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发展分析

美国经济发展分析之

农业

纵观美国历史,农业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乃至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奠定了基础。

1865年以后,影响美国农业耕作技术改进的因素是农业科学不断发展和政府各种形式的有限干预。政府从三个方面采取发展农业的措施:第一,教育和科学研究;第二,通过立法改革来保护农业集团的利益;第三,灌溉和垦荒援助。所以,联邦政府对农业管理机构的调整,充实和完善,以及随后它对农业生产的干预,这就强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

一.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机械,是农业迅速发展的关键

随着西进运动的发展,人口的移动,大片荒地被开垦,地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1861-1865年南北战争爆发后,一百多万农民为响应林肯政府的号召参加了北方军队,造成农场劳动力更加短缺,加以当时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和粮食价格的上扬,使生产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成了有利可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业机械化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这时,美国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由于贝塞麦、马丁和西门子,以及托马斯新的冶炼方法的发明和应用而得到了迅速发展,使改良农具和制造新的农业机械成为可能。于是,1860年后,在美国开始了一场农业技术革命。“可以正确无误地说,美国的农业革命,在使用机器方面,是出现于1860年以后的那半个世纪”

美国农业从翻耕、播种、施肥、中耕、收割、打谷到袋装的每一道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但是必须指出,从1860-1910年这一时期,美国农业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主要是建立在以畜力为动力的基础上的。以蒸汽作为动力的拖拉机,虽然在十九世纪末开始了使用,然而,由于它比较笨重和庞大,因而不易推广。只是内燃机的创制和石油的开发并应用于农业之后才使这种类型的拖拉机比较迅速地得到推广使用。从此,以内燃机为动力机的农业机械和用具才开始逐步代替畜力机械。但是,直到1940年美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农业机械化才算基本

完成。

这场农业技术革命,使美国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极大地促进了耕地面积的扩大,在1860年后的半个世纪中翻了一番还多;二是劳动生产率成倍地得到提高。三是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美国农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达3%”,农业生产量增加了三倍。

二.工业、交通运输业支援农业,加快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

美国自南北战争后,由于北方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而独掌了政权,因此,它可以利用手中权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工业如重工业在1860-1913年间,生铁的产量由84万吨增加到3146万吨,钢的生产量由1万吨增加到3180万吨,煤的开采量由1820万吨增加到5亿1710万吨。同一时期,机器制造工业特别是农业机器制造业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石油开采量在1860-1910年间由50万桶增加到2亿0960万桶。作为新兴工业——汽车工业从1895年开始生产,1900年其产量不过4000辆。但是,到1914年急剧地上升到56.8781万辆。铁路建筑更是得到飞速发展。1869年,横贯北美大陆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后,到十九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又有四条这样的铁路干线相继峻工并投入运转,结果使美国铁路总长度在1865-1913年间由3.5万英里增加到37.9万英里,占全世界铁路线总长度的二分之一。

重工业的急速发展,并且已在工业中起主导作用,这就为国民经济各部门 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廉价的能源,同时也就为农业部门源源不断地提供了近代化的技术装备和廉价的能源,从而加快了农业的技术改造,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大规模铁路的修筑,对于开拓西部大平原和落基山地区;对于促进西部、北部和南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对于沟通工业发达的东部地区和盛产农牧产品的西部各州之间的联系,发展国内外贸易,以最终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正如吉尔伯特·C·菲特等指出:“铁路的发展既扩大了国内市场,也扩展了国外市场。增筑的铁路线大部分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各大农业州境内,这就使农作物和牲畜运到东部市场更容易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使农产品比过去更容易到达市场,为农民专门生产对他最适宜的农作物创造了条件。农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农产品运到遥运的市场,所以农业的地区专业化也切实可行了。随

着铁路运输和远洋航远业的改进,农产品的运输费用已大大降低。”

三.重视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重视农业技术人材的培养,为农业的腾飞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1857年,美国政府在密执安州创建了最早的农学院,然而,农业教育的大发展是在1862年“宅地法”实施后。这一年,国会通过了《莫里尔赠地学院法》。根据这个法案,“各州可向联邦政府领取国有土地,以创办及补助培养农业及工艺人材的高等学校,领取的土地额按各该州的国会议员人数计算,每一议员为三万英亩”。之后,联邦政府向各州总共提供了1300万英亩土地。于是,各州利用中央政府无偿提供的土地进行拍卖,将所得资金用来创办或者扩大培养农业及工艺人材的高等院校。到1916年,美国全国因接受赠地而建立起来的高等农业院校共68所。这些新建的农业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本州农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出发,开设与其相关的课程,并围绕本州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这样,它不仅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学技术人材,而且成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指导中心。“农业学院之适应农业的需要,正如工程和工商管理的专门学校适应了工业和管理的需要一样。这些学校培养出一批受过训练的人材,他们受到的训练使他们能不断接受各种新发现,因而使他们所干的工作更有效益。”

