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潮州民俗文化的畲族渊源

思考与言说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1No.6

论潮州民俗文化的畲族渊源

石中坚

摘要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在《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学”》一文中指出:“先以民族而论,潮州土著的畲族,从唐代以来,即著称于史册。陈元光开辟漳州,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即与畲民结不

点明了潮州传统文化与畲族文化之间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血肉关系。本文将今天的潮州民俗与畲解缘。”

族民俗作比较,试图分离出其中的“畲族民俗成分”,进而探讨潮州民俗与畲族民俗的相互关系。关键词:潮州民俗畲族渊源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面上,朝东拜“东土大王”,说一通吉祥的话后才回家祭祖。“潮州有畲,其种二,曰平鬃,曰崎鬃。其姓有三,曰盘、这种做法与潮州人先拜土地爷后再拜祖宗的程序是一样曰蓝、曰雷,皆瑶族,号白衣山子,依山而居,采猎而食,不冠的。查遍有关记录,其他汉族地区都没有这样的礼节习俗:不履”。畲族是潮州的原住民。畲族是岭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新年祭祖的时间没有固定在某一天,各村祭祖的时间各不民族。现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省的畲族同胞,都是从广相同。由于彼此的热闹日不在同一天,较好地解决了不能互东迁去,他们的祖籍就是广东潮州凤凰山。畲族同胞公认他相走访的矛盾。这与古代畲族同胞居住在山区,人物稀少的们是龙犬盘瓠的后代,每逢春节、环境有关。端午、中秋,便是祭祖公的而这个风俗也为当地的汉族居民所接受和保留,节日。并成为潮州特有的一种民俗。

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是多种文化成分相互传播、不断冲2婚俗最后完成涵化的的结果。有史学家认为:畲族先民文化突、婚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对偶婚末期和个体婚初期,至西是现今潮州文化的母本文化,中原文化是潮州的父本文化。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步形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潮州的民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畲族的民俗文化。畲迎“六礼”。潮州婚俗程式“大抵仿古者六礼而行”。但是,潮族民俗是潮州民俗的重要源泉。州婚俗的基本程式有十二个:相亲、合时日、提亲、择吉、定

亲、二潮州民俗文化中的畲族成分送聘、安床、合帐、冠笄和沐浴、接新娘、设宴和返厝(回

1节日。在婚俗程式以及其深层含意上,我们也可从潮州婚娘家)节日是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集中体现。潮州民间俗中找到畲族的婚俗的影子。

以前潮州人潮州婚俗重视新娘的“小舅子”而不重视、甚至讨厌“老信奉的神灵名目众多,时令八节祀神各有对象。

每过节多达二十多个,现在少了很多,但春节、元宵、清明、娘舅”,这与其他地方的汉族人重视“老娘舅”有很大的差端午、中元(七月半)、中秋、十月十五(五谷母生)和冬至节别。在婚礼过程中,小舅子的地位非常高,俗话有“小舅子坐八个节日是缺一不可的。上位”潮州俗语有“四时八节”的说法。在的说法。这种观念应该直接效法了畲族人的习俗。潮

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这五个节“老舅偷牵牛”。此俗话用来比喻熟人易做贼。我国其他地区,只过春节、州一句俗语:

日比较普遍,而且中秋节和冬至节都没有潮州过得这样隆这与比喻“权威”的广州俗语“天顶雷公、地下舅公”观念有重。潮州的节日过法很特别,甚至有“冬(至)节有小过年”之天大差别。说。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在各地都很隆重,但以前潮州是不过为何在畲族人会如此偏爱“阿舅”呢?这是因为有如下重阳节的。的一个传说:盘瓠的妻舅是高帝辛的儿子朱丹,他很有可能

