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论文

浅析温室养殖甲鱼的水质管理技术

摘 要: 介绍了温室甲鱼养殖水质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坚持科学的投饵方法、加强日常管理、移植水生植物、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合理调节水质,以期促进温室甲鱼的养殖。

关键词: 温室;甲鱼;养殖;水质管理

温室养殖甲鱼,因通风条件差,换水量小,饲养池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使池水易富营养化而老化,从而影响甲鱼的正常生长。因此,加强冬季温室养殖甲鱼池水的质量管理,对减少甲鱼疾病、提高其成活率非常重要。

一、坚持科学的投饵方法,减少水质污染

建筑池塘时,在养殖甲鱼池塘北侧修建一略高于水面的饵料台,在饵料台和池水之间修一直径10~20cm半径形水沟,减少因甲鱼争食和跑动把饵料拖到水中造成饵料污染。同时有利于清除残饵,并可把刷洗饵料台的污水顺着水沟排到池外,减少水质污染。幼稚甲鱼入池后,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驯化,让其到食台摄食。饲料投喂要坚持“四定”,定时:上午9时、下午4时各投喂1次,使甲鱼养成按时进食的习惯;定量:根据每天的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一般日投量按甲鱼体重的3%~5%投喂,掌握在1h内吃完最好;定位:将配合饲料作

成细长条状,贴在食台上;定质: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并辅以鲜活饵料,防止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二、加强日常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每天中午开启通风孔,以利于通风换气,使有害气体逸出,为室内增加新鲜空气。每天清洗食台,防止甲鱼误食变质残渣。池内可加增氧设置,增氧并加速池内水流动,改善水质。定期泼洒二氧化氯等氯制剂,杀灭病原体,同时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待药力消失后,可施用一些活性酵素或光合细菌,增加池内的生物净化功能。根据池水的老化程度,定期换一部分新水。为节约能源,可在大棚内置火炉,这样能提高室温,减少池水蒸发,使棚内光照加强,有利于池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也可在火炉火墙上置一大桶,将水预热至池水温度相同时,抽出部分池底水,加入新水,有效防止水质老化。

三、移植水生植物,肥水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 在养甲鱼池中移植一些水葫芦、浮萍等绿色植物,既可吸收有害物质,减轻水质恶化程度,控制池水肥度,又可以为甲鱼提供良好的遮蔽生态环境,对净化水质有明显的作用。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既净化了水质,又净化了棚内的空气。同时也可以肥水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在幼甲鱼入池前,经过消毒处理后的池水,按1m3水均匀泼洒复合肥(如磷酸二胺等)3~5g。同时引进藻种(含绿藻较多的池水)5~8L。经过1周后,水逐渐变绿,再引进一些水蚤,放入池中。稚鳖入池后,若养殖池较大,

可放入一部分鲢、鳙鱼(比例为3∶1),这样浮游植物、细菌、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养分,净化水质,鲢鱼以浮游生物和细菌为食,浮游植物和细菌为甲鱼提供天然饵料。如此循环反复,使水质得到净化。

四、定期检测水质

综合化验检测中心跟踪检测水质标准,确定水质好坏。肉眼观察,养殖甲鱼良好而正常的水色为油绿或深褐色,如果水质变暗,变黑、灰白色,表面形成一层厚的浮膜,表明水质已经恶化。池水的透明度为25~30cm,透明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甲鱼的生长。甲鱼生长适宜温度为25~35℃,而最适合水温为28~30℃。定期对水质进行综合检测,常规检测项目有:pH值、溶解氧、氨氮、H2S等指标。通过水温、光照、营养盐类综合调控,保持水质。

1)pH值。低pH值,甲鱼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大,活动降低而死亡;高pH值,甲鱼表现为鳃黏液分泌物增加,氨氮毒性增强。但水质弱碱性会抑制霉菌的生长,防止白斑病的发生。最适宜的pH值为

7.5~8.5。调节方法是补充或注换新水尤其是池底换水;加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用明矾(硫酸铝)或石膏(硫酸钙)或熟石灰、小苏打调节pH值。

2)溶解氧管理措施。甲鱼是两栖动物,既可以用鳃呼吸,又可以用肺呼吸。甲鱼用肺呼吸时,必须浮在水面上,会消耗更多的体能,长期如此,甲鱼就会偏瘦。溶解氧太低表现为水质恶化快,甲鱼排泄的

粪便、食物的残渣等有机物沉淀在池底,这些有机物质被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分解成有毒的气体,如CH4、H2S、NH3等。水体颜色剧变,甲鱼摄食减少,生长不良,不活跃,要保持水中溶解氧(DO)大于3mg/L,调节的措施是定期开启增氧泵,检查气泡石是否完好,适当换水,确保有新鲜氧气供应。