美国联邦政府不但注意发展农业教育,而且对开展农业方面的研究和设立农业实验站给予高度重视。1875年,康涅狄克州首创第一所农业实验站。接着,全国各州以此作为样板,纷纷建立了各种农业实验站。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1887年国会通过《海琪法令》。它规定由联邦政府一年拨给每个州15000元作为研究经费,以建立农业实验站,并在各县普遍配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到1893年,全国农业实验站已达56个,稍后则又发展到66个。1914年。国全又通过《斯密——利维法令》,它规定“扩大联邦援助科研工作的范围。”根据这个法令,州立农业院校通过通信联系、出版图书和讲演,以及表演新农业技术和农用设备,把他们的科研成果直接交给农场主”。由于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密切配合,所以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不断取得突破:新的农业机械和用具、新的优良品种以及新的农业生产方法„„频频出现,与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新作物、新农艺和新农机一起很快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其结

果必然使美国农业产量成倍增长,总产值在1860-1900年间由22亿美元增加到58亿美元,增长近二倍。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轻工业,重工业的发展,也为美国在混乱的二十世纪的战乱年代中的得到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在的美国农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现代最新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高效率的大农业。农业生产总值、许多重要农产品产量以及出口总量都占世界首位。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占全球20%,排名第一;谷物出口占全球40%,排名第一;玉米出口占全球70%,排名第一;大豆出口占全球67%,排名第一;棉花出口占全球26%,排名第一;小麦出口占全球37%,排名第一;肉类出口占全球7.4,排名第一。

可以说农业为美国的崛起和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做出巨大的贡献。

美国经济发展分析之

农业

纵观美国历史,农业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乃至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奠定了基础。

1865年以后,影响美国农业耕作技术改进的因素是农业科学不断发展和政府各种形式的有限干预。政府从三个方面采取发展农业的措施:第一,教育和科学研究;第二,通过立法改革来保护农业集团的利益;第三,灌溉和垦荒援助。所以,联邦政府对农业管理机构的调整,充实和完善,以及随后它对农业生产的干预,这就强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

一.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机械,是农业迅速发展的关键

随着西进运动的发展,人口的移动,大片荒地被开垦,地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1861-1865年南北战争爆发后,一百多万农民为响应林肯政府的号召参加了北方军队,造成农场劳动力更加短缺,加以当时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和粮食价格的上扬,使生产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成了有利可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业机械化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这时,美国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由于贝塞麦、马丁和西门子,以及托马斯新的冶炼方法的发明和应用而得到了迅速发展,使改良农具和制造新的农业机械成为可能。于是,1860年后,在美国开始了一场农业技术革命。“可以正确无误地说,美国的农业革命,在使用机器方面,是出现于1860年以后的那半个世纪”

美国农业从翻耕、播种、施肥、中耕、收割、打谷到袋装的每一道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但是必须指出,从1860-1910年这一时期,美国农业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主要是建立在以畜力为动力的基础上的。以蒸汽作为动力的拖拉机,虽然在十九世纪末开始了使用,然而,由于它比较笨重和庞大,因而不易推广。只是内燃机的创制和石油的开发并应用于农业之后才使这种类型的拖拉机比较迅速地得到推广使用。从此,以内燃机为动力机的农业机械和用具才开始逐步代替畜力机械。但是,直到1940年美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农业机械化才算基本

完成。

这场农业技术革命,使美国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极大地促进了耕地面积的扩大,在1860年后的半个世纪中翻了一番还多;二是劳动生产率成倍地得到提高。三是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美国农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达3%”,农业生产量增加了三倍。

二.工业、交通运输业支援农业,加快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

美国自南北战争后,由于北方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而独掌了政权,因此,它可以利用手中权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工业如重工业在1860-1913年间,生铁的产量由84万吨增加到3146万吨,钢的生产量由1万吨增加到3180万吨,煤的开采量由1820万吨增加到5亿1710万吨。同一时期,机器制造工业特别是农业机器制造业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石油开采量在1860-1910年间由50万桶增加到2亿0960万桶。作为新兴工业——汽车工业从1895年开始生产,1900年其产量不过4000辆。但是,到1914年急剧地上升到56.8781万辆。铁路建筑更是得到飞速发展。1869年,横贯北美大陆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后,到十九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又有四条这样的铁路干线相继峻工并投入运转,结果使美国铁路总长度在1865-1913年间由3.5万英里增加到37.9万英里,占全世界铁路线总长度的二分之一。

重工业的急速发展,并且已在工业中起主导作用,这就为国民经济各部门 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廉价的能源,同时也就为农业部门源源不断地提供了近代化的技术装备和廉价的能源,从而加快了农业的技术改造,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大规模铁路的修筑,对于开拓西部大平原和落基山地区;对于促进西部、北部和南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对于沟通工业发达的东部地区和盛产农牧产品的西部各州之间的联系,发展国内外贸易,以最终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正如吉尔伯特·C·菲特等指出:“铁路的发展既扩大了国内市场,也扩展了国外市场。增筑的铁路线大部分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各大农业州境内,这就使农作物和牲畜运到东部市场更容易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使农产品比过去更容易到达市场,为农民专门生产对他最适宜的农作物创造了条件。农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农产品运到遥运的市场,所以农业的地区专业化也切实可行了。随

