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摘要:有限的海洋生物资源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恶劣的海洋生态环境使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本文简要介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详细的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以促进有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进一步探索海洋生物资源的前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已经达到不了满足的地步,人类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连续不断地开垦和利用,已造成了现阶段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特别是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问题越来越严峻,随着陆地资源日趋减少,人类开始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指出:“海洋环境(包括大洋和各种海洋以及邻接的沿海区)是一个整体,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1]。海洋拥有相当于陆地将近2.5倍的面积,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化学、矿产等资源。鉴于此,世界各国家纷纷迈开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全世界范围内开发和利用海洋 的高潮已经掀起,我国当然也不例外[2] 。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总体情况和开发利用,以及当前存在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描述总结,并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1.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
1.1 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指生活在海洋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1.2 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况
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有待深入开发的生物资源,推测海洋植物约10万种,世
界海洋动物约16万种,海洋微生物达到100万种以上,海洋鱼类种数约为16000种,现存贝类11万多种[3]。整个地球每年生产的生物总量相当于1.5×1010t有机碳,而海洋生物就占有87%。已知海洋生物资源蕴藏量约3.4×1010t,有约20万种海洋生物。目前,海洋每年向世界人类提供9.0×107t以上的渔产品——高质量的蛋白质食品。据估计,每年仅海洋鱼类的生长量多达6.0×108t,在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每年可捕量为2.0×108~3.0×108t,是目前世界海洋渔获量的2~3倍。可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十分巨大[3]。
1.3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
我国宣布的全部管辖海域300万km2中,约1/2为周围邻国宣示的海权重叠海域。我国已知的海洋生物为2.6万多种,占全球海洋已知物种数的10%以上,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海洋微生物达到100万种以上。海域渔场面积广阔,最大持续渔获量和最佳渔业资源可捕量分别约为4.7×109kg/年和3.0×109kg/年。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现已记录的物种20278种,隶属44门[5]。其中黄海、渤海1140种,东海4167种,南海5613种。浅海滩涂生物约2600种,海域渔场面积也很广阔,最大持续渔获量和最佳渔业资源可捕量分别约为4.7×109kg/年和3.0×109kg/年,海洋鱼类占世界总数的14%、蔓足类占20%,昆虫类占20%,红树植物占43%,海鸟类占23%,头足类占14%,造礁石珊瑚物种约占印度-西太平洋区系总数的1/3,全国有珊瑚246种,单海南至少有11种[1]。目前,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工业原料短缺,耕地不足,使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粮食问题。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可以弥补陆上资源的不足。因此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
2 .影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虽然我国海洋资源多样性丰富,种类繁多,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断地进行海洋开发和向海洋索取有用的资源。好像把海洋当做“无底洞”似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破坏海洋系统,导致海洋资源衰退、生态系统退化、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海洋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的破坏日趋严重影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2.1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致使部分海域生物资源出现衰退甚至枯竭的现象;海岸及其近海海域环境污染加重,水域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因污染引发的灾害(如赤潮)大量增加;海底挖砂和海岸工程建设等活动导致大量海岸侵蚀现象出现;围填海造地等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尤其对红树林、珊瑚礁及河口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最为严重;海洋资源多头管理和争抢资源的现象严重,导致海洋资源管理效率下降;全球温度变化外来物种增多影响
我国海洋资源的多样性。
2.2 我国海洋生物技术水平低
海洋产物资源丰富,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质化合物、海洋多糖、苷类化合物、氨基酸类物质、多肽、萜类化合物、甾类化合物、非肽含氮类化合物、海洋酶类和海洋色素等。但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由于起步晚,与国外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海洋生物技术力量分散,长期以来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海洋开发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一直处于粗放式状态,严重阻碍了中国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在海水养殖业也存在着养殖产业结构单一、种质退化、对病害和环境胁迫的防御能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作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仍需引进和进口,海洋空间利用技术尚处于传统的海洋空间利用阶段,严重影响了我国进行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进程[4]。为此,应该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形成我国海洋生物高技术创新体系,使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
2.3 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政策
目前,我国缺乏统一、完整、清晰的可指导海洋事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国家海洋总体政策,缺乏从整体上对我国海洋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的能力。法律法规零散杂乱、缺乏针对性和集中性;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立法没有从渔业立法中独立出来。海洋生物资源的护养建设不能上升到立法水平,起作用与影响都是极其有限的,对于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护养的长远发展也极为不利,尚没有一个法律效力高于各单项法律、统一的水生生物资源的综合性立法。
2.4 海洋权益形势严峻阻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领域拓展
管辖海域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目前,我国部分沿海海域与周边国家存在复杂的海洋权益争议,如海域划界纷争、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掠夺、海上航道安全受到威胁等对我国海洋开发活动造成了严重影响。例如海域划界的纷争;岛屿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上航道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3 关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依法治海,完善海洋生物管理法规
我国海洋资源法律体系仍然存在缺陷,认为表现在海洋立法“重污染防治,轻资源保护”,“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轻海洋资源的保护或养护”,以及各 单行海洋资源法律法规之间协调性差和法律空白等方面[3] 。所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海洋渔业捕捞、养殖、环保等地方性法规,改变目前一些法律缺乏可操作性的现象,使立法活动与时俱进。同时,要加快我国海洋法规与国际海洋法规的接轨。应根据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尽快制定海洋自然保护区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
