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社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
写好消息有窍门
思路点拨
“导”上做文章,“缩”上下工夫
陈诚:老师,您说一篇消息贵在写好导语。可是我认为最难写的就是导语,请您给我讲一讲,好吗?
陆老师:好的。可以说,只有消息这种新闻体裁才有导语。从位置上看,导语必须具有“抢先”性,要在正文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就出现;从内容上看,导语必须具有极强的冲击力,要开门见山地告知读者最为关键的事实;从时间上看,导语必须具有新闻性,将最新的情况做突出处理,将最重要、最新的信息放在最前边;从作用上看,导语必须具有吸引力,要一下子就能“勾起”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喜欢读,读得懂,记得住;从字数上看,初学者最好把导语的字数控制在30-80个字左右,如果是段落的最好不超过200字。因此,导语是很简短的,做到恰如其分;是很概括的,通常要以关键的新闻要点为基础,集中体现出人们最感兴趣的新闻信息;是很通俗的,尽量以大众化的语言写作,使人一目了然。总之,一句话,导语就是简练地告诉读者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确切地说,就是读者迫切希望知道的或关心的最重要的事实。
陈诚:明白了。《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文,就是从读者最关心的事实——“北京究竟是否获得了主办权”这一点出发,作者以抒情的笔法开篇,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后无比喜悦、万分激动的心情。
张悦:老师,一个好标题,和导语一样,是吸引读者阅读整篇消息的关键。如何拟一个好的消息标题呢?
陆老师:其实,标题和导语之间是有“桥梁相通”的。如果把一则消息比作一个人,那么,消息的导语就好比人的一张脸,消息的标题如同长在脸面上的眼睛。可以说,导语是消息的“精华”,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是“精华”中的“精华”。一个简单的标题提炼法,就是把导语部分再概括提炼,是一段话的就把它浓缩为一句话,是一句话的把它浓缩为一个短语,被浓缩的部分就可以作为消息的正标题。标题有时由引题(眉题)、主题(正标题)、副题(副标题)三部分组成,这也是消息标题不同于其它新闻作品和文艺类作品的不同之处。下面仍以《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为例具体谈谈。引题一般是虚题,可以表明消息的意义,如把引题拟为“百年奥运今日梦圆”;可以烘托主题强化气氛,如把引题拟为“赢!赢!赢!”;可以交待新闻实事形成的过程,如把引题拟为“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投票最终结果”。主标题是实题,要让看完主题后的读者一定能够知道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它的表现手法以叙事为主,简洁紧凑,字数一般应控制在6到14个字。如本文主题也可拟写为“北京胜利了”。副题也是实题,主要用来对主标题进行补充说明,如“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是这则消息的副标题,补充说明中国得票之多,大获全胜。
陈诚、张悦:谢谢老师的指点,我们去写作了。老师再见!
消息撷英
滨中学生诗祭汶川罹难群众
——《爱涌巴蜀情系中华》诗歌朗诵会昨晚举行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那里/ 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动情的朗诵回荡全场,学生在柔缓的音乐声中共同为远在天堂的灾区遇难同胞点燃烛光,在烛光中默默哀悼。5月21日晚,高一年级全体学生聚集在树蕙楼前,他们用诗歌朗诵的方式,祭悼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
晚7点,夜幕落下,学生们纷纷点亮手中的蜡烛,广场中心的学生排成心形,为四
川的数以万计的罹难群众默哀,为灾区人民祈祷。活动开始,全体师生首先肃立为罹难同胞默哀3分钟,顿时,偌大的广场鸦雀无声,现场静得每个人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高一年级老师朗诵的诗歌《有一个名字叫希望》最先登台,二十多位青年教师,身着统一的白色T恤,他们用抑扬顿挫的朗诵颂扬了蓥华镇中学女学生邓清清地震后在被埋在废墟中的情况下,打着手电筒默读课本为自己壮胆,用坚强战胜了死神,赢得了生的希望的动人之举。随后的学生朗诵会上,所有班级演出的同学以《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生死不离》、《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诗歌为载体,用自己的声音,用一片真心和真情传达着对遇难同胞的哀思,许多同学读着读着就已经泣不成声。这一切无不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1400余名师生。朗诵会期间,在场的学生全体起立齐声喊出“加油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呼喊声响彻校园上空,朗诵会被推向高潮。
学生们胸前的白花、衣襟上的红心、臂膀上的绿丝带„„都寄托着同学们对在地震重遭受苦难的人们的同情。有的班级参加朗诵的学生组成“心”形,有的班级在地面上用点亮的蜡烛摆出5·12的造型,有的班级的学生依次将写满寄语的纸条有序地在纸板上贴成一个大大的“5·12”„„ 他们用这些独特的形式来表达他们悲痛的心情。
【简评】
1.标题醒目。“滨中学生诗祭汶川罹难群众”是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爱涌巴蜀情系中华》诗歌朗诵会昨晚举行”是副标题,补充说明滨中学生原来用举办“爱涌巴蜀情系中华”的诗歌朗诵的形式来表达对汶川罹难群众的哀悼之情。
2.导语精彩。第一自然段是导语。先引用《生死不离》的朗诵词开头,感情饱满,引人入胜;接着,“动情的朗诵”“柔缓的音乐”“点燃的烛光”“默默哀悼”,抒情的笔法表达了滨中学生哀悼时刻的场景和心情。
