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活性污泥上浮的原因及其控制_李亚莹

浅析活性污泥上浮的原因及其控制

李亚莹

(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水检测站)

摘 要 曝气池活性污泥的状况是影响出水水质达标与否的关键,活性污泥的上浮将对出水水质造成直接的影响,本篇论文就活性污性污泥上浮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活性污泥 上浮 原因 措施

目前,国家加大了对江、河、湖、海水质的治理力度,而控其质必先控其源头。近几年,国家新建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各级城镇生活污水,要求水质必须达标后方能进行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目前仍在应用的有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但国内外最普遍流行的是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核心的二级处理,工艺以活性污泥作为降解有机物的手段,如何保证活性污泥的活性,防止活性污泥的上浮是处理工艺的关键,也是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关键。

而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滞和死亡。当曝气池进水中含有大量这类物质时,会产生大量泡沫(气泡),这些气泡很容易附聚在菌胶团上,使活性污泥的比重降低而上浮。另外,当进水含油脂量过高时,经过曝气池与之混合,油脂会附聚在菌胶团表面,使细菌缺氧死亡,导致比重降低而上浮。

(2) pH值。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影响活性污泥微生物胞外酶及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壁里酶的催化作用以及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当连续曝气反应池内pH11.0时,多数情况下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甚至死亡,以致发生污泥上浮。当进水pH值为2.5-5.0和10.0-12.0时,pH值越低(或越高),污泥活性受抑制越严重,当pH值超过一定范围后,絮凝作用下降,上浮污泥量越多。

(3) 水温。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但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绝大部分适宜生长在20-35℃之间。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微生物的活性越强,处理效果也越好。但超过45℃时会使活性污泥中大部分微生物死亡而上浮(经过长期驯化的或特殊微生物除外)。另外,温度越高,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物活性越强,如系统污泥泥龄较长,达到8-15天,则系统内有大量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存在,曝气池末端出水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进入二次沉淀池后如排泥不及时,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的活性污泥长时间停留,产生生物反硝化,硝酸盐被还原成N2和亚硝酸盐,大量N2附着在活性污泥表面,使其密度

1 活性污泥的上浮现象及危害

污水处理厂内二沉池表面经常会出现飘泥现象,即污泥结构松散地呈絮状飘浮在二沉池水面上,随出水流走,我们即称之为污泥上浮。污泥上浮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点:1、造成出水SS超标;2、由于出水SS超标带来出水TP超标;3、降低活性污泥浓度。

2 引起活性污泥上浮的主要因素

2.1 进水水质方面的原因

(1) 过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可以影响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使细胞的某些必要成分流失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当块体拼装构件的竖缝采用砂浆接缝时,砂浆强度不低于15mpa。对预留孔道应用通孔器或压气、压水等方法进行检查。端部预埋铁板与锚具和垫板接触的焊渣、毛刺、混凝土残渣等应清除干净。应采用先穿束的方法时用压气、压水较好。钢筋穿束前,螺丝端杆的丝扣部分应用水泥袋纸等包缠2-3层,并用细铁丝扎牢;钢丝束、钢绞线束、钢筋束等穿束前,将一端找齐平,顺序编号。对于较长束,应套上穿束器,由引线及牵引设备从另一端拉出。对于夹片式锚具,上好的夹片应齐平,在张拉前并用钢管捣实。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末规定时,可采取分批、分段对称张拉。

5.2 当预应力筋施加应力完成,卸载千斤顶后,任须对其做详细检查,此时应注意一下问题:

