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主义理论述评

 第6期

 2009年12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InstituteofHumanities,ScienceandTechnologyNo.6Dec.2009

新功能主义理论述评

谭吉华,黄丽萍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新功能主义以“外溢”和“超国家性”为核心,其实质是功能主义和联邦主义的折中,它对当今一体化尤其是欧洲一体化的进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厄恩斯特・哈斯、菲力浦・施密特和约瑟夫・奈。

[关键词]新功能主义;功能主义;一体化;外溢;超国家性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09)06-0001-03

  新功能主义,通常又被称为“超国家主义”,是1950-1960年代发展起来的国际关系理论,它以功能主义为理论

益广泛的国际合作,国家行为者会力图加强本国处理这些课题的能力,办法。

2、・来源,却比功能主义现实,实质上是联邦主义和功能主义的折中。新功能主义以“外溢”和“超国家性”为核心,对当今一体化尤其是欧洲一体化的进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新功能主义是由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会长厄恩斯特・哈斯发展起来的深受戴维・体化理论体系。,力浦・施密特、利昂・约瑟夫・奈、・沙因曼等。这,尤其是欧盟制度的发展过程,经验为依据的。

一 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创新

(一)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1、厄恩斯特・哈斯的“外溢”理论

,他对新。

扩溢”视为一体化的重要过程,他认扩溢”是指进行一体化的国家,对于原先共同追求目标所取得的成果不甚满意,而尝试通过扩大其他合作范围或加深原有合作内容来解决他们的不满。而“扩溢”过程之所以能够持续,是因为精英们能够利用一体化过程所产生的挫折或危机赋予一体化新的任务,而各种功能性的工作本身就具有相互依存性,即使在一体化初期被刻意排除,在一体化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利益集团、政党或政府也会因实际上的需要而积极推动在需要的功能范围内进行一体化[2]。

第二,施密特针对行为者面临各种不同情势的反应,对“扩溢”概念提出补充,包括“环溢”,指增加一体化过程的功能范围,但不增加其相对的权力;“强化”指一体化组织决策的自治性及权威性增加,但并不扩张一体化的领域;“紧缩”指增加联合仲裁的层次,减少一体化组织的权威;“溢回”指一体化组织的功能范围及各权威都收缩到扩溢前的状况。

3、约瑟夫・奈的“一体化潜能”理论

哈斯作为新功能主义的发展人,是新功能主义的最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观点有:

第一,哈斯在考察1960年代欧洲一体化运动后,提出了“外溢”的概念,这是他最重要的特征及贡献。哈斯认为行为者原来技术性或非争议性目标的逐渐政治化才是统合的关键,各行为者在开始时会在若干技术性或非争议性的领域内进行合作,但是他们会逐渐发现只有将更多的权威让渡给集体决策机构,或向其他相关功能性领域扩大合作范围,才能更好地达到他们的目标。于是原来只是经济部门的统合提升到其他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的统合,并最终导致行为者逐渐政治化[1]。

概念。他认为,尽管有些问题在严格的国家范围内难以解决甚至不能解决,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在国际组织内进行日

在新功能主义发展面临挑战和批评的时候,许多学者和一体化理论家在积累了丰富的一体化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外溢和新功能主义,试图改进新功能主义的一体程机制”和“一体化潜力”为基础的新功能主义。

首先,奈认为一体化进程受到三方面的感性认识影响:

第二,哈斯在1970年代中期提出了“断裂性课题联系”化理论,约瑟夫・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创立了一个以“过

 [收稿日期]2009-07-13.

 [作者简介]谭吉华(1964- ),男,湖南邵东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关系。黄丽萍(1986- ),

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总第111期

1)对利益分配公平性的感性认识。他假设所有国家的人民新生的政治共同体随之出现和成长。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成员各方考虑了政治意愿中的各种因素,即使面对共同体内日益集中化发展的压力,依然有着足够强大的能力影响实质性权力的转移。因此,扩溢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经济联系的政治化,而且有赖于政治精英的努力、可以的“联系战略”以及认同感的建构[5]。

