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

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资源开发:

从生活周围寻找如螳螂一样的人,分析因顾眼前利益而带来的祸患。

媒体使用:

生活小故事及相应的图片,配套教材课件。

设计理念:

生活处处皆语文,借用生活中的语言材料深化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进行学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 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 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

2. 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

3. 集体交流,讨论。

4. 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名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读。

3. 师生评价。

4. 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

1. 完成习字册描红。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 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指导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1)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

(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3)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

2.精读课文第二、三段。

(1)轻声读课文,自己复述故事。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同学评议。

(4)讨论: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他的故事为什么能打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诸侯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你认为这两句话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3. 运用词语“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说话。

相机出示: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三、复述练习。指名复述,结合对学生的评议,指导学生掌握复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关键的地方讲,生动。

四、学生质疑,结合质疑小结课文。

五、作业 :

1. 讲述故事。

2. 练习说话。

3. 搜集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23 螳螂捕蝉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练习6》教学设计

*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

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资源开发:

从生活周围寻找如螳螂一样的人,分析因顾眼前利益而带来的祸患。

媒体使用:

生活小故事及相应的图片,配套教材课件。

设计理念:

生活处处皆语文,借用生活中的语言材料深化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进行学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 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 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

2. 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

3. 集体交流,讨论。

4. 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名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读。

3. 师生评价。

4. 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

1. 完成习字册描红。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 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指导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1)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

(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3)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

2.精读课文第二、三段。

(1)轻声读课文,自己复述故事。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同学评议。

(4)讨论: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他的故事为什么能打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诸侯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你认为这两句话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3. 运用词语“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说话。

相机出示: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三、复述练习。指名复述,结合对学生的评议,指导学生掌握复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关键的地方讲,生动。

四、学生质疑,结合质疑小结课文。

五、作业 :

1. 讲述故事。

2. 练习说话。

3. 搜集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23 螳螂捕蝉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练习6》教学设计

*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

  •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考虑周全,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的寓意,展开想象创造 ...查看


  • [精品][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 篇一: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 ...查看


  • 螳螂捕蝉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龙庄小学 李佳佳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说服吴王打消攻打出国的念头的故事,说明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的 ...查看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之一 泗港小学 赵建华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q ...查看


  •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1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感受人物 体悟道理 教学过程 一.观看"螳螂捕蝉"的动画. 二.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将了什么内容?(少年通过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2.我 ...查看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 1
  • 螳螂捕蝉 宁海小学 乔玲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第二课时). 一.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主阵地,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对文本钻研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查看


  • 10[螳螂捕蝉]
  • 课题 10<螳螂捕蝉> 1.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导航 理. 2.能够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3.读懂少年这个人物形象. 明白螳螂捕蝉黄雀 ...查看


  • 螳螂捕蝉评课稿
  • <螳螂捕蝉>评课稿 工农中学小学部:谢静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 ...查看


  • 10.螳螂捕蝉的教后反思
  •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是一篇文言文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诫吴王大笑了工打出国的念头的故事.全文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全文结构紧凑.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