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说课稿
作者:李阔利
单位:蓟县礼明庄镇初级中学
《密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
第2节密度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将我对本课的安排情况分析如下:
一、教材分析
密度作为物质一种性质,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上都有着广泛应用。密度作为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同时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等力学知识的必要基础。
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难度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在这一课时中重点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换算。并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对于比值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认识,对于组合单位的大小比较和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都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
通过观看电影片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练习,最终掌握本节内容。
四、教学安排
(一)引入
通过观看《唐山大地震》电影片断,让学生了解到在地震中死亡
20多万人,可在拍电影的过程中并没有被砸伤,从而引发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并成功引入新课——《密度》。
(二)新课
由于本节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重点是对质量和体积进行定量分析,而不是对质量和体积的测量,为此我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既节省时间又能得到实验数据。在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正比例函数,我放弃使用图像进行分析,而直接通过比值一定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正比关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针对密度基础知识的教学。首先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自学,课堂上采取学生展示教师点拨释疑并板书建构的方式处理,既能够根据学生学情找准需要重点讲解的问题,又能够让学生实现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系统建构。为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认真研读了密度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表述,让学生认识到物质密度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了解了常见物质密度大小问题,体现了让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对于运用密度公式解题这一重点的教学安排,我通过例题讲解、练习强化和巩固提升,进行解题指导和强化训练。在运用公式解题的过程中,还注重培养了学生换算单位规范解题格式的良好习惯。
(三)小结
最后结合板书内容对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应用进行小结。
(三)效果评价
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来看,
《密度》说课稿
作者:李阔利
单位:蓟县礼明庄镇初级中学
《密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
第2节密度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将我对本课的安排情况分析如下:
一、教材分析
密度作为物质一种性质,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上都有着广泛应用。密度作为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同时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等力学知识的必要基础。
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难度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在这一课时中重点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换算。并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对于比值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认识,对于组合单位的大小比较和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都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
通过观看电影片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练习,最终掌握本节内容。
四、教学安排
(一)引入
通过观看《唐山大地震》电影片断,让学生了解到在地震中死亡
20多万人,可在拍电影的过程中并没有被砸伤,从而引发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并成功引入新课——《密度》。
(二)新课
由于本节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重点是对质量和体积进行定量分析,而不是对质量和体积的测量,为此我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既节省时间又能得到实验数据。在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正比例函数,我放弃使用图像进行分析,而直接通过比值一定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正比关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针对密度基础知识的教学。首先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自学,课堂上采取学生展示教师点拨释疑并板书建构的方式处理,既能够根据学生学情找准需要重点讲解的问题,又能够让学生实现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系统建构。为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认真研读了密度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表述,让学生认识到物质密度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了解了常见物质密度大小问题,体现了让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对于运用密度公式解题这一重点的教学安排,我通过例题讲解、练习强化和巩固提升,进行解题指导和强化训练。在运用公式解题的过程中,还注重培养了学生换算单位规范解题格式的良好习惯。
(三)小结
最后结合板书内容对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应用进行小结。
(三)效果评价
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