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转眼间,参加东北师大的培训已结束了,回顾这些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忙碌着,却充实着;我们劳累着,却快乐着。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与充实。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郑州市教育局为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能够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们近距离的交流,深感荣幸。12月5日早上,学习培训班在东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中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田保华和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冯长元分别讲话。这足以表明培训班的档次之高、要求之高。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园,最吸引我的就是北国纷纷扬扬的大雪,领略了北国寒冷的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在这次学习中,教育专家讲师和教授们共计八位为我们授课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东北师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邓涛博士的专题讲座是《校长专业化与专业发展》,他从理论上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校长专业化、如何推进校长专业化发展以及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他认为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想办一所优质学校,校长的专业化成长至关重要,邓博士的讲座为各位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
主任、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茂森终身教授为我们作了《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的演讲。在讲座中,70岁高龄的刘教授用自己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和自己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刘教授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收益匪浅,对整合教学的指导思想、自身特点、方法与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领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前沿以及它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为迎接这信息化带来的挑战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东北师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所所长朱玉民教授我为我们作了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的讲座。朱教授虽已70多岁,却精神矍铄,语言铿锵有力,时而辅以舞蹈,时而像孩童般跳起,激情四溢。他讲课时在教室的前后左右不停地走动,朱教授详细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的八个程序,也使我很有感触,这八个程序分别为:第一程序,优化教学设计(是前提,“整合”的学科基础);第二程序,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是“整合”的技术基础);第三程序,理解“整合”的实质(“整合”的两个基本原理);第四程序,明确“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五程序,准确的诊断并确定“整合点”(“整合”的关键);第六程序,优化“整合点”资源设计(“整合”的核心);第七程序,优化“整合点”资源设计成果,将其转化成有效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媒体、课件及软件工具(是优化“整合”
的标志);第八程序,恰当、有效的运用“整合”的资源,有效达成一课的目标。他通过直观形象的案例,展现出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最后,朱教授对《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教学实际的程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朱教授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感慨颇深。
东北师大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海英教授的《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的报告,王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并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作了理论及实践指导。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来动机,是将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主要来自老师、家长及同学;第二类是内在动机,是将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目标。两种动机并不矛盾,二者既是分离的,同时也可以相互转化。学习动机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它不仅为学习提供直接的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此外,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教育总监翟晓明的《郑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北京教育技术装备协会副会长周少林的《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探讨》、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信息化实验校管理办公室王立平主任的《教育云与数字化校园》、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黄宝国的《信息化环境下校长应具备的领导力》等报告,收获颇丰。
在这次培训中我明白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去操作,也知道了教师能讲明白的知识,就不用借助于信息技术,要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上下工夫。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我们的收获多多。虽然我还有许多知识没有完全消化,有待于以后继续领会、体悟、反思,但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交流,我和其他学员一样深深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教育清风,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不断的消化吸收,将这次培训中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转眼间,参加东北师大的培训已结束了,回顾这些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忙碌着,却充实着;我们劳累着,却快乐着。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与充实。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郑州市教育局为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能够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们近距离的交流,深感荣幸。12月5日早上,学习培训班在东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中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田保华和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冯长元分别讲话。这足以表明培训班的档次之高、要求之高。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园,最吸引我的就是北国纷纷扬扬的大雪,领略了北国寒冷的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在这次学习中,教育专家讲师和教授们共计八位为我们授课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东北师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邓涛博士的专题讲座是《校长专业化与专业发展》,他从理论上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校长专业化、如何推进校长专业化发展以及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他认为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想办一所优质学校,校长的专业化成长至关重要,邓博士的讲座为各位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
主任、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茂森终身教授为我们作了《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的演讲。在讲座中,70岁高龄的刘教授用自己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和自己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刘教授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收益匪浅,对整合教学的指导思想、自身特点、方法与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领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前沿以及它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为迎接这信息化带来的挑战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东北师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所所长朱玉民教授我为我们作了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的讲座。朱教授虽已70多岁,却精神矍铄,语言铿锵有力,时而辅以舞蹈,时而像孩童般跳起,激情四溢。他讲课时在教室的前后左右不停地走动,朱教授详细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的八个程序,也使我很有感触,这八个程序分别为:第一程序,优化教学设计(是前提,“整合”的学科基础);第二程序,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是“整合”的技术基础);第三程序,理解“整合”的实质(“整合”的两个基本原理);第四程序,明确“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五程序,准确的诊断并确定“整合点”(“整合”的关键);第六程序,优化“整合点”资源设计(“整合”的核心);第七程序,优化“整合点”资源设计成果,将其转化成有效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媒体、课件及软件工具(是优化“整合”
的标志);第八程序,恰当、有效的运用“整合”的资源,有效达成一课的目标。他通过直观形象的案例,展现出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最后,朱教授对《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教学实际的程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朱教授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感慨颇深。
东北师大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海英教授的《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的报告,王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并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作了理论及实践指导。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来动机,是将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主要来自老师、家长及同学;第二类是内在动机,是将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目标。两种动机并不矛盾,二者既是分离的,同时也可以相互转化。学习动机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它不仅为学习提供直接的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此外,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教育总监翟晓明的《郑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北京教育技术装备协会副会长周少林的《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探讨》、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信息化实验校管理办公室王立平主任的《教育云与数字化校园》、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黄宝国的《信息化环境下校长应具备的领导力》等报告,收获颇丰。
在这次培训中我明白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去操作,也知道了教师能讲明白的知识,就不用借助于信息技术,要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上下工夫。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我们的收获多多。虽然我还有许多知识没有完全消化,有待于以后继续领会、体悟、反思,但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交流,我和其他学员一样深深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教育清风,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不断的消化吸收,将这次培训中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