一步完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配套法规及实施条例。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对现有法律法规不适应新形势的条款进行修订,完善相关配套技术规章。积极参加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从全球海洋生态保护的角度进行国际环境保护协作。
3.2 全面贯彻“科技兴海”战略,发展海洋生物技术
发展海洋生物技术是增加海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产、学、研相结合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由之路。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有利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先进技术。实现中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是科技兴海的一个重要发展模式。这些技术包括海洋资源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多层利用技术等。这类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三废排放率,有利于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增殖。为此,要建立健全海洋科技投入机制、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动力机制与效益机制。[6]
3.3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中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这种海洋产业结构,一方面引起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另一方面也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应根据中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特点,对海洋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逐步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实现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4 加强法律保障力度
海洋立法是沿海国家管理海上活动包括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基本措施,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管理和保护海洋资源方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健全海洋法规体系,我国已经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等多部法律和法规,沿海各省市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今后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立法步伐,制定海洋立法规划,积极参与国际立法活动,加强海洋执法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多功能的海上执法管理队伍。[7]
4.前途光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海洋生物资源。要与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海洋生物技术开发和利用,开创海洋经济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罗瑞新,林炜.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J]. 广东教育学院学 报,2005(5).
[2] 段鹏琳,唐志波,张立军.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J]. 价值工 程,2012(3).
[3] 白福臣, 贾宝林.近年国内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述评[J].渔业现代 化,2011(3).
[4] 傅秀梅,王长云,王亚楠,鹿守本,管华诗.海洋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 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7).
[5] 鲍劲.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概况[J].科技向导,2010(24).
[6] 孙悦民.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3)
[7] 杨浩.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立法问题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2(314).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摘要:有限的海洋生物资源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恶劣的海洋生态环境使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本文简要介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详细的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以促进有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进一步探索海洋生物资源的前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已经达到不了满足的地步,人类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连续不断地开垦和利用,已造成了现阶段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特别是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问题越来越严峻,随着陆地资源日趋减少,人类开始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指出:“海洋环境(包括大洋和各种海洋以及邻接的沿海区)是一个整体,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1]。海洋拥有相当于陆地将近2.5倍的面积,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化学、矿产等资源。鉴于此,世界各国家纷纷迈开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全世界范围内开发和利用海洋 的高潮已经掀起,我国当然也不例外[2] 。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总体情况和开发利用,以及当前存在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描述总结,并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1.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
1.1 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指生活在海洋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1.2 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况
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有待深入开发的生物资源,推测海洋植物约10万种,世
界海洋动物约16万种,海洋微生物达到100万种以上,海洋鱼类种数约为16000种,现存贝类11万多种[3]。整个地球每年生产的生物总量相当于1.5×1010t有机碳,而海洋生物就占有87%。已知海洋生物资源蕴藏量约3.4×1010t,有约20万种海洋生物。目前,海洋每年向世界人类提供9.0×107t以上的渔产品——高质量的蛋白质食品。据估计,每年仅海洋鱼类的生长量多达6.0×108t,在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每年可捕量为2.0×108~3.0×108t,是目前世界海洋渔获量的2~3倍。可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十分巨大[3]。
1.3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
我国宣布的全部管辖海域300万km2中,约1/2为周围邻国宣示的海权重叠海域。我国已知的海洋生物为2.6万多种,占全球海洋已知物种数的10%以上,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海洋微生物达到100万种以上。海域渔场面积广阔,最大持续渔获量和最佳渔业资源可捕量分别约为4.7×109kg/年和3.0×109kg/年。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现已记录的物种20278种,隶属44门[5]。其中黄海、渤海1140种,东海4167种,南海5613种。浅海滩涂生物约2600种,海域渔场面积也很广阔,最大持续渔获量和最佳渔业资源可捕量分别约为4.7×109kg/年和3.0×109kg/年,海洋鱼类占世界总数的14%、蔓足类占20%,昆虫类占20%,红树植物占43%,海鸟类占23%,头足类占14%,造礁石珊瑚物种约占印度-西太平洋区系总数的1/3,全国有珊瑚246种,单海南至少有11种[1]。目前,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工业原料短缺,耕地不足,使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粮食问题。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可以弥补陆上资源的不足。因此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
