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岸]学案

九年级语文 2 对岸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作者泰戈尔的相关资料。

2. 通过反复朗读,能描述《对岸》中富有想象力的图景。 3. 反复朗读诗歌,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学习流程] 流程一

·自学指导·

(一)请用5分钟时间快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的相关知识,并小组内互助强化记忆,然后完成下面的平行训练1~3题。

(二)请你思考诗歌的题目,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完成平行训练中的第4题,用时3分钟。

(三)请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诵,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完成平行训练中的第5题,用时7分钟。

(四)请模仿范读练习朗读5分钟,感悟诗歌营造的意境。 ·平行训练·

1. 本文作者是_____(国别)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曾获_________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 、________ 和诗集___________ 等。 2.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耕耘( ) 豺狼( ) 野鹜( ) 芦苇( ) 沐浴( ) 诧异( ) 浮游( ) 邀约( ) 犁头(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⑴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渴望:

⑵影子俯伏在树底下。 俯伏:

1

4. “对岸”是什么意思?以“对岸”为题目,那么会写什么内容?

5. 作者以( )的视角描写了对岸的美丽景物,那么对岸都有哪些景物呢,请你在听完朗读后

在文中找到并用线画出来,小组内互相交流成果,比一比,看谁发现的美景多。 流程二

·自学指导·

(一)5分钟的时间内,请同学们自由读三段文字,想象诗歌中描写的三幅画面并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提示:扣住散文的文眼“渴望”,挖掘能体现儿童心理特点的词语,如:“渴想”,“据说”,“顶”,“邀”,“诧异”等。) (二)请用10分钟时间完成平行训练。 ·平行训练·

1. 第一部分中“我”为什么“渴望”到对岸去呢?

2. 第二部分中作者写了对岸哪些美好风光?

3. 这首散文诗语言亲切,请体会下列句子的内涵和感情。 ⑴我渴望到河对岸去。

⑵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百花,邀月光在长春的波浪上浮游。

·合作探究·(5分钟)

小组内互动——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以下问题:

王国维讲“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那么,在这美好的图景中,又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愿望和追求呢?

[达标测评](10 分钟)

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乘船(ch éng ) 耕耘(y ún ) 豺狼(ch ái ) B. 野鹜(l ù) 浮游(f ú) 诧异(ch à) C. 俯伏(f ǔ) 牧场(m ù) 据说(j ù) D. 彼岸(b ǐ) 沐浴(m ù) 竹竿(g ān ) 2. 下列加粗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在早晨乘(ch éng )船渡过那边去。 B 只留下豺(c ái )狼在这满长这野草的岛上哀叫。 C 一群一群的野鹜(w ù)飞到那里去。

D 所以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儿、女孩儿,都要诧(ch à)异的望着我。 3.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3分) 哀 ( ) 渡 ( ) 衰 ( ) 度 ( ) 衷 ( ) 镀 ( )

梨 ( ) 犁 ( ) 莉 ( )

4. 读课文,回答问题。(6分)

⑴诗人是以“我”的视角来写的,那么,“我”是怎样一个形象呢?请选择恰当的一项( )

A .是一个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做着船夫梦的孩子。 B .是一个活泼调皮、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孩子。 C .是一个体贴妈妈、温柔懂事的孩子 D .是一个追求新事物、追求新生活的孩子。 ⑵“我”想去的地方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⑶想一想,对岸的景物怎么样?

⑷这首散文诗,每节后边都有一句“妈妈,如果您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

2

做这渡船的船夫”。试分析这种写作手法。

⑸想象如此美妙的景象,作者寄托着怎样的愿望和追求?

⑹文章中反复提到“妈妈”,这有什么作用?

(7)“对岸”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8)对对岸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2 对岸 第1课时 学习流程 流程一 平行训练

1. 泰戈尔 诺贝尔文学《沉船》《戈拉》《吉檀迦利》 2.y ún chái wù wěi mù chà fú yāo lí 3. ⑴渴望:非常想念。

⑵俯伏:趴在地上。(多表示屈服或崇敬。)

4. “对岸”的含义是:作者倾心渴望、神往着的童心和乡土田园社会。以“对岸”为题目表达出“我”是一个充满着好奇和幻想的孩子,我对陌生地方充满憧憬,“我”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热爱生活在故土的母亲。会写“对岸”美丽的景色。

5. 以“我”的视角来描写,“我”想象中的“对岸”,是一片世外桃源般地,恬静闲适。丰富极具田园气息的神奇乐土。在那里,人们耕耘,放牧,各种飞禽鸟兽哦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栖息生长,连长草在月光下也呈现出异彩。(学生作答,教师稍加肯定) 流程二 平行训练

