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建设思考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建设,应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两岸关系正常化的过程。目前两岸间虽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我们并不能等待所有问题解决之后再开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建设。海峡两岸制度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消除障碍,坚决反对与遏制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活动,建立起两岸政治互信,在此基础上,终止两岸敌对状态,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签订两岸和平协议。从而为构建两岸关系长期和平发展创造条件。

  本文拟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建没视角,分析新形势下两岸协商制度、交流成果的立法制度以及台湾对外关系的空间制度等问题。

  

  一、两岸协商新制度的构建与展望

  

  自2008年3月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两岸关系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胡萧会”、“胡吴会”、“胡江会”相继登场,两岸执政党首次正式会谈,两会谈判重新恢复,至今已经举行了三次协商谈判,并签订周末包机、赴台旅游协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共识。两岸领导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胡锦涛认为两会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恢复商谈并取得实际成果,标志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马英九则表示,两会重新协商,虽然看起来只是向前迈进一小步,但是对台湾来说,却宛如人类登陆月球一样,对两岸关系发展,将是向前迈进一大步,在笔者看来,当前两岸关系的“雨过天晴”,不仅标志着中断已久的两岸对话机制重新启动,更意味着经过两岸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一种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两岸协商新模式业已成型。

  与1993年两会谈判开创两岸协商时代不同的是,此次两岸僵局的重新破解,是以政党对话平台创建为突破口。2005年5月,当时还是在野党的国民党应邀访问大陆,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这是在时隔60年之后,国共两党开始的第三次合作。虽然双方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的共识,对当时在野党国民党来说,仅是一种愿景,但坚持“九二共识”、追求两岸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党对话的政治基础与政治纲领。今年3月岛内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获得“大选”的胜利,重新成为执政党。两个月后,国共两党对话机制启动,经过协商,双方同意“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马英九在随后的就职演讲中也强调,两岸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由此可见,国民党的大陆政策纲领成为台湾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不但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够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层面。

  国共对话机制建立后,特别是国民党成为台湾执政党后,原先的两会谈判模式的性质与�容,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刚刚结束的两会复谈就充分验证了这一点。从议题来看,开始了从政治性到经济社会性的转变。过去两会谈判,虽然议题是以两岸交往事务为主,但达成的协议多是政治性原则。而且由于受到双方淡判政治基础的影响,政治性议题实际上仍然居于主导地位。现在两会协商由于政治基础与政治互信良好,两岸周末包机、赴台旅游事宜、空运海运直航、邮政合作及食品安全、共同打击犯罪等经济社会事务成为会谈主轴。两会领导人也从权威性到专业性。过去汪、辜两位领导人,均是两岸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而这次两会新领导人,则是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出身,具有丰富的专业才以,属于专业性领导人才,更适合事务性谈判工作。从组织性质来看,出现了从民间性到行政性的变化。虽然与过去相比,两会的民间性质没有改变,但是参与谈判的人员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以2008年6月两会北京协商淡判为例,大陆有国台办副主任、旅游局局长,台湾有“陆委会副主委”、“观光局局长”,均直接参与谈判,形成一种“以官扮民”的新形式,一改过去两岸行政部门退居幕后的做法。正如岛内舆论指出,这一变化表明双方已取得高度默契与谅解,不管任何人参与复谈,只要其身份是两会顾问或专家,双方都不排斥官员以这种形式参与淡判。所以笔者认为复淡后的两会,虽然不改民间机构的性质,但是实际上已经变成处理两岸日常事务的政策执行机构,其行政色彩浓厚,更加有利于两岸协商的扎实推进与协议落实。

  国共平台的创立与两会角色的变化,表明两岸协商模式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当前台湾政党政治体制来说,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拥有丰富的政治资源,不可能不参与政治并施加决策影响;就台湾政治体制来说,拥有立法机构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也完全有能力以立法监督的方式,贯彻自己的政党意志。即使未来台湾行政当局在两岸事务上出现人事变动,也不足以撼动这一基本政治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国共对话机制的不断完善,政党协商机制的战略性功能将日益显现,决不是目前人们所说的仅是两岸协商的补充机制,将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因此,关于未来两岸协商的新模式,可以预见的前景是,在战略层面,由国共政党对话机制为主导,议题是开放性与战略性的,其功能是强化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不断深化政治互信。而在战术层面,则是两会通过谈判协商,以经济社会议题优先,负责执行落实国共两党的战略共识。这种协商模式既可以避免由于主权问题而引发的争议,同时又能务实与卓有成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开创一个新时代。

