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珍汤 《正体类要》
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2.白虎汤 《伤寒论》
白虎汤治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3.保元汤 《》
保元汤方性甘温,参草术芪四味存, 男妇劳倦幼科痘,补肺健脾显奇效。 4.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半夏泻心芩连配,干姜草枣人参行, 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气滞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6.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萆薢渗湿湿作怪,赤苓薏苡水气败, 丹皮滑石川黄柏,泽泻通草渗湿快。 7.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 萆薢归尾艽丹皮,木瓜防已苡牛膝, 湿热下注丹毒用,袪风清热利湿宜。 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9.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10.除湿胃苓汤 《医宗金鉴》 除湿胃苓火丹疮,脾肺湿热皰白黄, 胃苓汤用通栀子,滑石防风共作汤。 11.柴胡疏肝散 《景兵全书》
四逆散加芎香陈,枳实易壳行气良, 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肋痛皆可畅。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上攻,偏正头痛悉能康。 13.大承气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 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14.丹梔逍遥散 《内科摘要》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更有丹栀逍遥散,解郁调经清热着。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渗入小便中。
16.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 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17.当归饮子《医宗金鉴》
当归饮子脓疥久,痒添血燥不能除, 四物黄芪首乌草,荆防藜入风自消。 18.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方论》 地黄饮子山萸斛,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瘖厥风痱能治之,火归水中水生木。 19.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20.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利气袪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1.二妙丸 《丹溪心法》
二妙丸内苍柏兼,湿热得清病自蠲。 22. 二至丸《医方集解》
二至女贞与旱莲,桑椹熬膏和成圆, 肝肾阴虚得培补,消除眩晕与失眠。 23.防风通圣丸 《宣明方论》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归芎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争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24.桂枝汤 《伤寒论》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正宜服。 25.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 桂麻各半是名方,芍药姜枣甘草杏, 发汗解表调营卫,外感风寒服之消。 26.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甘露消毒寇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留连正治方。 27.活血散瘀汤 《外科正宗》 活血散瘀用归尾,赤芍桃仁大黄配, 川芎苏木和丹皮,枳壳瓜蒌槟榔备 28.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 烦躁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29.化斑汤 《温病条辨》
化斑犀玄与白虎,凉血解毒燔热清。
30.化斑解毒汤 《医宗金鉴》 化斑解毒热生风,至发丹毒云片红, 升膏翘蒡人中黄,黄连知母黑参同。 31.化坚二陈丸 《医宗金鉴》 化坚二陈丸消痰,周身结核服更痊, 陈皮半夏茯苓草,僵蚕荷叶川黄连。 32.金匮肾气丸 《金匮要略》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 苓泽丹皮和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33.金铃子散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铃延胡等份研,黄酒调服或水煎, 心腹诸痛由热郁,降热开郁痛自蠲。 34.荆防败毒散 《摄生众妙方》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生姜薄荷同煎服,袪寒除湿功效宏, 若须消散疮肿毒,去参加入荆防风。 35.凉血四物汤《医宗金鉴》 凉血四物皶鼻红,散瘀化滞又调荣, 苓芩四物陈红草,姜煎酒加五灵入。 36.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37.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揩,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38.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 少阴脉沉反见热,寒邪外解不伤阳。 39.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4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论》 麻黄连翘赤小豆,姜枣桑白甘草共, 风寒外束内湿热,解表清热利湿宜。 41.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 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42.枇杷清肺饮 《医宗金鉴》 枇杷清肺枇杷叶,参草黄连桑白皮, 黄柏同煎食服远,肺风粉刺尽皆宜。 43.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44.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兰根勃翘玄,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45.秦艽丸 《医宗金鉴》
秦艽丸服脓疥癒,热清痒除疮自去, 苦参大黄风漏芦,乌蛇黄连芪蜜聚。 46.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47.清瘟败毒饮 《疫疹一得》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 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48.清营汤《温病条辨》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 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49.清暑汤《外科全生集》
清暑滑车泽泻草,银翘花粉赤芍药, 清热解暑又利湿,暑湿来袭总能医。 50.清骨散《证治准绳》
清骨散主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51.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 七宝美髯归杞乌,苓膝故纸芝麻菟, 筋痿骨软齿动摇,重在滋水与涵木。 52.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寇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 更加滑石渗湿热,胸闷身重属湿瘟。 53.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轻疏肺卫轻宣剂,风湿咳嗽服之消。 5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55.四物消风饮 《医宗金鉴》 四物消风饮调营,血滋风减赤色平, 荆防独活藓蝉入,柴薄红枣水煎浓。 56.四妙丸《成方便读》
二妙丸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 更加薏苡名四妙,渗湿健脾功更全。 57.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四妙勇安用当归,玄参银花甘草随, 清热解毒兼活血,脉管炎症此方魁。 58.四逆散《伤寒论》
四逆散中有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59.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 妇女经病凭加减,临症之时可变通。
