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终稿)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盐化工生产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选修课,4学分,72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开设一学期。
《盐化工生产技术》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要内容是学习无机盐生产的基本过程,包括生产无机盐的原料、无机盐生产的基础课典型流程、盐化工生产的主要过程及设备;典型无机盐产品的生产工艺,包括以各种天然含盐水(海水、盐湖水、地下卤水等)和各种矿物为原料生产钠盐、钾盐、镁盐、硼酸与硼砂、钡盐、铬盐、锰盐、二氧化钛、碳酸钙、磷酸盐等。掌握典型无机盐产品的生产方法,反应原理,工艺控制参数,主要操作过程及所用设备。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典型无机盐产品的生产过程,具备生产一线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按照无机盐产品的工艺流程,完成岗位的生产任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工艺中的异常情况。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仪器分析》等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电大的教育对象以在职成人为主,培养目标是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盐化工的发展趋势;
2、掌握无机盐的主要用途及其开采方法;
3、掌握典型无机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操作设备; 4、能按照无机盐产品的工艺流程,完成岗位的生产任务; 5、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操作流程。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主要讲授典型无机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主要操作设备;实验的安排最好与课程讲授内容同步,即结合讲授内容安排相关实验,既训练基本操作,又能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不具备实验条件的教学班,也可待课程讲授全部结束后再集中安排实验。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
课程考核内容(涵盖实验内容),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数的60%左右,理解的内容约占30%左右,了解的内容约占10%左右。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授课学时为52(含面授、录像学时)实验课学时为20。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IP课件。
1、文字教材
主要教学媒体。文字教材的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是本课程教与学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文字教材要求体系完整,适合成人自主学习的需求,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2、录像教材
辅媒体。讲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思路和方法。充分利用电视教材直观性的特点,通过动画、演示等手段讲解抽象的概念和某些操作性内容的细节。
3、IP课件
以课程的知识点为线索,采用系统讲授的方式制作,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启迪学生独立思考及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环节 1、自学
自学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手段,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辅以录像教材、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录像教材可加深学生对课程重难点内容的理解。网上教学资源与教学进度同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学可以采取个人和小组学习等方式,学生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
2、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辅导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应以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分析、
作业讲评等方式,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思路与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解答作业,指导实验等,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
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地方电大组织实施。学生应认真完成本课程所规定的实验,未做实验或实验不及格者没有资格参加本课程的期末考试。
4、作业
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中央电大统一下发并形成考核作业册,学生应根据学习进度认真完成。
四、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本课程的考核采用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考核由中央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形成性考核包括实验和平时作业,由地方电大组织实施并核定成绩。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盐化工总论 (3学时)
教学内容
1. 盐化工的含义与范畴;
2. 盐化工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3. 盐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 无机盐生产工艺中废物的来源及存在问题。 教学要求
1. 掌握盐化工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2. 熟悉盐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 了解盐化工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4. 熟悉无机盐生产中废物的治理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 天然盐类的获取和初步加工(3学时)
