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企业增值税计算的会计分析

茶叶生产企业增值税计算的会计分析 2006-4-15 15:16 《中国农业会计》·许有明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茶叶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企业很多,有茶叶初制加工厂、农场、林场、茶叶精制加工厂(公司)等。2004年国家取消农业特产税后,茶叶生产企业主要是缴纳增值税,由于茶叶企业类型较多,涉及的增值税征纳计算问题比较复杂。笔者在茶叶生产企业工作多年,对各类茶叶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如何计算缴纳增值税做过一些调查,现就几种类型的茶叶生产企业分析如下:

一、茶叶初制加工厂

茶叶初制加工厂属于农业初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属初级农产品,除自产初级农产品享受免税政策外,其他初级农产品均应缴纳增值税。但就初制茶叶加工企业类型来分析,各类型初制企业纳税计算又不相同。 第一类茶叶初制企业是投资种植茶叶,拥有自己的茶园,对自产茶园的茶叶进行初加工、生产自产初级农产品毛茶的初制加工厂。这类企业销售自产农产品属于增值税条例第16条规定的“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初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范畴,无需缴纳增值税。

第二类茶叶初制企业是没有种植茶叶,向外收购茶青(茶叶鲜叶)进行初制加工,生产各类初级农产品毛茶的初制加工厂。这类初制企业销售生产的茶叶农产品应缴纳增值税。如果初制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其应纳增值税直接用不含税销售额乘以6%的征收率,即:应纳增值税=销售额×征收率

如果初制企业是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计算则比较复杂,要求先计算出增值税的销项税和进项税。销项税按销售的毛茶不含税销售收入乘以初级农产品税率13%计算。进项税计算包括收购的原材料,加工过程中耗用的辅料、动力、包装物,购销原料及产品的运输费等。收购的原料茶青按农产品收购发票上的买价乘以13%扣除率,计算增值税进项税,运费按取得的合法运输发票上的运费金额乘以7%,计算增值税进项税,其他包装物、辅料、动力等,则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上的税额抵扣。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得抵扣。

应纳增值税则按销项税减进项税的差额纳税,即:应纳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

第三类茶叶初制企业是拥有茶园,但自产茶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既加工部分自产毛茶,也对外收购部分茶青加工毛茶的初制茶叶加工厂。这类初制加工厂生产经营涉及到两种情况,一是生产部分自产毛茶,二是生产部分外购毛茶。前者是免税业务,后者是应税业务,按照增值税条例上规定“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所以,这类初制企业首要的是对自产和外购生产的毛茶销售额分别核算。这样自产毛茶纳税才能按前面第一类初制加工企业所述“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初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情况处理,外购茶青生产的毛茶则按前面第二类初制企业所述情况缴纳增值税。如果不将自产和外购分别核算,按税法规定自产免税部分也会视同外购从高适用税率纳税。

在初制茶叶加工企业中有些由于规模小(甚至是个体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或没有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这种情况下,税务部门往往会按税法规定采用核定征收办法征收增值税。

二、茶叶生产农场或林场

这类企业茶叶种植、生产规模往往较大,大部分采用初制、精制一条龙生产,即初制生产毛茶后又用毛茶生产精制茶,当然也有少部分农、林场只从事初制加工生产毛茶。由于农、林场的茶园是企业投资种植,如果只从事茶叶初制加工,生产的毛茶属于自产农产品。如前所述,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均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但从事一条龙茶叶生产的农、林场,其生产的精制茶属于工业产品,应当缴纳增值税,茶叶工业产品增值税率为17%,该类企业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其应纳增值税直接用不含税销售额乘以6%的征收率,即:应纳增值税=销售额×征收率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其销售精制茶的销项税应按工业产品17%的税率乘以不含税销售额计算。其进项税只计算当期加工产品耗用的动力、燃料和包装的进项税额,而原料进项税即生产精制茶耗用的毛茶进项税计算有所区别,因为耗用的毛茶是自产农产品,不是外购农产品,用自产毛茶直接加工精制茶,耗用的原料毛茶不能抵扣进项税,故耗用原料的进项税不予计算,如果是外购原料毛茶加工精制茶,则应计算进项税,但注意与自产毛茶加工精制茶分别核算。进项税计算出来后,如前所述第二类初制加工企业一般纳税人相同,应纳增值税则按销项税减进项税的差额纳税。