1. 因为“我”想去的地方,有“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农夫们早晨肩扛着犁头,乘船渡到那里去耕耘田地,牧人们带着鸣叫的牛到那边牧场上放牧。这船、这人、这牛、这田这牧场,对一个孩子来说,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虽然那里朴实无华,然而非常可爱、新奇,有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有劳动的欢乐,尽管晚上那儿会有豺狼哀叫,可在孩子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个极有田园风光、令人向往的新天地。所以“我”渴望到对岸去。这一部分写出了对岸与此岸的联系,为下文做了铺垫。

2. 对岸尤其吸引“我”的是那些藏在高岸之后的池塘。雨后那里有野鸭,那

3

里有芦苇,那里有水鸟,那里有竹鸡。野鸭成群飞翔,芦苇茂盛生长,水鸟忙着生蛋,竹鸡蹦跳着在洁净的软泥上留下细小的足印。黄昏,常草顶着白花邀月光一起浮游。这真是一个美妙而富有诗意的境界。这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发展和深化。

3. ⑴本文以孩子的口吻直接写出心中的渴求,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挚爱和平民化的思想。

⑵黄昏时分,“长草顶着百花”,像帽子顶在头上,月光柔柔的洒落在绿草丛,万物自由自在地生长,无拘无束,充满自由,令人愉快。 合作探究

从《对岸》的语句中,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泰戈尔对自然的挚爱。如:“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等等。至于母爱的主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达标测评 1.B 2.B

点拨:“豺”读“ch ái ”。

3. āi 悲哀 shuāi 衰老 zhōng 衷心 d ù渡过 dù 度假 dù 镀金 l í 梨花 lí 犁地 lì 茉莉 4. ⑴ A

⑵是一个有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有劳动的欢快,充满自由,令人愉快的地方,是一个令人眷恋的地方,孩子永远不愿离开这里。(意近即可)

⑶“对岸”的景象恬美神奇、温馨自由。描写中寄予了“我”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⑷这叫做间隔反复的写法,作者用这种手法,造成回环往复的气势。通过对“我”的语言描写,抒发作者热爱母亲、热爱故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⑸看文章第三部分。(先选其中几个句子朗读一下,逐句分析)第一句话看似简约,平淡,实际上却是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孩子内心的阵阵波澜,在同龄伙伴

那种“诧异”目光的注视下,自由地渡来渡去,心里是多么地喜悦,得意神气啊!第二、三句:在自由自在的大地上玩耍,肚子饿了可以找妈妈,天色昏暗了可以回家,多么令人眷恋。作者热爱母亲,热爱故土,热爱大自然之情正是体现在每段最后“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而不是简单地离开。

⑹“妈妈”和“对岸”都是作者感情寄托的一部分,通过对“妈妈”和“对岸”来表达作者对生活,对自然,对故乡和人民的热爱。而且,文章全篇都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以一个儿童的口吻来描绘“对岸”,因此,“妈妈”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7)“我”想象中的“对岸”,是恬美神奇的乐土。(8)在这令人神往的景象的描绘之中,寄寓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4

九年级语文 2 对岸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作者泰戈尔的相关资料。

2. 通过反复朗读,能描述《对岸》中富有想象力的图景。 3. 反复朗读诗歌,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学习流程] 流程一

·自学指导·

(一)请用5分钟时间快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的相关知识,并小组内互助强化记忆,然后完成下面的平行训练1~3题。

(二)请你思考诗歌的题目,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完成平行训练中的第4题,用时3分钟。

(三)请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诵,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完成平行训练中的第5题,用时7分钟。

(四)请模仿范读练习朗读5分钟,感悟诗歌营造的意境。 ·平行训练·

1. 本文作者是_____(国别)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曾获_________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 、________ 和诗集___________ 等。 2.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耕耘( ) 豺狼( ) 野鹜( ) 芦苇( ) 沐浴( ) 诧异( ) 浮游( ) 邀约( ) 犁头(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⑴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渴望:

⑵影子俯伏在树底下。 俯伏:

1

4. “对岸”是什么意思?以“对岸”为题目,那么会写什么内容?

5. 作者以( )的视角描写了对岸的美丽景物,那么对岸都有哪些景物呢,请你在听完朗读后

在文中找到并用线画出来,小组内互相交流成果,比一比,看谁发现的美景多。 流程二

·自学指导·

(一)5分钟的时间内,请同学们自由读三段文字,想象诗歌中描写的三幅画面并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提示:扣住散文的文眼“渴望”,挖掘能体现儿童心理特点的词语,如:“渴想”,“据说”,“顶”,“邀”,“诧异”等。) (二)请用10分钟时间完成平行训练。 ·平行训练·

1. 第一部分中“我”为什么“渴望”到对岸去呢?