(1)检查有无滑丝,若有滑丝,其数量不应超过总数量的1%,否则应对其进行更换后,重新张拉。

(2)检查有无断丝,若有断丝,其数量不应超过总数量的1%,否则应其进行更换后,重新张拉。

(3)检查夹片外露量。一般情况下,锚头与夹片为配套产品,夹片外露数量为1~3mm,当发现普遍存在夹片外露量>3mm时,可认为锚具不配套或不标准,应退货或换货。

(4)检查分片夹片外露量是否一致。 0

6 管道压浆及封锚质量控制

孔道灌浆是后张法预应力工艺的重要环节。须注意灌浆用水泥标号应符合设计或规划要求,一般采用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或采用矿渣水泥。水泥浆水灰比例控制在0.4~0.45之间,3h后泌水率不宜大于2%最大值不超过3%。24h后泌水应全部被浆吸回。为减少水泥浆收缩,可掺 0.05%~0.1%的脱脂铝粉或其他类型的膨胀剂,并应与水泥浆均匀混合,水泥浆调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灌浆前用压力水冲洗孔道,压力宜控制在 0.3~0.5mpa。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直线孔道灌浆可以从构件一端到另一端,曲线孔道应从最低点开始向两端进行,在最高点设排气管。孔道末端应设置排气孔,灌浆时待排气孔益处浓浆后,才能将排气孔堵住继续加压到0.5~0.6mpa,并稳定两分钟,关闭控制砸,保持孔道内压力。每条孔道因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否则将已压的水泥浆冲洗干净,从头开始灌浆。锚固区发生裂纹紧急处理锚固区发生局部裂纹后必须停止一切张拉和混凝土作业,查明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后方可复工。发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强度不足、加强钢筋设置不当、结构断面设计不合理、张拉力过大等。

以上叙述了顶应力工艺几个方面的质量问题.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这里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总结,使施工质量趋于完善。

变小体积增大,所受浮力大而上浮。

(4) 致毒性底物。对好氧活性污泥微生物有致毒作用的底物主要包括:含量过高的COD、有机物(酚及其衍生物,醇,醛和某些有机酸等)、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高底物浓度可与细胞酶活动中心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导致基质不能接近,无法被降解,甚至使细胞中毒死亡。重金属离子进入细胞后主要与酶或蛋白质上的-SH基结合而使之失活或变性。微量的重金属离子还能在细胞内不断积累最终对微生物发生毒害作用(微动作用)。卤化物最常见的是碘和氯,碘不可逆地与菌体蛋白质(或酶)的酪氨酸结合,生成二碘酪氨酸,使菌体失活。氯与水合成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也可致使细菌失活。而且废水中有机物的突变,使原被驯化好的并能降解有机毒物的微生物减少或消失,导致二级沉淀池大面积活性污泥上浮。2.2 工艺运行控制方面的原因

(1) 过量曝气(或曝气强度过大)。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而引起自身氧化进入衰老期,池中溶解氧浓度(DO)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或者由于污泥活性差,污泥浓度(MLSS)较低,需氧量下降而供氧过多。总之,DO过高,短期内污泥活性可能很好,因为新陈代谢快,有机物分解也快,但时间一久,污泥被打得又轻又碎(但无气泡),象雾花片似的飘满沉淀池表面,随水流走。这种污泥色浅,活性差,耗氧速率下降,污泥体积和污泥指数增高,处理效果明显降低。

(2) 缺氧。污泥呈灰色,若缺氧过久则呈黑色,并常带有小气泡。

(3) 反硝化。当废水中有机氨化合物含量高或氨氮高时,在适宜条件下可被硝酸菌和亚硝酸菌氧化为NO3-,如二沉池积泥或停留时间过长,NO3-还原产生的N2会被活性污泥絮凝体所吸附,使得活性污泥上浮。(但NH3-N)去除效果相当良好。

(4) 回流量过大。回流量突增,会使气水分离不彻底,曝气池中的气泡带动沉淀区上浮,这种污泥呈颗粒状,颜色不变,上翻的方向是从导流区壁直向沉淀区壁成湍流翻动。

(5) 二沉池池底积泥。如果二沉池底泥发酵,产生的CH4、H 2S也会附聚在活性污泥上,使污泥比重降低而上浮。污泥腐化产生CH4、H2S后上浮,首先是一个个小气泡逸出水面,紧接着有黑色污泥上浮。2.3 微生物系统生物相异常

(1) 丝状菌过量生长。活性污泥丝状菌过量生长及其控制产生的污泥上浮,通常与温度和负荷有关。微丝菌(Mocrothrixpatvicella)的最佳生长条件是在温度12-15℃,污泥负荷小于0.1kg/(kg.d)。它的天然疏水性会引起活性污泥的脱水性差,最高为490mL/g。在温度高于20℃后,即使污泥负荷是0.2kg/(kg.d),M.parvicella也不增值。它打碎成30-80μm的碎片,成浮渣形式而上浮。

