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幼儿教育思想探微

摘 要: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事讲学活动五十多年,编著了大量书籍,将宋明理学的理论和儒家的道德规范推行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根据儿童的成长需求和心理状况,以德、律、乐为立足点,倡导“习与智长”的幼儿教育思想。

关键词:蒙学; 德育; “小学”

朱熹,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跨时代的哲学家;作为实际教育的推行者,他又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童蒙须知》《小学》《朱子家训》《训子从学帖》《训蒙绝句》这些留给后人的经典中,而他的教育实践也是以此为理论依据展开的。

中国传统教育是以儒家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这在学界已经得到普遍共识。而中国古代的幼儿概念与现代的幼儿概念是有区别的。现代所称的“幼儿教育”是引入西方概念而来,一般指的是儿童成长到3岁以后,进入小学之前所接受的正规机构的教育。我们通常也称之为“学前教育”。 我国古代的幼儿概念则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的年龄限制。《礼记》:“人生十年曰幼。”朱熹则在《大学章句序》中说道:“人生八岁,则至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朱熹将人的学习划分为两个阶段,十五岁之前为“小学”阶段,十五岁以后为“大学”阶段。朱熹的“小学”是包含在古人所说的蒙学教育理念之中的。同时,身兼大儒和大教育家双重身份的朱熹,他的幼儿教育理论不但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识字断句教学,更从深层意义上结合了传统儒学和宋明理学的教育理论,注重道德体系的建构和行为规范的引导。

首先,德为先。以传统儒家理论为依托,加上宋明理学本身对道德规范的强调,朱熹的幼儿教育理论是以德行教育为前提的。《周易. 蒙》中有:“蒙以养正,圣功也”和“君子以果行育德”,这都是对教育中道德情操培养的要求。朱熹继承并发扬了这种优良德育传统,强调幼儿教育时期道德教育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在《童蒙须知》中说道:“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可以看出,朱熹强调从幼儿刚开始就对其施行道德教育,以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他还认为“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也就是说,只要幼儿时期打好良好品质的基础,就如同为将来成为圣贤做了一个坯模,日后只要稍稍加以修饰,圣贤之功自成。同时,朱熹还认为应该将道德教育贯穿到具体的细节教育之中,应该“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从而达到幼儿“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的初步知识,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式的培养,使幼儿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是非观,为他们以后穷万物之理,修身、治国、平天下打下良好的道德根基。

其次,律为行。朱熹强调幼儿教育中自律的重要性,认为对行为规范的遵守是根本。他在《童蒙须知》中说:“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朋凡为人子弟,当栖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他特别强调对纲常伦理的遵守,“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闹,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凡称呼长上,不可以字,必云某丈,如弟行者,则云某姓某丈。”“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当然,这与宋明理学本身的道德规范是一致的,与儒家所倡导的纲常伦理秩序也是相通的。这种从启蒙就开始强调的纪律约束和行为训练,有利于儿童成长为遵守社会规范的良好公民,更有利于其对社会整体价值观的认同。

最后,乐为归。他在《小学》中引用程子的话说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必须喜欢,愿意为前提,这一点与现代教育理论是一致的。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通过历史故事等,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一定要从兴趣到自觉,最终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境界。他在《小学》中收录了很多先贤和圣人的故事,以此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他说道:“童稚之学,不止记诵,养其良知良能,当以先人之言为主。日记故事,不拘今古,必先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如黄香扇枕,陆绩怀桔,叔敖阴德,子路负米之类,只如俗说,便晓此道理,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朱熹的这些理论即使放到现代,也丝毫不嫌过时,与现代的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快乐学习”等理论不谋而合。

一直以来,学界将视线的焦点都放在朱熹理学的功与过上面,对朱熹教育理论的成就关注远远不够。

摘 要: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事讲学活动五十多年,编著了大量书籍,将宋明理学的理论和儒家的道德规范推行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根据儿童的成长需求和心理状况,以德、律、乐为立足点,倡导“习与智长”的幼儿教育思想。

关键词:蒙学; 德育; “小学”

朱熹,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跨时代的哲学家;作为实际教育的推行者,他又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童蒙须知》《小学》《朱子家训》《训子从学帖》《训蒙绝句》这些留给后人的经典中,而他的教育实践也是以此为理论依据展开的。

中国传统教育是以儒家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这在学界已经得到普遍共识。而中国古代的幼儿概念与现代的幼儿概念是有区别的。现代所称的“幼儿教育”是引入西方概念而来,一般指的是儿童成长到3岁以后,进入小学之前所接受的正规机构的教育。我们通常也称之为“学前教育”。 我国古代的幼儿概念则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的年龄限制。《礼记》:“人生十年曰幼。”朱熹则在《大学章句序》中说道:“人生八岁,则至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朱熹将人的学习划分为两个阶段,十五岁之前为“小学”阶段,十五岁以后为“大学”阶段。朱熹的“小学”是包含在古人所说的蒙学教育理念之中的。同时,身兼大儒和大教育家双重身份的朱熹,他的幼儿教育理论不但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识字断句教学,更从深层意义上结合了传统儒学和宋明理学的教育理论,注重道德体系的建构和行为规范的引导。

