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高科技群体,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中国航天事业已整整走过了43年的历程。43年来,她从无到有(从1956年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机构的创建开始,到1975年,长征二号火箭成功的将中草药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送上天空;),从小到大(从1999年,中国酒泉中主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成功返航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从技术落后到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显示了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的巨大能量,表明中国的发展有了新的高起点。(序论) 1、在创新中起步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在简陋而又艰苦的高峰。①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②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③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失败。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这第一次重大挫折却并未使科技人员气馁。④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⑤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全程试验和水下潜艇发射固体战略导弹相继成功,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同时,各种战术导弹研制也获得重大进展。

⑥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5年,在我国地地导弹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卫星从太空传回地面的《东方红》清晰的乐曲声,表明卫星上天后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的要求。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l975年11月26日至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卫星回收技术。迄今我国共成功地发射17颗返回式卫星,其中有16颗均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⑦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两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43年来,我国共成功发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国土普查、土地测量、地震预报、矿产资源勘探、农林水利开发、铁路航道选址、海洋研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2、 “长征火箭”,万里长征

⑧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迈出了长征系列火箭“长征”路上的第一步。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支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1975年,我国开始研制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其中,研制火箭第三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成为“长征三号”的关键。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

信卫星成功,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效果良好。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使用常规燃料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研制。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美制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使我国以无可争辩的实力跻身于国际商务发射市场。⑨1992年8月14日和1994年8月28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先后把两颗美制“澳星”发射入轨。由于征服了火箭捆绑技术的难题,使得火箭的推力更大。“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最先进、推力最大的火箭。无论其高度,还是其运载能力,都跃入世界巨型火箭的行列。它在1996年2月15日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时,首飞出师不利,使中国对外发射陷入了困境。⑩1997年8月20日“长三乙”火箭成功地把亚洲目前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托举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这次发射,对于启动中国沉寂了一年半的对外发射服务市场具有起死回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两个月后,10月17日,“长三乙”火箭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发射升空。1998年3月26日,“长二丙改”火箭将铱星通信风的51号和61号两颗卫星安然送入远地点高度为628升米的轨道,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第50次发射告捷。1998年7月18日,“长三乙”火箭再展雄风,又将法国宇航公司为主承制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地送上预定轨道。至此,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为国际用户成功地完成了20次发射和5次搭载任务,把24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了7%和9%的市场份额。我国已经拥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四号9种型号的运载火箭。

3、 20世纪末至今,航天事业再创佳绩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遨游太空,掀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行试验史上的第一页。2001年1月10日凌晨,在西北戈壁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搭载着动物和微生物细胞组织实验样本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宇宙飞船的升空,将是建国以来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和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后,中国

最大的一次科学实验。这是中国航天新世纪献给祖国母亲的一份厚礼。2002年3月22日22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这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除航天员没有上之外,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4月1日16时5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飞船顺利完成原定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三号无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利用飞船开展的对地观测,空间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空间环境探测等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进行多学科、大规模和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标志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航天技术目前在世界上已处于一定的领先地位。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中国航天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和各行各业的大力协同下,经过几代人航天人开拓创新、拼搏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在创新中起步,在改革中腾飞,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它将继续发展,永不止步……。

注:参考文献《中国航天事业简史》,作者:刘承登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高科技群体,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中国航天事业已整整走过了43年的历程。43年来,她从无到有(从1956年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机构的创建开始,到1975年,长征二号火箭成功的将中草药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送上天空;),从小到大(从1999年,中国酒泉中主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成功返航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从技术落后到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显示了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的巨大能量,表明中国的发展有了新的高起点。(序论) 1、在创新中起步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在简陋而又艰苦的高峰。①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②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③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失败。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这第一次重大挫折却并未使科技人员气馁。④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⑤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全程试验和水下潜艇发射固体战略导弹相继成功,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同时,各种战术导弹研制也获得重大进展。