3.主体丰富。主体部分则紧承导语,扣住整则消息的中心,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之中已经点明的新闻事实,这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佳作看台
亲情传递 共度难关
--滨海县三中师生为四川灾区捐款
江苏滨海三中 张悦
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为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重建家园,5月15日下午,滨海县三中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情系灾区、奉献爱心” 捐款活动。捐款活动前,校长唐于海向全校师生作了“你我携手、亲情传递”的捐款倡议,号召全校师生尽自己之力,用我们诚挚的爱、浓浓的情去关爱和拯救危难中的同胞、协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共筹集爱心款项12752.6元。当日,所捐款额通过县红十字会立即转赠给灾区人民。
【简评】救灾是对所有爱国者发出的动员令。本则消息及时真实地报道了校园发生的新事件,反映了消息的“及时真实”的特点。小作者仅用79字就把一个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交代出来了,而且一反陈规,用议论加叙述式导语报道捐款活动,令人耳目一新。主体部分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从校长的倡议到全体师生的积极响应再到捐款的数额,过程清晰,真实可信。 写作小贴士
努力把消息稿子写得精炼一些
造成消息不够精炼的主要原因有:
1.过程太详 。叙述一个新闻事实,当然要交代有关过程,否则人家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叙述事情的过程,应尽量简洁明了,而不能像记流水账似的,事无巨细地从头讲到尾。
2.聚焦不准。摄影聚焦不准,拍摄出来的影像一片模糊。同样,写稿子也有个“聚焦”问题,“聚焦”不准,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所叙述的事情就会模糊不清,甚至因此而造成文字
冗长,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3.事迹求全 。无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都是立体的,可以从许多侧面来写。而一篇稿件,特别是一篇短消息,只能集中写一个侧面,围绕这个侧面来选择和报道其事迹。
4.节外生枝。一篇消息从头至尾是一个整体,有其自身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符合稿件自身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者,阅读起来就感到自然流畅、清清爽爽,否则阅读起来就会觉得疙疙瘩瘩、别别扭扭。避免节外生枝的文字,务必搞清稿件内容的因果和逻辑关系,与之相符的以叙述清楚为准,与之不相符的根本就避而不谈,毫不涉及。
语文社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
写好消息有窍门
思路点拨
“导”上做文章,“缩”上下工夫
陈诚:老师,您说一篇消息贵在写好导语。可是我认为最难写的就是导语,请您给我讲一讲,好吗?
陆老师:好的。可以说,只有消息这种新闻体裁才有导语。从位置上看,导语必须具有“抢先”性,要在正文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就出现;从内容上看,导语必须具有极强的冲击力,要开门见山地告知读者最为关键的事实;从时间上看,导语必须具有新闻性,将最新的情况做突出处理,将最重要、最新的信息放在最前边;从作用上看,导语必须具有吸引力,要一下子就能“勾起”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喜欢读,读得懂,记得住;从字数上看,初学者最好把导语的字数控制在30-80个字左右,如果是段落的最好不超过200字。因此,导语是很简短的,做到恰如其分;是很概括的,通常要以关键的新闻要点为基础,集中体现出人们最感兴趣的新闻信息;是很通俗的,尽量以大众化的语言写作,使人一目了然。总之,一句话,导语就是简练地告诉读者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确切地说,就是读者迫切希望知道的或关心的最重要的事实。
陈诚:明白了。《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文,就是从读者最关心的事实——“北京究竟是否获得了主办权”这一点出发,作者以抒情的笔法开篇,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后无比喜悦、万分激动的心情。
张悦:老师,一个好标题,和导语一样,是吸引读者阅读整篇消息的关键。如何拟一个好的消息标题呢?
陆老师:其实,标题和导语之间是有“桥梁相通”的。如果把一则消息比作一个人,那么,消息的导语就好比人的一张脸,消息的标题如同长在脸面上的眼睛。可以说,导语是消息的“精华”,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是“精华”中的“精华”。一个简单的标题提炼法,就是把导语部分再概括提炼,是一段话的就把它浓缩为一句话,是一句话的把它浓缩为一个短语,被浓缩的部分就可以作为消息的正标题。标题有时由引题(眉题)、主题(正标题)、副题(副标题)三部分组成,这也是消息标题不同于其它新闻作品和文艺类作品的不同之处。下面仍以《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为例具体谈谈。引题一般是虚题,可以表明消息的意义,如把引题拟为“百年奥运今日梦圆”;可以烘托主题强化气氛,如把引题拟为“赢!赢!赢!”;可以交待新闻实事形成的过程,如把引题拟为“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投票最终结果”。主标题是实题,要让看完主题后的读者一定能够知道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它的表现手法以叙事为主,简洁紧凑,字数一般应控制在6到14个字。如本文主题也可拟写为“北京胜利了”。副题也是实题,主要用来对主标题进行补充说明,如“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是这则消息的副标题,补充说明中国得票之多,大获全胜。
陈诚、张悦:谢谢老师的指点,我们去写作了。老师再见!
