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光焰万丈高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在唐朝这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当推李白和杜甫,他们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李诗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把诗歌推向了艺术的高峰。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终身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再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和格律严谨、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杜甫经常用深沉的思考,刚健的手法,以及细节、典型形象、个性化语言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在艺术上寓情于叙事,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正是各具特色的创作方法,构成二位诗坛巨人独特的诗歌风格。   李白的诗句具有大胆的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诗句,早已成为文学描写中夸张的典型。他的喝酒,也是“会须一饮三百杯”,“愁来饮酒二千石”。他的登高,也竟然达到“连峰去天不盈尺”,“举手可近月”,“手可摘星辰”的地步。这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夸张诗句,在李白那些气势雄壮、豪放不羁的诗篇里,比比皆是,琳琅满目,使人惊叹不已。杜甫则注重细节描写,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人物本身特质和精神面貌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兵车行》中的“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这一细节,不仅揭示了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更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深寓着作者的同情和愤慨。又如《石壕吏》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儿媳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又写出了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细节描写的生动传神,源于作者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如“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李白的大胆夸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想象总是那样出人意表,又是那样的天真纯洁,深深拨动读者的心弦。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一些写“月”诗。他喜欢明月,就想像明月可以问讯、追攀和摘揽。如《把酒问月》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写道:“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又常把明月引为知己,想象明月可以伴他饮酒,送他远行,解他孤独,寓他乡情,甚至当月色不足时,也能赊些来。现实的世界对李白来说,往往显得狭小、憋闷、阴暗,因此他时常展开幻想的翅膀,飞向天空仙境,去寻求光明和自由。如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成的《古风(五十九首)》,诗人就是驰骋美妙的幻想来写华山的仙景幻境:“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天台,高揖卫叔卿。恍惚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其十九)在这个仙界中,明星仙女的素手捧着芙蓉,云衣霓裳飘着宽宽的衣带,凌空飘拂,升天飞行,超脱缥缈,自由惬意的气氛弥漫在整个仙境,甚至“我”也接受明星之邀,恍惚与之同去,驾鸿飞升。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诗人运用幻想手法的杰作。奇妙的神仙世界,有力地反衬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反映出李白对自由,解放的渴望与追求。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加工,塑造出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逾墙而逃的老翁,应急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等等,组成了一组人物形象画廊。这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反映出当时人民的共同遭遇,对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而如此众多的真实,鲜明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是杜甫诗歌的杰出贡献。   李白的诗富有奇特的比喻。“轻面把朋友,对面九疑峰”,用山峰来比喻朋友间的猜疑,形象新奇而壮伟;“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用黄河可塞的惊心比喻,来反衬阵亡士卒的的妻子那种绝望的悲哀,也真够惊心动魄的了。他所写的瀑布、黄河、秋月、山峰皆雄奇、壮丽、灵活。杜甫的诗句则具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他为了把人物写得生动,就以人物的语言来刻画心理,以塑造形象。《新婚别》一诗,完全用新娘的独白写出,将她送别丈夫时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强和期待的复杂心理活动展示无遗,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他的《无家别》、《垂老别》也都用独白写成,《新安吏》、《潼关吏》均采用对话方式。这些人物的话语,通俗朴素,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年龄,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从这些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李白将诗歌推向了继屈原之后的又一浪漫主义高峰,而杜甫的出现,又把现实主义传统推进了一个更加自觉、更加成熟的阶段。   二者相比,李白以夸张的语言、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创造出一个个飘逸而雄阔的意象,气势磅礴,如江河奔泻而下,诗中涌动着奔放热烈的情感;杜甫语言沉稳,用细节描写、典型形象、个性化语言展现其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气势凝重,字里行间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前人称李白为“仙”,尊杜甫为“圣”,是恰到好处,既体现了二人诗歌内容上的区别,更体现了二人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在唐朝这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当推李白和杜甫,他们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李诗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把诗歌推向了艺术的高峰。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终身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再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和格律严谨、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杜甫经常用深沉的思考,刚健的手法,以及细节、典型形象、个性化语言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在艺术上寓情于叙事,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正是各具特色的创作方法,构成二位诗坛巨人独特的诗歌风格。   李白的诗句具有大胆的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诗句,早已成为文学描写中夸张的典型。他的喝酒,也是“会须一饮三百杯”,“愁来饮酒二千石”。他的登高,也竟然达到“连峰去天不盈尺”,“举手可近月”,“手可摘星辰”的地步。这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夸张诗句,在李白那些气势雄壮、豪放不羁的诗篇里,比比皆是,琳琅满目,使人惊叹不已。杜甫则注重细节描写,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人物本身特质和精神面貌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兵车行》中的“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这一细节,不仅揭示了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更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深寓着作者的同情和愤慨。又如《石壕吏》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儿媳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又写出了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细节描写的生动传神,源于作者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如“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李白的大胆夸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想象总是那样出人意表,又是那样的天真纯洁,深深拨动读者的心弦。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一些写“月”诗。他喜欢明月,就想像明月可以问讯、追攀和摘揽。如《把酒问月》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写道:“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又常把明月引为知己,想象明月可以伴他饮酒,送他远行,解他孤独,寓他乡情,甚至当月色不足时,也能赊些来。现实的世界对李白来说,往往显得狭小、憋闷、阴暗,因此他时常展开幻想的翅膀,飞向天空仙境,去寻求光明和自由。如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成的《古风(五十九首)》,诗人就是驰骋美妙的幻想来写华山的仙景幻境:“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天台,高揖卫叔卿。恍惚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其十九)在这个仙界中,明星仙女的素手捧着芙蓉,云衣霓裳飘着宽宽的衣带,凌空飘拂,升天飞行,超脱缥缈,自由惬意的气氛弥漫在整个仙境,甚至“我”也接受明星之邀,恍惚与之同去,驾鸿飞升。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诗人运用幻想手法的杰作。奇妙的神仙世界,有力地反衬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反映出李白对自由,解放的渴望与追求。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加工,塑造出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逾墙而逃的老翁,应急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等等,组成了一组人物形象画廊。这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反映出当时人民的共同遭遇,对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而如此众多的真实,鲜明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是杜甫诗歌的杰出贡献。   李白的诗富有奇特的比喻。“轻面把朋友,对面九疑峰”,用山峰来比喻朋友间的猜疑,形象新奇而壮伟;“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用黄河可塞的惊心比喻,来反衬阵亡士卒的的妻子那种绝望的悲哀,也真够惊心动魄的了。他所写的瀑布、黄河、秋月、山峰皆雄奇、壮丽、灵活。杜甫的诗句则具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他为了把人物写得生动,就以人物的语言来刻画心理,以塑造形象。《新婚别》一诗,完全用新娘的独白写出,将她送别丈夫时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强和期待的复杂心理活动展示无遗,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他的《无家别》、《垂老别》也都用独白写成,《新安吏》、《潼关吏》均采用对话方式。这些人物的话语,通俗朴素,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年龄,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从这些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李白将诗歌推向了继屈原之后的又一浪漫主义高峰,而杜甫的出现,又把现实主义传统推进了一个更加自觉、更加成熟的阶段。   二者相比,李白以夸张的语言、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创造出一个个飘逸而雄阔的意象,气势磅礴,如江河奔泻而下,诗中涌动着奔放热烈的情感;杜甫语言沉稳,用细节描写、典型形象、个性化语言展现其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气势凝重,字里行间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前人称李白为“仙”,尊杜甫为“圣”,是恰到好处,既体现了二人诗歌内容上的区别,更体现了二人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相关文章