2. 第二部分中作者写了对岸哪些美好风光?

3. 这首散文诗语言亲切,请体会下列句子的内涵和感情。 ⑴我渴望到河对岸去。

⑵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百花,邀月光在长春的波浪上浮游。

·合作探究·(5分钟)

小组内互动——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以下问题:

王国维讲“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那么,在这美好的图景中,又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愿望和追求呢?

[达标测评](10 分钟)

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乘船(ch éng ) 耕耘(y ún ) 豺狼(ch ái ) B. 野鹜(l ù) 浮游(f ú) 诧异(ch à) C. 俯伏(f ǔ) 牧场(m ù) 据说(j ù) D. 彼岸(b ǐ) 沐浴(m ù) 竹竿(g ān ) 2. 下列加粗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在早晨乘(ch éng )船渡过那边去。 B 只留下豺(c ái )狼在这满长这野草的岛上哀叫。 C 一群一群的野鹜(w ù)飞到那里去。

D 所以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儿、女孩儿,都要诧(ch à)异的望着我。 3.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3分) 哀 ( ) 渡 ( ) 衰 ( ) 度 ( ) 衷 ( ) 镀 ( )

梨 ( ) 犁 ( ) 莉 ( )

4. 读课文,回答问题。(6分)

⑴诗人是以“我”的视角来写的,那么,“我”是怎样一个形象呢?请选择恰当的一项( )

A .是一个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做着船夫梦的孩子。 B .是一个活泼调皮、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孩子。 C .是一个体贴妈妈、温柔懂事的孩子 D .是一个追求新事物、追求新生活的孩子。 ⑵“我”想去的地方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⑶想一想,对岸的景物怎么样?

⑷这首散文诗,每节后边都有一句“妈妈,如果您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

2

做这渡船的船夫”。试分析这种写作手法。

⑸想象如此美妙的景象,作者寄托着怎样的愿望和追求?

⑹文章中反复提到“妈妈”,这有什么作用?

(7)“对岸”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8)对对岸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2 对岸 第1课时 学习流程 流程一 平行训练

1. 泰戈尔 诺贝尔文学《沉船》《戈拉》《吉檀迦利》 2.y ún chái wù wěi mù chà fú yāo lí 3. ⑴渴望:非常想念。

⑵俯伏:趴在地上。(多表示屈服或崇敬。)

4. “对岸”的含义是:作者倾心渴望、神往着的童心和乡土田园社会。以“对岸”为题目表达出“我”是一个充满着好奇和幻想的孩子,我对陌生地方充满憧憬,“我”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热爱生活在故土的母亲。会写“对岸”美丽的景色。

5. 以“我”的视角来描写,“我”想象中的“对岸”,是一片世外桃源般地,恬静闲适。丰富极具田园气息的神奇乐土。在那里,人们耕耘,放牧,各种飞禽鸟兽哦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栖息生长,连长草在月光下也呈现出异彩。(学生作答,教师稍加肯定) 流程二 平行训练

1. 因为“我”想去的地方,有“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农夫们早晨肩扛着犁头,乘船渡到那里去耕耘田地,牧人们带着鸣叫的牛到那边牧场上放牧。这船、这人、这牛、这田这牧场,对一个孩子来说,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虽然那里朴实无华,然而非常可爱、新奇,有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有劳动的欢乐,尽管晚上那儿会有豺狼哀叫,可在孩子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个极有田园风光、令人向往的新天地。所以“我”渴望到对岸去。这一部分写出了对岸与此岸的联系,为下文做了铺垫。

2. 对岸尤其吸引“我”的是那些藏在高岸之后的池塘。雨后那里有野鸭,那

3

里有芦苇,那里有水鸟,那里有竹鸡。野鸭成群飞翔,芦苇茂盛生长,水鸟忙着生蛋,竹鸡蹦跳着在洁净的软泥上留下细小的足印。黄昏,常草顶着白花邀月光一起浮游。这真是一个美妙而富有诗意的境界。这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发展和深化。

3. ⑴本文以孩子的口吻直接写出心中的渴求,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挚爱和平民化的思想。

