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
第一课时
一 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简介作者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敬业与乐业》。《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九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2)介绍作者,学生读注释: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初中七年级上册学过他的《最苦于最乐》。梁启超真的很了不起 ,这个人太有智慧了,所以他才能够把他的九个孩子,全部培养成中国近代的生物学家、数学家、建筑学家等等。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成的故事》八年级课文。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院士。
2、大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自然段标上小序号 ;
3、学习字词 ,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容赦 旁骛 亵渎 骈进 痀偻 承蜩 强聒不舍
(2)同学们把这些词语一起读两遍,开始!
(3)解释词语,读注释,大声读。
敬业乐群 安居乐业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4)同学们把这些词语一起读两遍,开始!
二 再读课文,诵读抄写文中引用的经典名句。
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文中运用的那些名人名言,
①找出来并抄写下来,②再读给全班听,③然后解释这些句子的含义。 孔子:5处
朱子:1处
庄子:2处
曾文正:1处
三 再速读课文,挑出文中你认为有感触的和梁氏共鸣的语句 ,说说你的理解。 现在找出一句你觉得特别有感触的,圈出来,然后,大声地朗读出来不用解释。 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⑸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⑹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⑻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⑼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四 浏览课文,梳理内容 ,理出课文结构。
1、 教师:这是一篇议论文,简要介绍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来支撑、证明观点的道理和事实就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之为论证方法.
梳理基本内容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方法:找一个段落的中心句。看一个段落的中心句,要先看它开头,然后看它的结尾,开头结尾都没有,再看中间啊,。
(1)中心论点:在第1段,快找„„ 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中心论点下边还有三个分论点,一目了然。
分论点在第2段、第6段和第8段,快找„„
第一个分论点在第2段段尾,----“有业之必要”
第2个分论点在第6段在段首,-----“第一要敬业”
第3个分论点在第8段段首。-----“第二要乐业”
2、咱们再找一找文章运用的论据:
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文中运用的那些名人名言,就是理论论据。
全文还有很多事实论据,就是别人的故事 ------百丈禅师的事例、大总统与拉黄包车的作比较、木匠、政治家、军人、英国人、法国人的事例,这些都是事实论据。
3、在组织运用这些不同的论据时,就构成了不同的论证方法,不同的论据它们也就对应着相应的论证方法„„
本文用了讲道理论证„„ 本文用了摆事实论证„„ 本文用了对比论证„„
4、总结一下文章的结构-----议论文讲究严密的逻辑思维,所以理清思路对于议论
文的学习特别重要,我们来学习编写提纲以理清思路。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不二法门)
有业(必要)
分析: 敬业(最为必要,最为有利)
乐业(使生活有价值,是理想的生活)
勉励学生: 敬业乐业==责任心+趣味 --------(合理的生活)
5、小结:我们看文章,先说的敬业,然后说的乐业,语言表达的形式上是一模一样的,请问,可不可以先说乐业,再说敬业?换一换,可以吗? 谁来说理由 。 生:如果一个人不尊敬自己的职业的话,他也不会从这个职业当中获得乐趣,获得乐业要比敬业困难度更高一些
师:很好,他有一个内在的顺序,内在的逻辑必须是先“敬”,然后你才能到达“乐”的境界。
师: 这个文章结构,看一下,这是最典型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点玄妙都没有,全文就是一个什么结构啊?
