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春天
——读《山东教育》(中学刊)有感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虽然我已有了10年为人师的经历,但这10年相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来说,又是何其短暂!所以,我渴望拥有丰富的政治理论,扎实的教学技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殊不知学海无涯,我们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山东教育》(中学刊)一书,像一壶自酿的陈年老酒,字里行间浓缩了岁月的精华,醇香而朴实、却不失厚重。对任何年龄阶段的教师而言,都值得去读一读。对于我们年轻教师而言,它更像是朋友间家常式的聊天,有来自年轻教师内心的倾诉,有以过来人身份给予的倾听和开导,充满了智慧和人情。读书和教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
最初读《山东教育》(中学刊)是2008年,大约也就是这个季节。那晚我喜出望外地一口气从头读到尾,那里既有教改风景线,又有教法与学法的传递;既有教育管理富有创意的经验文章,更有凝聚优秀教师心血的优质课例„„,这本极富导向性、实用性、知识性、资料性和探索性的杂志不知能消解多少教师久悬未决的疑问。我庆幸,我有了一位难得的教学伴侣。我暗下决心要交这个朋友,学好她,学透她。
漫漫长路,有了《山东省教育》(中学刊)与我相伴,竟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在校期间,也会忙里偷闲地多翻几页。晚上回到家,把第二天的一切工作思考好后,手捧《山东教育》(中学刊),在柔和灯光下,贪婪地吮吸着她的甘露,一天的疲劳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满脸
流淌的全部是喜悦与憧憬。
对于《山东教育》(中学刊)中的每篇文章我都“虚心”仔细研读,一篇、一句,也要认真思索,读书笔记上一行行挥洒着对她的一份尊重与执着,那一个个跳动着的字符记录了我学习钻研的足迹,那悠悠数万字的笔记凝刻着我的耕耘和收获。
同时我始终坚持常读和常思考,开放创新地学。思考、创新,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我总在想,光有机械地吸收,单纯地采蜜,一个教师是学不到实质与精华的。只有勤思考创新,才能真正为已所用,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于是,我在摘抄大量的文章、论文的同时,不断地写随笔、写心得,写自己的感悟。
我最喜欢读的栏目是“教学版”,那里有“教改探索”、“教法学法”、“优质课例”、“教海拾贝”等,如同玻璃万花筒一般,五彩缤纷。教学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多读些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成了较奢侈的任务。而有《山东教育》(中学刊)的陪伴,我会有几分轻松,不会轻易感受到工作压力。相反,它使我感觉到拥有知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正是知识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乐趣。正是有它的指导,对于教材的理解,我才能事半功倍。
与此同时,也悄悄地练笔,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写成论文,至今为止我已有六篇论文获奖,而这一切离不开《山东教育》(中学刊)给我的无私帮助„„
读《山东教育》(中学刊),你会被她丰富的内涵所吸引;用《山
东教育》(中学刊),你会由衷地赞叹她是一座航标,准确而有实效。她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包容万物,任我们贪婪地采撷,为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提供最先进、最科学的帮助。一是她让我们及时掌握了教育信息,成为教育的先行者。二是用她积累教学经验,指导教学实践。如读了《加强交流互动,感觉英语课堂的“心跳”》等文章后,我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地位,重视增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活泼参与,课堂努力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做到“活、新、实”。再如读了《山东教育》(中学刊)中介绍情境教学法文章,积极探索尝试进行“优化情境,自主创新”的教学实践,通过优化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参与精神。
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说:“也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读书,真的很重要。读什么样的书更重要。它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它是我们求知的重要途径。《山东教育》(中学刊)面向教育教学第一线,积极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开设的“教育版”和“教学版”“校园文化”专栏,从语文到数学到各科教学,从课前的学生预习和随机训练、课堂的教学法运用、课后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让我们教师把教育新理念落在实处,落在一个个教学活动中,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春夏秋冬又一春。今年,我又迎来了新的一届学生,也即将展开新的《山东教育》(中学刊)。每次阅读《山东教育报》(中学刊),就像走进一座高楼大厦,走近它,了解它,更多的惊喜,更多的收获,一切尽在不言中„„,感谢《山东教育报》(中学刊)带给我的一切。
