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内陆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作者:罗忠诚
来源:《经济师》2013年第01期
摘 要:文章针对内陆山区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快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内陆山区 县域经济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08-02
三明市行政区域居福建省中西部,辖二区一市九县,土地总面积2.29万平方公里,人口268万。其中,县域面积占全市的95%,常住人口占全市的84.8%,经济总量占全市的75%。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联结点。经调查研究,笔者对加快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作如下浅析。
一、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三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县域经济长足发展,体现在:
1.经济发展快速。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1%,增幅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五年来,全市县域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4.4倍,年均增长40.1%。永安市进入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十优”县(市)行列,建宁县、清流县首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行列。
2.产业实力增强。县域工业发展迅猛,2011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72%和76%,比“十五”末年提高16.3和9.8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形成了林竹、畜牧水产、果蔬、茶叶、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2011年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额达323亿元,占全市的85.2%。一批现代物流、旅游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实施,有效地拉动了消费增长、市场繁荣。
3.民生保障提升。“十一五”期间,县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年均增长17.8%,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全市县域城镇就业人数新增10.05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3.4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6%,2011年全市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2%和9.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内陆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作者:罗忠诚
来源:《经济师》2013年第01期
摘 要:文章针对内陆山区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快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内陆山区 县域经济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08-02
三明市行政区域居福建省中西部,辖二区一市九县,土地总面积2.29万平方公里,人口268万。其中,县域面积占全市的95%,常住人口占全市的84.8%,经济总量占全市的75%。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联结点。经调查研究,笔者对加快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作如下浅析。
一、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三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县域经济长足发展,体现在:
1.经济发展快速。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1%,增幅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五年来,全市县域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4.4倍,年均增长40.1%。永安市进入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十优”县(市)行列,建宁县、清流县首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行列。
2.产业实力增强。县域工业发展迅猛,2011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72%和76%,比“十五”末年提高16.3和9.8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形成了林竹、畜牧水产、果蔬、茶叶、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2011年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额达323亿元,占全市的85.2%。一批现代物流、旅游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实施,有效地拉动了消费增长、市场繁荣。
3.民生保障提升。“十一五”期间,县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年均增长17.8%,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全市县域城镇就业人数新增10.05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3.4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6%,2011年全市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2%和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