教学内容
1.矿石盐的常用加工方法; 2.固体物料输送设备特点; 3.各种无机盐原料的开采方法; 4.功能化无机盐产品的作用。 教学要求
1. 熟悉矿石盐的常用加工工序及固体物料输送设备的特点; 2. 掌握煅烧与焙烧的原理及主要工艺过程; 3. 掌握自然界中无机盐的不同原料的开采方法; 4. 了解功能化无机盐产品情况。
第三章 盐溶液的主要加工单元过程(5学时)
教学内容
1.蒸发的常用设备及应用; 2.结晶过程的基本理论及计算; 3.结晶器的分类与选择;
4.干燥过程的理论及主要设备; 5.表面处理常用的处理剂有哪些及作用。 教学要求
1. 熟悉蒸发操作单元过程及设备; 2. 了解结晶器的分类与选择;
3. 掌握结晶过程涉及的一系列设计计算; 4. 掌握干燥过程的理论及主要设备; 5. 掌握表面处理的常用方法及作用。 教学建议
1. 为了有助于学员的理解和记忆;结合专业基础课《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来了解蒸发、结晶、干燥等单元过程。 第四章 钠盐(5学时)
教学内容
1. 卤水的分类与净化; 2. 原盐的精制与加工; 3. 无水硫酸钠的生产; 4. 盐硝联产;
5. 制盐的主要设备与防腐 教学要求
1. 熟悉卤水的净化过程及作用; 2. 掌握原盐的精制与加工工艺;
3. 掌握无水硫酸钠的生产工艺及盐硝联产的原理和工艺流程; 4. 了解制盐设备的腐蚀与防腐。 教学建议
1. 有条件话,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制盐厂,了解制盐的工艺与设备的防腐与维护处理情况;
第五章 钾盐(5学时)
教学内容
1.钾盐的性质和用途; 2.氯化钾的生产工艺过程; 3.典型硫酸钾的生产工艺; 4.硝酸钾生产介绍。 教学要求
1.了解钾盐的性质和用途; 2.理解各种钾盐的生产方法;
3.掌握海水,卤水等为原料制取钾盐的生产工艺; 4.能够概述总结各种钾盐的制取方法。 第六章 镁盐及其化合物(5学时)
教学内容
1. 镁自然资源的简介
2.氯化镁的性质及用途、生产方法、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 3.硫酸镁的性质及用途、生产方法、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 4.碳酸镁的性质及用途、生产方法、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
教学要求
1.了解镁盐及其化合物生产的原料及性质; 2.了解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镁的性质及用途;
3. 掌握海水卤水法和盐湖卤水法生产六水氯化镁的基本原理及其工艺过程; 4.掌握沸腾床干燥法生产二水硫酸镁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 5.掌握高温盐溶浸法制取七水硫酸镁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 6. 掌握以白云石为原料制取碳酸镁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 7.了解卤水-纯碱法生产碳酸镁的工艺过程。 第七章 钡盐(4学时)
教学内容
1.钡盐的性质和用途; 2.重晶石的还原; 3.沉淀硫酸钡的生产工艺; 4.氯化钡的生产工艺; 5.沉淀碳酸钡的生产工艺; 6.辛钡白生产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钡盐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重晶石的加工方法;
3.掌握沉淀硫酸钡的生产原理及其工艺条件; 4.掌握氯化钡生产原理及其工艺; 5.掌握氯化钡生产原理及其工艺; 6.了解辛钡白生产方法。 第八章 铬盐(4学时)
教学内容
1.铬盐的性质和用途; 2.铬铁矿及其加工方法的选择; 3.铬酸盐转化为重铬酸盐; 4.铬盐生产的新工艺;
5.铬盐生产中固体废物的来源、组成和危害。 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铬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2.理解铬铁矿氧化焙烧制备铬酸盐的基本原理及其工艺技术; 3.掌握由铬酸盐制备铬盐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及其工艺条件; 4.掌握铬铁矿含钙焙烧和无钙焙烧的原理、优缺点; 5.了解铬盐生产过程中三废及其治理的方法。 第九章 锰的化合物(2学时)
教学内容
1.锰及锰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锰矿的加工方法;
3.二氧化锰的生产方法及工艺; 4.高锰酸钾的生产方法及工艺。 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锰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电解法和化学法生产二氧化锰的基本原理及工艺; 3.掌握高锰酸钾的生产工艺;
4.了解锰的化合物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条件。 第十章 硼的化合物(2学时)
教学内容
1.硼与硼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2.硼矿的加工方法; 3.硼酸的生产工艺; 4.硼砂的生产工艺。 教学要求
1.了解硼矿资源开发应用的价值;
2.熟悉主要硼化物的性质、用途和生产方法; 3.熟悉硼酸和硼砂的生产工艺。 第十一章 碳酸钙(5学时)
教学内容
1. 碳酸钙的性质、分类及用途;
2.轻质碳酸钙生产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 3.重质碳酸钙生产的方法、过程及主要设备; 4.活性碳酸钙生产的方法、过程和设备; 5.微细碳酸钙、超微细碳酸钙的生产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碳酸钙的性质、分类及用途;
2.了解活性碳酸钙、重钙、轻钙、微细碳酸钙、超微细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3.掌握石灰石煅烧法生产轻钙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 4.理解重质碳酸钙的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5.了解湿法活化和干法活化制备活性碳酸钙的的过程和控制; 6.了解微细碳酸钙、超微细碳酸钙的生产方法。 第十二章 二氧化钛(4学时)
教学内容
1.二氧化钛的性质、用途及原料; 2.硫酸法生产二氧化钛; 3.氯化法生产二氧化钛;
4.二氧化钛生产过程中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 教学要求
1.了解钛白粉的性质、用途和各种原料及其技术要求; 2.掌握硫酸分解钛铁矿的原理及反应条件;
3.掌握硫酸钛的水解方法及其条件、水合二氧化钛的盐处理技术及煅烧后续处理方法; 4.了解并掌握氯化法制备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工艺及制备条件; 5.理解二氧化钛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及其结构特点;
6.了解二氧化钛生产中三废的处理措施及综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第十三章 磷酸盐(5学时)
教学内容