  

  二、两岸交流成果的立法制度

  

  交流成果的立法制度,是指通过两岸立法机构的法制建设,实现两岸交流成果的法制化。如当前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两岸政策制定、“法理台独”应对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台立法机构制订的涉及两岸关系的“法律”主要有12种,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台当局规划两岸关系基本框架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在1992年通过,后经过多次修订,其中以2003年10月修订力度最大。当年10月9日,台立法机构“三读”通过该条例修正案。在总共133个条文中,新增条文37条,修正条文55条,调整比例高达70%,大幅调整了有关两岸协商、“三通”、经贸文教交往的各项具体规定。“条例”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关于两岸协商机制的规定。1、“陆委会”为台湾地区两岸事务的主管机构。2、“陆委会”可以委托民间团体海基会处理两岸事务。而且除海基会外,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所属事务的性质与需要,委托或“逐案委托”符合相关资格的民间团体协助处理两岸事务;委托处理两岸事务的机构或民间团体(包括海基会),得“复委托”其它法人协助处理两岸事务。3、受委托签署两岸事务协议的机构、民间团体或其它具公益性质的法人,应将协议草案报经委托机关,并陈报台行政机构同意,始

得签署。4、行政机构依对等原则,许可大陆地区的法人、团体或其它机构在台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二是关于两岸经贸交流的规定。1、台商投资大陆分为“禁止类”及“一般类”,台商只要经过台经济主管部门许可就可以在大陆投资。但一定金额以上的投资得以申报方式处理。2、台湾金融保险证券期货机构经许可得与大陆地区人民、法人、团体、其它机构有业务上之直接往来,并在大陆设分支机构。3、大陆地区出版品、电影片、录像节目及广播电视节目,经台主管机关许可,得进入台湾地区,或在台湾地区发行、销售、制作、播放、展览或观摩。4、民众可携带小额人民币进出台湾地区,并将人民币视同外币。5、参照“侨外投资核准制度”,适度开放大陆人民、法人、团体、其它机构或其余第三地投资的公司,经许可在台从事投资行为。6、依国际协定开放跨国企业及在台营业达一定规模的台湾企业经许可得引进大陆劳工。7、经许可进入台湾的大陆物品、劳务、服务或其它事项,得在台湾从事广告活动。

  三是关于两岸社会文化交流的规定。1、台湾民众赴大陆实行一般出境的查验手续,但台湾民众不得在大陆设籍或领用大陆证件,否则丧失台湾人民身份。2、大陆配偶结婚后马上可去台团聚,结婚已满2年或已生产子女者,得申请在台湾地区依亲居留。在台湾地区依亲居留满4年,且每年在台湾地区合法居留期间逾183天者,得申请长期居留。3、大陆台商子弟学校可以增设高中部;大陆教育机构经许可,得委托台湾地区、大陆地区或其它地区人民在台湾办理招生事宜。4、除党政军机关团体外,原则开放台湾人民担任大陆地区的职务或为其成员。

  四是关于两岸通航的规定,1、台湾地区船舶、航空器及其它运输工具,经台主管机关许可。得航行至大陆地区,而且交通主管部门应拟定许可及管理办法,但在必要时可向立法机构报告备查延长办法出台时间。2、大陆地区船舶、民用航空器及其它运输工具,非经台主管机关许可,不得进入台湾地区限制或禁止水域、台北飞航情报区限制区域。(I)