着铁路运输和远洋航远业的改进,农产品的运输费用已大大降低。”

三.重视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重视农业技术人材的培养,为农业的腾飞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1857年,美国政府在密执安州创建了最早的农学院,然而,农业教育的大发展是在1862年“宅地法”实施后。这一年,国会通过了《莫里尔赠地学院法》。根据这个法案,“各州可向联邦政府领取国有土地,以创办及补助培养农业及工艺人材的高等学校,领取的土地额按各该州的国会议员人数计算,每一议员为三万英亩”。之后,联邦政府向各州总共提供了1300万英亩土地。于是,各州利用中央政府无偿提供的土地进行拍卖,将所得资金用来创办或者扩大培养农业及工艺人材的高等院校。到1916年,美国全国因接受赠地而建立起来的高等农业院校共68所。这些新建的农业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本州农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出发,开设与其相关的课程,并围绕本州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这样,它不仅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学技术人材,而且成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指导中心。“农业学院之适应农业的需要,正如工程和工商管理的专门学校适应了工业和管理的需要一样。这些学校培养出一批受过训练的人材,他们受到的训练使他们能不断接受各种新发现,因而使他们所干的工作更有效益。”

美国联邦政府不但注意发展农业教育,而且对开展农业方面的研究和设立农业实验站给予高度重视。1875年,康涅狄克州首创第一所农业实验站。接着,全国各州以此作为样板,纷纷建立了各种农业实验站。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1887年国会通过《海琪法令》。它规定由联邦政府一年拨给每个州15000元作为研究经费,以建立农业实验站,并在各县普遍配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到1893年,全国农业实验站已达56个,稍后则又发展到66个。1914年。国全又通过《斯密——利维法令》,它规定“扩大联邦援助科研工作的范围。”根据这个法令,州立农业院校通过通信联系、出版图书和讲演,以及表演新农业技术和农用设备,把他们的科研成果直接交给农场主”。由于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密切配合,所以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不断取得突破:新的农业机械和用具、新的优良品种以及新的农业生产方法„„频频出现,与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新作物、新农艺和新农机一起很快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其结

果必然使美国农业产量成倍增长,总产值在1860-1900年间由22亿美元增加到58亿美元,增长近二倍。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轻工业,重工业的发展,也为美国在混乱的二十世纪的战乱年代中的得到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在的美国农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现代最新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高效率的大农业。农业生产总值、许多重要农产品产量以及出口总量都占世界首位。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占全球20%,排名第一;谷物出口占全球40%,排名第一;玉米出口占全球70%,排名第一;大豆出口占全球67%,排名第一;棉花出口占全球26%,排名第一;小麦出口占全球37%,排名第一;肉类出口占全球7.4,排名第一。

可以说农业为美国的崛起和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 国内关于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研究综述
  • 作者:史明坤邱兆祥 国际贸易问题 2011年06期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受到重创,而且迅速蔓延至全球范围,使世界经济步入衰退.研究市场经济成熟.金融市场完善的美国发生如此严重危机的原因,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市场经济 ...查看


  •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
  • 作者:郭永玉 国外社会科学 1996年06期 学科与流派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大流派.它在理论体系和心理治疗实践上继承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正统精神分析,使精神分析适应了新的时代需要而生命力至今不衰.但这一学派如何从正统精神 ...查看


  • 石油美元对美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CapitaIUniversityofEooncaliosandBusinees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石油美元对美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院专学号:至至Q!至Q呈鱼]至仝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石油美元对美 ...查看


  • 2017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分析
  • 2017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分析 近年来,美国一直注重人工智能的研发,2013财政年度,美国政府将22亿美元的国家预算投入到先进制造业,国际机器人技术是投入重点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完善,美国政府已将人工智能当作未来的主导型战略. 美国人 ...查看


  • 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教学反思
  • 反思一: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教学反思 美国的教学结束了,为了更好地教好学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学反思都不失为一种自我提高的捷径.现将美国部分地理教学反思如下.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世界地理教学中 ...查看


  •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比较优势及其稳定性分析
  •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比较优势及其稳定性分析 黄满盈邓晓虹' 摘要本文借鉴波士顿矩阵的分析思想,采用Lall(2000)对产品的分类方法,细分产品 到SITC四位数,通过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两个指标详细分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然 ...查看


  • 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其要素密集度变化分析
  • 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其要素密集度变化分析 调查显示,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汽车.飞机.电子信息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主要进口商品是:食品.服装.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石油.天然橡胶以及锡.铬等金属. 图1 ...查看


  • 中美物流成本现状及其比较分析
  • 中美物流成本现状及其比较分析 随着物流科学在我国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人们对物流成本的关心程度不断提高,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宏观上看,物流成本占国内的生产总值的比重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从微观上看, ...查看


  • 历史教案-美国的独立战争-教学教案
  • 基础知识: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第一届大陆会议.来克星顿之战.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查看


  • 美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分析与启示
  • 国际合作与交流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美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分析与启示 Strategic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in United St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