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将军善用炮

  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林彪和罗荣桓来到2纵进攻的西北方向看地形,他们登上二郎洞、“将不陡”山(距锦州市三公里),整整看了一天。   林彪问2纵司令员刘震:“白天总攻好还是夜间总攻好?”   刘震回答说:“白天总攻好!”   “一天时间能不能打下锦州?”   “我看可以!”   林彪“嗯”了一声,又问:“说说情况?”   刘震摆出了理由:“我们的炮火优于敌人,白天看得清,能更好地摧毁敌城防工事。锦州城不大,敌人招架不住我们的强大攻势。”   林彪又问:“打钢筋水泥碉堡怎么样?”   刘震继续汇报说:“六师摸索了用山炮打的办法,先用两发不上引信的炮弹撞一个洞,再用一发带引信的炮弹打,三发炮弹打在一个点上,碉堡肯定上天。试过好多次了,没问题。”   看完地形后,林彪说:“很好!”   罗荣桓说:“那我们就放心了。”   1948年10月14日上午10时,万炮齐鸣,千军竞发。   刘震率领2纵、韩先楚率领3纵并肩向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锦州守敌7次增修的坚固工事被我东北野战军打得落花流水。此役,2纵共歼敌1.52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37门、各种枪支6200支、汽车49辆、装甲车6辆。   善于用炮,这是刘震将军指挥作战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他的远见卓识。   早在红军时期,刘震看到部队把缴获的迫击炮掩埋掉时,就曾向徐海东建议用牲口驮运,学会使用。抗日战争中,刘震把缴获的10门日本迫击炮改装成曲射平射两用炮,在苏北大地上大显神威,连续打掉了日本人140多个据点。进军东北途中,一本国民党丢弃的炮兵教材让刘震如获至宝,日夜攻读。刘震的2纵最先采用分炮包干射击目标、炮火延伸掩护步兵继续前进的先进方法。刘震说:“这一套是从国民党的炮兵教材里捡的。”   也是在东北战场,有一个炮兵团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刘震一见381野战山炮就乐了。当时部队正在后撤,有的领导嫌麻烦不同意要。刘震说:“我要,一切由我负责。”后来刘震还在大兴安岭一带捡了5万多发炮弹装备部队,都是日本人准备打苏联的炮弹。   结果呢?这个炮兵团和大批炮弹不但在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随同刘震从东北打到天津,又从天津打到广西镇南关,余下的一部分还支援了越南抗法游击队。   多年后刘震将军告诉记者:“其实,把敌人先进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这是我军的一贯传统。”他接着颇为得意地说:“红军时期我在特务大队时,就戴过法国巴黎的礼帽,穿过美国华盛顿出的胶底鞋,用过德国造的短枪,抽过英国红雪牌香烟……”   可见,当时的红军并不是一概排斥外国人的东西。   (摘自《开国战将》 当代中国出版社 图/游飞扬)