⑥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5年,在我国地地导弹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卫星从太空传回地面的《东方红》清晰的乐曲声,表明卫星上天后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的要求。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l975年11月26日至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卫星回收技术。迄今我国共成功地发射17颗返回式卫星,其中有16颗均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⑦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两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43年来,我国共成功发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国土普查、土地测量、地震预报、矿产资源勘探、农林水利开发、铁路航道选址、海洋研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2、 “长征火箭”,万里长征

⑧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迈出了长征系列火箭“长征”路上的第一步。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支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1975年,我国开始研制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其中,研制火箭第三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成为“长征三号”的关键。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

信卫星成功,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效果良好。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使用常规燃料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研制。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美制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使我国以无可争辩的实力跻身于国际商务发射市场。⑨1992年8月14日和1994年8月28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先后把两颗美制“澳星”发射入轨。由于征服了火箭捆绑技术的难题,使得火箭的推力更大。“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最先进、推力最大的火箭。无论其高度,还是其运载能力,都跃入世界巨型火箭的行列。它在1996年2月15日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时,首飞出师不利,使中国对外发射陷入了困境。⑩1997年8月20日“长三乙”火箭成功地把亚洲目前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托举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这次发射,对于启动中国沉寂了一年半的对外发射服务市场具有起死回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两个月后,10月17日,“长三乙”火箭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发射升空。1998年3月26日,“长二丙改”火箭将铱星通信风的51号和61号两颗卫星安然送入远地点高度为628升米的轨道,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第50次发射告捷。1998年7月18日,“长三乙”火箭再展雄风,又将法国宇航公司为主承制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地送上预定轨道。至此,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为国际用户成功地完成了20次发射和5次搭载任务,把24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了7%和9%的市场份额。我国已经拥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四号9种型号的运载火箭。

3、 20世纪末至今,航天事业再创佳绩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遨游太空,掀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行试验史上的第一页。2001年1月10日凌晨,在西北戈壁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搭载着动物和微生物细胞组织实验样本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宇宙飞船的升空,将是建国以来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和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后,中国

最大的一次科学实验。这是中国航天新世纪献给祖国母亲的一份厚礼。2002年3月22日22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这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除航天员没有上之外,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4月1日16时5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飞船顺利完成原定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三号无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利用飞船开展的对地观测,空间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空间环境探测等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进行多学科、大规模和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标志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航天技术目前在世界上已处于一定的领先地位。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中国航天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和各行各业的大力协同下,经过几代人航天人开拓创新、拼搏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在创新中起步,在改革中腾飞,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它将继续发展,永不止步……。

注:参考文献《中国航天事业简史》,作者:刘承登


相关文章

  • 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
  • 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 张晓明 齐勇锋 本文对中国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历史.近年来的改革进程.以及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在文化事业单位的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改革的目标模式进行了描述. "事业单位"是我国传统 ...查看


  •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和慈善立法
  •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和慈善立法 摘要:我们国家近几年频繁的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和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的个体事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发展迅速,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在对我国慈善事业 ...查看


  • 2 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三大基本原则
  • 2007年4月10日第4期(总第316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Apr.10,2007 FujianPartySchool No.4(GeneralNo.316) 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三大基本原则 赵立波 (中共青岛市 ...查看


  • [构筑蓝色中国梦]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重视海洋事业发展纪事
  • 本文属"海洋知圈"整理创作,转发注明出处.敬请留言,多多指教. 1949年10月1日,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海洋发展也从那一刻起,迈向全新的纪元.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特 ...查看


  •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袁贵仁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查看


  • 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
  • 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seum 沈承宁 (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南京 210008) 摘要:作为文化事业的博物馆,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随着社会对博 ...查看


  • 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七
  • 作者:梁晓龙 体育文化导刊 2004年01期 在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多年的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后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说:"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这里所指出的&qu ...查看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企业文化手册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企业文化手册 倾力打造航天品牌文化推进空间事业跨越发展 --代序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性力量,它反映着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生长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沃土和中国航天特 ...查看


  •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 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9年9月20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成立6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 ...查看


  • [新闻事业史新闻事业史]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 中国传播活动溯源 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第三节 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 第四节 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五节 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