第二,在新功能主义看来,超国家性是国家主权的“共享”而不是转移。一体化是一个导致政治共同体创立的过程,而一体化的政治共同体是以前曾赋予民族国家各种忠诚的储藏所。因此,政治共同体就是一个或多或少具有中央集权倾向的新的超民族国家,这与联邦主义的集中化观念有相似之处。按照新功能主义的理解,这种超国家机构能够代表走向联合的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并能协调相互间

越是感到分配公平合理,推进一体化的条件就越有利。各单位的对称或经济平等,精英价值观的互补性,多元主义的存在以及成员国的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这些条件在一体化初做出承诺并且将持续影响一体化后来的发展。这也被奈称之为一体化潜能。2)对外部相关问题的认识。决策者对与本国相关的外部问题的感性认识,包括对出口的依赖、大国带来的威胁以及在变化的国际体系里本国地位的丧失等。3)看得见的低(或可转嫁的)代价。即在多大程度上使人感觉到进行一体化,尤其是初始阶段,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一点对于新功能主义理论和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

其次,奈创作了一系列关于一体化理论的著作,代表作

(1970)、(1971)、的利益冲突,可以促使政治精英将政治忠诚转向区域一体有:《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分散的和平》(1986)和《定能领导:美国权势的变化性质》化层次上。,而《核伦理学》

(1990)、与罗伯特・基欧汉合著了《权力与相互依存》是与其他成员国政府共享主权,(1977)。

(二)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创新

 功能主义”。

(一)二者的联系

首先,新功能主义其实质是功能主义和联邦主义的折中。它主张实现一体化的途径来自精英们的动力,定了精英和政治家的重要作用;高政治,即“自下而上”,和必要性。,,但是它”的终极目标[4]。

其次,新功能主义认为,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等功能性领域的合作可以扩溢到政治性领域,从而实现政治统合,并逐渐形成超国家权威机构。不同领域的合作具有潜在的关联性,任何领域合作的成功都会增强在其他领域进行合作的愿望和信心,经济统合逐步推进并扩溢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特别是政治性领域,然后核心性机构以加速度扩展,共同体建设则因此真正起步。因此,政治性扩溢是新功能主义将经济与政治重新联合起来的必然结果。

最后,新功能主义认为公众态度由民族主义转向合作,精英人物出于实用主义而不是利他主义的原因促进一体化的欲望,以及向一个新的超国家机构授予实际权力,这些才是一体化能够继续的前提条件。

新功能主义的两大核心是:扩溢和超国家性。第一,新功能主义者认为把经济或技术等功能性领域和政治性领域截然划分是不对的,二者既有适度的分离,又有内在的联系,正是这种关系奠定了从功能性领域向政治性领域扩溢的基础,即新功能主义扩溢理论的基础,并相应地产生了功能性扩溢和政治性扩溢。

扩溢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最初,只在某些具体的功能性任务中合作,随着统合进程的发展,具有政治内涵的部门也受到影响,核心机构的任务和权力相应增加,统合逐渐侵占成员的政治敏感领域并危及其关键利益,这样,一个

第一,新功能主义与功能主义在理论上是一脉相传的,二者都充分肯定了精英和政治家的重要作用,认为统合的过程为“自下而上”,强调了经济领域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二者都认为渐进的经济决策要优于艰难的政治选择。

第三,二者都认为从共同的发展经济福利的合作出发,会导致合作各方在越来越棘手的政策制定领域继续合作,最终将导致一个新的超国家权威的产生[6]。

(二)二者的区别

第一,理论假设上的分歧和不一致。新功能主义强调超越国家体制,把重点放在一体化组织的作用之上;功能主义却假设人们可以分散对祖国的忠诚而转移到国际合作的事业上来,从而取代国家间的争夺和战争。

第二,关于一体化的动力问题上的分歧。新功能主义以超越国家组织取代早期功能主义所建议的职能技术专家机构,更加强调已有的组织和体制的职能,而功能主义偏重于国家与组织内部不是很紧凑的共同体的形成问题,认为国际一体化的形成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自发”的外溢。

第三,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问题上的分歧。早期功能主义将经济过程看成是实现一体化的政治过程的必要条件,而新功能主义更加强调政治条件、政治动因的重要地位。而功能主义主张把技术与政治严格区分开来,这也遭到了新功能主义的严厉批判。