  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林彪和罗荣桓来到2纵进攻的西北方向看地形,他们登上二郎洞、“将不陡”山(距锦州市三公里),整整看了一天。   林彪问2纵司令员刘震:“白天总攻好还是夜间总攻好?”   刘震回答说:“白天总攻好!”   “一天时间能不能打下锦州?”   “我看可以!”   林彪“嗯”了一声,又问:“说说情况?”   刘震摆出了理由:“我们的炮火优于敌人,白天看得清,能更好地摧毁敌城防工事。锦州城不大,敌人招架不住我们的强大攻势。”   林彪又问:“打钢筋水泥碉堡怎么样?”   刘震继续汇报说:“六师摸索了用山炮打的办法,先用两发不上引信的炮弹撞一个洞,再用一发带引信的炮弹打,三发炮弹打在一个点上,碉堡肯定上天。试过好多次了,没问题。”   看完地形后,林彪说:“很好!”   罗荣桓说:“那我们就放心了。”   1948年10月14日上午10时,万炮齐鸣,千军竞发。   刘震率领2纵、韩先楚率领3纵并肩向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锦州守敌7次增修的坚固工事被我东北野战军打得落花流水。此役,2纵共歼敌1.52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37门、各种枪支6200支、汽车49辆、装甲车6辆。   善于用炮,这是刘震将军指挥作战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他的远见卓识。   早在红军时期,刘震看到部队把缴获的迫击炮掩埋掉时,就曾向徐海东建议用牲口驮运,学会使用。抗日战争中,刘震把缴获的10门日本迫击炮改装成曲射平射两用炮,在苏北大地上大显神威,连续打掉了日本人140多个据点。进军东北途中,一本国民党丢弃的炮兵教材让刘震如获至宝,日夜攻读。刘震的2纵最先采用分炮包干射击目标、炮火延伸掩护步兵继续前进的先进方法。刘震说:“这一套是从国民党的炮兵教材里捡的。”   也是在东北战场,有一个炮兵团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刘震一见381野战山炮就乐了。当时部队正在后撤,有的领导嫌麻烦不同意要。刘震说:“我要,一切由我负责。”后来刘震还在大兴安岭一带捡了5万多发炮弹装备部队,都是日本人准备打苏联的炮弹。   结果呢?这个炮兵团和大批炮弹不但在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随同刘震从东北打到天津,又从天津打到广西镇南关,余下的一部分还支援了越南抗法游击队。   多年后刘震将军告诉记者:“其实,把敌人先进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这是我军的一贯传统。”他接着颇为得意地说:“红军时期我在特务大队时,就戴过法国巴黎的礼帽,穿过美国华盛顿出的胶底鞋,用过德国造的短枪,抽过英国红雪牌香烟……”   可见,当时的红军并不是一概排斥外国人的东西。   (摘自《开国战将》 当代中国出版社 图/游飞扬)


相关文章

  • 各野战军十大猛将
  • <各野战军十大猛将>中40位猛将的籍贯一览 第一野战军: 铁甲元勋----大将许光达----湖南长沙 铁军名将----上将周士第----广东琼海 胡子将军----上将王震------湖南浏阳 独臂将军----上将贺炳炎---湖北 ...查看


  • 2013年漳州一中高三5月月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 2013年漳州一中高三5月月考语文测试 说明:本试卷共五部分18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苏轼<赤壁赋>) ( ...查看


  •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
  •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 第一野战军 原西北野战军(西野) ,由抗战时期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来的. 第二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中野) ,前身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 ...查看


  • 刘震云和刘雨霖:作家父亲和新锐导演的父女情
  • 2016年11月,改编自刘震云矛盾文学奖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同名电影,将在全国上映.其实,执导该片的正是刘震云之女刘雨霖.作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叙事片奖的中国本土导演,女孩却将她的成就归功于"慈母冷父"― ...查看


  • 刘震云的"段子"炼金术:一句真可以顶一万句
  • 前段时间因为"砸"了严歌苓新书发布会.以"段子手"一夜身份走红的刘震云,昨天,又去北大了!还是聊小说,还是和朋友对谈.不同的是,这次是他的主场--从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来讨论"刘 ...查看


  • 品读刘震云[一地鸡毛]中的小人物生存状态
  •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文学领域中涌现了众多新写实作家,例如池莉.刘震云等,从而促进了大量的新写实小说诞生和发展,至今仍保持了旺盛的热潮,对当今的文坛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是由于新写实小说把文学描写对象聚焦生活的底层,并把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 ...查看


  • 得失之间――刘震云长篇小说[我叫刘跃进]
  • 把悲剧当成喜剧来写,让人在嬉笑中品出些许苦涩,或在苦笑中感到某种隐痛,这是刘震云小说创作惯常的拿手好戏.这样的一个路数,在前些年的<手机>一作里,就显露得相当充分,而在他的长篇新作<我叫刘跃进>中(长江文艺出版社20 ...查看


  • 热议:刘震云和他的[一句顶一万句]
  • 编者按 在以顾彬为代表的对当代中国文学的质疑声中,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出现恰逢其时.它是一部提气之作,提了当代小说家的气,提了当代中国文学的气,也可能会提一提许多中国人的气.本来文学不必斗气,文学应当靠作品说话.然 ...查看


  • 从[一地鸡毛]初探庸碌生活中的"刘氏幽默"
  • 摘要:刘震云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新写实小说不避生活的平庸和琐碎,细致入微的描写了日常家居生活和工作单位的零零总总.作者以感性的方式通过平淡生活表面下的沉重和人与生活对抗中的渺小真实的还原了繁琐的庸碌生活本相,再现了小人物或底层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