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关于物流的学习总结
教学总结:
虽然老师每周上课时间不长,但是老师每次课都力求是学生识、懂、用!老师上课新颖有趣。上课
的每一节都能够结合生活的只是让学生融会贯通,上课的内容也很容易让学生学会和吸收!总结上胡老
师的物流课程,我觉得老师上课有两大亮点: 第一:不会“唯书”
老师总是上课都会要求自己教学质量力求完美,当然他也是这样要求他们学生们这样做,不要大学
三年死记硬背书上的理论知识,而是将书本上的理论应用到我们日常的实践当中去,我觉得这一点是自
己觉得每节课下来自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反倒自己会意识到物流其实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并且是一个
复杂的系统,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表面,只是理论知识的介绍,我们要学会的是怎么将我们学会的用到
我们的生活中,用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 第二:和学生一起学 可能是自己接触的老师不多吧,总觉得老师更有“亲民”的形象。老师上课总是站在讲台下跟学生
讨论问题的,并且每次上课,老师都很精神抖擞,每次上课都很有激情,老师也总是强调自己的思想史
过时的,他觉得自己有很多要学习的,并且也鼓励他的学生无时无刻都要学会去创新,做到与众不同,
也很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无论学生的想法对与错,他总是很鼓励我们用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这是自己觉得胡老师很称职的老师两大优点! 个人总结: 通过这学期胡老师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这么课的教学,使自己对这门课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物
流的高速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提高企业管理和平竞争力,
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起初自己认识的物流只是简单的交通运输的层面,但通过老师的讲解,自己至少知道物流不是简单
的交通的运输过程,其中也涵盖了采购、生产、销售、物流、信息、财务等相关职能每一个环节都是构
成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整个流程。简单来说,就像老师概括的四大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物
流只是起着其中一个支持部分。 淡当然在各行各业中,物流依然是企业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
企业自身对物流系统进行具备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则会使其在既能满足运作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的
运作。例如:根据销售订单的频率以及规模大小,结合配送资源的特点,有效地建立区域性的配送中心
体系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一些大型的全国性企业,也正是采取这方面的策略来达到提升服务
水平和降低物流运作成本的目标。篇二:1. 学习物流管理的体会和收获
1. 学习物流管理的体会和收获 通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学习,我对此科目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对 于促进我国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都将起 到重要的作用。 基于学习再加上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物流管理就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 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对其特点我做到以下认识:范围 包括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 对象不仅包括物品,目前已经涉及到服务和信息等方面; 现代物流 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已经达到综合统一; 现代物流管理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的一体化管 理; 最终达到实现顾客满意。现代物流管理应用范围之广,与管理系统参插之深,涉及学科 之多。可以说是系统管理思想与物流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物流管理经过多次变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一般将其分为三个阶 段,分别为实物配送阶段、综合物流阶段、供应链管理阶段。现代物流管理实现了企业内部 物资和分销物资管理最优化、经济化。更作为一门独立的行业从其它行业中分离出来,适应 社会发展,顺从行业细分,作为一门学科和一种职业在经济社会中迅速的发展起来。取得了 独立的地位。在经济社会中,物流的作用已十分明显。作为一门独立的行业,它已被称做“第 三利润源泉”。在行业密集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有着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 深厚的市场潜力。 现代物流管理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集合了物流 管理实践与运筹学、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它可以实现企业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运输、存
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物流系统管理包括线性 规划模型、存储论模型、网络图论模型等。 作为营销管理专业的物流管理我认为在内容上应符合实用性原则,对一些较为高深的理 论问题只要做出简要的介绍就行,而物流设计等内容应该作为本科教材的核心内容。其实从 表面理解物流管理就是在物资流动中实现最为合理的方法,使资源从进货到受出得到合理、 科学的优化管理过程。在企业人力、财力、库存等方面作到节省。
2.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
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物流活动就一直存在,从物流本身的含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 点。稍对物流概念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物流涉及到物资移动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包装、 装卸、流通中的加工、配送以及相伴随的信息处理等。如果我们仅从对物流的一般理解角度 看,这些物流活动其实在我们热衷于谈论什么叫物流之前都早已经存在,它似乎与人类的历 史一样的久远。其中,物资的运输和装卸也许出现的最为古老,当人类生产有了富余的时候, 也就产生了对剩余物资的保管(仓储) 。虽然流通领域中的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出现的相对 较晚,但实际上也远比我们现在谈论物流要早的多。远的不说,就拿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曾 经建立起来的商品多级供销系统而言,实际上已经是一种物资的配送行为,而且整个配送系 统也已经较为完善。 