3)氨氮的调节。氨氮的浓度过高,直接影响甲鱼的生长,甚至会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由于甲鱼在温室内养殖,室内环境相对比室外差,温室池内氨氮的浓度往往比较高。通过几年的测定发现,当氨氮的浓度小于10mg/L时,幼甲鱼是安全的;氨氮的浓度过高时,一定要大量换新水,同时对水体进行消毒,以免甲鱼不适应新环境而生病。

五、 注意事项

(1)换水不可过于频繁,换水过多会引起水质过清和对甲鱼的惊扰。

(2)在培植绿色植物时应注意,一是池中水生植物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光照和甲鱼的正常活动,夜间消耗氧气;二是要不断淘汰老种,培植幼苗,防止植物死亡后败坏水质,水生植物面积占池水面积不应超过1/4。

(3)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时,应该控制在0.5以内,在能忍耐的范围内,pH值相差不允许大于1。

(4)甲鱼的水温不能急剧下降,在适宜的温度下,稚甲鱼的温差不超过3℃,幼、成甲鱼不超过5℃。

浅析温室养殖甲鱼的水质管理技术

摘 要: 介绍了温室甲鱼养殖水质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坚持科学的投饵方法、加强日常管理、移植水生植物、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合理调节水质,以期促进温室甲鱼的养殖。

关键词: 温室;甲鱼;养殖;水质管理

温室养殖甲鱼,因通风条件差,换水量小,饲养池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使池水易富营养化而老化,从而影响甲鱼的正常生长。因此,加强冬季温室养殖甲鱼池水的质量管理,对减少甲鱼疾病、提高其成活率非常重要。

一、坚持科学的投饵方法,减少水质污染

建筑池塘时,在养殖甲鱼池塘北侧修建一略高于水面的饵料台,在饵料台和池水之间修一直径10~20cm半径形水沟,减少因甲鱼争食和跑动把饵料拖到水中造成饵料污染。同时有利于清除残饵,并可把刷洗饵料台的污水顺着水沟排到池外,减少水质污染。幼稚甲鱼入池后,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驯化,让其到食台摄食。饲料投喂要坚持“四定”,定时:上午9时、下午4时各投喂1次,使甲鱼养成按时进食的习惯;定量:根据每天的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一般日投量按甲鱼体重的3%~5%投喂,掌握在1h内吃完最好;定位:将配合饲料作

成细长条状,贴在食台上;定质: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并辅以鲜活饵料,防止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二、加强日常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每天中午开启通风孔,以利于通风换气,使有害气体逸出,为室内增加新鲜空气。每天清洗食台,防止甲鱼误食变质残渣。池内可加增氧设置,增氧并加速池内水流动,改善水质。定期泼洒二氧化氯等氯制剂,杀灭病原体,同时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待药力消失后,可施用一些活性酵素或光合细菌,增加池内的生物净化功能。根据池水的老化程度,定期换一部分新水。为节约能源,可在大棚内置火炉,这样能提高室温,减少池水蒸发,使棚内光照加强,有利于池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也可在火炉火墙上置一大桶,将水预热至池水温度相同时,抽出部分池底水,加入新水,有效防止水质老化。

三、移植水生植物,肥水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 在养甲鱼池中移植一些水葫芦、浮萍等绿色植物,既可吸收有害物质,减轻水质恶化程度,控制池水肥度,又可以为甲鱼提供良好的遮蔽生态环境,对净化水质有明显的作用。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既净化了水质,又净化了棚内的空气。同时也可以肥水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在幼甲鱼入池前,经过消毒处理后的池水,按1m3水均匀泼洒复合肥(如磷酸二胺等)3~5g。同时引进藻种(含绿藻较多的池水)5~8L。经过1周后,水逐渐变绿,再引进一些水蚤,放入池中。稚鳖入池后,若养殖池较大,

可放入一部分鲢、鳙鱼(比例为3∶1),这样浮游植物、细菌、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养分,净化水质,鲢鱼以浮游生物和细菌为食,浮游植物和细菌为甲鱼提供天然饵料。如此循环反复,使水质得到净化。

四、定期检测水质

综合化验检测中心跟踪检测水质标准,确定水质好坏。肉眼观察,养殖甲鱼良好而正常的水色为油绿或深褐色,如果水质变暗,变黑、灰白色,表面形成一层厚的浮膜,表明水质已经恶化。池水的透明度为25~30cm,透明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甲鱼的生长。甲鱼生长适宜温度为25~35℃,而最适合水温为28~30℃。定期对水质进行综合检测,常规检测项目有:pH值、溶解氧、氨氮、H2S等指标。通过水温、光照、营养盐类综合调控,保持水质。