(1)“五谷母生”到畲寨探望过高王,受到很隆重的接待,并为畲乡带来好潮州的节日民俗多与畲族有关。在潮州,以前一直祭拜运。受畲族习俗的影响,潮州人在结婚后的第三日,阿舅(新“九王菩萨”。这与畲族高王(高、狗、九在潮州话同音)有关。娘子的弟弟)要提油去探望新娘子,表示给姐姐的婆家添解放后,由于大搞破除迷信,九王菩萨节才消失。潮州十月做阿舅是够威风的,无理取闹也不会引起人灯。在姐姐家,十五的们的反感。“五角母生”在整个汉文化体系中是绝无仅有的。潮州人重视“小舅子”的风俗,无疑也是继承了畲

因为祭拜的神明是五位,所以要摆五杯茶、五杯酒、五族的传统。碗饭、一盘柑(称为“大桔”,且只能装五个),还要用米粉做3传统服饰

果,果要做成五个头上有五角的人形。的红粹且红粹这五个人形凤凰山畲民,向来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早在唐代就有的神所指有的说是高王(或盘瓠)与盘、蓝、雷、钟四姓共五“左衽椎髻”的记载。直至明代,畲族妇女仍流行椎髻卉服,

瑶、畲、侗、黎等五个民族。笔者认为,即头饰高髻,位,也有的说是指苗、衣服花边。

这个“五角(谷)母”是陈元光治潮漳之前畲族先民拜的“五古代潮州畲族穿什么衣服,现在已经不可知了。记得祖通神”这一提法更有说服力。辈的老太太的装扮,大都“打鬃”即把长头发捆在一起,成山

(2)春节“大筒衫”,现在已十分少状,再插上其它头饰。服装主要有在传统民俗中,潮州人把除夕称为“廿九夜(芒)”或“三见。解放前,甚至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当地的汉十夜”族居民都有赤足的习惯。。除夕夜里当地潮州居民彻夜不熄灯,就是点着松明由于木屐的质量不好,晚上出门也子也要点到天亮。畲胞彻夜不睡觉,称为坐夜,也称为“喜歌光着脚。夜”。整夜的主要活动是由老辈教唱畲歌或讲述族中的故《潮州府志》和《海阳县志》都记载:畲族妇女的发型“其事。正月初一凌晨雄鸡唱晓时,长辈便带着子孙打开大门,种有二,曰:平鬃,曰:崎鬃”。估计潮州凤凰山区的畲族妇女先在门外东处插香点烛,烧银纸后,便跪在铺垫有棕衣的地因住在凤凰山,天天可以见到凤凰山的主峰,不用打着高高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1No.6思考与言说

的凤凰髻,而称为“平鬃”;而凤凰山区之外的畲族妇女,因要怀念她们的祖先来自潮州凤凰山而将其发型打扮成凤凰的髻,于是便被称为“崎鬃”。“崎”在潮州话中有“高耸”之

“男女皆椎鬃跣足”一句。可知当时(清代)的男畲胞义,还有

即使是寒也打鬃,且赤足。今天的潮州人在家多有赤足者,

冷的冬天。许多外地人对此很不理解。

服装以外,潮州人独有的“水布”很是特别。以前他们劳

一尺宽的色格布条,由于劳动动时在腰上都要围上四尺长、

后下河池洗澡时可以从布后脱下底裤,穿好了再脱下来,故也称“浴布”。这种似裙又似带的用品与以前男畲胞穿、系的“独幅裙”式样相似,作用相同,这在其它地方至今没有发现。在其他的区域也找不到这一类型的东西。其来源除了畲家之外,很难在别处找到。

年龄在70岁左右的汉族农村妇女先前都穿过这种“大。“大筒衫”的造型与以前畲家妇女所穿的衣服非常接筒衫”近,上衣的衣扣在侧面。衣扣也是布条扭曲而成,色调也较为简单,通常以畲家常见的蓝色为主,但没有畲家女服那么多的边饰。显然这种衣服的造型只借鉴了畲家女服装中的一部分。

畲族的丧葬仪式与潮州大致相同,只是在年龄上,畲族视五十岁以上为“高龄”,其丧礼与婚礼的场面一样热闹,甚至可称为“老喜丧”。死者心脏停止跳动之后的的祭拜仪式,从先为死者梳洗更衣、衣服的件数、帽、头冠、移至祠堂、择

