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教心概述
1. 教心定义:学
教
互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
2. 学与教5要素
学生:主体因素;面对差异(群体、个体) 因材施教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与教育学内容一致,可联系理解
教学环境:
3. 学与教的过程
学习:加涅8阶段 每阶段名称要了解
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中心、师生互动 可联系教育学相关内容理解
评价反思:(第6页的图示整体就是教心研究内容)
4. 教心发展历史
思想源于19世纪初,附身于其他学科
1903年 桑代克 教心之父 《教心》的出版成为里程碑 标志着其诞生
布鲁纳的出现 教心发展到成熟期 理论体系逐步建立
中国:教育理念产生历史早,基本路线是学习外国理论、联系中国实际 ;人物 潘菽
5. 教心意义 简答4条 第12页
6. 教心研究原则
客观性
发展性 每条的含义 要了解 第14页
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性:有伦理意识
7. 教心研究方法
观察
实验
调查 定义、区别掌握 第15页
行动研究
习题训练
二章 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1. 心理发展的定义
2. 心理发展4特征
连续性、阶段性:量变与质变
定向性、顺序性:方向不可逆
定义、含义掌握
不平衡性:各阶段速度非一致
差异性
3. 关键期 定义掌握 第23页
2——3岁 口头语言;3——4岁 书面语言;12岁前 外语发展
4. 皮亚杰 儿童发展心理学超级牛B 人物 认知发展阶段论内容全部必考
图式:定义 24页
同化、顺应:定义、区别 24页 平衡:定义、理解
感知阶段(0——2)
特征:活动仅限于感知;刚刚能区分主客体、客体永久
前运算阶段(2——7)
特征:掌握了口头语言;思维受表象控制,单向刻板不可逆(不能守恒);自我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7——11)
特征:抽象概念、逻辑推理需依赖具体事物;思维多向可逆(守恒形成);去自我中心
形式运算阶段(11——16)
特征:思维水平接近成人;假设—演绎推理的形成;不喜欢命令强制性的教育方式
5.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对教师的启示
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
设计教学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最近发展区理论 定义 第27页
意义 对教学设计、对学生发展
6. 人格 定义 28页
又称个性;决定个体行为;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综合的;
7. 人格发展阶段论
本我:快乐的我;追求快乐;无意识;不被察觉
人格结构 自我:现实的我;可意识
超我:道德的我;按社会准则约束自己 口腔期:0—12月;吸吮、咬等口腔活动满足本能需求
发展阶段
肛门期:12月—3岁;肛门性格 性器期:3—6岁;恋父恋母情结 潜伏期:5—12岁;兴趣转向外物、同性友谊 生殖期:12—成年;青春期、两性认识
8.自我意识含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9.自我意识的发展 生理自我 婴幼儿期 0—3岁
社会自我 初中阶段
心理自我 学生特点“爱做心理测试”
10.认知差异 简答、论述
认知方式定义 33页
场依存 :依赖环境、偏文科
知觉角度 场独立 :自身参照、偏理科
解决问题 冲动型 :做了再想
沉思型 :想了再做
思维特征 辐合型
发散型
立法型 :创造、自主方式
自我管理 执法型 :执行、遵规守纪
司法型 :喜欢评价
11.学习风格的分类(知道类型即可 考精确定义的可能性不大)
感官思考型;感官感受型;直觉思考型;直觉感受型
12.智力差异(IQ)
智力分段表:100为常态;大于130 天才;小于70 弱智
存在性别差异
13.多元智能理论 (新加内容 通常简答)
语言智能:口头表达、文字处理;作家、主持人、律师
数理逻辑智能:计算、推理、数学运算;科学家、会计师
空间智能:感知视觉空间;设计师
身体运动智能:运用身体表达、创造;运动员、舞者
音乐智能:感知旋律,节奏;音乐家 人际交往智能:政治家、外交家 内省智能:善于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哲学家、教师、心理学家 自然观察者智能:天文学家、考古学家
1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因材施教:因什么才、施什么教(条件、对策、环境、媒体)
15.性格差异
性格定义:稳定的、习惯化的 38页
意义: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性格及差异性的基础上 思考授课方式等
习题训练
三章 学习理论 超重点章节!!要全部掌握!可出N多简答、论述题
1.学习的广义定义和6点实质 理解掌握 42页
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四有”、短时间内的 43页
2.联结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
(1)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了解、能说出实验过程 46页过程图
获得: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几个概念掌握 消退
泛化:建立初期
分化:与泛化相反
(2)桑代克试误说 (一般了解 其主要意义在于对其后理论的借鉴意义!)