60.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61.神应养真丹《宣明方论》
62.桃红四物汤 《医宗金鉴》 四物汤内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63.通窍活血汤 《医林改错》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64.痛泻要方《景岳全书》
涌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65.五苓散《伤寒论》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66.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67.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 五子衍宗补肾虚,菟丝覆盆与枸杞, 车前五味研细末,补肾种子效如奇。 68.泻黄散 《小儿药证直诀》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梔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69.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 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 70.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 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嘉, 一切痈疽皆可溃,溃后忌服用勿差。 71.消风散 《外科正宗》
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 膏知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72.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73.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 辛夷散用芩栀麦,甘百膏知升枇杷, 清肺通窍功独擅,疏风清热鼻痔瘥。 74.小柴胡汤 《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7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76.玉屏风散 《丹溪心法》
玉屏组成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成, 表虚自汗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77.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阳和汤方主阴疽,鹿胶桂麻姜炭地, 白芥甘草同煎服,温补通滞疮自愈。 78.益胃汤《温病条辨》
益胃汤方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 麦冬生地同煎合,温病须虑热伤津。
79.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薏苡附子败酱散,解毒散结力不缓, 肠痈成脓宜急投,脓泻肿消腹自软。 80.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 养血润肤二地黄,二冬归芪与升麻, 桃红花粉黄芩配,滋阴养血消燥痒。 81.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 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82.一贯煎《柳州医话》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83.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差。 84.梔子金花丸《景岳全书》
85.猪苓汤《伤寒论》
猪苓汤内用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 小便不利兼烦渴,滋阴利水症自平。 86.增液汤《温病条辨》
增液汤用玄地冬,滋阴润燥有殊功, 热病津枯肠燥结,增水行船便自通。 87.知柏地黄丸 《医宗金鉴》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共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88.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 更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89.真武汤《伤寒论》
真武汤壮肾中阳,苓芍术附加生姜, 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
1.八珍汤 《正体类要》
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2.白虎汤 《伤寒论》
白虎汤治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3.保元汤 《》
保元汤方性甘温,参草术芪四味存, 男妇劳倦幼科痘,补肺健脾显奇效。 4.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半夏泻心芩连配,干姜草枣人参行, 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气滞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6.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萆薢渗湿湿作怪,赤苓薏苡水气败, 丹皮滑石川黄柏,泽泻通草渗湿快。 7.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 萆薢归尾艽丹皮,木瓜防已苡牛膝, 湿热下注丹毒用,袪风清热利湿宜。 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9.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10.除湿胃苓汤 《医宗金鉴》 除湿胃苓火丹疮,脾肺湿热皰白黄, 胃苓汤用通栀子,滑石防风共作汤。 11.柴胡疏肝散 《景兵全书》
四逆散加芎香陈,枳实易壳行气良, 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肋痛皆可畅。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上攻,偏正头痛悉能康。 13.大承气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 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14.丹梔逍遥散 《内科摘要》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更有丹栀逍遥散,解郁调经清热着。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渗入小便中。
16.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 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17.当归饮子《医宗金鉴》
当归饮子脓疥久,痒添血燥不能除, 四物黄芪首乌草,荆防藜入风自消。 18.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方论》 地黄饮子山萸斛,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瘖厥风痱能治之,火归水中水生木。 19.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20.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利气袪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1.二妙丸 《丹溪心法》
二妙丸内苍柏兼,湿热得清病自蠲。 22. 二至丸《医方集解》
二至女贞与旱莲,桑椹熬膏和成圆, 肝肾阴虚得培补,消除眩晕与失眠。 23.防风通圣丸 《宣明方论》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归芎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争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24.桂枝汤 《伤寒论》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正宜服。 25.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 桂麻各半是名方,芍药姜枣甘草杏, 发汗解表调营卫,外感风寒服之消。 26.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甘露消毒寇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留连正治方。 27.活血散瘀汤 《外科正宗》 活血散瘀用归尾,赤芍桃仁大黄配, 川芎苏木和丹皮,枳壳瓜蒌槟榔备 28.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 烦躁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29.化斑汤 《温病条辨》
化斑犀玄与白虎,凉血解毒燔热清。