生择日入棺、做功德、行棺、安土,到报丧时,报丧者上衣吉、反穿、腰扎稻草绳、哭唱“思亲歌”、向死者“饲生”、做功德、出殡送葬等一系列仪式与潮州丧俗一模一样。

畲民向来有二重葬的习俗,这可能跟游牧不定居有关,即对原墓穴风水不好的土葬,等隔三五年后,请风水先生择地择时起棺捡骨骸,用陶瓮装,叫“拾金”。然后修筑坟墓安

“二重葬”。这种规矩在潮州丧葬风俗中葬,俗称小葬,亦叫

也普遍存在。

可见,潮州的葬俗与其它任何地区不同,而与当地的畲族同胞的做法却如此相近。其做法来源于畲族就是毫无疑问的了。

三对潮州民俗文化渊源的思考我们知道,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畲族民俗文化活动的中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量畲民

浙江一带的畲民数量百倍于潮州的畲被迫远走他乡,福建、

民,畲族文化中心也当然地移至闽、浙一带,而作为发祥地的畲族文化则被边缘化了。

文化传播论学派认为文化的成长、变化和发展都源于一个中心,并由这个中心向外传播。这样一来,处于文化圈边缘的地区可能因为地域距离的关系,和中心的文化状态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处于边缘地带的,反而保留着较多的文化传统。

根据这一理论,被边缘化了的凤凰山保留了较多的畲族文化传统。它保存了优秀的原生态文化,留住了独特的文

但是保存化形态,使我们对畲族的民俗文化传统有所了解。

下来的文化对后来进入潮州地区的中原汉人影响深远。下面三个因素可能是促使了畲族民俗文化对外来汉文化施加影响的原因:

1文化的先入为主原则文化是不分种族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接触、互相渗透、双向进行。历史上诸胡族吸收了中原的汉文化,同时汉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其它民族的文化。由于畲族长期居住潮州,其风俗习惯适应了当地的环境,被认为是有用

中原的,因而也就成为入潮汉人采借的对象。据历史记载,那么,相对于汉人大量进入闽南和粤东地区是唐以后的事。

原住地居民畲族,中原入潮州的汉人只能算是外来者。由于原住民民俗文化的根深蒂固性,外来汉人很难改变,因而只能较多地选择适应,主动接受被认为对生活有用的原住民民俗文化。

2“入乡随俗,入港随湾”的传统

文化特文化传播学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质和文化丛体被接受或者抗拒,视其对接受一方的效用和适应性而异。人类都有“入乡随俗,入港随湾”的传统。中原汉人初来,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了解甚少,很难适应全新的生

融入当地社会,他们活环境。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

会选择主动接受当地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初到一个地方,不懂当地有风土人情,有时是寸步难行的,更谈不上要在那个地方居住、生活和发展。

3民俗文化主要通过妇女传承

相对于汉晋时期就在潮州生活的畲族原住民,唐以后进入该地区的汉人无疑是后来者。而且开始进来的多是远

他们离乡背井,绝大部分是孤身一人来到异国征军队人员。

他乡。这些血气方刚的中原汉子在潮州安定下来之后,便不可避免地与当地的妇女结合、组建家庭、生育后代。我们知

许多民俗文化活动道,妇女是民俗文化的传播者和执行者。

都靠妇女去传播,去执行。正如现在一般潮州居民的求神拜佛等民俗活动都必须由家中主妇主持一样。那么进入潮州地区的中原男子在与当地畲族妇女组成的家庭中,民俗文化这一方面的工作必定也要由家中的女主人执行。女主人按本身的民俗文化行使职能,以民俗文化教育子女,以后再由子女这些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四潮州民俗文化的反作用

美国人类学之父摩尔根(LewisHenryMorgan,

在其《古代社会》中强调:“人类出于同源,因此1818-1881)

具有同一的智力原理、同一的物质形式,所以,在相同文化状况中的人类经验的成果,在一切时代与地域中都是基本相同的。”

