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如何抓住读者的眼球(青年记者 2007年第10期 )

新闻标题如何抓住读者的眼球 时间:2007-07-02 17:00:00  作者:● 李文明 刘义明;  来源:

为什么要认真做好标题

写文章的人有句老话:好开头等于文章成功的一半。

做新闻的也有一句话:好题一半文。说的是一个新闻稿件,如果有了一个好的题目,这件新闻稿件就成功了一半。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姑娘如果长着一双水汪汪大眼睛,就能吸引众多的目光,就会有很高的回头率。同样的道理,一篇新闻如果有一个好的标题,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有进一步读下去的欲望。

美国汤姆斯基金会编写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对标题这种功能的描述非常经典。书中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永远无法强迫它喝水。当你把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

例如,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众多报纸都对会议做了连续而充分的报道。在报道王兆国作《反国家分裂法》说明的新闻时,一家的标题是这样做的:

主题:《反国家分裂法》亮相

副题: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王兆国就《反国家分裂法》作说明

另一家报纸的标题是这样做的:

引题:《反国家分裂法》审议,强调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主题:“台独”重大事件必用“非和平方式”

显然,后者对读者的吸引力更大,因为它传达了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信息:台湾如果搞台独,我们可能要动武。而前者没有把这个最为引人关注的信息在标题中体现出来。

新闻标题制作的要求

1.准确真实。就是说要标出新闻的核心内容,要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如1998年8月长江抗洪中《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30米》,准确地表述了长江决口的地段和决口的大小。

同时,标题不能含混不清,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更不能夸大其词、不符合事实。如2005年10月23日,一家都市报刊出一则消息,标题是《网上调查近半数男性已婚者出过轨》,乍看题目,真是大吃一惊。但细看正文,才知道是虚惊一场。原来这个“近半数”说的是有许多限制词的调查对象——“知识层次很高、收入中上等、居住在大中城市、有上网习惯、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下的一小部分网民。”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广被转载的一则新闻《北京15%的爸爸“戴绿帽”,替别人养孩子》,很多人也是在看了正文后大呼上当。原来所谓的15%是指一年内北京人委托专家进行亲子鉴定的近600例检测中,有15%的检测结果为非亲子关系,标题改为《北京15%受试爸爸在替别人养孩子》才准确。

2.凝练。受报纸版面的约束和阅读心理的影响,新闻标题必须简洁凝练,不可冗长拖沓。一般一个新闻主题的字数在12字以下为好。如《物价飞汽车停》是抗战时期《解放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下的广州物价猛涨,使不少民营汽车行业纷纷倒闭的新闻,标题只用了6个字。

3.生动。一则新闻要提神、要引人注目,标题的生动活泼是至关重要的。如《取下神像挂地图》、《武钢近7万人不再吃“钢铁饭”》都生动可感,令人过目不忘。

4.重要。新闻标题好像人的眼睛,必须把最为重要的新闻事实表达出来。也只有把你所报道的新闻的最重要的部分在标题中表现出来,你的新闻才更有可能被读者关注。

5.要朗朗上口,避免普通人难懂的行话、俚语、方言。

做好新闻标题的几个方法

新闻是反映变化不定的事实的,新闻标题也应当是富于变化、千姿百态的。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任何人也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所以新闻标题一定要避免步人后尘、雷同罗嗦、老套沉闷、呆板陈旧。

那么,怎样才能制作出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脍炙人口的新闻题目呢?总结那些好标题,我们发现它们都有其一定的规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第一多用动词,让标题由静变动

新闻大多是报道事件或者非事件的变化,动词能使这些变化一目了然,同时,动词用得好,既有助于将蕴藏在新闻中的“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还能使标题富于动感。

