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金融布局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当时为了确保卖家的诚信推出了“诚信通”服务,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诚信档案,做好征信工作。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金融机构为了尽可能降低自身风险便要努力做好风控工作(最感兴趣的部分),风控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客户的征信。然而征信又是一个存在政策垄断的业务,传统机构必须有征信牌照才可以开展征信工作,我国最好的征信系统就是银行业的征信系统,但它只对银行业开放,不会向阿里巴巴这类的企业开放,所以,阿里巴巴想要做好贷款业务,征信就是第一步(不知当时马云是否想到要做金融业务)。阿里巴巴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积累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大数据这个东西很有趣,你
的交易数据越多,得出的结果越准确。
2003年支付宝上线,标志着阿里巴巴开始触及“汇款”业务。毫无疑问,支付宝在阿里金融生态圈处于核心地位,它串联着个人投资者与小微客户,扮演者信息中介的作用。支付宝的起源并不是支付业务而是“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从淘宝网分离之后才开始做支付业务。初期也只是做简单的缴费和机票业务,直到2011年拿到支付牌照,支付宝才开始涉及基金、保险等金融业务。支付宝通过分析一笔笔的交易记录,对不同的顾客打标签,判断其消费能力给出相应的信用评级,将信息流最大化利用。
阿里巴巴“存款”业务的开展是从余额宝开始的,余额宝是支付宝跟天弘基金的合作项目,个人投资者将闲散资金存到余额宝享受收益,余额宝再申购天弘基金。余额宝的成功是优化了个人投资者的用户体验,方便快捷的提款、每日的收益计算等服务,深深吸引了被银行抛起的“散户”。当然,要做到随时申购赎回对基金管理、成本和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阿里巴巴借助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很到的解决了此类问题。
当然,在我看来,阿里巴巴最有趣的还是贷款环节,也就是“阿里小贷”业务。阿里巴巴在10年、11年、12年分别在浙江和重庆建立三家小贷公司,借助于“诚信通+大数据”开展贷款业务。然而,小贷公司有两个监管限制:资金来源和跨地区贷款。银监会规定,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的钱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 50%,也就是只有1.5倍的杠杆。阿里巴巴两个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 6亿及 10 亿元,即阿里小贷只能从银行融到24 亿用于放贷。为了最大化盘活资金,阿里巴巴选择“资产证券化”这条路,简单说明下“资产证券化”,详细了解请自行百度。
拿上文举例,阿里巴巴将16亿注册资金中10亿贷款给小微企业,拥有其债权,简称“应收账款”(我是这样理解的),从会计学来看,“应收账款”属于企业的资产。然后,为了将此类资产变现,阿里巴巴与东方证券合作推出东证资管业务,作为投资类产品出售给个人投资者,如此操作阿里巴巴就将“应收账款”盘活了。理论上讲,通过此类模式阿里巴巴可以贷出无数的款(类似于变相P2P ),但这样做会造成资金期限不匹配的问题(贷款者对平台的还款期与平台对投资者的还本付息期不匹配),于是采用循环购买的方式,基础资产相关债权获得偿还后,获得的资金循环购买新的合格小贷资产。
至于小贷公司的跨地区贷款则是通过监管漏洞解决,因为阿里小贷是通过网络平台操作的,也就是说业务操作主要在杭州总部,所以尽管阿里小贷的客户所在地是全国,但它的业务发生所在地却是
杭州,即业务并没有跨区经营。
同时,阿里巴巴为了完善整个生态圈成立商诚融资担保公司,为商家贷款及资产证券化等服务做担保。还有,与平安保险合作推出“消保险”(商家免交保证金,盘活资金,减轻融资负担。买家可
以获得优先理赔)。与一达通合作推出外贸金融服务。
总结,随着阿里向金融领域拓展,阿里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银行的角色。阿里金融通过支付宝实现由“电商”到“汇”业务,通过余额宝实现由“汇”到“存”、通过阿里小贷实现由“汇”到“贷”、通过资产证券化打通“存”和“贷”的联系。
瞎猜:
1. 阿里巴巴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网络银行”,拥有支付宝如此巨大的账户体系,减少了用户的教育及学习成本,更容易培养用户习惯。同时,拥有大数据+云计算的超强技术支持,更容易判断用户的偏好和信用状况。在此基础上,阿里银行可以把生活消费、理财,乃至买房购车这种大型消费逐步统一起来,比起卖单一的货币基金,全方位的覆盖才是阿里的野心。
2. 理财平台。阿里凭借其自建的征信系统,结合大数据+云计算能力,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类淘宝模式),接入所有的理财产品,消费者可任意挑选。
关于理财产品的构想:
在这个讲求用户体验的年代,各电商平台毫无疑问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借鉴外资银行的理财经验,首先要做好风险偏好分析(两年前去证券公司开户还做过,属于激进型~),然后根据个人需求直接推荐或则定制投资品种,消费者只需要知道自己的收益率和风险就好,不用知道自己到底是买的货币基金、股票基金还是P2P (很多人都是啥也不懂,乱投资)。
多说点:
要想将存量巨大的民间资本最大化的利用,要做到两点:用户教育和基于需求的定制化服务。有木有发现很多社会现象都与经济学最终目标不谋而合,简直有趣~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woshipm.com )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阿里巴巴的金融布局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当时为了确保卖家的诚信推出了“诚信通”服务,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诚信档案,做好征信工作。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金融机构为了尽可能降低自身风险便要努力做好风控工作(最感兴趣的部分),风控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客户的征信。然而征信又是一个存在政策垄断的业务,传统机构必须有征信牌照才可以开展征信工作,我国最好的征信系统就是银行业的征信系统,但它只对银行业开放,不会向阿里巴巴这类的企业开放,所以,阿里巴巴想要做好贷款业务,征信就是第一步(不知当时马云是否想到要做金融业务)。阿里巴巴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积累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大数据这个东西很有趣,你
的交易数据越多,得出的结果越准确。
2003年支付宝上线,标志着阿里巴巴开始触及“汇款”业务。毫无疑问,支付宝在阿里金融生态圈处于核心地位,它串联着个人投资者与小微客户,扮演者信息中介的作用。支付宝的起源并不是支付业务而是“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从淘宝网分离之后才开始做支付业务。初期也只是做简单的缴费和机票业务,直到2011年拿到支付牌照,支付宝才开始涉及基金、保险等金融业务。支付宝通过分析一笔笔的交易记录,对不同的顾客打标签,判断其消费能力给出相应的信用评级,将信息流最大化利用。
阿里巴巴“存款”业务的开展是从余额宝开始的,余额宝是支付宝跟天弘基金的合作项目,个人投资者将闲散资金存到余额宝享受收益,余额宝再申购天弘基金。余额宝的成功是优化了个人投资者的用户体验,方便快捷的提款、每日的收益计算等服务,深深吸引了被银行抛起的“散户”。当然,要做到随时申购赎回对基金管理、成本和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阿里巴巴借助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很到的解决了此类问题。
当然,在我看来,阿里巴巴最有趣的还是贷款环节,也就是“阿里小贷”业务。阿里巴巴在10年、11年、12年分别在浙江和重庆建立三家小贷公司,借助于“诚信通+大数据”开展贷款业务。然而,小贷公司有两个监管限制:资金来源和跨地区贷款。银监会规定,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的钱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 50%,也就是只有1.5倍的杠杆。阿里巴巴两个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 6亿及 10 亿元,即阿里小贷只能从银行融到24 亿用于放贷。为了最大化盘活资金,阿里巴巴选择“资产证券化”这条路,简单说明下“资产证券化”,详细了解请自行百度。
拿上文举例,阿里巴巴将16亿注册资金中10亿贷款给小微企业,拥有其债权,简称“应收账款”(我是这样理解的),从会计学来看,“应收账款”属于企业的资产。然后,为了将此类资产变现,阿里巴巴与东方证券合作推出东证资管业务,作为投资类产品出售给个人投资者,如此操作阿里巴巴就将“应收账款”盘活了。理论上讲,通过此类模式阿里巴巴可以贷出无数的款(类似于变相P2P ),但这样做会造成资金期限不匹配的问题(贷款者对平台的还款期与平台对投资者的还本付息期不匹配),于是采用循环购买的方式,基础资产相关债权获得偿还后,获得的资金循环购买新的合格小贷资产。
至于小贷公司的跨地区贷款则是通过监管漏洞解决,因为阿里小贷是通过网络平台操作的,也就是说业务操作主要在杭州总部,所以尽管阿里小贷的客户所在地是全国,但它的业务发生所在地却是
杭州,即业务并没有跨区经营。
同时,阿里巴巴为了完善整个生态圈成立商诚融资担保公司,为商家贷款及资产证券化等服务做担保。还有,与平安保险合作推出“消保险”(商家免交保证金,盘活资金,减轻融资负担。买家可
以获得优先理赔)。与一达通合作推出外贸金融服务。
总结,随着阿里向金融领域拓展,阿里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银行的角色。阿里金融通过支付宝实现由“电商”到“汇”业务,通过余额宝实现由“汇”到“存”、通过阿里小贷实现由“汇”到“贷”、通过资产证券化打通“存”和“贷”的联系。
瞎猜:
1. 阿里巴巴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网络银行”,拥有支付宝如此巨大的账户体系,减少了用户的教育及学习成本,更容易培养用户习惯。同时,拥有大数据+云计算的超强技术支持,更容易判断用户的偏好和信用状况。在此基础上,阿里银行可以把生活消费、理财,乃至买房购车这种大型消费逐步统一起来,比起卖单一的货币基金,全方位的覆盖才是阿里的野心。
2. 理财平台。阿里凭借其自建的征信系统,结合大数据+云计算能力,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类淘宝模式),接入所有的理财产品,消费者可任意挑选。
关于理财产品的构想:
在这个讲求用户体验的年代,各电商平台毫无疑问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借鉴外资银行的理财经验,首先要做好风险偏好分析(两年前去证券公司开户还做过,属于激进型~),然后根据个人需求直接推荐或则定制投资品种,消费者只需要知道自己的收益率和风险就好,不用知道自己到底是买的货币基金、股票基金还是P2P (很多人都是啥也不懂,乱投资)。
多说点:
要想将存量巨大的民间资本最大化的利用,要做到两点:用户教育和基于需求的定制化服务。有木有发现很多社会现象都与经济学最终目标不谋而合,简直有趣~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woshipm.com )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