文化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文化无时不与异文化相互

畲族民俗文化作为土著文化,有着作用。民俗文化也一样,

悠久的历史。它主导、影响当地民俗文化的日子随着其自身文化的边缘化以及大量畲民的向外迁移、当地畲民人数的

但是,已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潮州文化锐减速而日益消失。

对畲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

综上所述,发展成熟起来了的潮州民俗文化反过来对当地的畲族民俗文化产生了影响,畲族民俗文化已经把潮州民俗文化的成分吸收、融合进去,实现了文化的涵化与融合。参考文献:

[1]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周大鸣、乔晓勤:《现代人类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3]郭志超:《闽台民族史辨》,黄山出版社,2006年版。[4]雷楠、陈焕均:《凤凰山畲族文化》,海天出版社,2006年版。

[5]中春生:《岭南民间文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雷健民:《凤凰山族族文化序》,海天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石中坚,男,1962—,广东潮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地域文化,工作单位:潮州广播电视大学。

思考与言说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1No.6

论潮州民俗文化的畲族渊源

石中坚

摘要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在《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学”》一文中指出:“先以民族而论,潮州土著的畲族,从唐代以来,即著称于史册。陈元光开辟漳州,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即与畲民结不

点明了潮州传统文化与畲族文化之间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血肉关系。本文将今天的潮州民俗与畲解缘。”

族民俗作比较,试图分离出其中的“畲族民俗成分”,进而探讨潮州民俗与畲族民俗的相互关系。关键词:潮州民俗畲族渊源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面上,朝东拜“东土大王”,说一通吉祥的话后才回家祭祖。“潮州有畲,其种二,曰平鬃,曰崎鬃。其姓有三,曰盘、这种做法与潮州人先拜土地爷后再拜祖宗的程序是一样曰蓝、曰雷,皆瑶族,号白衣山子,依山而居,采猎而食,不冠的。查遍有关记录,其他汉族地区都没有这样的礼节习俗:不履”。畲族是潮州的原住民。畲族是岭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新年祭祖的时间没有固定在某一天,各村祭祖的时间各不民族。现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省的畲族同胞,都是从广相同。由于彼此的热闹日不在同一天,较好地解决了不能互东迁去,他们的祖籍就是广东潮州凤凰山。畲族同胞公认他相走访的矛盾。这与古代畲族同胞居住在山区,人物稀少的们是龙犬盘瓠的后代,每逢春节、环境有关。端午、中秋,便是祭祖公的而这个风俗也为当地的汉族居民所接受和保留,节日。并成为潮州特有的一种民俗。

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是多种文化成分相互传播、不断冲2婚俗最后完成涵化的的结果。有史学家认为:畲族先民文化突、婚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对偶婚末期和个体婚初期,至西是现今潮州文化的母本文化,中原文化是潮州的父本文化。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步形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潮州的民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畲族的民俗文化。畲迎“六礼”。潮州婚俗程式“大抵仿古者六礼而行”。但是,潮族民俗是潮州民俗的重要源泉。州婚俗的基本程式有十二个:相亲、合时日、提亲、择吉、定

亲、二潮州民俗文化中的畲族成分送聘、安床、合帐、冠笄和沐浴、接新娘、设宴和返厝(回

1节日。在婚俗程式以及其深层含意上,我们也可从潮州婚娘家)节日是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集中体现。潮州民间俗中找到畲族的婚俗的影子。

以前潮州人潮州婚俗重视新娘的“小舅子”而不重视、甚至讨厌“老信奉的神灵名目众多,时令八节祀神各有对象。

每过节多达二十多个,现在少了很多,但春节、元宵、清明、娘舅”,这与其他地方的汉族人重视“老娘舅”有很大的差端午、中元(七月半)、中秋、十月十五(五谷母生)和冬至节别。在婚礼过程中,小舅子的地位非常高,俗话有“小舅子坐八个节日是缺一不可的。上位”潮州俗语有“四时八节”的说法。在的说法。这种观念应该直接效法了畲族人的习俗。潮