⑵黄昏时分,“长草顶着百花”,像帽子顶在头上,月光柔柔的洒落在绿草丛,万物自由自在地生长,无拘无束,充满自由,令人愉快。 合作探究

从《对岸》的语句中,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泰戈尔对自然的挚爱。如:“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等等。至于母爱的主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达标测评 1.B 2.B

点拨:“豺”读“ch ái ”。

3. āi 悲哀 shuāi 衰老 zhōng 衷心 d ù渡过 dù 度假 dù 镀金 l í 梨花 lí 犁地 lì 茉莉 4. ⑴ A

⑵是一个有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有劳动的欢快,充满自由,令人愉快的地方,是一个令人眷恋的地方,孩子永远不愿离开这里。(意近即可)

⑶“对岸”的景象恬美神奇、温馨自由。描写中寄予了“我”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⑷这叫做间隔反复的写法,作者用这种手法,造成回环往复的气势。通过对“我”的语言描写,抒发作者热爱母亲、热爱故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⑸看文章第三部分。(先选其中几个句子朗读一下,逐句分析)第一句话看似简约,平淡,实际上却是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孩子内心的阵阵波澜,在同龄伙伴

那种“诧异”目光的注视下,自由地渡来渡去,心里是多么地喜悦,得意神气啊!第二、三句:在自由自在的大地上玩耍,肚子饿了可以找妈妈,天色昏暗了可以回家,多么令人眷恋。作者热爱母亲,热爱故土,热爱大自然之情正是体现在每段最后“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而不是简单地离开。

⑹“妈妈”和“对岸”都是作者感情寄托的一部分,通过对“妈妈”和“对岸”来表达作者对生活,对自然,对故乡和人民的热爱。而且,文章全篇都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以一个儿童的口吻来描绘“对岸”,因此,“妈妈”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7)“我”想象中的“对岸”,是恬美神奇的乐土。(8)在这令人神往的景象的描绘之中,寄寓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4


相关文章

  • 泰戈尔-对岸教案
  •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诗人对于"对岸"的富有想象力的图景描绘,体会其热爱大自然,热爱人民,热爱故土,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2. 了解泰戈尔及其诗文特点,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的象征意象 三.教学难点: ...查看


  • 人狗鸡米过河
  • 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1**********]6 选修课结业论文 ( 题 目:人狗鸡米过河问题 学生姓名:武彩 学 院:理学院 系 别:数学系 专 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 级:信计08-1 二 〇一二 年 5月 人狗鸡米过河问 ...查看


  • 2015高考最新试题-小船渡河问题专题(含答案)
  • 2015高考最新集训试题-小船渡河问题专题(含答案) 1.某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该小船要渡过一条河,渡河时小船船头垂直指向河岸.若船行至河中间时,水流速度突然增大,则( ) A.小船渡河时间不变 B.小船渡河时间减少 C.小船渡 ...查看


  • 10个关于渡河过桥的数学题
  • 10个关于渡河过桥的数学题 A 组: 1. 老王体重150斤,他去山上打柴,共打了两捆,每捆重70斤.老王回家要经过一座小桥,小桥只能载重200斤,请你给他想个办法,让他一次安全地过河去. 2. 有人要过桥,桥中有看守,看守每5分钟出来巡视 ...查看


  • 睡前故事: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 ...查看


  • 对岸,有一双深情的眼睛
  • 我在岸上观风景 想收集春天的柳绿 和水鸟的剪影 我眼光的余波触到了你的 温情 以及你白杨般挺拔的身影 你招手的姿势迷乱了水鸟的歌声 醉了的是鱼儿欢跳的轻盈 我隔岸笑你的浪漫 你说你已鼓起了一页白帆 摇着你的一船鲜花 正在为我起程 我坐在想象 ...查看


  •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回顾·拓展三2新人教版
  •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2.背诵<囚歌>. 3.阅读革命书籍. 教学重点 交流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学会运用首尾呼应的写 ...查看


  • 青藏线上的爱情
  • 青藏铁路已经通车了,万里青藏线上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修筑青藏线的一个工人讲的. 这是青藏线上的一个工地.路基一侧不足百米的地方,便是美丽宁静犹如沉睡少女般的扎木措湖.巨龙似的路基沿着湖畔蜿蜒前行,一直钻进了前面黑黝黝的 ...查看


  • 小船过河问题中的两个最短.平抛运动
  • 非常道 图4 错解选B. 此题考查了圆周运动的弧长和圆心角的关系.本题想象比较困难.甚至想不出齿轮如 何转的,实际上动手操作或计算均可,切不可只凭想象.正解如下: f. 7船析 设齿轮半径为R,B齿轮绕A做圆周运动,其圆心为A齿轮的圆心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