例如:某农场本月用自产毛茶生产精制茶20吨并全部销售,取得销售收入40万元,本月外购毛茶10吨,买价共计7万元,已验收入库,并开具收购发票。如果农场是小规模纳税人,本月应缴增值税为2?郾4万元(40×6%),直接用销售收入乘以征收率计算应缴增值税;如果农场是一般纳税人,本月应纳增值税为5?郾89万元(40×17%-7×13%),即用销售收入40万元乘以精制茶税率17%计算出销项税为6?郾8万元,用外购毛茶买价乘以农产品毛茶扣除率13%,计算出进项税0?郾91万元,销项税减进项税之差为当期应纳增值税。

从上例可知,生产精制茶耗用的自产毛茶不能计算进项税抵扣。并且一条龙茶叶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的税负比小规模纳税人高得多,要合理避税,可考虑不申请为一般纳税人资格或单独成立由农场(林场)控股的茶叶精制法人企业,在加工精制茶时对农场的原料毛茶实行购买,这样,就可以抵扣原料进项税,合理降低税负。

三、茶叶精制加工厂

茶叶精制加工企业从企业类型上讲是工业企业,其生产的产品均为工业产品,增值税率为17%.如果茶叶精制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其纳税计算与前面农、林场一条龙茶叶生产企业小规模纳税人计算相同;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其销售精制茶的销项税应按工业产品17%的税率乘以不含税销售额计算。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茶叶精制企业外购部分茶叶不用于加工生产,而是做商贸流通,直接出售。这时,计算这部分货物的销项税要根据所购商品的属性分析计算,如果购入的是精制茶,取得了17%增值税专用发票,在销售时仍按17%计算销项税;如果购入的是农产品毛茶,取得发票是13%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农产品销售发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等,销售时要考虑该外购农产品毛茶没有通过生产加工,没有改变其原来的商品性质,精制企业购入只是用于商品贸易直接销售。所以,销售该商品时,仍按农产品毛茶税率13%计算销项税。但要注意的是,涉及兼营不同税率业务,会计核算要分开,否则应从高适用税率计算应纳增值税。在实践中,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企业发生类似经营活动,应向税务部门解释清楚,否则,税务部门将要求精制茶叶企业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一律按17%缴纳增值税。

精制茶叶企业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进项税计算也比较复杂,主要是耗用原料的进项税计算,与初制加工企业一般纳税人相比,两类企业取得原料的途径不尽相同。精制茶叶企业取得原料途径比较复杂,一般有四种情况需要考虑分析:一是原料购入时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纳税人企业开具的发票),就直接按专用发票上的税额抵扣;二是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只取得农产品销售发票(小规模企业或自产农产品企业开具的发票),则应按发票上毛茶农产品金额乘以13%的扣除率计算原料进项税;三是既没有

取得专用发票,也没有取得农产品销售发票,而是企业直接向外收购的毛茶原料,由企业自行开具农副产品收购发票,这就应按收购发票的收购价格乘以13%的扣除率计算原料进项税;四是没有取得任何发票的原料,按增值税条例规定一律不得计算该原料进项税。

茶叶精制加工企业增值税销项税和进项税计算出来以后,按销项税减进项税的差额纳税。

另外,我们在分析茶叶生产企业应纳增值税计算的过程中,对一般纳税人企业遇到的特殊情况,如购进的原料毛茶或精制茶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以及造成非正常损失等情况的,也不能计算进项税抵扣,已抵扣的要扣除,会计上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同时,对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茶叶用于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集体福利、个人消费、赠送他人或自产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等情况的,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纳税。

茶叶生产企业增值税计算的会计分析 2006-4-15 15:16 《中国农业会计》·许有明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茶叶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企业很多,有茶叶初制加工厂、农场、林场、茶叶精制加工厂(公司)等。2004年国家取消农业特产税后,茶叶生产企业主要是缴纳增值税,由于茶叶企业类型较多,涉及的增值税征纳计算问题比较复杂。笔者在茶叶生产企业工作多年,对各类茶叶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如何计算缴纳增值税做过一些调查,现就几种类型的茶叶生产企业分析如下:

一、茶叶初制加工厂

茶叶初制加工厂属于农业初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属初级农产品,除自产初级农产品享受免税政策外,其他初级农产品均应缴纳增值税。但就初制茶叶加工企业类型来分析,各类型初制企业纳税计算又不相同。 第一类茶叶初制企业是投资种植茶叶,拥有自己的茶园,对自产茶园的茶叶进行初加工、生产自产初级农产品毛茶的初制加工厂。这类企业销售自产农产品属于增值税条例第16条规定的“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初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范畴,无需缴纳增值税。