那么,这些传统方式上的物流运作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所谓现代综合物流有何区别呢?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传统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割裂,没有整合。 传统物流中的运输、装卸、仓储、加工等等环节,由互不沟通的不同经济实体分别承担, 他们之间似乎不存在利益的共生关系。因此,造成他们之间的较烦琐的物流转移程序,这些 程序使伴随物流的信息被人为地割裂开来。虽然这并没有影响物资的实际流动(即从生产者 到用户的整个过程) ,但是却影响到物资流动的绩效和成本。 那么, 传统物流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呢,日本对此有个六阶段的 划分方法(详见日通综合研究所编撰的《物流知识》) 。本书认为,其中,前四个阶段应属于 传统物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物流前期阶段。物流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场所互不联系地分别进行, 只是 按生产和销售部门的要求进行保管和运输。
第二阶段:个别管理阶段。已经开始出现物流成本的意识。但在这一时期只有物资保管 部门或发货部门在努力降低成本。
第三阶段:综合管理阶段。物流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开始建立相应的物流管理部门,并 采取措施综合解决各种物流功能的优化组合问题。其中, 生产和销售是物流的前提。
第四阶段:扩大领域阶段。是物流影响生产和销售的阶段。对于生产部门来说,应该在 产品设计阶段就从物流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物流效率、统一包装规格、生产计划的灵活性等 方面提出要求; 对于销售部门而言,则在接受订货的计划性、订货的数量单位以及交货期限 等方面提出要求。
从这几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物流系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且在第三、第四阶段已出 现综合考虑物流的多个环节的组合问题。但是,在总体上并未达到物流的整合。由于受到传 统管理思想和模式的限制,以及缺乏可靠的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要在传统物流模式中达到 物流的整合是很难的。
3. 我国物流现价段状况,并对其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 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
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 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 的比重为6.6%。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 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 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 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 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 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把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 为新世纪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源,作为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
引导和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应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使之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利润源泉” 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总规模
为9500亿美元,几乎为高新技术产业的2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物流服务合同为500亿美元,
预计今后3年将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日本物流产业总规模约为3500亿美元,占gdp 的比重为11.4%。
在中国香港地区,物流产业总规模240亿美元,占gdp 的比重为13.7%。为了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各
国都在不断地整合物流资源,不断提高这个产业的整体能力。美国从1991年就开始发展国家多式联运运
输系统,并把这个系统作为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基础。最近,美国又提出建立“大运输部”的思想,
并把这个思想作为21世纪依靠信息系统整合运输部门的指导思想。日本运输省是主管运输综合政策设计
和实施的机构,其政策设计范围不仅涵盖了运输省所辖内主要运输方式所及城市与区域运输的规划与协
调,而且包括了现代物流“供应链”概念所及的仓储与配送等市场准入的管理工作。物流产业大部分业
务环节的活动通过政策的调整得到有效整合。 目前我国物流资源丰富。至1999年底,我国运输线路中,铁路里程5.79万公里,公路里程135.17
万公里,内河里程11.65万公里,民航里程152.22万公里,管道运输2.49万公里。货运量总计1292650
万吨,货物周转量总计40495亿吨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已达1452万辆,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194590
艘。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为105162万吨。在信息通信方面,我国也已具备了相当的基础。目前已拥有30
多万公里的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覆盖了所有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近几年来,国
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物流基础建设,其中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74000公里,增加
铁路新线2070公里,建成和在建国家储备库仓容700多亿斤,这使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平台。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问题是如何把已有的物
流资源整合成新兴的物流产业。我认为,要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重新整合各种存量资源、合理设计增量资源,从而使其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在国民经济运
行中创造新生利润源泉的重要新兴产业。这就要明确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制定支持这个
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等政策,继续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和生产关键装备
的投资力度,加快现有物流资源整合和发展的进度。