心灵的春天
——读《山东教育》(中学刊)有感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虽然我已有了10年为人师的经历,但这10年相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来说,又是何其短暂!所以,我渴望拥有丰富的政治理论,扎实的教学技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殊不知学海无涯,我们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山东教育》(中学刊)一书,像一壶自酿的陈年老酒,字里行间浓缩了岁月的精华,醇香而朴实、却不失厚重。对任何年龄阶段的教师而言,都值得去读一读。对于我们年轻教师而言,它更像是朋友间家常式的聊天,有来自年轻教师内心的倾诉,有以过来人身份给予的倾听和开导,充满了智慧和人情。读书和教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
最初读《山东教育》(中学刊)是2008年,大约也就是这个季节。那晚我喜出望外地一口气从头读到尾,那里既有教改风景线,又有教法与学法的传递;既有教育管理富有创意的经验文章,更有凝聚优秀教师心血的优质课例„„,这本极富导向性、实用性、知识性、资料性和探索性的杂志不知能消解多少教师久悬未决的疑问。我庆幸,我有了一位难得的教学伴侣。我暗下决心要交这个朋友,学好她,学透她。
漫漫长路,有了《山东省教育》(中学刊)与我相伴,竟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在校期间,也会忙里偷闲地多翻几页。晚上回到家,把第二天的一切工作思考好后,手捧《山东教育》(中学刊),在柔和灯光下,贪婪地吮吸着她的甘露,一天的疲劳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满脸
流淌的全部是喜悦与憧憬。
对于《山东教育》(中学刊)中的每篇文章我都“虚心”仔细研读,一篇、一句,也要认真思索,读书笔记上一行行挥洒着对她的一份尊重与执着,那一个个跳动着的字符记录了我学习钻研的足迹,那悠悠数万字的笔记凝刻着我的耕耘和收获。
同时我始终坚持常读和常思考,开放创新地学。思考、创新,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我总在想,光有机械地吸收,单纯地采蜜,一个教师是学不到实质与精华的。只有勤思考创新,才能真正为已所用,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于是,我在摘抄大量的文章、论文的同时,不断地写随笔、写心得,写自己的感悟。
我最喜欢读的栏目是“教学版”,那里有“教改探索”、“教法学法”、“优质课例”、“教海拾贝”等,如同玻璃万花筒一般,五彩缤纷。教学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多读些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成了较奢侈的任务。而有《山东教育》(中学刊)的陪伴,我会有几分轻松,不会轻易感受到工作压力。相反,它使我感觉到拥有知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正是知识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乐趣。正是有它的指导,对于教材的理解,我才能事半功倍。
与此同时,也悄悄地练笔,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写成论文,至今为止我已有六篇论文获奖,而这一切离不开《山东教育》(中学刊)给我的无私帮助„„
读《山东教育》(中学刊),你会被她丰富的内涵所吸引;用《山
东教育》(中学刊),你会由衷地赞叹她是一座航标,准确而有实效。她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包容万物,任我们贪婪地采撷,为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提供最先进、最科学的帮助。一是她让我们及时掌握了教育信息,成为教育的先行者。二是用她积累教学经验,指导教学实践。如读了《加强交流互动,感觉英语课堂的“心跳”》等文章后,我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地位,重视增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活泼参与,课堂努力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做到“活、新、实”。再如读了《山东教育》(中学刊)中介绍情境教学法文章,积极探索尝试进行“优化情境,自主创新”的教学实践,通过优化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参与精神。
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说:“也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读书,真的很重要。读什么样的书更重要。它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它是我们求知的重要途径。《山东教育》(中学刊)面向教育教学第一线,积极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开设的“教育版”和“教学版”“校园文化”专栏,从语文到数学到各科教学,从课前的学生预习和随机训练、课堂的教学法运用、课后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让我们教师把教育新理念落在实处,落在一个个教学活动中,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春夏秋冬又一春。今年,我又迎来了新的一届学生,也即将展开新的《山东教育》(中学刊)。每次阅读《山东教育报》(中学刊),就像走进一座高楼大厦,走近它,了解它,更多的惊喜,更多的收获,一切尽在不言中„„,感谢《山东教育报》(中学刊)带给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