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老人晚年生活的调查
课程名称: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而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晚年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农村这一相对落后的地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又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养老理念是什么?本案就是通过对疑问农村老人的调查来分析这些疑问。我们的案主是南通市如东县双甸镇中心村的佘大爷。下面就是我就对佘大爷的调查总结的几个方面。
一、经济来源状况
佘大爷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年过花甲的他生活在农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他自己经营的小鱼塘,面积不是很大,每年差不多两三千的收入。其次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儿女平时和过年过节给的钱。因为生活在农村老人每年的支出并不多,所以佘大爷的生活还算是可以的。
二、健康及医疗状况
既然是针对老人的调查,就免不了要谈到健康和医疗的问题。老人告诉我,他的身体还很不错,还能挑一担的东西。他说,农村人像他这个年纪的身体都很好的。我问他有没有什么老年病的时候,他说,有时候会感到浑身酸痛的,过两天又好了,已经习惯了。我问他有没有作定期的体检的时候,他说,那没什么的何必去浪费钱呢。在医疗上我了解到农村现在都有农村医疗保险,老人也不例外,自己办了农村医疗保险。
通过一段的交流后我了解到,在健康医疗方面老人们还是很不在乎的,尽管有农村医疗保险,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小病就在家吃一些药物很少去医院的,至于去做定期的体检更是几乎没有,终其原因还是昂贵的医疗费用。
三、住房及养老状况
老人是和老伴两人居住的,并没有和儿女一起生活。这倒不是儿女不孝顺而不让他住,老人说:“自己这把骨头还能动,不想麻烦孩子们,等老了不能动了再说吧。”就这样老人和老伴住在鱼塘附近的小屋里。老人说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和我们不一样,生活方式也不一样。分开住能够避免很多的矛盾,而且自己单独住自己就不必那么的拘束。
在养老问题上,老人讲现在自己还能动,就自己养自己吧,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我问了一下真到他老了手脚不便了,打算怎么样,有没有想过到养老院里度过。老人讲,农村人有儿有女的去养老院要让人家笑话的。还是让儿女们养吧。我问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打算怎么样让他们来养老。老人讲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养老当然不能靠女儿啦,让两个儿子分担吧。我又问两个儿子怎么样让两个儿子分担呢,老人说,按照农村里习惯的做法轮流过吧,按月轮着来,不欺谁也不向着哪个。两个儿子还算孝顺,在养老的问题上应该没什么问题的。 四、精神文化生活
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一块很重要的部分,但这一部分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了。在这方面,佘大爷自己最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电视,在农村最普遍花费最低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看电视。于此同时佘大爷有时还在自己的鱼塘里钓钓鱼,修养
生息。或者和邻居打打牌。基本上没有体育锻炼活动很少看报纸。
我问老人儿女们有没有抽时间来陪陪他,他说,平时儿女要上班工作就已经够累的了,就算他们有那个心窝也舍不得啊。在外上大学的孙子一年就回来几次,不过每次回来都会到他那里玩玩,和他聊聊天,已经很满足了。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来,老人还是很希望儿女们能够经常陪陪他们的。从心理上讲老年人是很需要儿女在身边的。但老人也知道儿女们各有各的工作有各自的家庭要去照顾,自己不能要求太多。当我问老人现在最大的心愿时,老人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女们都能生活的好好的。
通过对佘大爷的交流,可以看出现阶段农村的养老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老人的养老的观念模式上和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欠缺。所以在现阶段的农村还有许多要改善的方面
首先,建立健全城乡医疗保健网点。因老致贫和因病致贫是农村老年人生活艰难的重要原因,和城镇有退休金的职工比较,农村老人最怕的是“病”,农村老年人体弱多病时,难以对土地再次付出必要的劳动,收益必然会下降,造成极度贫困。乡村医务所治不好大病,到大医院又治不起,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僵局。因此,在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同时,要加快建立方便群众,收费低廉,条件好,医术高明的医疗机构,彻底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
其次,加快完善农村社会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设施,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民间社会创办各类政府补贴一些、社会赞助一些、个人投资一些的社会福利型养老机构。要优先做好“三无”老人的生活资金保障,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使他们得到无偿的照顾和服务。
再次,把老年活动场地建设纳入社会公共建设规划,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内容,根据各地情况,充分利用闲置房屋,采取改建、扩建相结合,建立几处老年活动场所。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春节、老人节等重大节日,广泛举办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充分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于农村老人晚年生活的调查