(2) 表面活性物质、脂类化合物及机械应力作用。引起低负荷膨胀和污泥上浮的最频繁的丝状菌是:微丝菌、0092型、0041型。在进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和脂类化合物浓度的升高、接种和机械应力也会引起放线菌(Actinomycetes)的增长。机械应力(如离心泵)损坏紧密的活性污泥絮凝体并导致微丝菌的过量增长。

3.1 活性污泥活性抑制与上浮的监控

(1) 测定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SOUR)。测定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SOUR),可判断有无毒物流入、负荷条件和排泥平衡情况。SOUR是衡量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运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于指示入流污水是否有太多难降解物质,以及活性污泥是否中毒。

(2) 利用指示生物诊断活性污泥状态和性能。用显微镜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镜检,以观察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为主。原生动物是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性生物,当活性污泥出现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独缩虫、聚缩虫和盖纤虫等,说明处理水质良好。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捕食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不经常出现的,仅在处理水质优异的完全氧化型的活性污泥系统,如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中才出现,因此,轮虫出现是水质非常稳定的标志。3.2 控制污泥上浮的技术措施

(1)稳定曝气池进水水质的最可行、最经济的方法是中水回流,用以稀释、调节曝气池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使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中水回流的先决条件是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必须大于实际进水量。

(2)污水处理厂应考虑设有较大容积的调节池(均质池)并控制好调节池(均质池)液位。因高液位会使均质池的水量缓冲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而低液位运行不仅均质效果差,且易使油和均质池底的杂质进入曝气池,造成活性污泥受冲击而上浮。液位宜控制在50%-70%。

(3)如进水中含有大量工业废水,则需合理投加营养盐。由于工业废水中营养比例失调,常常碳源充分而氮、磷等营养物不足,因此处理工业废水时必须另外补加。一般以尿素和磷酸盐为氮源和磷源,但投加量不宜过量。

(4)曝气池入口设中和池及由碱池、酸池、 pH检测仪、pH自动调节阀等组成的pH自动调节系统,使曝气池进水的pH值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5)污泥中毒引起的污泥上浮可以加大曝气量,减少进水量并清除死污泥。

(6)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组成主要依赖于废水成分、流动形式、运行条件和适宜的设计。由于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几乎难以控制废水成份,因此对运行条件和高度方式进行优化选择过程控制至关重要。

4 结语

活性污泥的状态是保证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与否的关键,为保证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活性,减少上浮现象,可通过监控进水的动植物油、石油类状况、pH值、水温、COD、有机物及重金属含量等指标以及曝气池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及微生物状况来及时调整工艺,工艺的调整需考虑到曝气量的大小、污泥龄的长短以及回流污泥量等多方面因素,最佳的工艺状况视各厂的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王洪臣.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与维护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 李亚峰, 晋文学.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011.No16

3 活性污泥上浮的监控及解决措施

浅析活性污泥上浮的原因及其控制

李亚莹

(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水检测站)

摘 要 曝气池活性污泥的状况是影响出水水质达标与否的关键,活性污泥的上浮将对出水水质造成直接的影响,本篇论文就活性污性污泥上浮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活性污泥 上浮 原因 措施

目前,国家加大了对江、河、湖、海水质的治理力度,而控其质必先控其源头。近几年,国家新建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各级城镇生活污水,要求水质必须达标后方能进行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目前仍在应用的有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但国内外最普遍流行的是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核心的二级处理,工艺以活性污泥作为降解有机物的手段,如何保证活性污泥的活性,防止活性污泥的上浮是处理工艺的关键,也是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关键。

而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滞和死亡。当曝气池进水中含有大量这类物质时,会产生大量泡沫(气泡),这些气泡很容易附聚在菌胶团上,使活性污泥的比重降低而上浮。另外,当进水含油脂量过高时,经过曝气池与之混合,油脂会附聚在菌胶团表面,使细菌缺氧死亡,导致比重降低而上浮。