第四,功能主义认为是功能性的需求或技术管理的变

总第111期              谭吉华等:新功能主义理论述评化使合作自动成为可能,而新功能主义则认为一体化的动因在于各种政治力量因追求各自利益施加压力而产生的相功能主义认为功能部门的合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而新功能主义只把这种合作视为手段,其追求的目标是超国家组织[7]。

三 新功能主义的评价

(一)新功能主义理论客观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

(二)新功能主义的缺陷与不足

・3・

自1970年代起,新功能主义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批主义的批评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新功能主义在方法论上是很薄弱的,外溢理论也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发展。外溢被认为是不确定的和易于导向其他方向;同时,外溢也被认为太具规范性,太具直线性,并且有关最终结果受限于意识形态。第二,新功能主义相对忽视了比较宽泛的国际背景的重要性,它所考虑的主要局限于欧洲内部环境,例如对美国霸权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影响分析不足。第三,新功能主义理论的预见力在实证上证明是比较软弱的。压力集团在一体化进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它们应当发挥的作用,欧共体委员会在实践中证明更像是一个调停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9]。

总之,新功能主义一度拥有的主导性地位并非永久未动摇,、更深刻的一体化希望。

互作用,功能性的合作是政治(国内与国际)过程的结果。评,原先的那种优势地位也逐渐动摇消失。人们对新功能

进程

新功能主义作为唯一专门研究欧洲统合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理论,对更好的理解欧洲一体化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

首先,新功能主义作为1950-1960年代研究欧洲一体化的主导性理论,一直在试图寻求解释在1950-1960年代欧洲一体化的各种新机构中实际正在发生着什么。它不仅吸收了欧洲一体化的实际经验,而且吸收了社会科学中诸如系统理论、多元主义等新的行为主义倾向,当然它也批判性地吸取了功能主义的思想。

其次,新功能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第一,哈斯和其他学者承认一体化是国际政治中一个独立的、程,而不是长期意义上所追求的条件,表达的,而且也有政治行动;第三,,而且承心机构的重要性[8]。

最后,新功能主义为理解欧洲一体化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分析框架,体现为对西欧走向一个更加紧密的联盟的驱动力的理论归纳,因而它可以看作是对欧洲共同体的一种理论描述和行动指南。因此,新功能主义既描述了欧洲一体化,同时又塑造了欧洲一体化。

: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

[2]潘忠岐.新功能主义扩溢理论及其批判[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11).[3]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陈寒溪,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4]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M].周启朋,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5]皮埃尔・热尔贝.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M].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陈颖谊.国际一体化理论中的功能主义与新功能主义的比较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7]潘琪昌.欧洲国际关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8]房乐宪.新功能主义与欧洲一体化[J].欧洲,2001(1).

[9]刘华.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1).

ReviewontheNewFunctionalismTheories

(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Thenewfunctionalismtake“overflow”and“supernationhature”asacore,itsessenceisthecompromiseoffunctionalismandfeder2

alism,ithasplayedthevitalroleinpresentintegrationparticularlyEuropeanintegrationprogress.Themainrepresentativepersonageincludes:ErnstHass,PhilipSchmidtandJosephNai.

Keywords:newfunctionalism;functionalism;unity;overflow;supernation

(责任编校:松仁)

TANJi2hua,HUANGLi2ping

 第6期

 2009年12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InstituteofHumanities,ScienceandTechnologyNo.6Dec.2009

新功能主义理论述评

谭吉华,黄丽萍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新功能主义以“外溢”和“超国家性”为核心,其实质是功能主义和联邦主义的折中,它对当今一体化尤其是欧洲一体化的进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厄恩斯特・哈斯、菲力浦・施密特和约瑟夫・奈。

[关键词]新功能主义;功能主义;一体化;外溢;超国家性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09)06-0001-03

  新功能主义,通常又被称为“超国家主义”,是1950-1960年代发展起来的国际关系理论,它以功能主义为理论

益广泛的国际合作,国家行为者会力图加强本国处理这些课题的能力,办法。

2、・来源,却比功能主义现实,实质上是联邦主义和功能主义的折中。新功能主义以“外溢”和“超国家性”为核心,对当今一体化尤其是欧洲一体化的进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新功能主义是由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会长厄恩斯特・哈斯发展起来的深受戴维・体化理论体系。,力浦・施密特、利昂・约瑟夫・奈、・沙因曼等。这,尤其是欧盟制度的发展过程,经验为依据的。