  从政治现实来看,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正名”、台湾认同的“去中国化”的运动恶性发展,不断发出“正名制宪”、“一边一国”等“台独”声音。但是由于台湾“宪制”规定,“领土”变更案与“公投立法”属于“修宪立法”范畴,是台立法机构的职权。而在民进党执政期间,凹届立法机构一直受到国民党等在野党的控制,呈现出朝小野大的政党权力格局特点。在这种态势下,对于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泛蓝阵营占优势的立法机构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以2003年11月“公投法”表决为例,当时由于泛蓝阵营在立法机构占有绝对优势,含有“统独公投”内容的蔡同荣版本,以及民进党版有关“公投制宪”条文皆被立法机构否决。

  一般而言,执政党需要党籍民意代表支持行政机构的施政纲领,其中当然也包括两岸政策。而在野党则要求党籍民意代表制衡行政机构。山此看来,台立法机构的政党政治运作,对未来两岸关系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在对策与建议层面,重视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运作与两岸关系的研究,可以为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提供前瞻性思考。

  

  三、台湾对外关系的空间制度

  

  2009年4月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致函台湾,邀请“中华台北卫生署”派员作为观察员出席5月18日至27日在曰内瓦举行的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对此,大陆卫生部发言人表示,妥善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参加世卫大会问题,将会进一步促进两岸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之间的了解和互信,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湾“卫生署长”叶金川也称台湾取得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资格后,将可就卫生信息的交流及疫情的防治与世界卫生组织直接联系,更有效地保障台湾民众健康安全。

  从两岸公共卫生事务官员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台湾此次以“中华台北”名义成功申请成为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不仅是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突破性事件,而且还意味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观已经运用于处理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就此次事件的路径选择而言,则是一种民本观的体现。

  正如大陆卫生部发言人指出,大陆方面一贯高度重视台湾同胞的卫生健康福祉和参加世卫组织有关活动的愿望。台湾成为世界卫生大会的观察员,将有利于台湾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提供技术援助,促进台湾地区防治和消灭流行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以及医学教育和培训王作等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显然这对改善与提高台湾民众的医疗卫生与健康水平是十分有利的。在当前甲型H1N1流感正在袭卷全球之际,这一事件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于此,这一事件还促使我们从民本观的路径选择中思考未来如何处理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

  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在全球化时代,台湾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国际空间”问题已经与台湾民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正如有学者指出,当今世界,地区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方兴未艾。东盟的整合,东盟加中、口、韩的东亚共同体,东盟与中、印、日、韩、俄分别安排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包括进来的东亚峰会,给蓬勃发展的地区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台湾作为东亚重要的经济体,目前还未进入地区合作组织的机制内,对于它的经济发展前景难免有影响,台湾人民充满了“被边缘化”的焦虑。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台湾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民众生活的困顿不安,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随着两岸回到“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原则上来,妥善处理台湾“国际空间”问题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基础,使得民本观的路径选择成为可能,此次台湾成为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即是一个明证。本文认为今后两岸完全可以进一步在APEC、亚行、WTO等地区合作与经济组织中,创造更多的合作项目,维护两岸共同的利益。特别是在WTO的框架下。两岸可以签订更紧密的经济贸易合作协定。为两岸人民带来更大的福祉,有助于扩大与增强台湾人民的利益。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曾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一道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他强调,对于台湾对外开展民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前景,可以视需要进一步协商。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显然,处理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民本观路径是完全符合新形势下两岸和平发展观要求的。

  总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解决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与军事等领域的问题。与此同时,制度建设还必须有利于巩固两岸关系的基础,减少岛�政治因素,特别是政党轮替的冲击与影响。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建设,应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两岸关系正常化的过程。目前两岸间虽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我们并不能等待所有问题解决之后再开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建设。海峡两岸制度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消除障碍,坚决反对与遏制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活动,建立起两岸政治互信,在此基础上,终止两岸敌对状态,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签订两岸和平协议。从而为构建两岸关系长期和平发展创造条件。

  本文拟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建没视角,分析新形势下两岸协商制度、交流成果的立法制度以及台湾对外关系的空间制度等问题。

  

  一、两岸协商新制度的构建与展望

  