如2003年5月21日的《前卫报》刊登了这样的一则新闻:《走出“磨房”的“千里马”果然身手不凡》。1999年6月30日,《前卫报》曾以《不能让“千里马”老是去“拉磨”》为题,报道了某旅优等导弹射手,主动要求走出机关,到训练一线摔打的事迹。时隔4年,这位走出“磨房”的“千里马”工作干得怎么样了?作者回头采访发现,这位优秀射手已经成为反坦克连导弹排的“首席教头“,几年来不仅发射导弹弹无虚发,而且还带出了200多名训练骨干。作者用“走出”这个动词,使新闻一下子活灵活现,激发起人们的阅读欲。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那些办得好的报纸,在标题制作中,对动词的应用越来越多、越广泛。如《丛林密树锁黄沙》、《马路陷阱又“咬”人》、《近五成食品不合格,政协委员呼吁——打好保“胃”战》、《泉城广场大屏幕三开三闭》等等。

2.逆向思维,独辟蹊径

新闻喜新,但许多事件或者工作并不是都有新意,如果对没有新意的事件或工作,进行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常常会出奇出新。2003年,某省各地都在大搞城市规划,一些城市不惜重金请外国的规划设计公司为自己的城市搞规划。某报记者没有跟风唱赞歌,而是对其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进行了反弹琵琶的思考和报道。该记者在该省建设厅采访时偶尔听到一件事,说某县的县长准备请同济大学的教授为其县城做一个100平方公里的城区规划。于是,这名记者马上深入采访,写出报道《城市规划建设不可盲目贪大》。稿子刊登后马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之后,全省开始对城市建设贪大求洋的做法进行纠正,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运用逆向思维能给新闻稿件增色,同样变化思维角度,也能使新闻稿件新颖独特,不落俗套。请看下面的标题:

既没有南方山青青,也没有北方林森森

“林交会”何以选定菏泽(主题)

消息的内容是报道中国林业经贸会决定在菏泽举行,作者不从正面做题,而是改变角度,提出一个问题,留下悬念,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撷取一点,出奇制胜

许多新闻报道的事件或新出台的政策,都有较大的综合性,如果在做标题时面面俱到,常常不能使标题生动形象,这是可以采取“撷取一点,不顾其余”的做法,在主题中只标出最有新意、最有针对性、读者最关注的一点来做题。

前几年我省招考公务员,对应招者的身体健康做了规定,许多媒体用的标题是“22种病人不能当公务员”,而《齐鲁晚报》只抓住人们最为关心的也是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作题:

公务员录用体检本月征求意见(引题)

健康乙肝带菌者可录用(主题)

乙肝在许多人看来是非常大的疾病,从而对乙肝带菌者也另眼相待。但实际上,乙肝带菌者对他人并没有危害。作者抓住这一点做题,就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使该条新闻出奇制胜。

4.巧用修辞方法,增强标题感染力

用形象的比喻或拟人来表现新闻主题,可使标题生动而耐人寻味。这样的题目非常多。如《企业好比一只鸟,摊派扒毛何时了》、《“金凤凰”飞进“光棍堂”》、《出境游多了三个“护身符”》、《一把钥匙开三把锁——成武县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电灯不再像萤火虫》等等,都用了比喻,使标题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对比也是标题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在报纸版面上屡见不鲜。如《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南省某村农民思想观念变化的一篇消息,用的标题是《豫南庄户纷纷举行交接仪式(引)取下神像挂地图(主)》,标题巧妙地抓住“取下神像”与“挂上地图”这两个动作,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市场经济给广大农民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变化。使用对比的手法做题,不仅富有文采,而且能增强表现力,产生语言上的张力,往往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虚实结合,立意深刻

新闻标题一般标具体事实信息,但有时跳出这一做法,对事实加以提炼,可使标题立意深刻,文字更加简练。如:

差异门票鼓励游客“爬上去”

经济杠杆“撬活”泰山冷线(主题)

五年发行五万张多数在家睡大觉

潜在不信任晾了“爱民卡”(主题)

6.“你”“我”入题,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随着大众媒体的广泛出现,众多媒体一改过去那种板着面孔说话的传统,刻意追求亲近读者、联络读者感情的做题方式,从而获得更多的读者。如: “蓝领”专场洽谈会明日举行

四千多技术岗位等你选(主题)

6.饱含热情,感染读者

一般来说,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对标题来说,应当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但新闻标题又不可能不融入作者的情感、观点,只要把握好尺度,将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的的感情,体现在标题中,不仅不会破坏新闻的真实性,而且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

三万多人流汗找工作

广场招聘会:热!热!热!

