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读三国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打斗的场面,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尤其是蜀国五虎上将作战,更加关注,羡慕向往那种万人之中,取上将人头如探囊取物的拉风场面!
然而再长一点慢慢发现,整体三国战争中,三国之中,反而是自诩正统的蜀国为刺头,爱主动惹事,战斗发生率居高不下,多为主动进攻,无论国力如何!吴国则是被动防御居多,三国之中最具影响的三大战役中,两大战役吴国都属于防御一方,并且在后期主动进攻进展不大,荆州属于特别状况!魏国就不用说了,挨打老油条,综合力量强大,多年来两线作战,按住西头再按东头,越打越强!
三国鼎立
简而言之,蜀国整体军事风格偏向进攻,吴国偏向守御,魏国攻守兼备,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先说蜀国,蜀国主动的军事风格有几个原因,但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首先就是蜀国的政治格调,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蜀国以汉朝正统自居,现在汉朝被篡夺,怎么都得挣点面子,不然天下人怎么看!魏国虽然实力强大,但在我蜀国眼里,依然是国贼,蜀魏势不两立!
这个政治纲领,原本是使得蜀国能占有那么一点微弱的政治优势,却带不来任何实质性帮助。王朝更替,天命有常,下层人民本不是特别关心谁来做皇帝,而是关心明天的锅里是否还有一碗饭吃,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只要能够使他们安居乐业,谁都一样!不管你是刘汉,还是曹魏,对于上层世家来说,只要有荣华富贵,也是同样的道理,忠君也比不上权力来的实惠,更可况那些想有从龙之功的野心家!
刘玄德
随着时间推移,既成事实越来越被人民接受,纲领的政治号召力越来越低,但这是蜀国立国之本,正是靠着这个才招揽人才,名正言顺的立国,不能放弃,至少在第一代人的时候不能放弃!
其次是蜀国地形使然,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蜀国地形位于长江上游,天府之国,地形险要,如果从现在的地理阶梯划分,属于第三阶梯,面对一二阶梯,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
吴国方面,可以顺流而下,沿江东指,后来刘备伐吴,前期的顺利就是例证,魏国方面,无论是选择进攻关中还是陇右,都是出川地形平坦,即使战役失利,一旦退回川中,阳平关也好,剑阁也好,均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再夸大一点说,特别适合毛主席的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战法,反正你也进不来!
天下大州
再次就是魏蜀两国经济实力体量不同!蜀国后期只占天下十三州之一州,魏占其八,吴占其四,虽然蜀国占有成都平原,地产丰饶,可也不及北方中原,如果正常休养生息,蜀国经济增长率远不及吴魏,尤其是魏国,长此以往,蜀国将被魏国越甩越远,二者更不是一个重量级,这也是诸葛亮所担心的,在《出师表》中提到的'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从后期魏灭蜀时候两国兵力对比,也在一方面验证了这一点。
ps:后续继续更新。
刚开始读三国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打斗的场面,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尤其是蜀国五虎上将作战,更加关注,羡慕向往那种万人之中,取上将人头如探囊取物的拉风场面!
然而再长一点慢慢发现,整体三国战争中,三国之中,反而是自诩正统的蜀国为刺头,爱主动惹事,战斗发生率居高不下,多为主动进攻,无论国力如何!吴国则是被动防御居多,三国之中最具影响的三大战役中,两大战役吴国都属于防御一方,并且在后期主动进攻进展不大,荆州属于特别状况!魏国就不用说了,挨打老油条,综合力量强大,多年来两线作战,按住西头再按东头,越打越强!
三国鼎立
简而言之,蜀国整体军事风格偏向进攻,吴国偏向守御,魏国攻守兼备,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先说蜀国,蜀国主动的军事风格有几个原因,但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首先就是蜀国的政治格调,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蜀国以汉朝正统自居,现在汉朝被篡夺,怎么都得挣点面子,不然天下人怎么看!魏国虽然实力强大,但在我蜀国眼里,依然是国贼,蜀魏势不两立!
这个政治纲领,原本是使得蜀国能占有那么一点微弱的政治优势,却带不来任何实质性帮助。王朝更替,天命有常,下层人民本不是特别关心谁来做皇帝,而是关心明天的锅里是否还有一碗饭吃,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只要能够使他们安居乐业,谁都一样!不管你是刘汉,还是曹魏,对于上层世家来说,只要有荣华富贵,也是同样的道理,忠君也比不上权力来的实惠,更可况那些想有从龙之功的野心家!
刘玄德
随着时间推移,既成事实越来越被人民接受,纲领的政治号召力越来越低,但这是蜀国立国之本,正是靠着这个才招揽人才,名正言顺的立国,不能放弃,至少在第一代人的时候不能放弃!
其次是蜀国地形使然,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蜀国地形位于长江上游,天府之国,地形险要,如果从现在的地理阶梯划分,属于第三阶梯,面对一二阶梯,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
吴国方面,可以顺流而下,沿江东指,后来刘备伐吴,前期的顺利就是例证,魏国方面,无论是选择进攻关中还是陇右,都是出川地形平坦,即使战役失利,一旦退回川中,阳平关也好,剑阁也好,均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再夸大一点说,特别适合毛主席的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战法,反正你也进不来!
天下大州
再次就是魏蜀两国经济实力体量不同!蜀国后期只占天下十三州之一州,魏占其八,吴占其四,虽然蜀国占有成都平原,地产丰饶,可也不及北方中原,如果正常休养生息,蜀国经济增长率远不及吴魏,尤其是魏国,长此以往,蜀国将被魏国越甩越远,二者更不是一个重量级,这也是诸葛亮所担心的,在《出师表》中提到的'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从后期魏灭蜀时候两国兵力对比,也在一方面验证了这一点。
ps:后续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