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关于直线对称问题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直线关于直线对称问题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对称问题是高中数学的比较重要内容,它的一般解题步骤是:1. 在所求曲线上选一

点M(x,y);2. 求出这点关于中心或轴的对称点M/(x0,y0)与M(x,y)之间的关系;3. 利用f(x0,y0)0求出曲线g(x,y)0。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是对称问题中的较难的习题,但它的解法很多,现以一道典型习题为例给出几种常见解法,供大家参考。 例题:试求直线l1:xy10关于直线l2:3xy30对称的直线l的方程。

解法1:(动点转移法)

在l1上任取点P(x/,y/)(Pl2),设点P关于l2的对称点为Q(x,y),则

/x/x4x3y9yy/

x330522 /

3x4y3yy1/

y/5xx3

又点P在l1上运动,所以xy10,所以

4x3y9

5

3x4y3

5

10。即

x7y10。所以直线l的方程是x7y10。

解法2:(到角公式法)

xy10x1

解方程组所以直线l1,l2的交点为A(1,0)

3xy30y0

设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yk(x1),即kxyk0,由题意知,l1到l2与l2到l的角相等,则

31131

k313k

k

17

.所以直线l的方程是x7y10。

解法3:(取特殊点法)

由解法2知,直线l1,l2的交点为A(1,0)。在l1上取点P(2,1),设点P关于l2的对称点

/

x/24y1/

x330//的坐标为Q(x,y),则522/

7y11y//5x23

而点A,Q在直线l上,由两点式可求直线l的方程是x7y10。

解法4:(两点对称法)

对解法3,在l1上取点P(2,1),设点P关于l2的对称点的坐标为Q(,),在l1上取点

55

47

M(0,1),设点P关于l2的对称点的坐标为N(求直线l的方程是x7y10。

121

,)而N,Q在直线l上,由两点式可55

解法5:(角平分线法)

由解法2知,直线l1,l2的交点为A(1,0),设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设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

yk(x1),即kxyk0.由题意知,l2为l,l1的角平分线,在l2上取点P(0,-3),

则点P到l,l1的距离相等,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有:

|031|

2

|03k|k

2

k

17

或k1

k1时为直线l1,故k

17

。所以直线l的方程是x7y10

解法6(公式法)

给出一个重要定理:曲线(或直线 )C:F(x,y)0关于直线

/

l:f(x,y)AxByC0的对称曲线C(或直线 )的方程为

F[x

2AAB

2

2

f(x,y),y

2BAB

2

2

f(x,y)]0.........(1)。

证:设M(x,y)是曲线C/上的任意一点M(x,y),它关于l的对称点为

M(x,y),则MC

/

/

/

/

于是F(x/,y/)0........(2)。∵M与M/关于直线l对称,

2A/

B(xx/)A(yy/)0xxf(x,y)22AB/

............(3),(3)代入∴xx/yy

2BABC0y/yf(x,y)2222AB

2A2B/

f(x,y),yf(x,y)]0,此即为曲线C的方程。(2),得F[x2 222

ABAB

解析:定理知,直线l1:F(x,y)xy10关于直线l2:f(x,y)3xy30的对称曲线l的方程为: F[x

233145

2

2

f(x,y),y35y1

2(1)31

2

2

f(x,y)]0F[x

35

(3xy3),y

15

(3xy3)]0

F(

1

x7

9343439343

,xy)0xy(xy)1[1**********]0,即

x7y10

555

所以直线l的方程是x7y10。

xy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手机号码[1**********];电话[1**********]

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是对称问题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类,其余几类对称问题均可以化归为点关于点的对称进行求解.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中点坐标公式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是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的延伸,处理这类问题主要抓住两个方面:①两点连线与已知直线斜率乘积等于-1,②两点的中点在已知直线上.

直线关于点的对称问题,可转化为直线上的点关于某点对称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到的是两对称直线是平行的. 我们往往利用平行直线系去求解. 例 求直线2x+11y+16=0关于点P(0,1)对称的直线方程.

分析 本题可以利用两直线平行,以及点P到两直线的距离相等求解,也可以先在已知直线上取一点,再求该点关于点P的对称点,代入对称直线方程待定相关常数.

解法一 由中心对称性质知,所求对称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可设对称直线方程为2x+11y+c=0. 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 ,

即|11+c|=27,得c=16(即为已知直线,舍去)或c= -38. 故所求对称直线方程为2x+11y-38=0.

解法二 在直线2x+11y+16=0上取两点A(-8,0),则点A(-8,0)关于P(0,1)的对称点的B(8,2). 由中心对称性质知,所求对称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可设对称直线方程为2x+11y+c=0. 将B(8,2)代入,解得c=-38.

故所求对称直线方程为2x+11y-38=0.

