁荣和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的。
另一方面.村落文化需要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它进行更新创造、转换整合。
必须看到,历史悠久的村落文化既有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和淳朴习俗的一面,同时它叉包容了千年的封建陋习,禁锢了思想,某些内容还严氡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就现阶段情况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村落社会固有的风俗习惯、人情往来、宗族联系、宗教信仰、封建迷信、法制淡漠等传统重新构筑起农村社告的文化景观。当然其中不乏健康道德的文化传统,但也有陈旧的思想观念、封建陋习和违法现象.如小农经济思怨、利己主义损公肥私、大操太办、求}}I拜佛、问p占卦等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地方宗族势力、家长制作风开始抬头;违法乱纪、聚众赌博、赖债毁约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不仅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格格不人、背道而驰,而且它削弱了亿万农民奋发图强奔小康的意志,严重阻碍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吸收和利用村落文化正面效应的同时,必须对它进行更新创造、转换整合,甚至可以运用法制武器对某些陈规陋习加以制约和铲除。
村落文化的双重性特点,给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我们既不能对其全盘否定,也不能随意兼收并苗,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只能在对传统村落文化的转换整合和更新创造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倡导、传播和宣传符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塑造“四有”新农民的社会意识和观念形态,逐步形成适应农村现代化要求的新型人文环境。
二、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具体思路
近些年来,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从农村实际出发,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创建活动,如开展新风户、五好家庭、星级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建立村规民约;通过科教兴农的实践,普及农业科技知儇,使农民在经济上得到确实的利益;咀科学事实及现身说法的形式,破除愚昧迷信,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真正使村民在互相教育、互相约束和现身说法中转变观念受到启发,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原刚在于它缺乏新型的村落文化的支持,低估了村落文化中消极部分的影响力。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特别在精神文叫建设中,传统村落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的深入开展。因此,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积极地研究和有效地利用村落一6()一万方数据 司《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文化的运作方式和深层影响,扬长避短,疏导规范,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的、符台时代要求的村落文化模式,使之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我以为,这个新模式应该是:在目标上,要与实现农村现代化、造就“四有”新农民这一建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相一致;在内容上,一要体现“和为贵”价值取向,即提倡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身与心的谐和,从而创造‘个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人艾环境。二要制定一些必要的村规民约来保证这些理念能被接受和消化。三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在形式上,应不拘一格,既可充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的运作方式和功能,也可从客观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首先,农村各级领导班子要提高队识,看到村落文化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意识到建立新型的村落文化模式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它的现实意义.将这个问题和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它的有效领导。其次,必须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网络,健全机制,增加投入,通过农村精神文叫建设在农村的渗透和传播,逐步形成新型的村落文化模式。
第=,注重教育,提高素质。新型村落文化模式能否成功地建立,根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长期以来,农民的整体素质存在很多缺憾,不单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包括精神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等,这些方面的请多缺憾,是导致村落文化中消极的东丽得以长期生存的-个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在农村积极开心包括爱国主义、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使农民直正做到热爱集体、弘扬美德、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和知法守法。
第三,拓宽思路,敢于创新。建立新型的村落文化模式的目的在十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早日实现农村现代化。在创建的过程巾,既要保持传统村落文化的精华部分,同时也应该从蜜际出发,因地制宜,囚时制宜,拓宽思路,敢于创新,凡是有益于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形式和手段,都可成为其一部分。如有些地方针对乡间大操大办红r|喜事的问题,成立了“村民议事会”、“村红白喜事理事会”,按议事会讨论出来的规定帮助筹办。
当然,新型的村落文化模式不会一蹴而就,它的建立需要农民整体文化索质的提高,需要物质文明程度的进一班提高,更需要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引导和传播。嵌伟时在《中国现代崽想散论)一书中指出“作为观念的文化只能在自由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强迫别人接受或拒绝到头来都无济于事。……各种异质文化归根到底要在互相交流和冲撞中才能激浊扬清,互相融合和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是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耍组成部分,它带米科学社会主义的世郫观,充满时代气息和文明进步,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改造,倘徉在广大农村土地上千年之久的利落文化会吐故纳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支持着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村落文化的双重件将长期客观存在。我们希望建立的新型村落文化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农利I蚵个文明建设有其现实意义,但即便如此,它仍然电存在双重性,因为毕竟它是“村落文化”,客观上说不可避免地存在地域限制、个怍素质的限制和由此产生的狭隘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党校责任编辑:王恩重)
q《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p61万方数据
村落文化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姚蓓琴上海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党校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CHINA2000(4)3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叶芳 村落文化范式的转换和创新[期刊论文]-青海社会科学2007(4)
2. 任映红 论村落文化与当前农村的政治发展[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05(5)
3. 王明东.张云波 云南石屏县水瓜冲花腰彝的村落文化[期刊论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5)
4. 尹冬华 转型时期农民心理特征的变化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期刊论文]-理论月刊2002(4)
5. 王晶 关于建国初期中国农民信仰实践的历史性反思[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6. 秦树理.Qin Shuli 发掘村落文化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期刊论文]-河南社会科学2005,13(5)
7. 俞红.萧洪恩.王兆锋 现代化背景下土家族新型村落文化传统的生成——以湖北省咸丰县唐崖司村为个案[期刊论文]-民族论坛2007(4)
8. 詹贤武 海南村落文化的传统特质及重构[期刊论文]-新东方2005(11)
9. 何建忠 整理古村落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期刊论文]-北京观察2007(7)
引证文献(3条)
1.秦树理 发掘村落文化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期刊论文]-河南社会科学 2005(5)
2.祝云 浅论村落文化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期刊论文]-宿州学院学报 2011(6)
3.郭敏刚.刘艳明.胡庆山.王健 村落农民体育与村落文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期刊论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kx20000401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