2 .影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虽然我国海洋资源多样性丰富,种类繁多,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断地进行海洋开发和向海洋索取有用的资源。好像把海洋当做“无底洞”似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破坏海洋系统,导致海洋资源衰退、生态系统退化、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海洋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的破坏日趋严重影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2.1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致使部分海域生物资源出现衰退甚至枯竭的现象;海岸及其近海海域环境污染加重,水域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因污染引发的灾害(如赤潮)大量增加;海底挖砂和海岸工程建设等活动导致大量海岸侵蚀现象出现;围填海造地等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尤其对红树林、珊瑚礁及河口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最为严重;海洋资源多头管理和争抢资源的现象严重,导致海洋资源管理效率下降;全球温度变化外来物种增多影响
我国海洋资源的多样性。
2.2 我国海洋生物技术水平低
海洋产物资源丰富,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质化合物、海洋多糖、苷类化合物、氨基酸类物质、多肽、萜类化合物、甾类化合物、非肽含氮类化合物、海洋酶类和海洋色素等。但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由于起步晚,与国外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海洋生物技术力量分散,长期以来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海洋开发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一直处于粗放式状态,严重阻碍了中国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在海水养殖业也存在着养殖产业结构单一、种质退化、对病害和环境胁迫的防御能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作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仍需引进和进口,海洋空间利用技术尚处于传统的海洋空间利用阶段,严重影响了我国进行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进程[4]。为此,应该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形成我国海洋生物高技术创新体系,使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
2.3 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政策
目前,我国缺乏统一、完整、清晰的可指导海洋事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国家海洋总体政策,缺乏从整体上对我国海洋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的能力。法律法规零散杂乱、缺乏针对性和集中性;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立法没有从渔业立法中独立出来。海洋生物资源的护养建设不能上升到立法水平,起作用与影响都是极其有限的,对于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护养的长远发展也极为不利,尚没有一个法律效力高于各单项法律、统一的水生生物资源的综合性立法。
2.4 海洋权益形势严峻阻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领域拓展
管辖海域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目前,我国部分沿海海域与周边国家存在复杂的海洋权益争议,如海域划界纷争、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掠夺、海上航道安全受到威胁等对我国海洋开发活动造成了严重影响。例如海域划界的纷争;岛屿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上航道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3 关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依法治海,完善海洋生物管理法规
我国海洋资源法律体系仍然存在缺陷,认为表现在海洋立法“重污染防治,轻资源保护”,“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轻海洋资源的保护或养护”,以及各 单行海洋资源法律法规之间协调性差和法律空白等方面[3] 。所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海洋渔业捕捞、养殖、环保等地方性法规,改变目前一些法律缺乏可操作性的现象,使立法活动与时俱进。同时,要加快我国海洋法规与国际海洋法规的接轨。应根据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尽快制定海洋自然保护区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
一步完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配套法规及实施条例。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对现有法律法规不适应新形势的条款进行修订,完善相关配套技术规章。积极参加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从全球海洋生态保护的角度进行国际环境保护协作。
3.2 全面贯彻“科技兴海”战略,发展海洋生物技术
发展海洋生物技术是增加海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产、学、研相结合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由之路。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有利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先进技术。实现中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是科技兴海的一个重要发展模式。这些技术包括海洋资源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多层利用技术等。这类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三废排放率,有利于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增殖。为此,要建立健全海洋科技投入机制、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动力机制与效益机制。[6]
3.3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中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这种海洋产业结构,一方面引起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另一方面也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应根据中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特点,对海洋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逐步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实现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4 加强法律保障力度
海洋立法是沿海国家管理海上活动包括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基本措施,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管理和保护海洋资源方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健全海洋法规体系,我国已经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等多部法律和法规,沿海各省市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今后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立法步伐,制定海洋立法规划,积极参与国际立法活动,加强海洋执法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多功能的海上执法管理队伍。[7]
4.前途光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海洋生物资源。要与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海洋生物技术开发和利用,开创海洋经济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罗瑞新,林炜.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J]. 广东教育学院学 报,2005(5).
[2] 段鹏琳,唐志波,张立军.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J]. 价值工 程,2012(3).
[3] 白福臣, 贾宝林.近年国内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述评[J].渔业现代 化,2011(3).
[4] 傅秀梅,王长云,王亚楠,鹿守本,管华诗.海洋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 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7).
[5] 鲍劲.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概况[J].科技向导,2010(24).
[6] 孙悦民.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3)
[7] 杨浩.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立法问题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