课程名称: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而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晚年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农村这一相对落后的地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又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养老理念是什么?本案就是通过对疑问农村老人的调查来分析这些疑问。我们的案主是南通市如东县双甸镇中心村的佘大爷。下面就是我就对佘大爷的调查总结的几个方面。
一、经济来源状况
佘大爷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年过花甲的他生活在农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他自己经营的小鱼塘,面积不是很大,每年差不多两三千的收入。其次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儿女平时和过年过节给的钱。因为生活在农村老人每年的支出并不多,所以佘大爷的生活还算是可以的。
二、健康及医疗状况
既然是针对老人的调查,就免不了要谈到健康和医疗的问题。老人告诉我,他的身体还很不错,还能挑一担的东西。他说,农村人像他这个年纪的身体都很好的。我问他有没有什么老年病的时候,他说,有时候会感到浑身酸痛的,过两天又好了,已经习惯了。我问他有没有作定期的体检的时候,他说,那没什么的何必去浪费钱呢。在医疗上我了解到农村现在都有农村医疗保险,老人也不例外,自己办了农村医疗保险。
通过一段的交流后我了解到,在健康医疗方面老人们还是很不在乎的,尽管有农村医疗保险,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小病就在家吃一些药物很少去医院的,至于去做定期的体检更是几乎没有,终其原因还是昂贵的医疗费用。
三、住房及养老状况
老人是和老伴两人居住的,并没有和儿女一起生活。这倒不是儿女不孝顺而不让他住,老人说:“自己这把骨头还能动,不想麻烦孩子们,等老了不能动了再说吧。”就这样老人和老伴住在鱼塘附近的小屋里。老人说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和我们不一样,生活方式也不一样。分开住能够避免很多的矛盾,而且自己单独住自己就不必那么的拘束。
在养老问题上,老人讲现在自己还能动,就自己养自己吧,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我问了一下真到他老了手脚不便了,打算怎么样,有没有想过到养老院里度过。老人讲,农村人有儿有女的去养老院要让人家笑话的。还是让儿女们养吧。我问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打算怎么样让他们来养老。老人讲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养老当然不能靠女儿啦,让两个儿子分担吧。我又问两个儿子怎么样让两个儿子分担呢,老人说,按照农村里习惯的做法轮流过吧,按月轮着来,不欺谁也不向着哪个。两个儿子还算孝顺,在养老的问题上应该没什么问题的。 四、精神文化生活
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一块很重要的部分,但这一部分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了。在这方面,佘大爷自己最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电视,在农村最普遍花费最低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看电视。于此同时佘大爷有时还在自己的鱼塘里钓钓鱼,修养
生息。或者和邻居打打牌。基本上没有体育锻炼活动很少看报纸。
我问老人儿女们有没有抽时间来陪陪他,他说,平时儿女要上班工作就已经够累的了,就算他们有那个心窝也舍不得啊。在外上大学的孙子一年就回来几次,不过每次回来都会到他那里玩玩,和他聊聊天,已经很满足了。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来,老人还是很希望儿女们能够经常陪陪他们的。从心理上讲老年人是很需要儿女在身边的。但老人也知道儿女们各有各的工作有各自的家庭要去照顾,自己不能要求太多。当我问老人现在最大的心愿时,老人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女们都能生活的好好的。
通过对佘大爷的交流,可以看出现阶段农村的养老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老人的养老的观念模式上和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欠缺。所以在现阶段的农村还有许多要改善的方面
首先,建立健全城乡医疗保健网点。因老致贫和因病致贫是农村老年人生活艰难的重要原因,和城镇有退休金的职工比较,农村老人最怕的是“病”,农村老年人体弱多病时,难以对土地再次付出必要的劳动,收益必然会下降,造成极度贫困。乡村医务所治不好大病,到大医院又治不起,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僵局。因此,在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同时,要加快建立方便群众,收费低廉,条件好,医术高明的医疗机构,彻底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
其次,加快完善农村社会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设施,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民间社会创办各类政府补贴一些、社会赞助一些、个人投资一些的社会福利型养老机构。要优先做好“三无”老人的生活资金保障,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使他们得到无偿的照顾和服务。
再次,把老年活动场地建设纳入社会公共建设规划,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内容,根据各地情况,充分利用闲置房屋,采取改建、扩建相结合,建立几处老年活动场所。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春节、老人节等重大节日,广泛举办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充分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