一 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创新

(一)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1、厄恩斯特・哈斯的“外溢”理论

,他对新。

扩溢”视为一体化的重要过程,他认扩溢”是指进行一体化的国家,对于原先共同追求目标所取得的成果不甚满意,而尝试通过扩大其他合作范围或加深原有合作内容来解决他们的不满。而“扩溢”过程之所以能够持续,是因为精英们能够利用一体化过程所产生的挫折或危机赋予一体化新的任务,而各种功能性的工作本身就具有相互依存性,即使在一体化初期被刻意排除,在一体化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利益集团、政党或政府也会因实际上的需要而积极推动在需要的功能范围内进行一体化[2]。

第二,施密特针对行为者面临各种不同情势的反应,对“扩溢”概念提出补充,包括“环溢”,指增加一体化过程的功能范围,但不增加其相对的权力;“强化”指一体化组织决策的自治性及权威性增加,但并不扩张一体化的领域;“紧缩”指增加联合仲裁的层次,减少一体化组织的权威;“溢回”指一体化组织的功能范围及各权威都收缩到扩溢前的状况。

3、约瑟夫・奈的“一体化潜能”理论

哈斯作为新功能主义的发展人,是新功能主义的最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观点有:

第一,哈斯在考察1960年代欧洲一体化运动后,提出了“外溢”的概念,这是他最重要的特征及贡献。哈斯认为行为者原来技术性或非争议性目标的逐渐政治化才是统合的关键,各行为者在开始时会在若干技术性或非争议性的领域内进行合作,但是他们会逐渐发现只有将更多的权威让渡给集体决策机构,或向其他相关功能性领域扩大合作范围,才能更好地达到他们的目标。于是原来只是经济部门的统合提升到其他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的统合,并最终导致行为者逐渐政治化[1]。

概念。他认为,尽管有些问题在严格的国家范围内难以解决甚至不能解决,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在国际组织内进行日

在新功能主义发展面临挑战和批评的时候,许多学者和一体化理论家在积累了丰富的一体化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外溢和新功能主义,试图改进新功能主义的一体程机制”和“一体化潜力”为基础的新功能主义。

首先,奈认为一体化进程受到三方面的感性认识影响:

第二,哈斯在1970年代中期提出了“断裂性课题联系”化理论,约瑟夫・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创立了一个以“过

 [收稿日期]2009-07-13.

 [作者简介]谭吉华(1964- ),男,湖南邵东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关系。黄丽萍(1986- ),

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总第111期

1)对利益分配公平性的感性认识。他假设所有国家的人民新生的政治共同体随之出现和成长。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成员各方考虑了政治意愿中的各种因素,即使面对共同体内日益集中化发展的压力,依然有着足够强大的能力影响实质性权力的转移。因此,扩溢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经济联系的政治化,而且有赖于政治精英的努力、可以的“联系战略”以及认同感的建构[5]。

第二,在新功能主义看来,超国家性是国家主权的“共享”而不是转移。一体化是一个导致政治共同体创立的过程,而一体化的政治共同体是以前曾赋予民族国家各种忠诚的储藏所。因此,政治共同体就是一个或多或少具有中央集权倾向的新的超民族国家,这与联邦主义的集中化观念有相似之处。按照新功能主义的理解,这种超国家机构能够代表走向联合的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并能协调相互间

越是感到分配公平合理,推进一体化的条件就越有利。各单位的对称或经济平等,精英价值观的互补性,多元主义的存在以及成员国的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这些条件在一体化初做出承诺并且将持续影响一体化后来的发展。这也被奈称之为一体化潜能。2)对外部相关问题的认识。决策者对与本国相关的外部问题的感性认识,包括对出口的依赖、大国带来的威胁以及在变化的国际体系里本国地位的丧失等。3)看得见的低(或可转嫁的)代价。即在多大程度上使人感觉到进行一体化,尤其是初始阶段,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一点对于新功能主义理论和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

其次,奈创作了一系列关于一体化理论的著作,代表作

(1970)、(1971)、的利益冲突,可以促使政治精英将政治忠诚转向区域一体有:《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分散的和平》(1986)和《定能领导:美国权势的变化性质》化层次上。,而《核伦理学》