第二类茶叶初制企业是没有种植茶叶,向外收购茶青(茶叶鲜叶)进行初制加工,生产各类初级农产品毛茶的初制加工厂。这类初制企业销售生产的茶叶农产品应缴纳增值税。如果初制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其应纳增值税直接用不含税销售额乘以6%的征收率,即:应纳增值税=销售额×征收率

如果初制企业是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计算则比较复杂,要求先计算出增值税的销项税和进项税。销项税按销售的毛茶不含税销售收入乘以初级农产品税率13%计算。进项税计算包括收购的原材料,加工过程中耗用的辅料、动力、包装物,购销原料及产品的运输费等。收购的原料茶青按农产品收购发票上的买价乘以13%扣除率,计算增值税进项税,运费按取得的合法运输发票上的运费金额乘以7%,计算增值税进项税,其他包装物、辅料、动力等,则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上的税额抵扣。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得抵扣。

应纳增值税则按销项税减进项税的差额纳税,即:应纳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

第三类茶叶初制企业是拥有茶园,但自产茶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既加工部分自产毛茶,也对外收购部分茶青加工毛茶的初制茶叶加工厂。这类初制加工厂生产经营涉及到两种情况,一是生产部分自产毛茶,二是生产部分外购毛茶。前者是免税业务,后者是应税业务,按照增值税条例上规定“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所以,这类初制企业首要的是对自产和外购生产的毛茶销售额分别核算。这样自产毛茶纳税才能按前面第一类初制加工企业所述“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初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情况处理,外购茶青生产的毛茶则按前面第二类初制企业所述情况缴纳增值税。如果不将自产和外购分别核算,按税法规定自产免税部分也会视同外购从高适用税率纳税。

在初制茶叶加工企业中有些由于规模小(甚至是个体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或没有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这种情况下,税务部门往往会按税法规定采用核定征收办法征收增值税。

二、茶叶生产农场或林场

这类企业茶叶种植、生产规模往往较大,大部分采用初制、精制一条龙生产,即初制生产毛茶后又用毛茶生产精制茶,当然也有少部分农、林场只从事初制加工生产毛茶。由于农、林场的茶园是企业投资种植,如果只从事茶叶初制加工,生产的毛茶属于自产农产品。如前所述,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均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但从事一条龙茶叶生产的农、林场,其生产的精制茶属于工业产品,应当缴纳增值税,茶叶工业产品增值税率为17%,该类企业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其应纳增值税直接用不含税销售额乘以6%的征收率,即:应纳增值税=销售额×征收率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其销售精制茶的销项税应按工业产品17%的税率乘以不含税销售额计算。其进项税只计算当期加工产品耗用的动力、燃料和包装的进项税额,而原料进项税即生产精制茶耗用的毛茶进项税计算有所区别,因为耗用的毛茶是自产农产品,不是外购农产品,用自产毛茶直接加工精制茶,耗用的原料毛茶不能抵扣进项税,故耗用原料的进项税不予计算,如果是外购原料毛茶加工精制茶,则应计算进项税,但注意与自产毛茶加工精制茶分别核算。进项税计算出来后,如前所述第二类初制加工企业一般纳税人相同,应纳增值税则按销项税减进项税的差额纳税。

例如:某农场本月用自产毛茶生产精制茶20吨并全部销售,取得销售收入40万元,本月外购毛茶10吨,买价共计7万元,已验收入库,并开具收购发票。如果农场是小规模纳税人,本月应缴增值税为2?郾4万元(40×6%),直接用销售收入乘以征收率计算应缴增值税;如果农场是一般纳税人,本月应纳增值税为5?郾89万元(40×17%-7×13%),即用销售收入40万元乘以精制茶税率17%计算出销项税为6?郾8万元,用外购毛茶买价乘以农产品毛茶扣除率13%,计算出进项税0?郾91万元,销项税减进项税之差为当期应纳增值税。

从上例可知,生产精制茶耗用的自产毛茶不能计算进项税抵扣。并且一条龙茶叶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的税负比小规模纳税人高得多,要合理避税,可考虑不申请为一般纳税人资格或单独成立由农场(林场)控股的茶叶精制法人企业,在加工精制茶时对农场的原料毛茶实行购买,这样,就可以抵扣原料进项税,合理降低税负。

