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复旦求情信:为情还是为利?|求情信|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177名学生给上海高院写“求情信”,为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求情“免死”一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百三最近道出出炉内情:今年3月,林森浩之前帮助过的学弟学妹和林父在律师建议下,由学生执笔写了这份“求情信”。随后,学生们又找到了谢百三,希望由他倡导,才有了“177名学生联名上书”事件。

任何生命的即将离去,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这177名学子想要为他们曾经的同学“做点什么”,这种情感可以理解,更是校园与社会非常稀缺的。因此,复旦学子为向同学投毒的凶手求情,绝不是“多管闲事”,更不是“丧心病狂”。

相信法律的公正,但也不应唾弃情感的价值。“求情信”有没有用,那是法官需要判定的事情;事实上,也不可能因为一封“求情信”,就改变法院的判决。“求情信”表达的是情感,法院判决依据的是法律——让情感的归情感,让法律的归法律,两者并不矛盾。

现在,“求情信”出炉的内情曝光,所谓“自发行动”因此变得并不单纯:发起者是林森浩的父亲和学弟学妹,给出写“求情信”建议的是律师,鼓动同学签字的是谢百三教授,而签字的同学很多根本不认识林和黄。——因为有了律师的建议、教授的鼓动,“求情信”不再只是情感的表达,而是涉嫌有了利益的牵涉。

要判定这封“求情信”的性质,最关键的有两点:给出建议的律师有没有收费?鼓动学生签字的谢百三教授,以及签字的学生们有没有从中收受好处?如果都没有,那这封“求情信”仍然可属自愿的情感表达;如果有,那这封“求情信”就是利益交换的产物。无论属于哪种情况,相信法院自会依法作出公允判决;那些真正自愿签字的同学,不应因此受到污蔑。

无论对于案件的观点怎样,也应该允许不同的意见表达;而不是对“异见者”统统以“脑残”、“罪犯”、“混蛋”之类称呼痛骂贬斥。只要这些学生在“求情信”上签名,是真实的意思表达,而不是收了好处之后的违心签字,就不应该受到无端指责。

“我们很多同学都想为黄洋父母做些什么,包括组织捐款什么的,我们并不是单方面想为林森浩开脱。”人的情感总是多面的,一方面为受害者悲痛、对投毒者痛恨,另一方面也为被判死刑的同学感到惋惜,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只要不是利益交换之后的违心签字,复旦学子们的公民权利应该受到尊重。

情与法的纠葛无可指责,利与法的交易不可容忍——复旦学子的“求情信”,大概可以如是观之。

复旦大学177名学生给上海高院写“求情信”,为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求情“免死”一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百三最近道出出炉内情:今年3月,林森浩之前帮助过的学弟学妹和林父在律师建议下,由学生执笔写了这份“求情信”。随后,学生们又找到了谢百三,希望由他倡导,才有了“177名学生联名上书”事件。

任何生命的即将离去,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这177名学子想要为他们曾经的同学“做点什么”,这种情感可以理解,更是校园与社会非常稀缺的。因此,复旦学子为向同学投毒的凶手求情,绝不是“多管闲事”,更不是“丧心病狂”。

相信法律的公正,但也不应唾弃情感的价值。“求情信”有没有用,那是法官需要判定的事情;事实上,也不可能因为一封“求情信”,就改变法院的判决。“求情信”表达的是情感,法院判决依据的是法律——让情感的归情感,让法律的归法律,两者并不矛盾。

现在,“求情信”出炉的内情曝光,所谓“自发行动”因此变得并不单纯:发起者是林森浩的父亲和学弟学妹,给出写“求情信”建议的是律师,鼓动同学签字的是谢百三教授,而签字的同学很多根本不认识林和黄。——因为有了律师的建议、教授的鼓动,“求情信”不再只是情感的表达,而是涉嫌有了利益的牵涉。

要判定这封“求情信”的性质,最关键的有两点:给出建议的律师有没有收费?鼓动学生签字的谢百三教授,以及签字的学生们有没有从中收受好处?如果都没有,那这封“求情信”仍然可属自愿的情感表达;如果有,那这封“求情信”就是利益交换的产物。无论属于哪种情况,相信法院自会依法作出公允判决;那些真正自愿签字的同学,不应因此受到污蔑。

无论对于案件的观点怎样,也应该允许不同的意见表达;而不是对“异见者”统统以“脑残”、“罪犯”、“混蛋”之类称呼痛骂贬斥。只要这些学生在“求情信”上签名,是真实的意思表达,而不是收了好处之后的违心签字,就不应该受到无端指责。

“我们很多同学都想为黄洋父母做些什么,包括组织捐款什么的,我们并不是单方面想为林森浩开脱。”人的情感总是多面的,一方面为受害者悲痛、对投毒者痛恨,另一方面也为被判死刑的同学感到惋惜,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只要不是利益交换之后的违心签字,复旦学子们的公民权利应该受到尊重。

情与法的纠葛无可指责,利与法的交易不可容忍——复旦学子的“求情信”,大概可以如是观之。


相关文章

  •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小论文
  •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小论文 --林森浩投毒案例分析 作者 法律1402王思凡 摘要 经过了一个学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我对我国的法治理念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就根据林森浩案来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 关键词 投毒 人权 刑 ...查看


  • 呼唤鲁迅精神
  • 摘 要: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他以笔为武器,向黑暗的社会进行挑战和应战,他的文章似一把利刃,既刺向敌人又惊醒了国人,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深刻的思 ...查看


  • 争议案件中的新闻报道失衡问题
  • 时间:2009-12-31 21:39:00  作者:;  来源: --廖婷婷捂死精神病妹妹个案研究 ● 李鑫  詹恂 争议事件报道中的价值单一性 通常情况下,人们愿意相信新闻报道的真实,因为新闻报道是他们接触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接触的 ...查看


  • 论如何实现司法公正
  • 论如何实现司法公正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维护人民权益.实现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必然追求,而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基础,也是程序公正的具体要件.体现.本文以 ...查看


  • 2015年法律硕士就业形势谈
  • 2015年法律硕士就业形势谈 我本科毕业于一所普通的211,冷门文科专业,12年考上复旦,389分,应届生,虽然读法硕已有近两年,但回想起当时考研时的种种经历,仍不禁心生感慨,当时得益于文运法硕论坛上多位前辈的经验贴,让我不断地学习与思考, ...查看


  • 他在民国乱世中五次"被当"总统, 下野后变成最成功的实业家
  • 此人本人才能平庸,性格被后人一直诟病,但他却能在民国初年那段乱世时期,五次担任中华民国的总统,其中三次为副总统两次正式总统.估计到这里很多熟读民国历史就会猜到此人是谁了,他就是黎元洪.他一生在政治上碌碌无为,还处处被人要挟,兵权又不在手,却 ...查看


  • 中国人民大学,上财,复旦,金融类银行方向研究生考取和就业
  • 中国人民大学,上财,复旦,金融类银行方向研究生考取和就业 补充:中国人民大学,上财,复旦,金融类,银行方向研究生比较 1,这三所学校的研究生哪个比较好考些? 2,这三个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哪个好就业些? 3,说明:本人应用数学大二学生, ...查看


  •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杨玉良校长 来源: ♬折晋遥♪的日志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上午好! 我相信,诸位同学此时此刻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 ...查看


  •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杨玉良校长
  •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上午好! 我相信,诸位同学此时此刻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