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的交友观

  摘 要:朋友在一起,言及快乐,可彼此分享;言及忧伤,可彼此抚慰;言及芥蒂,可彼此化解;言及困窘,可彼此支助;言及学问,可彼此长进;言及事业,可彼此激励;言及道德,可彼此提升。作为“五伦”之一的“朋友”在《论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孔子倡导的交友之重,择友准则和交友之道对我们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论语》 孔子 朋友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67-01   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首创语录之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即“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朋友”作为“五伦”之一,在《论语》中字字句句皆是金玉良言,其阐述的交友之重,择友准则和交友之道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交友之重   《论语》共20篇511条,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一条便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把朋友从远方来看作是人生一大乐事。孔子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交友之道中最早最具影响的一句名言。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一位多年未见的好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聊起彼此的当年,曾今的梦想,曾今的疯狂,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和感动的事。这无疑给我们快节奏,电子化的,冷漠而枯燥的机械生活到来了抚慰和能量。   人是群居动物,不能脱离社会群体,个体是集体中的个体。孔子在《论语》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广交益友,对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自己的道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又如孔子所说的:“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季氏》)“乐多贤友”便是在提倡广交朋友。“多贤友”会使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有意义,更加精彩,与友畅谈不仅可以带来身心的愉悦,还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交友固然重要,但择友更是重中之重。   2 择友准则   《论语》中也不乏对择友准则的阐述。其中最著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莫过于《论语・季氏》中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益者三友”是指那些正直、诚实、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人。“损者三友”是指那些谄媚拍马、两面三刀、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朋友,这些人终究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学而》)是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孔子提倡人们正直、坦率、诚实,不要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和“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所说遥相呼应。   朋友自然要比他人走得近许多,但这不是说朋友之间要拉帮结派,排斥他人。就像孔子说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那些为某种利益或是目的而拉拢你的,即使结成了同盟也不会是真正的朋友。所以我们应该与那些“周而不比的君子”做朋友,而不是与那些“比而不周的小人”拉帮结派。   从以上《论语》中的引用,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提倡我们结交德才兼备,诚实正直,见闻广博,有真才实学的良师益友,要与那些能为我们带来正能量的人做朋友。   3 相处之道   3.1 信   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个“信”字。其实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如果没有“信”根本就不能交往,又何来朋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这不难看出其将对朋友的诚信当做道德自省而加以提倡。如今这样万事利当头的社会,人们几乎失去真我;面对如此之多的诱惑,多少人早已忘却初心,更别提诚信了。孔子主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有诚信,同时在评价别人时要先审视自己:我是否做到了。生活在这样浮夸的社会中,如果我们能时刻谨记孔子的交友之道,那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多几分和谐与温暖。   3.2 度   这里的度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态度和距离。   《论语・阳贷》中说:“宽则得众。”说明孔子主张宽以待人。不仅仅是朋友之间,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以宽容,包容之心待人。就如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说的,人如果过分刻薄,会使身边的人都离他而去的。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所谓朋友就是既能真诚地欣赏你的优点,又能无条件包容你缺点的人。   除了要包容朋友的缺点,孔子还提出了“切切��,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兄弟怡怡。”(《论语・子路篇》)朋友之间要相互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要和和气气。我们中国人向来讲究万事和为贵。朋友相处,和气容易,但要做到互相督促勉励则又要和和气气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你首先要有督促别人的能力;其次,要用恰当的方式让朋友接受你的督促勉励。所以《论语・颜渊》中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对朋友的劝告要委婉恰当,如果开导他他还不听从,就停止算了不要自取其辱。所以朋友间的“切切��”要适度中节。孔子在对朋友规劝方面采取了中庸的态度。其实生活中不乏因规劝朋友而至朋友反目的事例。我们中国人的“面子工程”根深蒂固,即使是朋友之间,也会因有意或无意让对方丢了面子,而导致一段友谊的终结。此时仔细品读孔子提倡的适度中节原则,大有裨益。   4 结语   孔子谈到自己的志向时“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于丹在“读书就是滋养自己”中解释说:因为有我在,让老人们心都安顿了;让我的朋友们都有个可信任、可托付的人;我这个人让孩子们、学生们想起来,还能经常怀念着,这就行了。足以见得,朋友在孔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都说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当今,孔子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择友准则,交友之道显得如此珍贵。在交友时,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准则和原则。   曾有人这样评价过友情的重要性:“得不到友情的人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是一片繁华的沙漠。”找对朋友,维护友情,互相帮助,彼此提升,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必修的课程。只愿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朋友的相知相伴。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段玉裁.书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摘 要:朋友在一起,言及快乐,可彼此分享;言及忧伤,可彼此抚慰;言及芥蒂,可彼此化解;言及困窘,可彼此支助;言及学问,可彼此长进;言及事业,可彼此激励;言及道德,可彼此提升。作为“五伦”之一的“朋友”在《论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孔子倡导的交友之重,择友准则和交友之道对我们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论语》 孔子 朋友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67-01   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首创语录之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即“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朋友”作为“五伦”之一,在《论语》中字字句句皆是金玉良言,其阐述的交友之重,择友准则和交友之道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交友之重   《论语》共20篇511条,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一条便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把朋友从远方来看作是人生一大乐事。孔子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交友之道中最早最具影响的一句名言。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一位多年未见的好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聊起彼此的当年,曾今的梦想,曾今的疯狂,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和感动的事。这无疑给我们快节奏,电子化的,冷漠而枯燥的机械生活到来了抚慰和能量。   人是群居动物,不能脱离社会群体,个体是集体中的个体。孔子在《论语》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广交益友,对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自己的道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又如孔子所说的:“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季氏》)“乐多贤友”便是在提倡广交朋友。“多贤友”会使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有意义,更加精彩,与友畅谈不仅可以带来身心的愉悦,还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交友固然重要,但择友更是重中之重。   2 择友准则   《论语》中也不乏对择友准则的阐述。其中最著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莫过于《论语・季氏》中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益者三友”是指那些正直、诚实、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人。“损者三友”是指那些谄媚拍马、两面三刀、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朋友,这些人终究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学而》)是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孔子提倡人们正直、坦率、诚实,不要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和“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所说遥相呼应。   朋友自然要比他人走得近许多,但这不是说朋友之间要拉帮结派,排斥他人。就像孔子说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那些为某种利益或是目的而拉拢你的,即使结成了同盟也不会是真正的朋友。所以我们应该与那些“周而不比的君子”做朋友,而不是与那些“比而不周的小人”拉帮结派。   从以上《论语》中的引用,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提倡我们结交德才兼备,诚实正直,见闻广博,有真才实学的良师益友,要与那些能为我们带来正能量的人做朋友。   3 相处之道   3.1 信   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个“信”字。其实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如果没有“信”根本就不能交往,又何来朋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这不难看出其将对朋友的诚信当做道德自省而加以提倡。如今这样万事利当头的社会,人们几乎失去真我;面对如此之多的诱惑,多少人早已忘却初心,更别提诚信了。孔子主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有诚信,同时在评价别人时要先审视自己:我是否做到了。生活在这样浮夸的社会中,如果我们能时刻谨记孔子的交友之道,那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多几分和谐与温暖。   3.2 度   这里的度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态度和距离。   《论语・阳贷》中说:“宽则得众。”说明孔子主张宽以待人。不仅仅是朋友之间,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以宽容,包容之心待人。就如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说的,人如果过分刻薄,会使身边的人都离他而去的。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所谓朋友就是既能真诚地欣赏你的优点,又能无条件包容你缺点的人。   除了要包容朋友的缺点,孔子还提出了“切切��,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兄弟怡怡。”(《论语・子路篇》)朋友之间要相互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要和和气气。我们中国人向来讲究万事和为贵。朋友相处,和气容易,但要做到互相督促勉励则又要和和气气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你首先要有督促别人的能力;其次,要用恰当的方式让朋友接受你的督促勉励。所以《论语・颜渊》中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对朋友的劝告要委婉恰当,如果开导他他还不听从,就停止算了不要自取其辱。所以朋友间的“切切��”要适度中节。孔子在对朋友规劝方面采取了中庸的态度。其实生活中不乏因规劝朋友而至朋友反目的事例。我们中国人的“面子工程”根深蒂固,即使是朋友之间,也会因有意或无意让对方丢了面子,而导致一段友谊的终结。此时仔细品读孔子提倡的适度中节原则,大有裨益。   4 结语   孔子谈到自己的志向时“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于丹在“读书就是滋养自己”中解释说:因为有我在,让老人们心都安顿了;让我的朋友们都有个可信任、可托付的人;我这个人让孩子们、学生们想起来,还能经常怀念着,这就行了。足以见得,朋友在孔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都说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当今,孔子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择友准则,交友之道显得如此珍贵。在交友时,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准则和原则。   曾有人这样评价过友情的重要性:“得不到友情的人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是一片繁华的沙漠。”找对朋友,维护友情,互相帮助,彼此提升,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必修的课程。只愿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朋友的相知相伴。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段玉裁.书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相关文章

