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法计算岔后连接曲线正矢和定桩
由于我段在更换P60轨道岔后没有进行过岔后连接曲线的重新定桩和正矢的重新计算,使目前我段岔后连接曲线普遍存在正矢超限、鹅头等病害。为消除病害,确保行车安全,段决定对每月道岔机队所涉及的岔后连接曲线进行重新计算正矢,并重新定桩。现将正矢计算和桩点确定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确定连接曲线半径和起终点
1.1 首先将岔后连接曲线(以下称连接曲线)两端鹅头消除拨直,再将连接曲线目测拨顺,然后在连接曲线内用10m 弦量出不少于5个点的正矢值,计算出平均正矢f 均作为计算本条曲线半径的依据。f 均=(f1+f2+…+fn )/n 1.2 计算连接曲线半径
R=12500/f均
1.3 确定起点(ZY)。
如图2所示,道岔中心至附带曲线交点的距离为L ,附带曲线切线长为T ,道岔后长为b ,辙叉角为α,岔尾至附带曲线起点(ZY )的距离为l 。
2、R 不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且不大于1.5 倍道岔导曲线半径
2 附带曲线分段与分桩
2.1 分段和确定桩点数量。通常在测量道岔附带曲线时使用的弦长L 弦为10m ,桩点间距t 为5m ,则曲线分段数量n 为:
①当L 圆为5的整倍数时:n 为L 圆/t,为便于测量曲线头尾两个桩号,需在曲线头尾向外各增设1个0号桩,故桩点数量为n+3个,分别为f 0、f 1、f 2、……、f n+1、f 0 。
②当L 圆不是5的整倍数时:n 为(L 圆/t)+1取整,则其桩点数量为n+3个,分别为f 0、f 1、f 2、……、f n+1、f 0 。
2.2 分桩。岔后附带曲线分桩与正线上相同,只是桩点间距为5m ,分桩从曲线中点开始,依次向两边分桩。
①当曲线分段数n 为单数时,从曲线中点向两边各量出2.5m ,定为中间的两个桩点,然后分别从这两个桩点依次向两边进行分桩。
②当曲线分段数n 为双数时,将曲线中点定为中间的桩点,然后从这个桩点依次向两边进行分桩。
3 起终点两侧的桩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图4
圆曲线上各点正矢相等均为f c ,但其始终点处因两侧曲率不同,测量弦一端在直线上,另一端在圆曲线上,因而相应的正矢与圆曲线中的各点不同。以起点为例,如图4所示,若ZY 点不在整桩点上,设其与直线上的桩点1距离为c ,与曲线上的桩点2距离为d 。将坐标原点置于ZY 点上,设桩点1的正矢为f 1,桩点2的正矢为f 2,x 1、x 2为2、3点的横坐标,y 1、y 2为2、3点的切线支距,t 为桩点间距,则测量弦长即为2t ,
3.1 求桩点1的正矢f 1
d
∴f 1= ——— f c (1)
2t 2
2
1
当ZY 点在桩点上时,则有c=0,d=t,此时f 1= — f c
2
3.2 求桩点2的正矢f 2
c fc c
∴f 2= fc - —— =(1- —— )f c (2) 22
2t 2t
当ZY 点在桩点上时,则有c=0,此时 f 2= fc
2
2
4 应用
在整正岔后附带曲线时,首先要将曲线两端鹅头拨直,然后在圆曲线内测量出不少于10个点的正矢,并算出圆曲线部分的平均正矢f 均,根据f 均计算出圆曲线半径R ,再测量出两线间距D ,将其代入表1中,即可计算出圆曲线起点与岔尾的距离l 和圆曲线长度L 圆 ,并依此来确定圆曲线的起终点位置。然后从圆曲线中点分别向两边进行分桩,再用公式(1)和公式(2)分别计算出ZY 点两侧和YZ 点两侧桩点的正矢。
技术科 2008-6-12