  • 李白生平学案
  • 好酒喜月,仗剑浪游 --"诗仙"李白 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 ...查看


  • 杜牧的"韩柳"并称论与柳宗元的文学接受
  • 晚唐五代是柳宗元接受史上最寂寞的一页,可谓知音寥寥,星火日稀.然而,星星之火毕竟没有熄灭,知音依然存在,杜牧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接受者:他的"韩柳"并称论成为柳宗元接受史上一个新的起点. 杜牧(803-852)在开成五年( ...查看


  • 苏氏兄弟对李白态度的认识陈善巧
  • 第20卷第11期成都教育学院学报V ol20. N o 111 2006年11月 JOURNA L OF CHE NG DU C O LLEGE OF E DUC ATI ON N ov 12006 苏氏兄弟对李白态度的认识 陈善巧 (四川 ...查看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 一. 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qu ...查看


  • 论李白诗歌成就的原因
  • 摘 要:李白的诗风飘逸.洒脱:诗画绚丽.夺目:为人豪放.激昂.他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积极,那么的亢奋,而正作为一个青年的我,更需要的是他那种不屈.豪放.勇进的精神. 关键词:李白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查看


  • 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 任丘一中历史新授课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教师评价: 课题: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编者:庞向南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 ...查看


  • 浅谈杜甫对晚唐诗人的影响
  • 作为一个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没有第二个像杜甫这样得到后代文学家.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一致的推崇和爱戴的呢?应该说,没有. 作为一部诗集,在我国无比丰富的文学资产中,有没有第二部像杜甫诗这样受到千百年来一贯的热情的搜集.注解并刻行的呢?应该 ...查看


  • "和同为一家"
  •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qu ...查看


  • 小学生必知文学常识
  • 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5个). 20.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小学语文课外文学常识 1.李白,字太白,世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