首先,德为先。以传统儒家理论为依托,加上宋明理学本身对道德规范的强调,朱熹的幼儿教育理论是以德行教育为前提的。《周易. 蒙》中有:“蒙以养正,圣功也”和“君子以果行育德”,这都是对教育中道德情操培养的要求。朱熹继承并发扬了这种优良德育传统,强调幼儿教育时期道德教育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在《童蒙须知》中说道:“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可以看出,朱熹强调从幼儿刚开始就对其施行道德教育,以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他还认为“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也就是说,只要幼儿时期打好良好品质的基础,就如同为将来成为圣贤做了一个坯模,日后只要稍稍加以修饰,圣贤之功自成。同时,朱熹还认为应该将道德教育贯穿到具体的细节教育之中,应该“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从而达到幼儿“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的初步知识,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式的培养,使幼儿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是非观,为他们以后穷万物之理,修身、治国、平天下打下良好的道德根基。

其次,律为行。朱熹强调幼儿教育中自律的重要性,认为对行为规范的遵守是根本。他在《童蒙须知》中说:“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朋凡为人子弟,当栖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他特别强调对纲常伦理的遵守,“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闹,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凡称呼长上,不可以字,必云某丈,如弟行者,则云某姓某丈。”“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当然,这与宋明理学本身的道德规范是一致的,与儒家所倡导的纲常伦理秩序也是相通的。这种从启蒙就开始强调的纪律约束和行为训练,有利于儿童成长为遵守社会规范的良好公民,更有利于其对社会整体价值观的认同。

最后,乐为归。他在《小学》中引用程子的话说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必须喜欢,愿意为前提,这一点与现代教育理论是一致的。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通过历史故事等,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一定要从兴趣到自觉,最终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境界。他在《小学》中收录了很多先贤和圣人的故事,以此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他说道:“童稚之学,不止记诵,养其良知良能,当以先人之言为主。日记故事,不拘今古,必先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如黄香扇枕,陆绩怀桔,叔敖阴德,子路负米之类,只如俗说,便晓此道理,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朱熹的这些理论即使放到现代,也丝毫不嫌过时,与现代的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快乐学习”等理论不谋而合。

一直以来,学界将视线的焦点都放在朱熹理学的功与过上面,对朱熹教育理论的成就关注远远不够。


相关文章

  • 朱熹的教育思想
  • 朱熹的教育思想 Z1101 22号 张慧 朱熹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源泉,对朱熹关于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教育阶段的划分.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哲学基础的探讨,于当今教育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其道德教育思想对 ...查看


  •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意义评析
  • 史证 LISHIKAOZHENG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意义评析 □ 西京学院魏燕明 摘要朱熹是我国封建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理学学说的集大成者.作为古代教育家,朱熹倡导以理学为核心的教育 思想,编撰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著作,开展以书院为模式的 ...查看


  • 浅谈朱熹的德育思想
  • 浅谈朱熹的德育思想 07教育史 习美娟 南宋大儒朱熹是位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遍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作为一名刚刚进入教育史专业的研究生,我想就我对教育史专业一点浅薄的认识来浅谈以下南宋 ...查看


  • 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 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朱熹是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伟大圣人.白鹿洞书院的创立,"明五伦"的提出,这些都是朱熹为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甚远, ...查看


  • 朱熹简介 朱熹 名人传记
  • 朱熹( 1130 一约 1200) ,字元晦,晚年自称晦庵,南宋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伟大的思想家. 理想家. 哲学家. ○数年求学 大凡有杰出成就和重大影响的人物,常是有以下两点:一. 丰富的想象力:二. 不富裕的生活.朱熹出身于较为 ...查看


  • 朱子文化电子参考教材
  • 朱子文化电子参考教材 小 学 读 本 尤溪县教育局编 编者的话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和诗人,是我国古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对我国过去的近800年历史产 ...查看


  • 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 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阿酣 朱熹像 朱熹题写于蓝田书院的联句,现在也只留有拓本 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 ...查看


  • 儒学发展的新阶段
  • 儒学发展的新阶段--理学 (理学 理学有两种意思,可以指古代的理学,也可以指现代自然科学的理学,古代的理学是指宋朝以后的新儒学,又称道学.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理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新学.司马光(温公) ...查看


  • 浅析朱熹思想
  •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对当代的启示 摘要:朱熹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系统论述上.过去人们对其思想进行片面地批判,而今天的我们在研究时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