二、抓紧制定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发展规划,坚持立法先行,决不能一哄而起,搞盲目建设或低水
平重复建设
抓住机遇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质量,这是一项紧迫的重大任务。但绝不是上海、
深圳搞了所有的城市都要搞。海尔搞了海信就要搞。在物流业热起来之后,如何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
重复建设,防止物流热重蹈以往各种“热”的覆辙,不使物流热变成泡沫,这是当前必须首先要研究解
决的问题。政府集中搞物流基地,动辄投入几十个亿、几百个亿,甚至上千个亿;企业自己搞物流,少
则投入几千万,多则数亿元;一旦投资决策失 误,其损失程度将会超过任何一次“热”。据了解,某个城市并不是商品集散中心,也不是交通枢纽,
却在组织专家大手笔规划,准备将本市建成周边几个省的物流中心。山西省太原市一家只开了3家超市
的企业,正在筹划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断言,如果不抓紧研究当前物流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不抓紧制定正确的政策加以引导,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新一轮重复建设将会很快出现。 物流产业发展的合理布局,是发达国家早已高度重视的问题。日本1966年制定了《流通业务城市街
道整备法》,把集中在大城市中心部位的流通设施向距离市中心20公里左右的郊区集中搬迁,以提高大
城市的流通机能,保证道路通畅,增强城市的整体功能。根据这一法律,25年来日本在全国22个城市中
建设了24个流通团地,将运输、集散、中转、储存、配送、租赁、定货、销售、售后服务等功能有机结
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物流设施的利用效率。通产省、运输省、农林水产省、建设省和经济企划厅等5省
主务大臣,制定全国统一的总体构想,决定建设物流基地的具体城市。这些城市按照城市的整体规划确
定物流基地的地点、数量、位置、规模及功能,并报中央政府审批。德国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
围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物流园区。 目前,我国涉及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各做各的规划,各搞各的设
计,各建各的物流中心或基地,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相互之间毫无关联,不仅难以达到节
约物流成本的作用,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极大浪费。因此,要全面统筹,整体布局,设计出既符合现代
物流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也可优化增量配置的全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
划构建我国运输大通道,合理设立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已是当务之急。 建议国务院成立协调全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和相应组织,指导协调全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最要紧的是抓紧组织制定全国的物流规划,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一开始就按照大流通的
思路去进行物流的整体设计。现有涉及物流产业发展的部门,应尽快建立物流工作的联系会议制度,加
强发展现代物流进程中的协调,加大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力度。各省、各发展综合物流基地的中心
城市,应根据全国的统一规划,反复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首先制定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然后按规划
组织实施。与此同时,要抓紧制定和完善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清理、修订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认为,物流形成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哪怕速度慢一点,也要把基础工作做好,特别是把全国统一的规
划搞好,把最主要的法律法规制定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反之则贻害无穷。
三、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历史上是个“重本抑末”、“重农轻商”的国度。建国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又使“重生产、轻流
通”的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市场经济越发
达,流通的作用就越重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转轨快,实质上是由于流通生产力率先发展,在开拓
国际市场中起到了先导或导向作用,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调整,由此
构成了国家持续增长的竞争力。实践的发展,早已打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教义,在新时期,谁不重视
流通,不懂得流通规律,谁将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谁的经济发展就受到制约和影响。 在流通中,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三种“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极大缩短流通过
程,使其流通时间可以达到马克思所说的“等于零或者趋近于零”。企业的交易成本将主要被物流所占用,物流成本的高低,就成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可以说,现代经济的水平,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而物流的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我国目前对流通基础理论的
研究、特别是物流问题的研究严重滞后,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而教育部门在学科设置上,不仅没有研究
流通基础理论和实务的学科,反而将已有的商业经济学科也取消了,将其并入产业经济学科,同时取消
了十几所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市场经济急需的人才培养成立大问题。这样下去,不仅目前这方面
人才奇缺的状况得不到缓解,而且今后将还后继无人。发达国家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学科越来越细化、越专业化,在所有学科中,商业经济学科是最受欢迎的,商学院毕业的学生工资待遇普遍高于其他学科,
其中物流专业是最受重视的学科之一。 建议国家尽快研究我国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专门研究流通理论的学科,恢复商业经济
专业和物流专业。建立完整的现代流通理论、商业经济及物流科学学科体系。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转向流
通经济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学院等专业型的院校,使更多的高等院校能够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物流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关于物流的学习总结