1.磷矿资源概况
2.磷酸盐原料的性质与贮存 3.磷块岩粉的生产流程 4.普通过磷酸钙的生产工艺 5.重过磷酸钙的生产工艺 6.磷肥与复合肥料生产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及国外磷矿资源概况
2.了解磷酸盐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贮存和运输方法 3.了解磷块岩粉的生产流程
4.掌握普通过磷酸钙的生产原理及其工艺条件 5.掌握重过磷酸钙生产原理及其工艺 6.了解磷肥与复合肥料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第四部分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
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的重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同时,验证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实训项目1:钾离子的测定(4学时) 实训内容:
1.海水中钾离子的测定。
实训要求:
1.掌握四苯硼酸钠季胺盐容量法测钾的原理;
2.掌握四苯硼酸钠季胺盐容量法测钾过程及工作曲线法的原理; 3.熟悉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4. 熟悉四苯硼酸钠及季铵盐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训项目2:沉淀重量法测定钡的含量(4学时)
实训内容:
1.掌握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晶形沉淀的条件;
3.掌握沉淀、陈化、过滤、洗涤、灼烧及恒重等基本操作技术。 实训要求:
1. 学会晶形沉淀的条件控制; 2. 学会沉淀的制备;
3.学会实验结果计算与分析。
实训项目3:实验室制备高锰酸钾(4学时) 实训内容:
1. 二氧化锰熔融氧化、浸取; 2. 锰酸钾歧化、结晶; 3. 晶体干燥、纯度分析;
实训要求:
1.掌握由二氧化锰制备高锰酸钾的原理; 2.掌握锰酸钾歧化反应的原理; 3.掌握锰各种氧化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4.学会熔融、浸取操作方法。
实训项目4:碳酸钙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训内容:
1.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实训要求:
1.掌握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的原理; 2. 掌握返滴定法这一酸碱滴定法的原理; 3.掌握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过程; 4. 了解石膏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原理及过程
实训项目5:海水中可溶性磷酸盐的测定(4学时) 实训内容:
1.掌握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可溶性磷酸盐的原理; 2.掌握实验中相关试剂的配制方法及工作曲线绘制; 3.熟悉UNICO2000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
实训要求:
1. 学会各种试剂的配备过程;
2. 学会用工作曲线绘制与实验结果分析;
3. 掌握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可溶性磷酸盐的原理及过程。
《盐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终稿)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盐化工生产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选修课,4学分,72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开设一学期。
《盐化工生产技术》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要内容是学习无机盐生产的基本过程,包括生产无机盐的原料、无机盐生产的基础课典型流程、盐化工生产的主要过程及设备;典型无机盐产品的生产工艺,包括以各种天然含盐水(海水、盐湖水、地下卤水等)和各种矿物为原料生产钠盐、钾盐、镁盐、硼酸与硼砂、钡盐、铬盐、锰盐、二氧化钛、碳酸钙、磷酸盐等。掌握典型无机盐产品的生产方法,反应原理,工艺控制参数,主要操作过程及所用设备。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典型无机盐产品的生产过程,具备生产一线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按照无机盐产品的工艺流程,完成岗位的生产任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工艺中的异常情况。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仪器分析》等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电大的教育对象以在职成人为主,培养目标是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盐化工的发展趋势;
2、掌握无机盐的主要用途及其开采方法;
3、掌握典型无机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操作设备; 4、能按照无机盐产品的工艺流程,完成岗位的生产任务; 5、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操作流程。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主要讲授典型无机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主要操作设备;实验的安排最好与课程讲授内容同步,即结合讲授内容安排相关实验,既训练基本操作,又能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不具备实验条件的教学班,也可待课程讲授全部结束后再集中安排实验。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
课程考核内容(涵盖实验内容),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数的60%左右,理解的内容约占30%左右,了解的内容约占10%左右。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授课学时为52(含面授、录像学时)实验课学时为20。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IP课件。
1、文字教材
主要教学媒体。文字教材的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是本课程教与学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文字教材要求体系完整,适合成人自主学习的需求,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2、录像教材