泉城广场举行的这次大学生招聘会,有三万多人冒着骄阳涌入,场面火爆,记者用一个“热”字来反映这种火爆,不但真实,而且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修路师傅,辛苦了!

“亚洲杯”前夕,济南赶修马路,修路工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标题用了一个感叹句,把对修路工人的赞美、感激之情跃然纸上。

怎样把标题做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悟,只要自己平时用心学习,善于积累,研究优秀的标题,就不难做出好的标题。

(作者单位:大众日报社;国土资源导报)

  来源:青年记者2007年第10期

http://qnjz.dzwww.com/yj/200707/t20070702_2321958.htm

新闻标题如何抓住读者的眼球 时间:2007-07-02 17:00:00  作者:● 李文明 刘义明;  来源:

为什么要认真做好标题

写文章的人有句老话:好开头等于文章成功的一半。

做新闻的也有一句话:好题一半文。说的是一个新闻稿件,如果有了一个好的题目,这件新闻稿件就成功了一半。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姑娘如果长着一双水汪汪大眼睛,就能吸引众多的目光,就会有很高的回头率。同样的道理,一篇新闻如果有一个好的标题,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有进一步读下去的欲望。

美国汤姆斯基金会编写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对标题这种功能的描述非常经典。书中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永远无法强迫它喝水。当你把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

例如,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众多报纸都对会议做了连续而充分的报道。在报道王兆国作《反国家分裂法》说明的新闻时,一家的标题是这样做的:

主题:《反国家分裂法》亮相

副题: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王兆国就《反国家分裂法》作说明

另一家报纸的标题是这样做的:

引题:《反国家分裂法》审议,强调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主题:“台独”重大事件必用“非和平方式”

显然,后者对读者的吸引力更大,因为它传达了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信息:台湾如果搞台独,我们可能要动武。而前者没有把这个最为引人关注的信息在标题中体现出来。

新闻标题制作的要求

1.准确真实。就是说要标出新闻的核心内容,要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如1998年8月长江抗洪中《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30米》,准确地表述了长江决口的地段和决口的大小。

同时,标题不能含混不清,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更不能夸大其词、不符合事实。如2005年10月23日,一家都市报刊出一则消息,标题是《网上调查近半数男性已婚者出过轨》,乍看题目,真是大吃一惊。但细看正文,才知道是虚惊一场。原来这个“近半数”说的是有许多限制词的调查对象——“知识层次很高、收入中上等、居住在大中城市、有上网习惯、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下的一小部分网民。”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广被转载的一则新闻《北京15%的爸爸“戴绿帽”,替别人养孩子》,很多人也是在看了正文后大呼上当。原来所谓的15%是指一年内北京人委托专家进行亲子鉴定的近600例检测中,有15%的检测结果为非亲子关系,标题改为《北京15%受试爸爸在替别人养孩子》才准确。

2.凝练。受报纸版面的约束和阅读心理的影响,新闻标题必须简洁凝练,不可冗长拖沓。一般一个新闻主题的字数在12字以下为好。如《物价飞汽车停》是抗战时期《解放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下的广州物价猛涨,使不少民营汽车行业纷纷倒闭的新闻,标题只用了6个字。

3.生动。一则新闻要提神、要引人注目,标题的生动活泼是至关重要的。如《取下神像挂地图》、《武钢近7万人不再吃“钢铁饭”》都生动可感,令人过目不忘。

4.重要。新闻标题好像人的眼睛,必须把最为重要的新闻事实表达出来。也只有把你所报道的新闻的最重要的部分在标题中表现出来,你的新闻才更有可能被读者关注。

5.要朗朗上口,避免普通人难懂的行话、俚语、方言。

做好新闻标题的几个方法

新闻是反映变化不定的事实的,新闻标题也应当是富于变化、千姿百态的。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任何人也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所以新闻标题一定要避免步人后尘、雷同罗嗦、老套沉闷、呆板陈旧。