教学总结:
虽然老师每周上课时间不长,但是老师每次课都力求是学生识、懂、用!老师上课新颖有趣。上课
的每一节都能够结合生活的只是让学生融会贯通,上课的内容也很容易让学生学会和吸收!总结上胡老
师的物流课程,我觉得老师上课有两大亮点: 第一:不会“唯书”
老师总是上课都会要求自己教学质量力求完美,当然他也是这样要求他们学生们这样做,不要大学
三年死记硬背书上的理论知识,而是将书本上的理论应用到我们日常的实践当中去,我觉得这一点是自
己觉得每节课下来自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反倒自己会意识到物流其实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并且是一个
复杂的系统,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表面,只是理论知识的介绍,我们要学会的是怎么将我们学会的用到
我们的生活中,用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 第二:和学生一起学 可能是自己接触的老师不多吧,总觉得老师更有“亲民”的形象。老师上课总是站在讲台下跟学生
讨论问题的,并且每次上课,老师都很精神抖擞,每次上课都很有激情,老师也总是强调自己的思想史
过时的,他觉得自己有很多要学习的,并且也鼓励他的学生无时无刻都要学会去创新,做到与众不同,
也很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无论学生的想法对与错,他总是很鼓励我们用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这是自己觉得胡老师很称职的老师两大优点! 个人总结: 通过这学期胡老师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这么课的教学,使自己对这门课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物
流的高速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提高企业管理和平竞争力,
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起初自己认识的物流只是简单的交通运输的层面,但通过老师的讲解,自己至少知道物流不是简单
的交通的运输过程,其中也涵盖了采购、生产、销售、物流、信息、财务等相关职能每一个环节都是构
成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整个流程。简单来说,就像老师概括的四大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物
流只是起着其中一个支持部分。 淡当然在各行各业中,物流依然是企业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
企业自身对物流系统进行具备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则会使其在既能满足运作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的
运作。例如:根据销售订单的频率以及规模大小,结合配送资源的特点,有效地建立区域性的配送中心
体系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一些大型的全国性企业,也正是采取这方面的策略来达到提升服务
水平和降低物流运作成本的目标。篇二:1. 学习物流管理的体会和收获
1. 学习物流管理的体会和收获 通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学习,我对此科目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对 于促进我国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都将起 到重要的作用。 基于学习再加上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物流管理就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 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对其特点我做到以下认识:范围 包括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 对象不仅包括物品,目前已经涉及到服务和信息等方面; 现代物流 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已经达到综合统一; 现代物流管理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的一体化管 理; 最终达到实现顾客满意。现代物流管理应用范围之广,与管理系统参插之深,涉及学科 之多。可以说是系统管理思想与物流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物流管理经过多次变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一般将其分为三个阶 段,分别为实物配送阶段、综合物流阶段、供应链管理阶段。现代物流管理实现了企业内部 物资和分销物资管理最优化、经济化。更作为一门独立的行业从其它行业中分离出来,适应 社会发展,顺从行业细分,作为一门学科和一种职业在经济社会中迅速的发展起来。取得了 独立的地位。在经济社会中,物流的作用已十分明显。作为一门独立的行业,它已被称做“第 三利润源泉”。在行业密集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有着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 深厚的市场潜力。 现代物流管理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集合了物流 管理实践与运筹学、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它可以实现企业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运输、存
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物流系统管理包括线性 规划模型、存储论模型、网络图论模型等。 作为营销管理专业的物流管理我认为在内容上应符合实用性原则,对一些较为高深的理 论问题只要做出简要的介绍就行,而物流设计等内容应该作为本科教材的核心内容。其实从 表面理解物流管理就是在物资流动中实现最为合理的方法,使资源从进货到受出得到合理、 科学的优化管理过程。在企业人力、财力、库存等方面作到节省。
2.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
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物流活动就一直存在,从物流本身的含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 点。稍对物流概念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物流涉及到物资移动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包装、 装卸、流通中的加工、配送以及相伴随的信息处理等。如果我们仅从对物流的一般理解角度 看,这些物流活动其实在我们热衷于谈论什么叫物流之前都早已经存在,它似乎与人类的历 史一样的久远。其中,物资的运输和装卸也许出现的最为古老,当人类生产有了富余的时候, 也就产生了对剩余物资的保管(仓储) 。虽然流通领域中的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出现的相对 较晚,但实际上也远比我们现在谈论物流要早的多。远的不说,就拿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曾 经建立起来的商品多级供销系统而言,实际上已经是一种物资的配送行为,而且整个配送系 统也已经较为完善。 