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事诉讼法解释

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九十七条【先予执行的适用情形】 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九十七条【先予执行的适用情形】

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解释】本条是关于先予执行的适用情形的规定。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因当事人一方生活或生产的急需,在作出判决之前,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一方当事人给付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款项或者特定物,或者停止或实施某些行为,并立即执行的法律制度。 执行本应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后,先予执行是为了解决一方当事人由于生活或生产的迫切需要,必须在判决之前采取措施,以解燃眉之急。否则,就不能采取先予执行措施。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从受理到作出判决,从判决生效到当事人自动履行或者法院强制执行,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段时间内,个别原告可能因为经济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活动,先予执行制度就是为了解决当事人的燃眉之急,于终审判决前让被告先给付原告一定数额的款项或者财物,以维持原告正常的生活或者生产。由于先予执行是在尚未作出判决之前采取的,如果与以后的判决不一致,就造成执行回转的困难,同时也损害了被执行一方当事人的权益。因此,民事诉讼法对先予执行的案件和条件都作了较严格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先予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作出前采取。先予执行应当限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范围,并以当事人的生活、生产经营的急需为限。

根据本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的案件,一般的支付对象是老人、妇女、儿童等一些弱势群体,追索的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一般是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追索抚恤金的案件,一般是指军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因公牺牲或伤残人员,由民政部门依法对死者的家属或者伤残者本人发给抚恤金而未发的案件。允许这种案件先予执行,有利于激励军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人员的爱国和献 1

身精神。追索医疗费用的案件,不能一概而论,只有遇到不先予执行会使正在进行的医疗措施难以继续,严重影响申请人生命和健康的情况时,才能先予执行。如果医疗虽正在进行,但是申请人有能力支付费用的,就无须先予执行。

2.追索劳动报酬的。

劳动报酬是当事人应得的劳动收人,一般关系到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对于这类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采取先予执行的措施。

3.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是指在诉讼中,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责任,使另一方当事人的生产或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不及时采取先予执行措施,生产、生活就难以维持下去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本条规定的紧急情况,包括:(1)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2)需要立即制止某项行为的;(3)需要立即返还用于购置生产原料、生产工具货款的;(4)追索恢复生产、经营急需的保险理赔费的。在这些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采取先予执行措施。

人民法院裁定准予先予执行,应当以书面裁定的形式作出。

2

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九十七条【先予执行的适用情形】 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九十七条【先予执行的适用情形】

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解释】本条是关于先予执行的适用情形的规定。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因当事人一方生活或生产的急需,在作出判决之前,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一方当事人给付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款项或者特定物,或者停止或实施某些行为,并立即执行的法律制度。 执行本应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后,先予执行是为了解决一方当事人由于生活或生产的迫切需要,必须在判决之前采取措施,以解燃眉之急。否则,就不能采取先予执行措施。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从受理到作出判决,从判决生效到当事人自动履行或者法院强制执行,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段时间内,个别原告可能因为经济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活动,先予执行制度就是为了解决当事人的燃眉之急,于终审判决前让被告先给付原告一定数额的款项或者财物,以维持原告正常的生活或者生产。由于先予执行是在尚未作出判决之前采取的,如果与以后的判决不一致,就造成执行回转的困难,同时也损害了被执行一方当事人的权益。因此,民事诉讼法对先予执行的案件和条件都作了较严格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先予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作出前采取。先予执行应当限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范围,并以当事人的生活、生产经营的急需为限。

根据本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的案件,一般的支付对象是老人、妇女、儿童等一些弱势群体,追索的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一般是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追索抚恤金的案件,一般是指军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因公牺牲或伤残人员,由民政部门依法对死者的家属或者伤残者本人发给抚恤金而未发的案件。允许这种案件先予执行,有利于激励军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人员的爱国和献 1

身精神。追索医疗费用的案件,不能一概而论,只有遇到不先予执行会使正在进行的医疗措施难以继续,严重影响申请人生命和健康的情况时,才能先予执行。如果医疗虽正在进行,但是申请人有能力支付费用的,就无须先予执行。

2.追索劳动报酬的。

劳动报酬是当事人应得的劳动收人,一般关系到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对于这类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采取先予执行的措施。

3.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是指在诉讼中,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责任,使另一方当事人的生产或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不及时采取先予执行措施,生产、生活就难以维持下去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本条规定的紧急情况,包括:(1)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2)需要立即制止某项行为的;(3)需要立即返还用于购置生产原料、生产工具货款的;(4)追索恢复生产、经营急需的保险理赔费的。在这些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采取先予执行措施。

人民法院裁定准予先予执行,应当以书面裁定的形式作出。

2


相关文章

  • 你需要的民诉法司法解释深度解读(4月1日更)
  • 保障诉权:法庭纪律:电子证据:诚信原则:公益诉讼:小额诉讼--经过历时两年的论证起草和5次审委会讨论,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制定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终于在2月4日起正式施行. ...查看


  • 行政诉讼法新旧衔接的7个重要问题
  • 行政诉讼法新旧衔接的7个重要问题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对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旧行政诉讼法)进行了一次全面修改.修改后的行政诉 ...查看


  • 审判监督程序中执行回转的启动 | 抗诉真言
  • 再审申请被驳回,走入抗诉程序的当事人,通常都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抗诉程序能否抵挡执行:二是何时可以启动执行回转.可以理解的是,再审改判之于当事人最终利益的实现,往往需借由执行回转程序落地.而鉴于被执行人财产变动引发的不安,执行回转启动的时间 ...查看


  • 最高法院审监庭负责人解读"关于适用民诉法审监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 最高法院审监庭负责人解读"关于适用民诉法审监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法院审监庭负责人解读"关于适用民诉法审监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落实民诉法修改决定 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l ...查看


  • 民诉法解释九大错误
  •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八十八条第二项条文有九大错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八条第二项﹙以下简称<解释第88条第2项>)规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提交法 ...查看


  • 对执行程序中若干法律问题的理解
  • 对执行程序中若干法律问题的理解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对强制措施.执行管辖.执行救济.执行机构.申请执行期间.执行通知.被执行人强制报告财产.执行联动机制等 ...查看


  • 浅谈申请再审与申诉的区别
  • 浅谈申请再审与申诉的区别 --从立案审查的角度分析 2013-12-02 15:25:15 | 来源:中国法院网南宁频道 | 作者:朱小燕 申诉制度是中华法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制度,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已经产生了申诉制度的最初雏形,如" ...查看


  •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第一单元 民事法律制度行为 民事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和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考点一]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查看


  • 关于民事诉讼法解释中有关管辖若干问题的理解与适用
  • 作者:高民智 一.关于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离婚后提起的财产分割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 适用民事诉讼法解释第十七条首先要准确把握什么是主要财产所在地.本条规定的主要财产所在地,就是指当事人请求分割的财产中价值最大财产的所在地.如果有多项财产,分别 ...查看


  • 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的演讲稿
  • 中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及完善 ---从正义执著追求的"理想主义"到解决纠纷的"现实主义" 董少谋 (中国西北规范大学民事司法改革研究所 所长.教授) 对于一个正向法治目标迈进的国度来说,中国规治建设确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