那么,怎样才能制作出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脍炙人口的新闻题目呢?总结那些好标题,我们发现它们都有其一定的规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第一多用动词,让标题由静变动

新闻大多是报道事件或者非事件的变化,动词能使这些变化一目了然,同时,动词用得好,既有助于将蕴藏在新闻中的“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还能使标题富于动感。

如2003年5月21日的《前卫报》刊登了这样的一则新闻:《走出“磨房”的“千里马”果然身手不凡》。1999年6月30日,《前卫报》曾以《不能让“千里马”老是去“拉磨”》为题,报道了某旅优等导弹射手,主动要求走出机关,到训练一线摔打的事迹。时隔4年,这位走出“磨房”的“千里马”工作干得怎么样了?作者回头采访发现,这位优秀射手已经成为反坦克连导弹排的“首席教头“,几年来不仅发射导弹弹无虚发,而且还带出了200多名训练骨干。作者用“走出”这个动词,使新闻一下子活灵活现,激发起人们的阅读欲。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那些办得好的报纸,在标题制作中,对动词的应用越来越多、越广泛。如《丛林密树锁黄沙》、《马路陷阱又“咬”人》、《近五成食品不合格,政协委员呼吁——打好保“胃”战》、《泉城广场大屏幕三开三闭》等等。

2.逆向思维,独辟蹊径

新闻喜新,但许多事件或者工作并不是都有新意,如果对没有新意的事件或工作,进行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常常会出奇出新。2003年,某省各地都在大搞城市规划,一些城市不惜重金请外国的规划设计公司为自己的城市搞规划。某报记者没有跟风唱赞歌,而是对其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进行了反弹琵琶的思考和报道。该记者在该省建设厅采访时偶尔听到一件事,说某县的县长准备请同济大学的教授为其县城做一个100平方公里的城区规划。于是,这名记者马上深入采访,写出报道《城市规划建设不可盲目贪大》。稿子刊登后马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之后,全省开始对城市建设贪大求洋的做法进行纠正,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运用逆向思维能给新闻稿件增色,同样变化思维角度,也能使新闻稿件新颖独特,不落俗套。请看下面的标题:

既没有南方山青青,也没有北方林森森

“林交会”何以选定菏泽(主题)

消息的内容是报道中国林业经贸会决定在菏泽举行,作者不从正面做题,而是改变角度,提出一个问题,留下悬念,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撷取一点,出奇制胜

许多新闻报道的事件或新出台的政策,都有较大的综合性,如果在做标题时面面俱到,常常不能使标题生动形象,这是可以采取“撷取一点,不顾其余”的做法,在主题中只标出最有新意、最有针对性、读者最关注的一点来做题。

前几年我省招考公务员,对应招者的身体健康做了规定,许多媒体用的标题是“22种病人不能当公务员”,而《齐鲁晚报》只抓住人们最为关心的也是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作题:

公务员录用体检本月征求意见(引题)

健康乙肝带菌者可录用(主题)

乙肝在许多人看来是非常大的疾病,从而对乙肝带菌者也另眼相待。但实际上,乙肝带菌者对他人并没有危害。作者抓住这一点做题,就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使该条新闻出奇制胜。

4.巧用修辞方法,增强标题感染力

用形象的比喻或拟人来表现新闻主题,可使标题生动而耐人寻味。这样的题目非常多。如《企业好比一只鸟,摊派扒毛何时了》、《“金凤凰”飞进“光棍堂”》、《出境游多了三个“护身符”》、《一把钥匙开三把锁——成武县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电灯不再像萤火虫》等等,都用了比喻,使标题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对比也是标题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在报纸版面上屡见不鲜。如《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南省某村农民思想观念变化的一篇消息,用的标题是《豫南庄户纷纷举行交接仪式(引)取下神像挂地图(主)》,标题巧妙地抓住“取下神像”与“挂上地图”这两个动作,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市场经济给广大农民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变化。使用对比的手法做题,不仅富有文采,而且能增强表现力,产生语言上的张力,往往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虚实结合,立意深刻

新闻标题一般标具体事实信息,但有时跳出这一做法,对事实加以提炼,可使标题立意深刻,文字更加简练。如:

