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及其意义

  【摘要】 公司治理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通过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二者相互关系及意义进一步展开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相互关系;意义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现状      (一)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的含义。公司治理是相当严密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企业生产要素、产权要素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权、责、利得到合理匹配与分工,要求权利制衡、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严格和周密的控制运行,通过完整系统的制度安排和控制程序,使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能按照既定的流量、流速、流向在执行中起动、运行、停止。   2.公司治理的现状。当前我国公司制企业已经途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计划经济体制观念仍然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其观念手段及身处环境的局限性,仍然存在着行政干预现象,并未真正形成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2.内部控制的现状。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充足,很多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整体框架性,多数停留在制度文字的编撰上,缺乏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从二者涉及的层面上考虑。公司治理更多关注的是一种的制衡关系,是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的行为的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及经理阶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公司治理解决的是股东、董事会、经理及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划分的制度安排问题,其更多的涉及到法律层面的相关问题。内部控制则是管理当局(董事会及经理阶层)建立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管理当局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报告产生过程的控制,属于内部管理层面的问题。   从二者委托代理的层次上考虑。公司治理是基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内部控制则是在管理当局与其下属高级管理人员之间、高级管理人员与低阶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虽然二者都存在着代理委托的关系,但从某种程度上,公司治理要受到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法律往往对公司治理作出基本的强制性的规定。相对于公司治理而言,内部控制则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事,法律往往不作出具体的规定,只是从原则性上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具体的操作方案和程序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指南和参照的作用。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从内容上看,公司治理的内容可以视为公司治理内容中关于生产经营方面的延伸和具体化,内部控制的内容统一于公司治理的内容,健全完整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若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无论设计如何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使其仅流于形式而难有良好的效果。   从二者运用的方法上看,现代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资产保护控制、人员素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   另外,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都遵循相互牵制、制衡的原则。内部牵制一方面属于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也归属于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在早期的内部控制概念中,内部牵制即可等同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也是一种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牵制、制衡的关系。      三、意义      一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健全的公司治理又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内部控制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内部公司治理也可以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方面。   要求我国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我国企业要向现代企业转变,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是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本源.略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J].现代财经.2003(4)

  【摘要】 公司治理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通过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二者相互关系及意义进一步展开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相互关系;意义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现状      (一)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的含义。公司治理是相当严密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企业生产要素、产权要素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权、责、利得到合理匹配与分工,要求权利制衡、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严格和周密的控制运行,通过完整系统的制度安排和控制程序,使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能按照既定的流量、流速、流向在执行中起动、运行、停止。   2.公司治理的现状。当前我国公司制企业已经途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计划经济体制观念仍然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其观念手段及身处环境的局限性,仍然存在着行政干预现象,并未真正形成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2.内部控制的现状。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充足,很多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整体框架性,多数停留在制度文字的编撰上,缺乏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从二者涉及的层面上考虑。公司治理更多关注的是一种的制衡关系,是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的行为的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及经理阶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公司治理解决的是股东、董事会、经理及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划分的制度安排问题,其更多的涉及到法律层面的相关问题。内部控制则是管理当局(董事会及经理阶层)建立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管理当局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报告产生过程的控制,属于内部管理层面的问题。   从二者委托代理的层次上考虑。公司治理是基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内部控制则是在管理当局与其下属高级管理人员之间、高级管理人员与低阶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虽然二者都存在着代理委托的关系,但从某种程度上,公司治理要受到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法律往往对公司治理作出基本的强制性的规定。相对于公司治理而言,内部控制则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事,法律往往不作出具体的规定,只是从原则性上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具体的操作方案和程序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指南和参照的作用。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从内容上看,公司治理的内容可以视为公司治理内容中关于生产经营方面的延伸和具体化,内部控制的内容统一于公司治理的内容,健全完整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若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无论设计如何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使其仅流于形式而难有良好的效果。   从二者运用的方法上看,现代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资产保护控制、人员素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   另外,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都遵循相互牵制、制衡的原则。内部牵制一方面属于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也归属于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在早期的内部控制概念中,内部牵制即可等同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也是一种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牵制、制衡的关系。      三、意义      一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健全的公司治理又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内部控制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内部公司治理也可以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方面。   要求我国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我国企业要向现代企业转变,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是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本源.略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J].现代财经.2003(4)


相关文章

  • 关联企业的法律特征及其与企业集团的关系
  • 论资本监管与公司治理 摘要: 本篇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公司资本监管及其改革看作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范畴.笔者认为:公司作为独立交易主体的法律安排所产生的矛盾及其在控制条件下引发的公司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决定了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及全部内 ...查看


  • 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大纲2014
  • <高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高级财务会计学 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 2.课程代码 122G203 3.课程类别 专业课 4.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5.学时/学分 ...查看


  • 社会治理_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及其意义_陈成文
  • 社会治理: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及其意义陈成文,赵杏梓 已成为当下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术语之一.然而,学术界对"社会治理"这一概念至今尚未形摘要:"社会治理" 成一致的认识,已有的"政治动员论&q ...查看


  •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
  • 作者:王浦劬 社会学评论 2014年09期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①.为此,国家治理体系及 ...查看


  • 企业并购过程中尽职调查清单概述
  • 企业并购过程中尽职调查清单概述 2014-02-19 来源:法务之家 作者:李国华 参与人数:319人 评论:条 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无论通过哪种形式实现企业并购,预知风险和防范风险均是重中之重.因此,一份 ...查看


  • 目标公众分析教案
  • 教学章节:第二章 第二节 目标公众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内部公众.社区公众.顾客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和其他公众. 教学难点: 掌握内部公众.社区公众.顾客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和其他公众. 教学内容: 第二章 第二节目标公众分析 四. ...查看


  • 公司法新旧解读
  • 公司法新旧解读 新公司法于2005年10月27日经人大通过,自2006年1月1日期实施.此次修订为公司法出台以来的三次修订中改动最大的一次.现对公司法的主要改动按章节作以下解析: 第一章 总则 重点1.删去公司对外投资占公司净资产一定比例的 ...查看


  • 企业管理概论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
  • 企业管理概论 1.1.企业集团 1.2.企业组织形式 1.3.企业 1.4.战略联盟 1.5.虚拟企业 1.6.现代企业制度 2.1.管理 2.2.计划职能 2.3.组织职能 2.4.用人职能 2.5.指挥职能 2.6.控制职能 2.7.系 ...查看


  • 商法知识点及其学习要求
  • 商法知识点及其学习要求 第一编 商法总论 提示:商法包括三大部分:总论.商主体法和商行为法.总论讲的是商法的概念.特征.原则等一般性问题.先总后分的做法是德国人的做法.总论有两个特点:套用德国法的理论.术语:套用民法总论的术语. 除了课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