  自2008年3月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两岸关系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胡萧会”、“胡吴会”、“胡江会”相继登场,两岸执政党首次正式会谈,两会谈判重新恢复,至今已经举行了三次协商谈判,并签订周末包机、赴台旅游协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共识。两岸领导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胡锦涛认为两会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恢复商谈并取得实际成果,标志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马英九则表示,两会重新协商,虽然看起来只是向前迈进一小步,但是对台湾来说,却宛如人类登陆月球一样,对两岸关系发展,将是向前迈进一大步,在笔者看来,当前两岸关系的“雨过天晴”,不仅标志着中断已久的两岸对话机制重新启动,更意味着经过两岸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一种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两岸协商新模式业已成型。

  与1993年两会谈判开创两岸协商时代不同的是,此次两岸僵局的重新破解,是以政党对话平台创建为突破口。2005年5月,当时还是在野党的国民党应邀访问大陆,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这是在时隔60年之后,国共两党开始的第三次合作。虽然双方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的共识,对当时在野党国民党来说,仅是一种愿景,但坚持“九二共识”、追求两岸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党对话的政治基础与政治纲领。今年3月岛内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获得“大选”的胜利,重新成为执政党。两个月后,国共两党对话机制启动,经过协商,双方同意“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马英九在随后的就职演讲中也强调,两岸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由此可见,国民党的大陆政策纲领成为台湾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不但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够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层面。

  国共对话机制建立后,特别是国民党成为台湾执政党后,原先的两会谈判模式的性质与�容,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刚刚结束的两会复谈就充分验证了这一点。从议题来看,开始了从政治性到经济社会性的转变。过去两会谈判,虽然议题是以两岸交往事务为主,但达成的协议多是政治性原则。而且由于受到双方淡判政治基础的影响,政治性议题实际上仍然居于主导地位。现在两会协商由于政治基础与政治互信良好,两岸周末包机、赴台旅游事宜、空运海运直航、邮政合作及食品安全、共同打击犯罪等经济社会事务成为会谈主轴。两会领导人也从权威性到专业性。过去汪、辜两位领导人,均是两岸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而这次两会新领导人,则是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出身,具有丰富的专业才以,属于专业性领导人才,更适合事务性谈判工作。从组织性质来看,出现了从民间性到行政性的变化。虽然与过去相比,两会的民间性质没有改变,但是参与谈判的人员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以2008年6月两会北京协商淡判为例,大陆有国台办副主任、旅游局局长,台湾有“陆委会副主委”、“观光局局长”,均直接参与谈判,形成一种“以官扮民”的新形式,一改过去两岸行政部门退居幕后的做法。正如岛内舆论指出,这一变化表明双方已取得高度默契与谅解,不管任何人参与复谈,只要其身份是两会顾问或专家,双方都不排斥官员以这种形式参与淡判。所以笔者认为复淡后的两会,虽然不改民间机构的性质,但是实际上已经变成处理两岸日常事务的政策执行机构,其行政色彩浓厚,更加有利于两岸协商的扎实推进与协议落实。

  国共平台的创立与两会角色的变化,表明两岸协商模式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当前台湾政党政治体制来说,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拥有丰富的政治资源,不可能不参与政治并施加决策影响;就台湾政治体制来说,拥有立法机构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也完全有能力以立法监督的方式,贯彻自己的政党意志。即使未来台湾行政当局在两岸事务上出现人事变动,也不足以撼动这一基本政治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国共对话机制的不断完善,政党协商机制的战略性功能将日益显现,决不是目前人们所说的仅是两岸协商的补充机制,将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因此,关于未来两岸协商的新模式,可以预见的前景是,在战略层面,由国共政党对话机制为主导,议题是开放性与战略性的,其功能是强化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不断深化政治互信。而在战术层面,则是两会通过谈判协商,以经济社会议题优先,负责执行落实国共两党的战略共识。这种协商模式既可以避免由于主权问题而引发的争议,同时又能务实与卓有成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开创一个新时代。

  

  二、两岸交流成果的立法制度

  