30.化斑解毒汤 《医宗金鉴》 化斑解毒热生风,至发丹毒云片红, 升膏翘蒡人中黄,黄连知母黑参同。 31.化坚二陈丸 《医宗金鉴》 化坚二陈丸消痰,周身结核服更痊, 陈皮半夏茯苓草,僵蚕荷叶川黄连。 32.金匮肾气丸 《金匮要略》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 苓泽丹皮和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33.金铃子散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铃延胡等份研,黄酒调服或水煎, 心腹诸痛由热郁,降热开郁痛自蠲。 34.荆防败毒散 《摄生众妙方》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生姜薄荷同煎服,袪寒除湿功效宏, 若须消散疮肿毒,去参加入荆防风。 35.凉血四物汤《医宗金鉴》 凉血四物皶鼻红,散瘀化滞又调荣, 苓芩四物陈红草,姜煎酒加五灵入。 36.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37.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揩,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38.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 少阴脉沉反见热,寒邪外解不伤阳。 39.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4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论》 麻黄连翘赤小豆,姜枣桑白甘草共, 风寒外束内湿热,解表清热利湿宜。 41.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 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42.枇杷清肺饮 《医宗金鉴》 枇杷清肺枇杷叶,参草黄连桑白皮, 黄柏同煎食服远,肺风粉刺尽皆宜。 43.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44.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兰根勃翘玄,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45.秦艽丸 《医宗金鉴》
秦艽丸服脓疥癒,热清痒除疮自去, 苦参大黄风漏芦,乌蛇黄连芪蜜聚。 46.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47.清瘟败毒饮 《疫疹一得》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 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48.清营汤《温病条辨》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 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49.清暑汤《外科全生集》
清暑滑车泽泻草,银翘花粉赤芍药, 清热解暑又利湿,暑湿来袭总能医。 50.清骨散《证治准绳》
清骨散主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51.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 七宝美髯归杞乌,苓膝故纸芝麻菟, 筋痿骨软齿动摇,重在滋水与涵木。 52.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寇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 更加滑石渗湿热,胸闷身重属湿瘟。 53.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轻疏肺卫轻宣剂,风湿咳嗽服之消。 5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55.四物消风饮 《医宗金鉴》 四物消风饮调营,血滋风减赤色平, 荆防独活藓蝉入,柴薄红枣水煎浓。 56.四妙丸《成方便读》
二妙丸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 更加薏苡名四妙,渗湿健脾功更全。 57.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四妙勇安用当归,玄参银花甘草随, 清热解毒兼活血,脉管炎症此方魁。 58.四逆散《伤寒论》
四逆散中有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59.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 妇女经病凭加减,临症之时可变通。
60.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61.神应养真丹《宣明方论》
62.桃红四物汤 《医宗金鉴》 四物汤内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63.通窍活血汤 《医林改错》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64.痛泻要方《景岳全书》
涌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65.五苓散《伤寒论》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66.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67.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 五子衍宗补肾虚,菟丝覆盆与枸杞, 车前五味研细末,补肾种子效如奇。 68.泻黄散 《小儿药证直诀》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梔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69.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 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 70.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 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嘉, 一切痈疽皆可溃,溃后忌服用勿差。 71.消风散 《外科正宗》
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 膏知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72.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73.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 辛夷散用芩栀麦,甘百膏知升枇杷, 清肺通窍功独擅,疏风清热鼻痔瘥。 74.小柴胡汤 《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7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76.玉屏风散 《丹溪心法》
玉屏组成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成, 表虚自汗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77.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阳和汤方主阴疽,鹿胶桂麻姜炭地, 白芥甘草同煎服,温补通滞疮自愈。 78.益胃汤《温病条辨》
益胃汤方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 麦冬生地同煎合,温病须虑热伤津。
79.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薏苡附子败酱散,解毒散结力不缓, 肠痈成脓宜急投,脓泻肿消腹自软。 80.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 养血润肤二地黄,二冬归芪与升麻, 桃红花粉黄芩配,滋阴养血消燥痒。 81.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 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82.一贯煎《柳州医话》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83.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差。 84.梔子金花丸《景岳全书》
85.猪苓汤《伤寒论》
猪苓汤内用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 小便不利兼烦渴,滋阴利水症自平。 86.增液汤《温病条辨》
增液汤用玄地冬,滋阴润燥有殊功, 热病津枯肠燥结,增水行船便自通。 87.知柏地黄丸 《医宗金鉴》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共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88.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 更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89.真武汤《伤寒论》
真武汤壮肾中阳,苓芍术附加生姜, 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