差异门票鼓励游客“爬上去”

经济杠杆“撬活”泰山冷线(主题)

五年发行五万张多数在家睡大觉

潜在不信任晾了“爱民卡”(主题)

6.“你”“我”入题,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随着大众媒体的广泛出现,众多媒体一改过去那种板着面孔说话的传统,刻意追求亲近读者、联络读者感情的做题方式,从而获得更多的读者。如: “蓝领”专场洽谈会明日举行

四千多技术岗位等你选(主题)

6.饱含热情,感染读者

一般来说,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对标题来说,应当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但新闻标题又不可能不融入作者的情感、观点,只要把握好尺度,将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的的感情,体现在标题中,不仅不会破坏新闻的真实性,而且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

三万多人流汗找工作

广场招聘会:热!热!热!

泉城广场举行的这次大学生招聘会,有三万多人冒着骄阳涌入,场面火爆,记者用一个“热”字来反映这种火爆,不但真实,而且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修路师傅,辛苦了!

“亚洲杯”前夕,济南赶修马路,修路工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标题用了一个感叹句,把对修路工人的赞美、感激之情跃然纸上。

怎样把标题做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悟,只要自己平时用心学习,善于积累,研究优秀的标题,就不难做出好的标题。

(作者单位:大众日报社;国土资源导报)

  来源:青年记者2007年第10期

http://qnjz.dzwww.com/yj/200707/t20070702_2321958.htm


相关文章

  • 网络新闻编辑作业(第三章之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 网络新闻编辑作业(第三章之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作业 2009-10-21 22:23:33 阅读2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网络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新闻界有句行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因为新闻标题不仅是一篇完整的新闻 ...查看


  • 做一个有冲击力的标题
  • 做一个有冲击力的标题 路透社新闻手册之"报道和写作基础"(二) 金融终端用户和在线读者是根据标题的力量来决定购买.搜索和点击信息的.如果你能够写好标题,你就能写好导语.如果你能写好导语,你就能写好消息.要给标题赋予其应有 ...查看


  • 网络新闻专题的版面设计
  • 网络新闻专题的版面设计 时间:2011-08-20 21:38:00 作者:; 来源: ● 施秀芳 网络新闻专题是指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展现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一组相关新闻信息的总汇. 版面设计是美的体现,可以直接推动内 ...查看


  • 新闻标题中标点符号使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华日报| 2010-02-26 09:50:19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传媒业渐渐步入了视觉文化相对发达的"眼球"时代.好的新闻标题可以让人在一瞥之间拨动读者的心弦,犹如磁石一样 ...查看


  • 马芳:网络新闻标题之争(网络传播 2007-3-8)
  •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网络传播>>>2007年第3期 网络新闻标题之争 文|马芳 2007年03月08日11:23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 ...查看


  • 体育新闻标题赏析
  •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新闻媒 体全方位.多视角的报道,使人们每天在第一时间耳闻目睹奥运会的赛况.报纸虽然不能像电视那样把人们带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比赛场面,但奥运会的文字报道同样精彩,特别是那些独具匠心.寓意深刻的新闻标题,不仅吸引 ...查看


  • 关于微信"标题党"的现象和危害分析
  • 摘要:近年来,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中涌现出一个特殊群体――"标题党",他们为博取受众眼球,大肆制作耸人听闻.题文不符的新闻标题.[1]本文针对微信中的"标题党"现象及给受众带来的危害做简要分析,希望能引起 ...查看


  • 灾难新闻标题错位分析
  • 灾难新闻标题错位分析 灾难新闻以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破坏作用,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认为,生存是人们最本能的需要,人们可以放弃一切,唯独对生命的渴求是遏止不住的.但是由于其报道的时候涉及到受众的情绪的问题,所以在报道的 ...查看


  • 视觉化传播
  • 图像时代下报纸视觉化的表现 时间:2012-05-09 19:42:00 作者:杨萍 来源:青年记者 ● 杨 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报纸受到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夹击,巴菲特曾说:报业似乎进入了"漫长的衰落期",在这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