提出某行为可以影响未来行为
效果律: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是否满意) 几个概念掌握 练习律
准备律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了解、能说出实验过程
行为 应答性:特定刺激引发的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无特定刺激 有机体自发反应
强化与惩罚:行为发生的频率升高或降低
在教学上的应用,用以控制学生行为
3.认知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心理学、完形派心理学)
(1)苛勒完形顿悟说
学习是主体内部完形过程中的顿悟
(2)托尔曼符号学习 学习是有目的的、主体性的 潜伏学习的概念:未获得强化之前 学习已经存在
(3)布鲁纳认知发现论 (课改实践者)
1 认知生长、表征(信息以什么形式储存在人脑里)
动作表征 映像表征 符号表征
2 学习实质: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观 认知结构:概念 54页
认知结构可使知识系统组织、举一反三
3 学习过程:获得 转化 评价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只要考就是大题 (-┏) 是课改的理论基础 但体系还在发展中„„不会深入考!
知识观:知识是人们对客观的理解,是变化、发展的
基本观点 学习观: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注重自我发展
学生观:学生在已有经验上学习新知识,不能强灌 强调主动性
支架式教学:建立概念框架
情景教学:真实性的情境
理论应用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习题训练
一章 教心概述
1. 教心定义:学
教
互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
2. 学与教5要素
学生:主体因素;面对差异(群体、个体) 因材施教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与教育学内容一致,可联系理解
教学环境:
3. 学与教的过程
学习:加涅8阶段 每阶段名称要了解
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中心、师生互动 可联系教育学相关内容理解
评价反思:(第6页的图示整体就是教心研究内容)
4. 教心发展历史
思想源于19世纪初,附身于其他学科
1903年 桑代克 教心之父 《教心》的出版成为里程碑 标志着其诞生
布鲁纳的出现 教心发展到成熟期 理论体系逐步建立
中国:教育理念产生历史早,基本路线是学习外国理论、联系中国实际 ;人物 潘菽
5. 教心意义 简答4条 第12页
6. 教心研究原则
客观性
发展性 每条的含义 要了解 第14页
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性:有伦理意识
7. 教心研究方法
观察
实验
调查 定义、区别掌握 第15页
行动研究
习题训练
二章 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1. 心理发展的定义
2. 心理发展4特征
连续性、阶段性:量变与质变
定向性、顺序性:方向不可逆
定义、含义掌握
不平衡性:各阶段速度非一致
差异性
3. 关键期 定义掌握 第23页
2——3岁 口头语言;3——4岁 书面语言;12岁前 外语发展
4. 皮亚杰 儿童发展心理学超级牛B 人物 认知发展阶段论内容全部必考
图式:定义 24页
同化、顺应:定义、区别 24页 平衡:定义、理解
感知阶段(0——2)
特征:活动仅限于感知;刚刚能区分主客体、客体永久
前运算阶段(2——7)
特征:掌握了口头语言;思维受表象控制,单向刻板不可逆(不能守恒);自我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7——11)
特征:抽象概念、逻辑推理需依赖具体事物;思维多向可逆(守恒形成);去自我中心
形式运算阶段(11——16)
特征:思维水平接近成人;假设—演绎推理的形成;不喜欢命令强制性的教育方式
5.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对教师的启示
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
设计教学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最近发展区理论 定义 第27页
意义 对教学设计、对学生发展
6. 人格 定义 28页
又称个性;决定个体行为;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综合的;