那么,这些传统方式上的物流运作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所谓现代综合物流有何区别呢?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传统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割裂,没有整合。 传统物流中的运输、装卸、仓储、加工等等环节,由互不沟通的不同经济实体分别承担, 他们之间似乎不存在利益的共生关系。因此,造成他们之间的较烦琐的物流转移程序,这些 程序使伴随物流的信息被人为地割裂开来。虽然这并没有影响物资的实际流动(即从生产者 到用户的整个过程) ,但是却影响到物资流动的绩效和成本。 那么, 传统物流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呢,日本对此有个六阶段的 划分方法(详见日通综合研究所编撰的《物流知识》) 。本书认为,其中,前四个阶段应属于 传统物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物流前期阶段。物流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场所互不联系地分别进行, 只是 按生产和销售部门的要求进行保管和运输。
第二阶段:个别管理阶段。已经开始出现物流成本的意识。但在这一时期只有物资保管 部门或发货部门在努力降低成本。
第三阶段:综合管理阶段。物流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开始建立相应的物流管理部门,并 采取措施综合解决各种物流功能的优化组合问题。其中, 生产和销售是物流的前提。
第四阶段:扩大领域阶段。是物流影响生产和销售的阶段。对于生产部门来说,应该在 产品设计阶段就从物流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物流效率、统一包装规格、生产计划的灵活性等 方面提出要求; 对于销售部门而言,则在接受订货的计划性、订货的数量单位以及交货期限 等方面提出要求。
从这几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物流系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且在第三、第四阶段已出 现综合考虑物流的多个环节的组合问题。但是,在总体上并未达到物流的整合。由于受到传 统管理思想和模式的限制,以及缺乏可靠的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要在传统物流模式中达到 物流的整合是很难的。
3. 我国物流现价段状况,并对其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 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
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 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 的比重为6.6%。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 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 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 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 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 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把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 为新世纪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源,作为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
引导和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应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使之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利润源泉” 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总规模
为9500亿美元,几乎为高新技术产业的2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物流服务合同为500亿美元,
预计今后3年将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日本物流产业总规模约为3500亿美元,占gdp 的比重为11.4%。
在中国香港地区,物流产业总规模240亿美元,占gdp 的比重为13.7%。为了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各
国都在不断地整合物流资源,不断提高这个产业的整体能力。美国从1991年就开始发展国家多式联运运
输系统,并把这个系统作为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基础。最近,美国又提出建立“大运输部”的思想,
并把这个思想作为21世纪依靠信息系统整合运输部门的指导思想。日本运输省是主管运输综合政策设计
和实施的机构,其政策设计范围不仅涵盖了运输省所辖内主要运输方式所及城市与区域运输的规划与协
调,而且包括了现代物流“供应链”概念所及的仓储与配送等市场准入的管理工作。物流产业大部分业
务环节的活动通过政策的调整得到有效整合。 目前我国物流资源丰富。至1999年底,我国运输线路中,铁路里程5.79万公里,公路里程135.17
万公里,内河里程11.65万公里,民航里程152.22万公里,管道运输2.49万公里。货运量总计1292650
万吨,货物周转量总计40495亿吨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已达1452万辆,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194590
艘。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为105162万吨。在信息通信方面,我国也已具备了相当的基础。目前已拥有30
多万公里的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覆盖了所有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近几年来,国
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物流基础建设,其中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74000公里,增加
铁路新线2070公里,建成和在建国家储备库仓容700多亿斤,这使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平台。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问题是如何把已有的物
流资源整合成新兴的物流产业。我认为,要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重新整合各种存量资源、合理设计增量资源,从而使其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在国民经济运
行中创造新生利润源泉的重要新兴产业。这就要明确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制定支持这个
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等政策,继续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和生产关键装备
的投资力度,加快现有物流资源整合和发展的进度。