(2) pH值。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影响活性污泥微生物胞外酶及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壁里酶的催化作用以及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当连续曝气反应池内pH11.0时,多数情况下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甚至死亡,以致发生污泥上浮。当进水pH值为2.5-5.0和10.0-12.0时,pH值越低(或越高),污泥活性受抑制越严重,当pH值超过一定范围后,絮凝作用下降,上浮污泥量越多。

(3) 水温。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但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绝大部分适宜生长在20-35℃之间。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微生物的活性越强,处理效果也越好。但超过45℃时会使活性污泥中大部分微生物死亡而上浮(经过长期驯化的或特殊微生物除外)。另外,温度越高,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物活性越强,如系统污泥泥龄较长,达到8-15天,则系统内有大量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存在,曝气池末端出水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进入二次沉淀池后如排泥不及时,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的活性污泥长时间停留,产生生物反硝化,硝酸盐被还原成N2和亚硝酸盐,大量N2附着在活性污泥表面,使其密度

1 活性污泥的上浮现象及危害

污水处理厂内二沉池表面经常会出现飘泥现象,即污泥结构松散地呈絮状飘浮在二沉池水面上,随出水流走,我们即称之为污泥上浮。污泥上浮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点:1、造成出水SS超标;2、由于出水SS超标带来出水TP超标;3、降低活性污泥浓度。

2 引起活性污泥上浮的主要因素

2.1 进水水质方面的原因

(1) 过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可以影响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使细胞的某些必要成分流失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当块体拼装构件的竖缝采用砂浆接缝时,砂浆强度不低于15mpa。对预留孔道应用通孔器或压气、压水等方法进行检查。端部预埋铁板与锚具和垫板接触的焊渣、毛刺、混凝土残渣等应清除干净。应采用先穿束的方法时用压气、压水较好。钢筋穿束前,螺丝端杆的丝扣部分应用水泥袋纸等包缠2-3层,并用细铁丝扎牢;钢丝束、钢绞线束、钢筋束等穿束前,将一端找齐平,顺序编号。对于较长束,应套上穿束器,由引线及牵引设备从另一端拉出。对于夹片式锚具,上好的夹片应齐平,在张拉前并用钢管捣实。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末规定时,可采取分批、分段对称张拉。

5.2 当预应力筋施加应力完成,卸载千斤顶后,任须对其做详细检查,此时应注意一下问题:

(1)检查有无滑丝,若有滑丝,其数量不应超过总数量的1%,否则应对其进行更换后,重新张拉。

(2)检查有无断丝,若有断丝,其数量不应超过总数量的1%,否则应其进行更换后,重新张拉。

(3)检查夹片外露量。一般情况下,锚头与夹片为配套产品,夹片外露数量为1~3mm,当发现普遍存在夹片外露量>3mm时,可认为锚具不配套或不标准,应退货或换货。

(4)检查分片夹片外露量是否一致。 0

6 管道压浆及封锚质量控制

孔道灌浆是后张法预应力工艺的重要环节。须注意灌浆用水泥标号应符合设计或规划要求,一般采用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或采用矿渣水泥。水泥浆水灰比例控制在0.4~0.45之间,3h后泌水率不宜大于2%最大值不超过3%。24h后泌水应全部被浆吸回。为减少水泥浆收缩,可掺 0.05%~0.1%的脱脂铝粉或其他类型的膨胀剂,并应与水泥浆均匀混合,水泥浆调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灌浆前用压力水冲洗孔道,压力宜控制在 0.3~0.5mpa。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直线孔道灌浆可以从构件一端到另一端,曲线孔道应从最低点开始向两端进行,在最高点设排气管。孔道末端应设置排气孔,灌浆时待排气孔益处浓浆后,才能将排气孔堵住继续加压到0.5~0.6mpa,并稳定两分钟,关闭控制砸,保持孔道内压力。每条孔道因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否则将已压的水泥浆冲洗干净,从头开始灌浆。锚固区发生裂纹紧急处理锚固区发生局部裂纹后必须停止一切张拉和混凝土作业,查明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后方可复工。发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强度不足、加强钢筋设置不当、结构断面设计不合理、张拉力过大等。

以上叙述了顶应力工艺几个方面的质量问题.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这里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总结,使施工质量趋于完善。