简易法计算岔后连接曲线正矢和定桩
由于我段在更换P60轨道岔后没有进行过岔后连接曲线的重新定桩和正矢的重新计算,使目前我段岔后连接曲线普遍存在正矢超限、鹅头等病害。为消除病害,确保行车安全,段决定对每月道岔机队所涉及的岔后连接曲线进行重新计算正矢,并重新定桩。现将正矢计算和桩点确定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确定连接曲线半径和起终点
1.1 首先将岔后连接曲线(以下称连接曲线)两端鹅头消除拨直,再将连接曲线目测拨顺,然后在连接曲线内用10m 弦量出不少于5个点的正矢值,计算出平均正矢f 均作为计算本条曲线半径的依据。f 均=(f1+f2+…+fn )/n 1.2 计算连接曲线半径
R=12500/f均
1.3 确定起点(ZY)。
如图2所示,道岔中心至附带曲线交点的距离为L ,附带曲线切线长为T ,道岔后长为b ,辙叉角为α,岔尾至附带曲线起点(ZY )的距离为l 。
2、R 不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且不大于1.5 倍道岔导曲线半径
2 附带曲线分段与分桩
2.1 分段和确定桩点数量。通常在测量道岔附带曲线时使用的弦长L 弦为10m ,桩点间距t 为5m ,则曲线分段数量n 为:
①当L 圆为5的整倍数时:n 为L 圆/t,为便于测量曲线头尾两个桩号,需在曲线头尾向外各增设1个0号桩,故桩点数量为n+3个,分别为f 0、f 1、f 2、……、f n+1、f 0 。
②当L 圆不是5的整倍数时:n 为(L 圆/t)+1取整,则其桩点数量为n+3个,分别为f 0、f 1、f 2、……、f n+1、f 0 。
2.2 分桩。岔后附带曲线分桩与正线上相同,只是桩点间距为5m ,分桩从曲线中点开始,依次向两边分桩。
①当曲线分段数n 为单数时,从曲线中点向两边各量出2.5m ,定为中间的两个桩点,然后分别从这两个桩点依次向两边进行分桩。
②当曲线分段数n 为双数时,将曲线中点定为中间的桩点,然后从这个桩点依次向两边进行分桩。
3 起终点两侧的桩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图4
圆曲线上各点正矢相等均为f c ,但其始终点处因两侧曲率不同,测量弦一端在直线上,另一端在圆曲线上,因而相应的正矢与圆曲线中的各点不同。以起点为例,如图4所示,若ZY 点不在整桩点上,设其与直线上的桩点1距离为c ,与曲线上的桩点2距离为d 。将坐标原点置于ZY 点上,设桩点1的正矢为f 1,桩点2的正矢为f 2,x 1、x 2为2、3点的横坐标,y 1、y 2为2、3点的切线支距,t 为桩点间距,则测量弦长即为2t ,
3.1 求桩点1的正矢f 1
d
∴f 1= ——— f c (1)
2t 2
2
1
当ZY 点在桩点上时,则有c=0,d=t,此时f 1= — f c
2
3.2 求桩点2的正矢f 2
c fc c
∴f 2= fc - —— =(1- —— )f c (2) 22
2t 2t
当ZY 点在桩点上时,则有c=0,此时 f 2= fc
2
2
4 应用
在整正岔后附带曲线时,首先要将曲线两端鹅头拨直,然后在圆曲线内测量出不少于10个点的正矢,并算出圆曲线部分的平均正矢f 均,根据f 均计算出圆曲线半径R ,再测量出两线间距D ,将其代入表1中,即可计算出圆曲线起点与岔尾的距离l 和圆曲线长度L 圆 ,并依此来确定圆曲线的起终点位置。然后从圆曲线中点分别向两边进行分桩,再用公式(1)和公式(2)分别计算出ZY 点两侧和YZ 点两侧桩点的正矢。
技术科 200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