消息撷英
滨中学生诗祭汶川罹难群众
——《爱涌巴蜀情系中华》诗歌朗诵会昨晚举行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那里/ 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动情的朗诵回荡全场,学生在柔缓的音乐声中共同为远在天堂的灾区遇难同胞点燃烛光,在烛光中默默哀悼。5月21日晚,高一年级全体学生聚集在树蕙楼前,他们用诗歌朗诵的方式,祭悼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
晚7点,夜幕落下,学生们纷纷点亮手中的蜡烛,广场中心的学生排成心形,为四
川的数以万计的罹难群众默哀,为灾区人民祈祷。活动开始,全体师生首先肃立为罹难同胞默哀3分钟,顿时,偌大的广场鸦雀无声,现场静得每个人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高一年级老师朗诵的诗歌《有一个名字叫希望》最先登台,二十多位青年教师,身着统一的白色T恤,他们用抑扬顿挫的朗诵颂扬了蓥华镇中学女学生邓清清地震后在被埋在废墟中的情况下,打着手电筒默读课本为自己壮胆,用坚强战胜了死神,赢得了生的希望的动人之举。随后的学生朗诵会上,所有班级演出的同学以《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生死不离》、《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诗歌为载体,用自己的声音,用一片真心和真情传达着对遇难同胞的哀思,许多同学读着读着就已经泣不成声。这一切无不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1400余名师生。朗诵会期间,在场的学生全体起立齐声喊出“加油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呼喊声响彻校园上空,朗诵会被推向高潮。
学生们胸前的白花、衣襟上的红心、臂膀上的绿丝带„„都寄托着同学们对在地震重遭受苦难的人们的同情。有的班级参加朗诵的学生组成“心”形,有的班级在地面上用点亮的蜡烛摆出5·12的造型,有的班级的学生依次将写满寄语的纸条有序地在纸板上贴成一个大大的“5·12”„„ 他们用这些独特的形式来表达他们悲痛的心情。
【简评】
1.标题醒目。“滨中学生诗祭汶川罹难群众”是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爱涌巴蜀情系中华》诗歌朗诵会昨晚举行”是副标题,补充说明滨中学生原来用举办“爱涌巴蜀情系中华”的诗歌朗诵的形式来表达对汶川罹难群众的哀悼之情。
2.导语精彩。第一自然段是导语。先引用《生死不离》的朗诵词开头,感情饱满,引人入胜;接着,“动情的朗诵”“柔缓的音乐”“点燃的烛光”“默默哀悼”,抒情的笔法表达了滨中学生哀悼时刻的场景和心情。
3.主体丰富。主体部分则紧承导语,扣住整则消息的中心,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之中已经点明的新闻事实,这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佳作看台
亲情传递 共度难关
--滨海县三中师生为四川灾区捐款
江苏滨海三中 张悦
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为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重建家园,5月15日下午,滨海县三中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情系灾区、奉献爱心” 捐款活动。捐款活动前,校长唐于海向全校师生作了“你我携手、亲情传递”的捐款倡议,号召全校师生尽自己之力,用我们诚挚的爱、浓浓的情去关爱和拯救危难中的同胞、协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共筹集爱心款项12752.6元。当日,所捐款额通过县红十字会立即转赠给灾区人民。
【简评】救灾是对所有爱国者发出的动员令。本则消息及时真实地报道了校园发生的新事件,反映了消息的“及时真实”的特点。小作者仅用79字就把一个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交代出来了,而且一反陈规,用议论加叙述式导语报道捐款活动,令人耳目一新。主体部分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从校长的倡议到全体师生的积极响应再到捐款的数额,过程清晰,真实可信。 写作小贴士
努力把消息稿子写得精炼一些
造成消息不够精炼的主要原因有:
1.过程太详 。叙述一个新闻事实,当然要交代有关过程,否则人家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叙述事情的过程,应尽量简洁明了,而不能像记流水账似的,事无巨细地从头讲到尾。
2.聚焦不准。摄影聚焦不准,拍摄出来的影像一片模糊。同样,写稿子也有个“聚焦”问题,“聚焦”不准,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所叙述的事情就会模糊不清,甚至因此而造成文字
冗长,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3.事迹求全 。无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都是立体的,可以从许多侧面来写。而一篇稿件,特别是一篇短消息,只能集中写一个侧面,围绕这个侧面来选择和报道其事迹。
4.节外生枝。一篇消息从头至尾是一个整体,有其自身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符合稿件自身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者,阅读起来就感到自然流畅、清清爽爽,否则阅读起来就会觉得疙疙瘩瘩、别别扭扭。避免节外生枝的文字,务必搞清稿件内容的因果和逻辑关系,与之相符的以叙述清楚为准,与之不相符的根本就避而不谈,毫不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