1)pH值。低pH值,甲鱼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大,活动降低而死亡;高pH值,甲鱼表现为鳃黏液分泌物增加,氨氮毒性增强。但水质弱碱性会抑制霉菌的生长,防止白斑病的发生。最适宜的pH值为

7.5~8.5。调节方法是补充或注换新水尤其是池底换水;加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用明矾(硫酸铝)或石膏(硫酸钙)或熟石灰、小苏打调节pH值。

2)溶解氧管理措施。甲鱼是两栖动物,既可以用鳃呼吸,又可以用肺呼吸。甲鱼用肺呼吸时,必须浮在水面上,会消耗更多的体能,长期如此,甲鱼就会偏瘦。溶解氧太低表现为水质恶化快,甲鱼排泄的

粪便、食物的残渣等有机物沉淀在池底,这些有机物质被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分解成有毒的气体,如CH4、H2S、NH3等。水体颜色剧变,甲鱼摄食减少,生长不良,不活跃,要保持水中溶解氧(DO)大于3mg/L,调节的措施是定期开启增氧泵,检查气泡石是否完好,适当换水,确保有新鲜氧气供应。

3)氨氮的调节。氨氮的浓度过高,直接影响甲鱼的生长,甚至会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由于甲鱼在温室内养殖,室内环境相对比室外差,温室池内氨氮的浓度往往比较高。通过几年的测定发现,当氨氮的浓度小于10mg/L时,幼甲鱼是安全的;氨氮的浓度过高时,一定要大量换新水,同时对水体进行消毒,以免甲鱼不适应新环境而生病。

五、 注意事项

(1)换水不可过于频繁,换水过多会引起水质过清和对甲鱼的惊扰。

(2)在培植绿色植物时应注意,一是池中水生植物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光照和甲鱼的正常活动,夜间消耗氧气;二是要不断淘汰老种,培植幼苗,防止植物死亡后败坏水质,水生植物面积占池水面积不应超过1/4。

(3)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时,应该控制在0.5以内,在能忍耐的范围内,pH值相差不允许大于1。

(4)甲鱼的水温不能急剧下降,在适宜的温度下,稚甲鱼的温差不超过3℃,幼、成甲鱼不超过5℃。


相关文章

  • 绿色贸易壁垒对宁波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开题报告
  •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开 题 报 告 题 目 绿色贸易壁垒对宁波水产品出口的影响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125班 姓 名周佳颖 指导教师 董自光(讲师) 所在学院现代服务业学院 开题时间2015年12月 文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查看


  • 水产养殖工程论文
  •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班 级:水族一班 姓 名:张谦 学 号:[1**********]6 课程论文题目:<东方鑫座养殖场分析> 课程名称:水产养殖工程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 ...查看


  • 齐口裂腹鱼饲料中适宜脂肪需要量的研究
  • 动物营养学报2007,19(3):232-236 C^f,lesP.,o",,I口f D,A,lf,,l口ZⅣ"f-rfD,l 齐口裂腹鱼饲料中适宜脂肪需要量的研究 段.彪 向 枭 周兴华郑宗林吴青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 ...查看


  • 黑尾近红鲌池塘养殖试验
  • 黑尾近红鱼白池塘养殖试验 ◇ 曾庆祥1 朱恩华2 张家海1 钟建山1 1. 江西省赣州市水产研究所 341000 2. 赣南科学院 341000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u)隶属 ...查看


  • 农林学论文范文:我国水产品药物残留现状及整治措施
  • 在水产养殖中,药物在疾病的防治和治疗上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理念或者受到利益驱动,在养殖中滥用药物,使得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现象日益严重,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笔者就目前我国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现状及整治措施做一概述. 1 药物残留 ...查看


  • 水产品中赤潮毒素残留的风险评价
  • 第27卷第2期 2008年6月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VoL27No.2June.,2008文章编号:1008-830X(2008)02- ...查看


  • 关于水产品毕业论文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水产品质量与安全 系 别: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专 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班 级:孙清荣团队 学生姓名:张志良 学 号:[1**********]7 指导教师:孙清荣 2017年 4 月 目录 [摘要 ...查看


  • 会议论文摘要
  • 三亚华贵栉孔扇贝吊笼养殖技术及数量性状相关性研究 鄢朝 顾志峰 章华忠 王爱民①,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570225 本研究使用了网目为0.8厘米的聚丙烯挤塑网套住吊笼对华贵栉孔扇 ...查看


  • 常德市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 2010年第24卷第4期 作物研究 常德市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曾 庆玮 (常德市农业局,湖南常德415003) 摘要:农产品产地环境是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之一.重点阐述了常德市农业产地环境的现状,分析了常德市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