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这五个节“老舅偷牵牛”。此俗话用来比喻熟人易做贼。我国其他地区,只过春节、州一句俗语:

日比较普遍,而且中秋节和冬至节都没有潮州过得这样隆这与比喻“权威”的广州俗语“天顶雷公、地下舅公”观念有重。潮州的节日过法很特别,甚至有“冬(至)节有小过年”之天大差别。说。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在各地都很隆重,但以前潮州是不过为何在畲族人会如此偏爱“阿舅”呢?这是因为有如下重阳节的。的一个传说:盘瓠的妻舅是高帝辛的儿子朱丹,他很有可能

(1)“五谷母生”到畲寨探望过高王,受到很隆重的接待,并为畲乡带来好潮州的节日民俗多与畲族有关。在潮州,以前一直祭拜运。受畲族习俗的影响,潮州人在结婚后的第三日,阿舅(新“九王菩萨”。这与畲族高王(高、狗、九在潮州话同音)有关。娘子的弟弟)要提油去探望新娘子,表示给姐姐的婆家添解放后,由于大搞破除迷信,九王菩萨节才消失。潮州十月做阿舅是够威风的,无理取闹也不会引起人灯。在姐姐家,十五的们的反感。“五角母生”在整个汉文化体系中是绝无仅有的。潮州人重视“小舅子”的风俗,无疑也是继承了畲

因为祭拜的神明是五位,所以要摆五杯茶、五杯酒、五族的传统。碗饭、一盘柑(称为“大桔”,且只能装五个),还要用米粉做3传统服饰

果,果要做成五个头上有五角的人形。的红粹且红粹这五个人形凤凰山畲民,向来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早在唐代就有的神所指有的说是高王(或盘瓠)与盘、蓝、雷、钟四姓共五“左衽椎髻”的记载。直至明代,畲族妇女仍流行椎髻卉服,

瑶、畲、侗、黎等五个民族。笔者认为,即头饰高髻,位,也有的说是指苗、衣服花边。

这个“五角(谷)母”是陈元光治潮漳之前畲族先民拜的“五古代潮州畲族穿什么衣服,现在已经不可知了。记得祖通神”这一提法更有说服力。辈的老太太的装扮,大都“打鬃”即把长头发捆在一起,成山

(2)春节“大筒衫”,现在已十分少状,再插上其它头饰。服装主要有在传统民俗中,潮州人把除夕称为“廿九夜(芒)”或“三见。解放前,甚至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当地的汉十夜”族居民都有赤足的习惯。。除夕夜里当地潮州居民彻夜不熄灯,就是点着松明由于木屐的质量不好,晚上出门也子也要点到天亮。畲胞彻夜不睡觉,称为坐夜,也称为“喜歌光着脚。夜”。整夜的主要活动是由老辈教唱畲歌或讲述族中的故《潮州府志》和《海阳县志》都记载:畲族妇女的发型“其事。正月初一凌晨雄鸡唱晓时,长辈便带着子孙打开大门,种有二,曰:平鬃,曰:崎鬃”。估计潮州凤凰山区的畲族妇女先在门外东处插香点烛,烧银纸后,便跪在铺垫有棕衣的地因住在凤凰山,天天可以见到凤凰山的主峰,不用打着高高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1No.6思考与言说

的凤凰髻,而称为“平鬃”;而凤凰山区之外的畲族妇女,因要怀念她们的祖先来自潮州凤凰山而将其发型打扮成凤凰的髻,于是便被称为“崎鬃”。“崎”在潮州话中有“高耸”之

“男女皆椎鬃跣足”一句。可知当时(清代)的男畲胞义,还有

即使是寒也打鬃,且赤足。今天的潮州人在家多有赤足者,

冷的冬天。许多外地人对此很不理解。

服装以外,潮州人独有的“水布”很是特别。以前他们劳

一尺宽的色格布条,由于劳动动时在腰上都要围上四尺长、

后下河池洗澡时可以从布后脱下底裤,穿好了再脱下来,故也称“浴布”。这种似裙又似带的用品与以前男畲胞穿、系的“独幅裙”式样相似,作用相同,这在其它地方至今没有发现。在其他的区域也找不到这一类型的东西。其来源除了畲家之外,很难在别处找到。