  交流成果的立法制度,是指通过两岸立法机构的法制建设,实现两岸交流成果的法制化。如当前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两岸政策制定、“法理台独”应对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台立法机构制订的涉及两岸关系的“法律”主要有12种,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台当局规划两岸关系基本框架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在1992年通过,后经过多次修订,其中以2003年10月修订力度最大。当年10月9日,台立法机构“三读”通过该条例修正案。在总共133个条文中,新增条文37条,修正条文55条,调整比例高达70%,大幅调整了有关两岸协商、“三通”、经贸文教交往的各项具体规定。“条例”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关于两岸协商机制的规定。1、“陆委会”为台湾地区两岸事务的主管机构。2、“陆委会”可以委托民间团体海基会处理两岸事务。而且除海基会外,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所属事务的性质与需要,委托或“逐案委托”符合相关资格的民间团体协助处理两岸事务;委托处理两岸事务的机构或民间团体(包括海基会),得“复委托”其它法人协助处理两岸事务。3、受委托签署两岸事务协议的机构、民间团体或其它具公益性质的法人,应将协议草案报经委托机关,并陈报台行政机构同意,始

得签署。4、行政机构依对等原则,许可大陆地区的法人、团体或其它机构在台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二是关于两岸经贸交流的规定。1、台商投资大陆分为“禁止类”及“一般类”,台商只要经过台经济主管部门许可就可以在大陆投资。但一定金额以上的投资得以申报方式处理。2、台湾金融保险证券期货机构经许可得与大陆地区人民、法人、团体、其它机构有业务上之直接往来,并在大陆设分支机构。3、大陆地区出版品、电影片、录像节目及广播电视节目,经台主管机关许可,得进入台湾地区,或在台湾地区发行、销售、制作、播放、展览或观摩。4、民众可携带小额人民币进出台湾地区,并将人民币视同外币。5、参照“侨外投资核准制度”,适度开放大陆人民、法人、团体、其它机构或其余第三地投资的公司,经许可在台从事投资行为。6、依国际协定开放跨国企业及在台营业达一定规模的台湾企业经许可得引进大陆劳工。7、经许可进入台湾的大陆物品、劳务、服务或其它事项,得在台湾从事广告活动。

  三是关于两岸社会文化交流的规定。1、台湾民众赴大陆实行一般出境的查验手续,但台湾民众不得在大陆设籍或领用大陆证件,否则丧失台湾人民身份。2、大陆配偶结婚后马上可去台团聚,结婚已满2年或已生产子女者,得申请在台湾地区依亲居留。在台湾地区依亲居留满4年,且每年在台湾地区合法居留期间逾183天者,得申请长期居留。3、大陆台商子弟学校可以增设高中部;大陆教育机构经许可,得委托台湾地区、大陆地区或其它地区人民在台湾办理招生事宜。4、除党政军机关团体外,原则开放台湾人民担任大陆地区的职务或为其成员。

  四是关于两岸通航的规定,1、台湾地区船舶、航空器及其它运输工具,经台主管机关许可。得航行至大陆地区,而且交通主管部门应拟定许可及管理办法,但在必要时可向立法机构报告备查延长办法出台时间。2、大陆地区船舶、民用航空器及其它运输工具,非经台主管机关许可,不得进入台湾地区限制或禁止水域、台北飞航情报区限制区域。(I)

  从政治现实来看,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正名”、台湾认同的“去中国化”的运动恶性发展,不断发出“正名制宪”、“一边一国”等“台独”声音。但是由于台湾“宪制”规定,“领土”变更案与“公投立法”属于“修宪立法”范畴,是台立法机构的职权。而在民进党执政期间,凹届立法机构一直受到国民党等在野党的控制,呈现出朝小野大的政党权力格局特点。在这种态势下,对于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泛蓝阵营占优势的立法机构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以2003年11月“公投法”表决为例,当时由于泛蓝阵营在立法机构占有绝对优势,含有“统独公投”内容的蔡同荣版本,以及民进党版有关“公投制宪”条文皆被立法机构否决。

  一般而言,执政党需要党籍民意代表支持行政机构的施政纲领,其中当然也包括两岸政策。而在野党则要求党籍民意代表制衡行政机构。山此看来,台立法机构的政党政治运作,对未来两岸关系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在对策与建议层面,重视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运作与两岸关系的研究,可以为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提供前瞻性思考。

  

  三、台湾对外关系的空间制度

  