变小体积增大,所受浮力大而上浮。

(4) 致毒性底物。对好氧活性污泥微生物有致毒作用的底物主要包括:含量过高的COD、有机物(酚及其衍生物,醇,醛和某些有机酸等)、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高底物浓度可与细胞酶活动中心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导致基质不能接近,无法被降解,甚至使细胞中毒死亡。重金属离子进入细胞后主要与酶或蛋白质上的-SH基结合而使之失活或变性。微量的重金属离子还能在细胞内不断积累最终对微生物发生毒害作用(微动作用)。卤化物最常见的是碘和氯,碘不可逆地与菌体蛋白质(或酶)的酪氨酸结合,生成二碘酪氨酸,使菌体失活。氯与水合成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也可致使细菌失活。而且废水中有机物的突变,使原被驯化好的并能降解有机毒物的微生物减少或消失,导致二级沉淀池大面积活性污泥上浮。2.2 工艺运行控制方面的原因

(1) 过量曝气(或曝气强度过大)。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而引起自身氧化进入衰老期,池中溶解氧浓度(DO)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或者由于污泥活性差,污泥浓度(MLSS)较低,需氧量下降而供氧过多。总之,DO过高,短期内污泥活性可能很好,因为新陈代谢快,有机物分解也快,但时间一久,污泥被打得又轻又碎(但无气泡),象雾花片似的飘满沉淀池表面,随水流走。这种污泥色浅,活性差,耗氧速率下降,污泥体积和污泥指数增高,处理效果明显降低。

(2) 缺氧。污泥呈灰色,若缺氧过久则呈黑色,并常带有小气泡。

(3) 反硝化。当废水中有机氨化合物含量高或氨氮高时,在适宜条件下可被硝酸菌和亚硝酸菌氧化为NO3-,如二沉池积泥或停留时间过长,NO3-还原产生的N2会被活性污泥絮凝体所吸附,使得活性污泥上浮。(但NH3-N)去除效果相当良好。

(4) 回流量过大。回流量突增,会使气水分离不彻底,曝气池中的气泡带动沉淀区上浮,这种污泥呈颗粒状,颜色不变,上翻的方向是从导流区壁直向沉淀区壁成湍流翻动。

(5) 二沉池池底积泥。如果二沉池底泥发酵,产生的CH4、H 2S也会附聚在活性污泥上,使污泥比重降低而上浮。污泥腐化产生CH4、H2S后上浮,首先是一个个小气泡逸出水面,紧接着有黑色污泥上浮。2.3 微生物系统生物相异常

(1) 丝状菌过量生长。活性污泥丝状菌过量生长及其控制产生的污泥上浮,通常与温度和负荷有关。微丝菌(Mocrothrixpatvicella)的最佳生长条件是在温度12-15℃,污泥负荷小于0.1kg/(kg.d)。它的天然疏水性会引起活性污泥的脱水性差,最高为490mL/g。在温度高于20℃后,即使污泥负荷是0.2kg/(kg.d),M.parvicella也不增值。它打碎成30-80μm的碎片,成浮渣形式而上浮。

(2) 表面活性物质、脂类化合物及机械应力作用。引起低负荷膨胀和污泥上浮的最频繁的丝状菌是:微丝菌、0092型、0041型。在进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和脂类化合物浓度的升高、接种和机械应力也会引起放线菌(Actinomycetes)的增长。机械应力(如离心泵)损坏紧密的活性污泥絮凝体并导致微丝菌的过量增长。

3.1 活性污泥活性抑制与上浮的监控

(1) 测定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SOUR)。测定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SOUR),可判断有无毒物流入、负荷条件和排泥平衡情况。SOUR是衡量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运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于指示入流污水是否有太多难降解物质,以及活性污泥是否中毒。

(2) 利用指示生物诊断活性污泥状态和性能。用显微镜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镜检,以观察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为主。原生动物是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性生物,当活性污泥出现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独缩虫、聚缩虫和盖纤虫等,说明处理水质良好。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捕食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不经常出现的,仅在处理水质优异的完全氧化型的活性污泥系统,如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中才出现,因此,轮虫出现是水质非常稳定的标志。3.2 控制污泥上浮的技术措施

(1)稳定曝气池进水水质的最可行、最经济的方法是中水回流,用以稀释、调节曝气池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使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中水回流的先决条件是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必须大于实际进水量。