年龄在70岁左右的汉族农村妇女先前都穿过这种“大。“大筒衫”的造型与以前畲家妇女所穿的衣服非常接筒衫”近,上衣的衣扣在侧面。衣扣也是布条扭曲而成,色调也较为简单,通常以畲家常见的蓝色为主,但没有畲家女服那么多的边饰。显然这种衣服的造型只借鉴了畲家女服装中的一部分。

畲族的丧葬仪式与潮州大致相同,只是在年龄上,畲族视五十岁以上为“高龄”,其丧礼与婚礼的场面一样热闹,甚至可称为“老喜丧”。死者心脏停止跳动之后的的祭拜仪式,从先为死者梳洗更衣、衣服的件数、帽、头冠、移至祠堂、择

生择日入棺、做功德、行棺、安土,到报丧时,报丧者上衣吉、反穿、腰扎稻草绳、哭唱“思亲歌”、向死者“饲生”、做功德、出殡送葬等一系列仪式与潮州丧俗一模一样。

畲民向来有二重葬的习俗,这可能跟游牧不定居有关,即对原墓穴风水不好的土葬,等隔三五年后,请风水先生择地择时起棺捡骨骸,用陶瓮装,叫“拾金”。然后修筑坟墓安

“二重葬”。这种规矩在潮州丧葬风俗中葬,俗称小葬,亦叫

也普遍存在。

可见,潮州的葬俗与其它任何地区不同,而与当地的畲族同胞的做法却如此相近。其做法来源于畲族就是毫无疑问的了。

三对潮州民俗文化渊源的思考我们知道,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畲族民俗文化活动的中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量畲民

浙江一带的畲民数量百倍于潮州的畲被迫远走他乡,福建、

民,畲族文化中心也当然地移至闽、浙一带,而作为发祥地的畲族文化则被边缘化了。

文化传播论学派认为文化的成长、变化和发展都源于一个中心,并由这个中心向外传播。这样一来,处于文化圈边缘的地区可能因为地域距离的关系,和中心的文化状态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处于边缘地带的,反而保留着较多的文化传统。

根据这一理论,被边缘化了的凤凰山保留了较多的畲族文化传统。它保存了优秀的原生态文化,留住了独特的文

但是保存化形态,使我们对畲族的民俗文化传统有所了解。

下来的文化对后来进入潮州地区的中原汉人影响深远。下面三个因素可能是促使了畲族民俗文化对外来汉文化施加影响的原因:

1文化的先入为主原则文化是不分种族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接触、互相渗透、双向进行。历史上诸胡族吸收了中原的汉文化,同时汉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其它民族的文化。由于畲族长期居住潮州,其风俗习惯适应了当地的环境,被认为是有用

中原的,因而也就成为入潮汉人采借的对象。据历史记载,那么,相对于汉人大量进入闽南和粤东地区是唐以后的事。

原住地居民畲族,中原入潮州的汉人只能算是外来者。由于原住民民俗文化的根深蒂固性,外来汉人很难改变,因而只能较多地选择适应,主动接受被认为对生活有用的原住民民俗文化。

2“入乡随俗,入港随湾”的传统

文化特文化传播学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质和文化丛体被接受或者抗拒,视其对接受一方的效用和适应性而异。人类都有“入乡随俗,入港随湾”的传统。中原汉人初来,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了解甚少,很难适应全新的生

融入当地社会,他们活环境。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

会选择主动接受当地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初到一个地方,不懂当地有风土人情,有时是寸步难行的,更谈不上要在那个地方居住、生活和发展。