(1990)、与罗伯特・基欧汉合著了《权力与相互依存》是与其他成员国政府共享主权,(1977)。

(二)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创新

 功能主义”。

(一)二者的联系

首先,新功能主义其实质是功能主义和联邦主义的折中。它主张实现一体化的途径来自精英们的动力,定了精英和政治家的重要作用;高政治,即“自下而上”,和必要性。,,但是它”的终极目标[4]。

其次,新功能主义认为,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等功能性领域的合作可以扩溢到政治性领域,从而实现政治统合,并逐渐形成超国家权威机构。不同领域的合作具有潜在的关联性,任何领域合作的成功都会增强在其他领域进行合作的愿望和信心,经济统合逐步推进并扩溢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特别是政治性领域,然后核心性机构以加速度扩展,共同体建设则因此真正起步。因此,政治性扩溢是新功能主义将经济与政治重新联合起来的必然结果。

最后,新功能主义认为公众态度由民族主义转向合作,精英人物出于实用主义而不是利他主义的原因促进一体化的欲望,以及向一个新的超国家机构授予实际权力,这些才是一体化能够继续的前提条件。

新功能主义的两大核心是:扩溢和超国家性。第一,新功能主义者认为把经济或技术等功能性领域和政治性领域截然划分是不对的,二者既有适度的分离,又有内在的联系,正是这种关系奠定了从功能性领域向政治性领域扩溢的基础,即新功能主义扩溢理论的基础,并相应地产生了功能性扩溢和政治性扩溢。

扩溢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最初,只在某些具体的功能性任务中合作,随着统合进程的发展,具有政治内涵的部门也受到影响,核心机构的任务和权力相应增加,统合逐渐侵占成员的政治敏感领域并危及其关键利益,这样,一个

第一,新功能主义与功能主义在理论上是一脉相传的,二者都充分肯定了精英和政治家的重要作用,认为统合的过程为“自下而上”,强调了经济领域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二者都认为渐进的经济决策要优于艰难的政治选择。

第三,二者都认为从共同的发展经济福利的合作出发,会导致合作各方在越来越棘手的政策制定领域继续合作,最终将导致一个新的超国家权威的产生[6]。

(二)二者的区别

第一,理论假设上的分歧和不一致。新功能主义强调超越国家体制,把重点放在一体化组织的作用之上;功能主义却假设人们可以分散对祖国的忠诚而转移到国际合作的事业上来,从而取代国家间的争夺和战争。

第二,关于一体化的动力问题上的分歧。新功能主义以超越国家组织取代早期功能主义所建议的职能技术专家机构,更加强调已有的组织和体制的职能,而功能主义偏重于国家与组织内部不是很紧凑的共同体的形成问题,认为国际一体化的形成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自发”的外溢。

第三,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问题上的分歧。早期功能主义将经济过程看成是实现一体化的政治过程的必要条件,而新功能主义更加强调政治条件、政治动因的重要地位。而功能主义主张把技术与政治严格区分开来,这也遭到了新功能主义的严厉批判。

第四,功能主义认为是功能性的需求或技术管理的变

总第111期              谭吉华等:新功能主义理论述评化使合作自动成为可能,而新功能主义则认为一体化的动因在于各种政治力量因追求各自利益施加压力而产生的相功能主义认为功能部门的合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而新功能主义只把这种合作视为手段,其追求的目标是超国家组织[7]。

三 新功能主义的评价

(一)新功能主义理论客观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

(二)新功能主义的缺陷与不足

・3・

自1970年代起,新功能主义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批主义的批评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新功能主义在方法论上是很薄弱的,外溢理论也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发展。外溢被认为是不确定的和易于导向其他方向;同时,外溢也被认为太具规范性,太具直线性,并且有关最终结果受限于意识形态。第二,新功能主义相对忽视了比较宽泛的国际背景的重要性,它所考虑的主要局限于欧洲内部环境,例如对美国霸权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影响分析不足。第三,新功能主义理论的预见力在实证上证明是比较软弱的。压力集团在一体化进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它们应当发挥的作用,欧共体委员会在实践中证明更像是一个调停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9]。