二、抓紧制定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发展规划,坚持立法先行,决不能一哄而起,搞盲目建设或低水
平重复建设
抓住机遇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质量,这是一项紧迫的重大任务。但绝不是上海、
深圳搞了所有的城市都要搞。海尔搞了海信就要搞。在物流业热起来之后,如何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
重复建设,防止物流热重蹈以往各种“热”的覆辙,不使物流热变成泡沫,这是当前必须首先要研究解
决的问题。政府集中搞物流基地,动辄投入几十个亿、几百个亿,甚至上千个亿;企业自己搞物流,少
则投入几千万,多则数亿元;一旦投资决策失 误,其损失程度将会超过任何一次“热”。据了解,某个城市并不是商品集散中心,也不是交通枢纽,
却在组织专家大手笔规划,准备将本市建成周边几个省的物流中心。山西省太原市一家只开了3家超市
的企业,正在筹划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断言,如果不抓紧研究当前物流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不抓紧制定正确的政策加以引导,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新一轮重复建设将会很快出现。 物流产业发展的合理布局,是发达国家早已高度重视的问题。日本1966年制定了《流通业务城市街
道整备法》,把集中在大城市中心部位的流通设施向距离市中心20公里左右的郊区集中搬迁,以提高大
城市的流通机能,保证道路通畅,增强城市的整体功能。根据这一法律,25年来日本在全国22个城市中
建设了24个流通团地,将运输、集散、中转、储存、配送、租赁、定货、销售、售后服务等功能有机结
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物流设施的利用效率。通产省、运输省、农林水产省、建设省和经济企划厅等5省
主务大臣,制定全国统一的总体构想,决定建设物流基地的具体城市。这些城市按照城市的整体规划确
定物流基地的地点、数量、位置、规模及功能,并报中央政府审批。德国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
围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物流园区。 目前,我国涉及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各做各的规划,各搞各的设
计,各建各的物流中心或基地,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相互之间毫无关联,不仅难以达到节
约物流成本的作用,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极大浪费。因此,要全面统筹,整体布局,设计出既符合现代
物流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也可优化增量配置的全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
划构建我国运输大通道,合理设立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已是当务之急。 建议国务院成立协调全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和相应组织,指导协调全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最要紧的是抓紧组织制定全国的物流规划,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一开始就按照大流通的
思路去进行物流的整体设计。现有涉及物流产业发展的部门,应尽快建立物流工作的联系会议制度,加
强发展现代物流进程中的协调,加大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力度。各省、各发展综合物流基地的中心
城市,应根据全国的统一规划,反复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首先制定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然后按规划
组织实施。与此同时,要抓紧制定和完善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清理、修订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认为,物流形成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哪怕速度慢一点,也要把基础工作做好,特别是把全国统一的规
划搞好,把最主要的法律法规制定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反之则贻害无穷。
三、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历史上是个“重本抑末”、“重农轻商”的国度。建国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又使“重生产、轻流
通”的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市场经济越发
达,流通的作用就越重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转轨快,实质上是由于流通生产力率先发展,在开拓
国际市场中起到了先导或导向作用,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调整,由此
构成了国家持续增长的竞争力。实践的发展,早已打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教义,在新时期,谁不重视
流通,不懂得流通规律,谁将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谁的经济发展就受到制约和影响。 在流通中,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三种“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极大缩短流通过
程,使其流通时间可以达到马克思所说的“等于零或者趋近于零”。企业的交易成本将主要被物流所占用,物流成本的高低,就成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可以说,现代经济的水平,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而物流的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我国目前对流通基础理论的
研究、特别是物流问题的研究严重滞后,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而教育部门在学科设置上,不仅没有研究
流通基础理论和实务的学科,反而将已有的商业经济学科也取消了,将其并入产业经济学科,同时取消
了十几所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市场经济急需的人才培养成立大问题。这样下去,不仅目前这方面
人才奇缺的状况得不到缓解,而且今后将还后继无人。发达国家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学科越来越细化、越专业化,在所有学科中,商业经济学科是最受欢迎的,商学院毕业的学生工资待遇普遍高于其他学科,
其中物流专业是最受重视的学科之一。 建议国家尽快研究我国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专门研究流通理论的学科,恢复商业经济
专业和物流专业。建立完整的现代流通理论、商业经济及物流科学学科体系。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转向流
通经济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学院等专业型的院校,使更多的高等院校能够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