辅媒体。讲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思路和方法。充分利用电视教材直观性的特点,通过动画、演示等手段讲解抽象的概念和某些操作性内容的细节。
3、IP课件
以课程的知识点为线索,采用系统讲授的方式制作,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启迪学生独立思考及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环节 1、自学
自学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手段,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辅以录像教材、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录像教材可加深学生对课程重难点内容的理解。网上教学资源与教学进度同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学可以采取个人和小组学习等方式,学生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
2、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辅导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应以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分析、
作业讲评等方式,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思路与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解答作业,指导实验等,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
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地方电大组织实施。学生应认真完成本课程所规定的实验,未做实验或实验不及格者没有资格参加本课程的期末考试。
4、作业
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中央电大统一下发并形成考核作业册,学生应根据学习进度认真完成。
四、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本课程的考核采用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考核由中央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形成性考核包括实验和平时作业,由地方电大组织实施并核定成绩。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盐化工总论 (3学时)
教学内容
1. 盐化工的含义与范畴;
2. 盐化工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3. 盐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 无机盐生产工艺中废物的来源及存在问题。 教学要求
1. 掌握盐化工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2. 熟悉盐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 了解盐化工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4. 熟悉无机盐生产中废物的治理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 天然盐类的获取和初步加工(3学时)
教学内容
1.矿石盐的常用加工方法; 2.固体物料输送设备特点; 3.各种无机盐原料的开采方法; 4.功能化无机盐产品的作用。 教学要求
1. 熟悉矿石盐的常用加工工序及固体物料输送设备的特点; 2. 掌握煅烧与焙烧的原理及主要工艺过程; 3. 掌握自然界中无机盐的不同原料的开采方法; 4. 了解功能化无机盐产品情况。
第三章 盐溶液的主要加工单元过程(5学时)
教学内容
1.蒸发的常用设备及应用; 2.结晶过程的基本理论及计算; 3.结晶器的分类与选择;
4.干燥过程的理论及主要设备; 5.表面处理常用的处理剂有哪些及作用。 教学要求
1. 熟悉蒸发操作单元过程及设备; 2. 了解结晶器的分类与选择;
3. 掌握结晶过程涉及的一系列设计计算; 4. 掌握干燥过程的理论及主要设备; 5. 掌握表面处理的常用方法及作用。 教学建议
1. 为了有助于学员的理解和记忆;结合专业基础课《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来了解蒸发、结晶、干燥等单元过程。 第四章 钠盐(5学时)
教学内容
1. 卤水的分类与净化; 2. 原盐的精制与加工; 3. 无水硫酸钠的生产; 4. 盐硝联产;
5. 制盐的主要设备与防腐 教学要求
1. 熟悉卤水的净化过程及作用; 2. 掌握原盐的精制与加工工艺;
3. 掌握无水硫酸钠的生产工艺及盐硝联产的原理和工艺流程; 4. 了解制盐设备的腐蚀与防腐。 教学建议
1. 有条件话,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制盐厂,了解制盐的工艺与设备的防腐与维护处理情况;
第五章 钾盐(5学时)
教学内容
1.钾盐的性质和用途; 2.氯化钾的生产工艺过程; 3.典型硫酸钾的生产工艺; 4.硝酸钾生产介绍。 教学要求
1.了解钾盐的性质和用途; 2.理解各种钾盐的生产方法;
3.掌握海水,卤水等为原料制取钾盐的生产工艺; 4.能够概述总结各种钾盐的制取方法。 第六章 镁盐及其化合物(5学时)
教学内容
1. 镁自然资源的简介
2.氯化镁的性质及用途、生产方法、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 3.硫酸镁的性质及用途、生产方法、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 4.碳酸镁的性质及用途、生产方法、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
教学要求
1.了解镁盐及其化合物生产的原料及性质; 2.了解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镁的性质及用途;
3. 掌握海水卤水法和盐湖卤水法生产六水氯化镁的基本原理及其工艺过程; 4.掌握沸腾床干燥法生产二水硫酸镁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 5.掌握高温盐溶浸法制取七水硫酸镁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 6. 掌握以白云石为原料制取碳酸镁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 7.了解卤水-纯碱法生产碳酸镁的工艺过程。 第七章 钡盐(4学时)
教学内容
1.钡盐的性质和用途; 2.重晶石的还原; 3.沉淀硫酸钡的生产工艺; 4.氯化钡的生产工艺; 5.沉淀碳酸钡的生产工艺; 6.辛钡白生产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钡盐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重晶石的加工方法;
3.掌握沉淀硫酸钡的生产原理及其工艺条件; 4.掌握氯化钡生产原理及其工艺; 5.掌握氯化钡生产原理及其工艺; 6.了解辛钡白生产方法。 第八章 铬盐(4学时)
教学内容