  • 论语与智慧人生
  • <论语>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 汉语1001 06袁满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其中的孔子及其<论语>对中国 ...查看


  • 论语教学设计
  • <七则>教学设计 表二 教学实践 <论语>七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四则,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论语>及孔子.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导入课文:走进文言写就 ...查看


  •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修[论语]复习
  •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修<论语>复习 基础试题 2012-12-12 2046 5d56b7b40102e1v3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修<论语>复习(共6课时) 第1--2课时 高考频点整体感知 一.考向分析 考题号顺高考 ...查看


  • 必修一名著导读
  • 必修一名著导读 <论语> [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查看


  • 孔子伦理思想初探
  • 摘 要 儒家的原始经典著作――<论语>,是了解孔子伦理思想最直接的材料.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着重从处世为人.个人修养以及政治伦理三方面浅析孔子伦理思想中的要义. 关键词 论 ...查看


  • 我们应该怎样读孔子
  • [ 作者:[责]ya_zf    转贴自:blog    点击数:736    更新时间:2009-10-12     ] 课外讲坛:我们应该怎样读孔子 主持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 ...查看


  • 谈交友之道
  • 从古代友道观谈交友之道 在清华大学期间,有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北京大学的前党委书记任彦申写的<后知后觉>,任彦申在序言中写到:要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义地交往. 以前有一本杂志叫<八小时之外& ...查看


  • 五年论语高考真题
  •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 ...查看


  • 孔子论交友:益者三友
  • 文/宋振杰人生在世,除了自己的亲人外,一个人如果能够遇到三个人,那就是莫大的幸运了.这三个人就是:上学的时候有个好老师,上班的时候有个好上司,一生中有个真正的好朋友. 朋友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