生:总——分——总 师:梁启超这样的大学问家,你看,写文章的时候都讲究总分总,都讲究把分论点表达得那么清楚,眉清目秀,所以,我们要学习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
2. 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一) 学生读课文2-----5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
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2、 “难矣哉”“难”意思----不好、不行。
(二)学生朗读6---7段
1、教师: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2、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3、在这部分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三)学生自读课文8-9段,提问、思考。
1. 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 第9段,结束全文再提中心论点——责任心加趣味就是敬业与乐业。
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
1. 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敬业与乐业
第一课时
一 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简介作者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敬业与乐业》。《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九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2)介绍作者,学生读注释: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初中七年级上册学过他的《最苦于最乐》。梁启超真的很了不起 ,这个人太有智慧了,所以他才能够把他的九个孩子,全部培养成中国近代的生物学家、数学家、建筑学家等等。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成的故事》八年级课文。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院士。
2、大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自然段标上小序号 ;
3、学习字词 ,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容赦 旁骛 亵渎 骈进 痀偻 承蜩 强聒不舍
(2)同学们把这些词语一起读两遍,开始!
(3)解释词语,读注释,大声读。
敬业乐群 安居乐业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4)同学们把这些词语一起读两遍,开始!
二 再读课文,诵读抄写文中引用的经典名句。
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文中运用的那些名人名言,
①找出来并抄写下来,②再读给全班听,③然后解释这些句子的含义。 孔子:5处
朱子:1处
庄子:2处
曾文正:1处
三 再速读课文,挑出文中你认为有感触的和梁氏共鸣的语句 ,说说你的理解。 现在找出一句你觉得特别有感触的,圈出来,然后,大声地朗读出来不用解释。 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⑸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⑹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⑻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⑼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四 浏览课文,梳理内容 ,理出课文结构。
1、 教师:这是一篇议论文,简要介绍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来支撑、证明观点的道理和事实就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之为论证方法.
梳理基本内容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方法:找一个段落的中心句。看一个段落的中心句,要先看它开头,然后看它的结尾,开头结尾都没有,再看中间啊,。
(1)中心论点:在第1段,快找„„ 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中心论点下边还有三个分论点,一目了然。
分论点在第2段、第6段和第8段,快找„„
第一个分论点在第2段段尾,----“有业之必要”
第2个分论点在第6段在段首,-----“第一要敬业”
第3个分论点在第8段段首。-----“第二要乐业”
2、咱们再找一找文章运用的论据:
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文中运用的那些名人名言,就是理论论据。
全文还有很多事实论据,就是别人的故事 ------百丈禅师的事例、大总统与拉黄包车的作比较、木匠、政治家、军人、英国人、法国人的事例,这些都是事实论据。
3、在组织运用这些不同的论据时,就构成了不同的论证方法,不同的论据它们也就对应着相应的论证方法„„
本文用了讲道理论证„„ 本文用了摆事实论证„„ 本文用了对比论证„„
4、总结一下文章的结构-----议论文讲究严密的逻辑思维,所以理清思路对于议论
文的学习特别重要,我们来学习编写提纲以理清思路。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不二法门)
有业(必要)
分析: 敬业(最为必要,最为有利)
乐业(使生活有价值,是理想的生活)
勉励学生: 敬业乐业==责任心+趣味 --------(合理的生活)
5、小结:我们看文章,先说的敬业,然后说的乐业,语言表达的形式上是一模一样的,请问,可不可以先说乐业,再说敬业?换一换,可以吗? 谁来说理由 。 生:如果一个人不尊敬自己的职业的话,他也不会从这个职业当中获得乐趣,获得乐业要比敬业困难度更高一些
师:很好,他有一个内在的顺序,内在的逻辑必须是先“敬”,然后你才能到达“乐”的境界。
师: 这个文章结构,看一下,这是最典型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点玄妙都没有,全文就是一个什么结构啊?
生:总——分——总 师:梁启超这样的大学问家,你看,写文章的时候都讲究总分总,都讲究把分论点表达得那么清楚,眉清目秀,所以,我们要学习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
2. 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一) 学生读课文2-----5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
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2、 “难矣哉”“难”意思----不好、不行。
(二)学生朗读6---7段
1、教师: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2、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3、在这部分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三)学生自读课文8-9段,提问、思考。
1. 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 第9段,结束全文再提中心论点——责任心加趣味就是敬业与乐业。
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
1. 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