7. 人格发展阶段论
本我:快乐的我;追求快乐;无意识;不被察觉
人格结构 自我:现实的我;可意识
超我:道德的我;按社会准则约束自己 口腔期:0—12月;吸吮、咬等口腔活动满足本能需求
发展阶段
肛门期:12月—3岁;肛门性格 性器期:3—6岁;恋父恋母情结 潜伏期:5—12岁;兴趣转向外物、同性友谊 生殖期:12—成年;青春期、两性认识
8.自我意识含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9.自我意识的发展 生理自我 婴幼儿期 0—3岁
社会自我 初中阶段
心理自我 学生特点“爱做心理测试”
10.认知差异 简答、论述
认知方式定义 33页
场依存 :依赖环境、偏文科
知觉角度 场独立 :自身参照、偏理科
解决问题 冲动型 :做了再想
沉思型 :想了再做
思维特征 辐合型
发散型
立法型 :创造、自主方式
自我管理 执法型 :执行、遵规守纪
司法型 :喜欢评价
11.学习风格的分类(知道类型即可 考精确定义的可能性不大)
感官思考型;感官感受型;直觉思考型;直觉感受型
12.智力差异(IQ)
智力分段表:100为常态;大于130 天才;小于70 弱智
存在性别差异
13.多元智能理论 (新加内容 通常简答)
语言智能:口头表达、文字处理;作家、主持人、律师
数理逻辑智能:计算、推理、数学运算;科学家、会计师
空间智能:感知视觉空间;设计师
身体运动智能:运用身体表达、创造;运动员、舞者
音乐智能:感知旋律,节奏;音乐家 人际交往智能:政治家、外交家 内省智能:善于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哲学家、教师、心理学家 自然观察者智能:天文学家、考古学家
1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因材施教:因什么才、施什么教(条件、对策、环境、媒体)
15.性格差异
性格定义:稳定的、习惯化的 38页
意义: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性格及差异性的基础上 思考授课方式等
习题训练
三章 学习理论 超重点章节!!要全部掌握!可出N多简答、论述题
1.学习的广义定义和6点实质 理解掌握 42页
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四有”、短时间内的 43页
2.联结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
(1)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了解、能说出实验过程 46页过程图
获得: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几个概念掌握 消退
泛化:建立初期
分化:与泛化相反
(2)桑代克试误说 (一般了解 其主要意义在于对其后理论的借鉴意义!)
提出某行为可以影响未来行为
效果律: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是否满意) 几个概念掌握 练习律
准备律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了解、能说出实验过程
行为 应答性:特定刺激引发的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无特定刺激 有机体自发反应
强化与惩罚:行为发生的频率升高或降低
在教学上的应用,用以控制学生行为
3.认知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心理学、完形派心理学)
(1)苛勒完形顿悟说
学习是主体内部完形过程中的顿悟
(2)托尔曼符号学习 学习是有目的的、主体性的 潜伏学习的概念:未获得强化之前 学习已经存在
(3)布鲁纳认知发现论 (课改实践者)
1 认知生长、表征(信息以什么形式储存在人脑里)
动作表征 映像表征 符号表征
2 学习实质: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观 认知结构:概念 54页
认知结构可使知识系统组织、举一反三
3 学习过程:获得 转化 评价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只要考就是大题 (-┏) 是课改的理论基础 但体系还在发展中„„不会深入考!
知识观:知识是人们对客观的理解,是变化、发展的
基本观点 学习观: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注重自我发展
学生观:学生在已有经验上学习新知识,不能强灌 强调主动性
支架式教学:建立概念框架
情景教学:真实性的情境
理论应用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习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