  2009年4月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致函台湾,邀请“中华台北卫生署”派员作为观察员出席5月18日至27日在曰内瓦举行的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对此,大陆卫生部发言人表示,妥善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参加世卫大会问题,将会进一步促进两岸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之间的了解和互信,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湾“卫生署长”叶金川也称台湾取得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资格后,将可就卫生信息的交流及疫情的防治与世界卫生组织直接联系,更有效地保障台湾民众健康安全。

  从两岸公共卫生事务官员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台湾此次以“中华台北”名义成功申请成为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不仅是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突破性事件,而且还意味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观已经运用于处理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就此次事件的路径选择而言,则是一种民本观的体现。

  正如大陆卫生部发言人指出,大陆方面一贯高度重视台湾同胞的卫生健康福祉和参加世卫组织有关活动的愿望。台湾成为世界卫生大会的观察员,将有利于台湾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提供技术援助,促进台湾地区防治和消灭流行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以及医学教育和培训王作等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显然这对改善与提高台湾民众的医疗卫生与健康水平是十分有利的。在当前甲型H1N1流感正在袭卷全球之际,这一事件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于此,这一事件还促使我们从民本观的路径选择中思考未来如何处理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

  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在全球化时代,台湾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国际空间”问题已经与台湾民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正如有学者指出,当今世界,地区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方兴未艾。东盟的整合,东盟加中、口、韩的东亚共同体,东盟与中、印、日、韩、俄分别安排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包括进来的东亚峰会,给蓬勃发展的地区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台湾作为东亚重要的经济体,目前还未进入地区合作组织的机制内,对于它的经济发展前景难免有影响,台湾人民充满了“被边缘化”的焦虑。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台湾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民众生活的困顿不安,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随着两岸回到“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原则上来,妥善处理台湾“国际空间”问题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基础,使得民本观的路径选择成为可能,此次台湾成为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即是一个明证。本文认为今后两岸完全可以进一步在APEC、亚行、WTO等地区合作与经济组织中,创造更多的合作项目,维护两岸共同的利益。特别是在WTO的框架下。两岸可以签订更紧密的经济贸易合作协定。为两岸人民带来更大的福祉,有助于扩大与增强台湾人民的利益。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曾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一道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他强调,对于台湾对外开展民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前景,可以视需要进一步协商。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显然,处理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民本观路径是完全符合新形势下两岸和平发展观要求的。

  总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解决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与军事等领域的问题。与此同时,制度建设还必须有利于巩固两岸关系的基础,减少岛�政治因素,特别是政党轮替的冲击与影响。


相关文章

  • 高一政治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 9.3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我国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为和平而发展. 2.理解我国为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能力目标 ...查看


  • 对和平发展与强军兴军辩证关系的思考
  • 对和平发展与强军兴军辩证关系的思考 作者:彭云 唐音 来源:<理论观察>2015年第03期 [摘 要]和平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强军兴军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应对安全挑战的基本保障,是顺利实现民族复兴梦想 ...查看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 雅 ...查看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世界和平 中国与世界大国.欧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丰富多彩,是新中国作为国际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外交政策不断成熟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政府始终奉行的外交政 ...查看


  • 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
  • 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 台湾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焦点问题.它关系到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然而,台湾回归与否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台湾问题唯一的,必然的答案. 台湾历来属于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郑成功收复,刘铭传保卫到蒋家王朝占据,虽然历尽沧桑, ...查看


  • 第23课_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教案 1
  •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湖南省桂东县第二中学 李益成 搜集整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查看


  • 高中历史教学案1
  •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2009-10-21 编辑: 小柔 [ 我来纠错 ] [ 我来说两句(1) ] [字号:大 中 小]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通史概要: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首先,教师引导 ...查看


  • 关于中国和平与战争的战略思考
  • 关于中国和平与战争的战略思考 66分 ∙ 1. 以下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 o o o o 得分:3分 A. 国家安全环境是国家战略决策与谋划的基础和背景 B. 国内安全环境是我国要面临的最严峻的最紧迫的 ...查看


  • 政治生活说课稿
  •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是来自平罗二中的赛玲,今天我所说的这节课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2第三单 元第五课的第一个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