3民俗文化主要通过妇女传承

相对于汉晋时期就在潮州生活的畲族原住民,唐以后进入该地区的汉人无疑是后来者。而且开始进来的多是远

他们离乡背井,绝大部分是孤身一人来到异国征军队人员。

他乡。这些血气方刚的中原汉子在潮州安定下来之后,便不可避免地与当地的妇女结合、组建家庭、生育后代。我们知

许多民俗文化活动道,妇女是民俗文化的传播者和执行者。

都靠妇女去传播,去执行。正如现在一般潮州居民的求神拜佛等民俗活动都必须由家中主妇主持一样。那么进入潮州地区的中原男子在与当地畲族妇女组成的家庭中,民俗文化这一方面的工作必定也要由家中的女主人执行。女主人按本身的民俗文化行使职能,以民俗文化教育子女,以后再由子女这些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四潮州民俗文化的反作用

美国人类学之父摩尔根(LewisHenryMorgan,

在其《古代社会》中强调:“人类出于同源,因此1818-1881)

具有同一的智力原理、同一的物质形式,所以,在相同文化状况中的人类经验的成果,在一切时代与地域中都是基本相同的。”

文化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文化无时不与异文化相互

畲族民俗文化作为土著文化,有着作用。民俗文化也一样,

悠久的历史。它主导、影响当地民俗文化的日子随着其自身文化的边缘化以及大量畲民的向外迁移、当地畲民人数的

但是,已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潮州文化锐减速而日益消失。

对畲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

综上所述,发展成熟起来了的潮州民俗文化反过来对当地的畲族民俗文化产生了影响,畲族民俗文化已经把潮州民俗文化的成分吸收、融合进去,实现了文化的涵化与融合。参考文献:

[1]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周大鸣、乔晓勤:《现代人类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3]郭志超:《闽台民族史辨》,黄山出版社,2006年版。[4]雷楠、陈焕均:《凤凰山畲族文化》,海天出版社,2006年版。

[5]中春生:《岭南民间文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雷健民:《凤凰山族族文化序》,海天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石中坚,男,1962—,广东潮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地域文化,工作单位:潮州广播电视大学。


相关文章

  • 关于畲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
  • 关于畲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 李 健 民 民族中学教育是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福建省人民政府2002年12月12日<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q ...查看


  • 畲族民族风俗
  • 畲族民族风俗 民族简介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居住较集中的地区 ...查看


  • 畲族三月三传统歌会的衍变
  • 畲族三月三传统歌会的衍变 王雪文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文化站321201) 摘要:畲族三月三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浙江武义三月三畲族歌会活动,不仅是畲族同胞"以歌传情.以歌会友"的节日盛会,同时对弘扬民 ...查看


  • 南雄珠玑巷的畲族--兼谈深度汉化的散居少数民族的文化前景
  • 南雄珠玑巷的畲族:兼谈深度汉化的散居少数民族的文化前景 南雄珠玑巷的畲族 --兼谈深度汉化的散居少数民族的文化前景 陈运飘   马丽 [摘要]粤北南雄市珠玑巷里有一支畲族,姓雷,近百年来他们生活在汉民族的包围之下,已基本被汉化,已没有了本民 ...查看


  • 中华民族大家庭--畲族
  •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人口63.037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 ...查看


  • 广东的广府.福佬.客家三大民系
  • 广东民系三大民系:北方汉族在不同时期迁徙到广东不同地区,与当地土著人融合,形成了广东的广府,福佬,客家三大民系,他们各有各的脾气和本性. 广府:广府文化分布于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是其重要聚居地.广府人是三大民系中最先形成,也最早受到近代西方 ...查看


  • 校本教案-----畲族文化
  • 第一课 我是福鼎佳阳人 一.教学目的 了解佳阳畲族乡的设立时间.所处地理位置及人口等状况.感受佳阳畲族乡成立当天的热闹情景. 二.教学准备 福鼎市佳阳畲族乡的地图,福鼎市佳阳畲族乡挂牌仪式现场的相关照片.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过程 (一) ...查看


  • 畲族传统节日
  • 畲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封龙节"."六月六".中元节.仲秋节.重阳节.冬至节."招兵节"等. 年节,也 ...查看


  • 畲族传统节日 1
  • 畲族传统节日 畲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封龙节"."六月六".中元节.仲秋节.重阳节.冬至节."招兵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