三、茶叶精制加工厂

茶叶精制加工企业从企业类型上讲是工业企业,其生产的产品均为工业产品,增值税率为17%.如果茶叶精制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其纳税计算与前面农、林场一条龙茶叶生产企业小规模纳税人计算相同;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其销售精制茶的销项税应按工业产品17%的税率乘以不含税销售额计算。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茶叶精制企业外购部分茶叶不用于加工生产,而是做商贸流通,直接出售。这时,计算这部分货物的销项税要根据所购商品的属性分析计算,如果购入的是精制茶,取得了17%增值税专用发票,在销售时仍按17%计算销项税;如果购入的是农产品毛茶,取得发票是13%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农产品销售发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等,销售时要考虑该外购农产品毛茶没有通过生产加工,没有改变其原来的商品性质,精制企业购入只是用于商品贸易直接销售。所以,销售该商品时,仍按农产品毛茶税率13%计算销项税。但要注意的是,涉及兼营不同税率业务,会计核算要分开,否则应从高适用税率计算应纳增值税。在实践中,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企业发生类似经营活动,应向税务部门解释清楚,否则,税务部门将要求精制茶叶企业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一律按17%缴纳增值税。

精制茶叶企业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进项税计算也比较复杂,主要是耗用原料的进项税计算,与初制加工企业一般纳税人相比,两类企业取得原料的途径不尽相同。精制茶叶企业取得原料途径比较复杂,一般有四种情况需要考虑分析:一是原料购入时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纳税人企业开具的发票),就直接按专用发票上的税额抵扣;二是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只取得农产品销售发票(小规模企业或自产农产品企业开具的发票),则应按发票上毛茶农产品金额乘以13%的扣除率计算原料进项税;三是既没有

取得专用发票,也没有取得农产品销售发票,而是企业直接向外收购的毛茶原料,由企业自行开具农副产品收购发票,这就应按收购发票的收购价格乘以13%的扣除率计算原料进项税;四是没有取得任何发票的原料,按增值税条例规定一律不得计算该原料进项税。

茶叶精制加工企业增值税销项税和进项税计算出来以后,按销项税减进项税的差额纳税。

另外,我们在分析茶叶生产企业应纳增值税计算的过程中,对一般纳税人企业遇到的特殊情况,如购进的原料毛茶或精制茶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以及造成非正常损失等情况的,也不能计算进项税抵扣,已抵扣的要扣除,会计上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同时,对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茶叶用于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集体福利、个人消费、赠送他人或自产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等情况的,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纳税。


相关文章

  • 茶叶生产企业的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 纳税筹划 晖洪 国家取消农业特产税后,茶叶生产企业主要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由于茶叶生产企业类型较多,涉及的纳税计算问题比较复杂,纳税筹划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适用的税收政策来进行.现就不同类型的茶叶生产企业分析如下: 基地型茶园适用税收政 ...查看


  • 对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合理筹划的思考
  • 对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合理筹划的思考 洛阳理工学院 李柏生 [摘要]业务招待费是指纳税人为经营业务的需要而支付的应酬费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招待费用在所难免,而<企业所对招待费税前扣除是限额控制的,企业应加强对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 ...查看


  • 2016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账务处理大全
  •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账务处理大全 缴纳增值税企业必须遇到增值税的账务处理,下面我将可能遇到的一些账务处理进行了整理,希望有用.如有遗漏和差错,敬请补正和纠正. 一."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 1. 国内购进货物.企业在国内采购的 ...查看


  • 会计基础计算分析题 1
  • 2012年<会计基础>计算分析题 1.2012年3月至5月,甲公司发生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如下: (1)3月1日,向D 证券公司划出投资款1000万元,款项已通过开户行转入D 证券公司银行账户. (2)3月2日,委托D 证券公司 ...查看


  • 企业财务核算详细流程和结账方法
  • 企业财务核算详细流程和结账方法 企业财务核算结账方法 一般来说,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初更换一次,但有些财产物资明细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由于材料品种.规格和往来单位较多,更换新账,重抄一遍工作量大,因此,可以跨年度使用,不必每年更换 ...查看


  • 一些行业平均税负率统计及计算
  • 一些行业平均税负率统计及计算 税负率=应交税金/销售收入 (销项税金-进项税金/销售收入)*% 序号 行业 平均税负率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 ...查看


  • 税负率问题
  • 税负率问题 税负率=应交税金/销售收入 (销项税金-进项税金/销售收入)*% 序号 行业 平均税负率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 ...查看


  • 2015年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常见习题
  • 2015年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常见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 1 题 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2010年3月1日结存甲材料200 件,单位成本40元;3月15日购入甲材料400件,单位成本 ...查看


  • 新编[会计学原理]课后习题重点与答案 1
  • 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15版) 会计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 总论 1.什么是会计?它有什么特点?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