点评 解法一利用所求的对称直线肯定与已知直线平行,再由点(对称中心)到此两直线距离相等,而求出c,使问题解决,而解法二是转化为点关于点对称问题,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对称点坐标,再利用直线系方程,写出直线方程. 本题两种解法都体现了直线系方程的优越性.

直线关于直线对称问题,包含有两种情形:①两直线平行,②两直线相交. 对于①,我们可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去求解;对于②,其一般解法为先求交点,再用“到角”,或是转化为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

例 求直线l1:x-y-1=0关于直线l2:x-y+1=0对称的直线l的方程.

分析 由题意,所给的两直线l1,l2为平行直线,求解这类对称总是,我们可以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再利用平行直线系去求解,或者利用距离相等寻求解答.

解 根据分析,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x-y+c=0,在直线l1:x-y-1=0上取点M(1,0),则易求得M关于直线l2:x-y+1=0的对称点N(-1,2), 将N的坐标代入方程x-y+c=0,解得c=3,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x-y+3=0.

点评 将对称问题进行转化,是我们求解这类问题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思路. 另

外此题也可以先利用平行直线系方程写出直线l的形式,然后再在直线l2上的任取一点,在根据该点到互相对称的两直线的距离相等去待定相关常数.

直线关于直线对称问题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对称问题是高中数学的比较重要内容,它的一般解题步骤是:1. 在所求曲线上选一

点M(x,y);2. 求出这点关于中心或轴的对称点M/(x0,y0)与M(x,y)之间的关系;3. 利用f(x0,y0)0求出曲线g(x,y)0。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是对称问题中的较难的习题,但它的解法很多,现以一道典型习题为例给出几种常见解法,供大家参考。 例题:试求直线l1:xy10关于直线l2:3xy30对称的直线l的方程。

解法1:(动点转移法)

在l1上任取点P(x/,y/)(Pl2),设点P关于l2的对称点为Q(x,y),则

/x/x4x3y9yy/

x330522 /

3x4y3yy1/

y/5xx3

又点P在l1上运动,所以xy10,所以

4x3y9

5

3x4y3

5

10。即

x7y10。所以直线l的方程是x7y10。

解法2:(到角公式法)

xy10x1

解方程组所以直线l1,l2的交点为A(1,0)

3xy30y0

设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yk(x1),即kxyk0,由题意知,l1到l2与l2到l的角相等,则

31131

k313k

k

17

.所以直线l的方程是x7y10。

解法3:(取特殊点法)

由解法2知,直线l1,l2的交点为A(1,0)。在l1上取点P(2,1),设点P关于l2的对称点

/

x/24y1/

x330//的坐标为Q(x,y),则522/

7y11y//5x23

而点A,Q在直线l上,由两点式可求直线l的方程是x7y10。

解法4:(两点对称法)

对解法3,在l1上取点P(2,1),设点P关于l2的对称点的坐标为Q(,),在l1上取点

55

47

M(0,1),设点P关于l2的对称点的坐标为N(求直线l的方程是x7y10。

121

,)而N,Q在直线l上,由两点式可55

解法5:(角平分线法)

由解法2知,直线l1,l2的交点为A(1,0),设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设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

yk(x1),即kxyk0.由题意知,l2为l,l1的角平分线,在l2上取点P(0,-3),

则点P到l,l1的距离相等,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有:

|031|

2

|03k|k

2

k

17

或k1

k1时为直线l1,故k

17

。所以直线l的方程是x7y10

解法6(公式法)

给出一个重要定理:曲线(或直线 )C:F(x,y)0关于直线

/

l:f(x,y)AxByC0的对称曲线C(或直线 )的方程为

F[x

2AAB

2

2

f(x,y),y

2BAB

2

2

f(x,y)]0.........(1)。

证:设M(x,y)是曲线C/上的任意一点M(x,y),它关于l的对称点为

M(x,y),则MC

/

/

/

/

于是F(x/,y/)0........(2)。∵M与M/关于直线l对称,

2A/

B(xx/)A(yy/)0xxf(x,y)22AB/

............(3),(3)代入∴xx/yy

2BABC0y/yf(x,y)2222AB

2A2B/

f(x,y),yf(x,y)]0,此即为曲线C的方程。(2),得F[x2 222

ABAB

解析:定理知,直线l1:F(x,y)xy10关于直线l2:f(x,y)3xy30的对称曲线l的方程为: F[x

233145

2

2

f(x,y),y35y1

2(1)31

2

2

f(x,y)]0F[x

35

(3xy3),y

15

(3xy3)]0

F(

1

x7

9343439343

,xy)0xy(xy)1[1**********]0,即

x7y10

555

所以直线l的方程是x7y10。

xy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手机号码[1**********];电话[1**********]

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是对称问题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类,其余几类对称问题均可以化归为点关于点的对称进行求解.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中点坐标公式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是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的延伸,处理这类问题主要抓住两个方面:①两点连线与已知直线斜率乘积等于-1,②两点的中点在已知直线上.