总之,新功能主义一度拥有的主导性地位并非永久未动摇,、更深刻的一体化希望。

互作用,功能性的合作是政治(国内与国际)过程的结果。评,原先的那种优势地位也逐渐动摇消失。人们对新功能

进程

新功能主义作为唯一专门研究欧洲统合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理论,对更好的理解欧洲一体化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

首先,新功能主义作为1950-1960年代研究欧洲一体化的主导性理论,一直在试图寻求解释在1950-1960年代欧洲一体化的各种新机构中实际正在发生着什么。它不仅吸收了欧洲一体化的实际经验,而且吸收了社会科学中诸如系统理论、多元主义等新的行为主义倾向,当然它也批判性地吸取了功能主义的思想。

其次,新功能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第一,哈斯和其他学者承认一体化是国际政治中一个独立的、程,而不是长期意义上所追求的条件,表达的,而且也有政治行动;第三,,而且承心机构的重要性[8]。

最后,新功能主义为理解欧洲一体化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分析框架,体现为对西欧走向一个更加紧密的联盟的驱动力的理论归纳,因而它可以看作是对欧洲共同体的一种理论描述和行动指南。因此,新功能主义既描述了欧洲一体化,同时又塑造了欧洲一体化。

: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

[2]潘忠岐.新功能主义扩溢理论及其批判[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11).[3]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陈寒溪,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4]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M].周启朋,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5]皮埃尔・热尔贝.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M].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陈颖谊.国际一体化理论中的功能主义与新功能主义的比较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7]潘琪昌.欧洲国际关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8]房乐宪.新功能主义与欧洲一体化[J].欧洲,2001(1).

[9]刘华.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1).

ReviewontheNewFunctionalismTheories

(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Thenewfunctionalismtake“overflow”and“supernationhature”asacore,itsessenceisthecompromiseoffunctionalismandfeder2

alism,ithasplayedthevitalroleinpresentintegrationparticularlyEuropeanintegrationprogress.Themainrepresentativepersonageincludes:ErnstHass,PhilipSchmidtandJosephNai.

Keywords:newfunctionalism;functionalism;unity;overflow;supernation

(责任编校:松仁)

TANJi2hua,HUANGLi2ping


相关文章

  • 文艺学美学论文选题参考
  • 201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文艺学部分) 1."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2.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3.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3.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4.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5.金圣叹小说 ...查看


  • 赵光武:钱学敏著作[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述评
  • <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述评[1] 赵光武[2] (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发表于<光明日报>,转载自"社会系统工程网"(http://www.SSEweb.ne ...查看


  • 新闻评论教程考研笔记
  • 新闻评论教程考研笔记 第一章 绪论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等体裁,是报刊 ...查看


  • 国内外社会管理研究现状及述评
  • 摘 要:文章对国内外社会管理的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的研究现状分析及述评,由此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和参考价值,对指导我国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学:社会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 ...查看


  • 熊彼特创新经济发展思想述评与启示
  • 摘要:我国在200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首次提出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研究,得出经济发展是经济自身发生的 ...查看


  • 华南师范大学考博历年真题
  • 华南师范大学1997年--2006年 1999年 <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24分) 1.条件反射 2.启动效应 3.感受性 4.深度知觉 5.表象 6. 智力商数 7.表征 8.气质 二.简答(30分) 1.知觉恒常性 2 ...查看


  • 论文(尼采的意志哲学述评)
  • 尼采的意志哲学述评 尼采个人生平:把叔本华消极的悲观主义意志主义发展成为积极的行动主义意志主义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尼采是德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帝国主义的时期活动的哲学家,是正在形成中的垄断资产阶级中最反动阶层的代言人.尼采出生于德国的一 ...查看


  • 翻译方向硕士论文分类选题
  • ? 翻译方向硕士论文分类选题 基本分类:1.翻译理论:2.典籍翻译:3.翻译作品: 4.文类翻译:5.翻译历史: 6.翻译家:7.口译:8.机器翻译:9.翻译批评:10.翻译教学:11.跨学科研究: 1.翻译理论:翻译学简论.新时期西方译论 ...查看


  • 近年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 2011年9月 第5期(总第153期总第27卷)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dongYouth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 Sep,2011 No.5Sep.No.153Vol.27 近年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