(2)污水处理厂应考虑设有较大容积的调节池(均质池)并控制好调节池(均质池)液位。因高液位会使均质池的水量缓冲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而低液位运行不仅均质效果差,且易使油和均质池底的杂质进入曝气池,造成活性污泥受冲击而上浮。液位宜控制在50%-70%。

(3)如进水中含有大量工业废水,则需合理投加营养盐。由于工业废水中营养比例失调,常常碳源充分而氮、磷等营养物不足,因此处理工业废水时必须另外补加。一般以尿素和磷酸盐为氮源和磷源,但投加量不宜过量。

(4)曝气池入口设中和池及由碱池、酸池、 pH检测仪、pH自动调节阀等组成的pH自动调节系统,使曝气池进水的pH值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5)污泥中毒引起的污泥上浮可以加大曝气量,减少进水量并清除死污泥。

(6)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组成主要依赖于废水成分、流动形式、运行条件和适宜的设计。由于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几乎难以控制废水成份,因此对运行条件和高度方式进行优化选择过程控制至关重要。

4 结语

活性污泥的状态是保证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与否的关键,为保证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活性,减少上浮现象,可通过监控进水的动植物油、石油类状况、pH值、水温、COD、有机物及重金属含量等指标以及曝气池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及微生物状况来及时调整工艺,工艺的调整需考虑到曝气量的大小、污泥龄的长短以及回流污泥量等多方面因素,最佳的工艺状况视各厂的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王洪臣.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与维护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 李亚峰, 晋文学.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011.No16

3 活性污泥上浮的监控及解决措施


相关文章

  • 初级污水处理工-广东省考试试题答案
  • 简答题 1. 如何做好水样采集与保存工作? 答:水样采集:为了具有代表性,必须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量.定方法. 具体为:A .采样容器:要求注意瓶质量.瓶数量及瓶的容量:另对瓶塞要求预处理. B .定时:一定按监察要求来定.一般有 ...查看


  • 引起活性污泥上浮的主要因素
  • 引起活性污泥上浮的主要因素 1.1 进水水质 1.1.1 过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 这类物质可以影响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使细胞的某些必要成分流失而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滞和死亡.当曝气池进水中含有大量这类物质时,会产生大量泡沫(气泡 ...查看


  • 污染控制微生物
  • 环境工程微生物 一.名词解释 1.自净作用: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土壤.大气等)后,由于环境自身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即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条件下,使污染物质的浓度下降直至消除,使污染环境又恢复到原来本地状况的现象. 2.生化作用:生 ...查看


  •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氮磷超标,有机物任意排放给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已经严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只有做到节能减排才能走向新的友好型社会. 对于污水处理行业,节能主要是节 ...查看


  • 污泥异常处理方法
  • 一.物理性质异常的分析控制方法 1.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白 产生原因:1. 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 2.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 解决办法:1. 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 ...查看


  • 污水处理厂总调试方案
  • 第11章 调试方案 11.1 说明 此次调试将使塘汛污水处理厂在建成投产后,能够长期正常可靠.稳定地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高效地发挥污水处理系统的作用. 11.2工艺流程及流程简介 为确保调试达到设计要求,必需对工艺进行仔细分析. ...查看


  • 某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方案 1
  • 某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污水处理厂运营方案 1.1污水处理厂试运行管理 1.2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1.3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1.4水质管理 1.5运行人员的职责与管理 第二章 污水处理厂技术经济评价和运行管理 2. ...查看


  • 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 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发帖人: pingguozhu点击量: 7668 一.大块污泥上浮 沉淀池断续见有拳头大小污泥上浮.引起大块污泥上浮有两种情况: 1.反硝化污泥 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造成原因是曝气池内硝化程度较高 ...查看


  • 浅析生活垃圾焚烧炉焚烧生活污泥
  •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 205 浅析生活垃圾焚烧炉焚烧生活污泥 郗青旗 (太仓协鑫垃圾焚烧发电有限公司江苏太仓215416) 本文从我国城市生活污泥处理现状和生活污摘要: 泥处置发展趋势着手,针对目前焚烧生活污泥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已成熟运行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