1.铬盐的性质和用途; 2.铬铁矿及其加工方法的选择; 3.铬酸盐转化为重铬酸盐; 4.铬盐生产的新工艺;
5.铬盐生产中固体废物的来源、组成和危害。 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铬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2.理解铬铁矿氧化焙烧制备铬酸盐的基本原理及其工艺技术; 3.掌握由铬酸盐制备铬盐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及其工艺条件; 4.掌握铬铁矿含钙焙烧和无钙焙烧的原理、优缺点; 5.了解铬盐生产过程中三废及其治理的方法。 第九章 锰的化合物(2学时)
教学内容
1.锰及锰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锰矿的加工方法;
3.二氧化锰的生产方法及工艺; 4.高锰酸钾的生产方法及工艺。 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锰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电解法和化学法生产二氧化锰的基本原理及工艺; 3.掌握高锰酸钾的生产工艺;
4.了解锰的化合物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条件。 第十章 硼的化合物(2学时)
教学内容
1.硼与硼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2.硼矿的加工方法; 3.硼酸的生产工艺; 4.硼砂的生产工艺。 教学要求
1.了解硼矿资源开发应用的价值;
2.熟悉主要硼化物的性质、用途和生产方法; 3.熟悉硼酸和硼砂的生产工艺。 第十一章 碳酸钙(5学时)
教学内容
1. 碳酸钙的性质、分类及用途;
2.轻质碳酸钙生产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 3.重质碳酸钙生产的方法、过程及主要设备; 4.活性碳酸钙生产的方法、过程和设备; 5.微细碳酸钙、超微细碳酸钙的生产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碳酸钙的性质、分类及用途;
2.了解活性碳酸钙、重钙、轻钙、微细碳酸钙、超微细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3.掌握石灰石煅烧法生产轻钙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 4.理解重质碳酸钙的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5.了解湿法活化和干法活化制备活性碳酸钙的的过程和控制; 6.了解微细碳酸钙、超微细碳酸钙的生产方法。 第十二章 二氧化钛(4学时)
教学内容
1.二氧化钛的性质、用途及原料; 2.硫酸法生产二氧化钛; 3.氯化法生产二氧化钛;
4.二氧化钛生产过程中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 教学要求
1.了解钛白粉的性质、用途和各种原料及其技术要求; 2.掌握硫酸分解钛铁矿的原理及反应条件;
3.掌握硫酸钛的水解方法及其条件、水合二氧化钛的盐处理技术及煅烧后续处理方法; 4.了解并掌握氯化法制备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工艺及制备条件; 5.理解二氧化钛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及其结构特点;
6.了解二氧化钛生产中三废的处理措施及综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第十三章 磷酸盐(5学时)
教学内容
1.磷矿资源概况
2.磷酸盐原料的性质与贮存 3.磷块岩粉的生产流程 4.普通过磷酸钙的生产工艺 5.重过磷酸钙的生产工艺 6.磷肥与复合肥料生产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及国外磷矿资源概况
2.了解磷酸盐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贮存和运输方法 3.了解磷块岩粉的生产流程
4.掌握普通过磷酸钙的生产原理及其工艺条件 5.掌握重过磷酸钙生产原理及其工艺 6.了解磷肥与复合肥料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第四部分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
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的重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同时,验证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实训项目1:钾离子的测定(4学时) 实训内容:
1.海水中钾离子的测定。
实训要求:
1.掌握四苯硼酸钠季胺盐容量法测钾的原理;
2.掌握四苯硼酸钠季胺盐容量法测钾过程及工作曲线法的原理; 3.熟悉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4. 熟悉四苯硼酸钠及季铵盐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训项目2:沉淀重量法测定钡的含量(4学时)
实训内容:
1.掌握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晶形沉淀的条件;
3.掌握沉淀、陈化、过滤、洗涤、灼烧及恒重等基本操作技术。 实训要求:
1. 学会晶形沉淀的条件控制; 2. 学会沉淀的制备;
3.学会实验结果计算与分析。
实训项目3:实验室制备高锰酸钾(4学时) 实训内容:
1. 二氧化锰熔融氧化、浸取; 2. 锰酸钾歧化、结晶; 3. 晶体干燥、纯度分析;
实训要求:
1.掌握由二氧化锰制备高锰酸钾的原理; 2.掌握锰酸钾歧化反应的原理; 3.掌握锰各种氧化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4.学会熔融、浸取操作方法。
实训项目4:碳酸钙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训内容:
1.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实训要求:
1.掌握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的原理; 2. 掌握返滴定法这一酸碱滴定法的原理; 3.掌握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过程; 4. 了解石膏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原理及过程
实训项目5:海水中可溶性磷酸盐的测定(4学时) 实训内容:
1.掌握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可溶性磷酸盐的原理; 2.掌握实验中相关试剂的配制方法及工作曲线绘制; 3.熟悉UNICO2000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
实训要求:
1. 学会各种试剂的配备过程;
2. 学会用工作曲线绘制与实验结果分析;
3. 掌握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可溶性磷酸盐的原理及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