直线关于点的对称问题,可转化为直线上的点关于某点对称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到的是两对称直线是平行的. 我们往往利用平行直线系去求解. 例 求直线2x+11y+16=0关于点P(0,1)对称的直线方程.

分析 本题可以利用两直线平行,以及点P到两直线的距离相等求解,也可以先在已知直线上取一点,再求该点关于点P的对称点,代入对称直线方程待定相关常数.

解法一 由中心对称性质知,所求对称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可设对称直线方程为2x+11y+c=0. 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 ,

即|11+c|=27,得c=16(即为已知直线,舍去)或c= -38. 故所求对称直线方程为2x+11y-38=0.

解法二 在直线2x+11y+16=0上取两点A(-8,0),则点A(-8,0)关于P(0,1)的对称点的B(8,2). 由中心对称性质知,所求对称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可设对称直线方程为2x+11y+c=0. 将B(8,2)代入,解得c=-38.

故所求对称直线方程为2x+11y-38=0.

点评 解法一利用所求的对称直线肯定与已知直线平行,再由点(对称中心)到此两直线距离相等,而求出c,使问题解决,而解法二是转化为点关于点对称问题,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对称点坐标,再利用直线系方程,写出直线方程. 本题两种解法都体现了直线系方程的优越性.

直线关于直线对称问题,包含有两种情形:①两直线平行,②两直线相交. 对于①,我们可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去求解;对于②,其一般解法为先求交点,再用“到角”,或是转化为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

例 求直线l1:x-y-1=0关于直线l2:x-y+1=0对称的直线l的方程.

分析 由题意,所给的两直线l1,l2为平行直线,求解这类对称总是,我们可以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再利用平行直线系去求解,或者利用距离相等寻求解答.

解 根据分析,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x-y+c=0,在直线l1:x-y-1=0上取点M(1,0),则易求得M关于直线l2:x-y+1=0的对称点N(-1,2), 将N的坐标代入方程x-y+c=0,解得c=3,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x-y+3=0.

点评 将对称问题进行转化,是我们求解这类问题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思路. 另

外此题也可以先利用平行直线系方程写出直线l的形式,然后再在直线l2上的任取一点,在根据该点到互相对称的两直线的距离相等去待定相关常数.


相关文章

  • 中考数学140分以上必须掌握的几何辅助线技巧
  • 中考数学140分以上必须掌握的几何辅助线技巧 辅助线对于同学们来说都不陌生,解几何题的时候经常用到.当题目给出的条件不够时,我们通过添加辅助线构成新图形,形成新关系,使分散的条件集中,建立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便 ...查看


  • 数学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三角函数(二)
  • 15.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 的性质: (1)定义域:都是R. (2)值域:都是 ,对 ,当 时, 取最大值1:当 时, 取最小值-1:对 ,当 时, 取最大值1,当 时, 取最小值-1.比如: ①若函数 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则 __, ...查看


  • 2015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教案:关于求圆锥曲线方程的方法
  • 高考要求 求指定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主要考查学生识图.画图.数形结合.等价转化.分类讨论.逻辑推理.合理运算及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好这类问题,除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好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外,命题人还常常将它与对称问题.弦长问题.最 ...查看


  • 2012年高考临近,老师给你提个醒
  • 2012年高考临近,老师给你提个醒 高三同学,当你即将迈进考场时,对于以下问题,你是否有清醒的认识?老师提醒你: 1.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 注意:yf(x)是R上的奇函数,则f(0)0. 16.特别注意函数单调性 ...查看


  •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
  •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鹜远,前 先简要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我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学生,努力程度也一般,小学和初中数学学得马马乎乎,高中考过最低44分最高142分 ...查看


  •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方法
  • 高考专题:解析几何常规题型及方法 本章节处理方法建议: 三.高考核心考点 四.常规题型及解题的技巧方法 A:常规题型方面 (1)中点弦问题 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设曲线上两点为(x 1, y 1) ,(x 2, y ...查看


  •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技巧方法总结(高考)
  •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1.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例:函数y x 4lg x ...查看


  • 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实数 一. 重要概念 正整数 0 整数 (有限或无限循环性 分数 实数正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整数 有理数 正数 实数 有理数 负数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 ...查看


  • 专题1 中考数学做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
  • 专题一 中考数学做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 姓名________ 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面广.小巧灵活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选择题一般是由题干(题设)和选择项(题支)组成. 解选择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题设和题支两方面的信息,判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