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入门笔记4:群体理性,个人理性与环保

博弈论入门笔记的最后一篇,终于要谈到一点更接近现实的东西。

首先再回顾纳什均衡的含义:任何人的策略相对于其他人都是最好的,也就是说,在达到纳什均衡时,一个参与者任何的策略改变都会导致一个对自身比现在更差的结果。

对纳什均衡很有意思的一个观察结论是,这是一种博弈结果,它只是说,在纳什均衡的情况下,你做出的改变都是对个人不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纳什均衡是最好的选择。比如qwerty键盘。有没有比这种键盘更好的输入方式?答案肯定是有,但是如果任何其他人都还在使用这种键盘,那么你个人改变使用键盘的习惯,就可能导致一种不兼容。这样,最终的结果是你自己无法被抛弃。

这里说到的问题其实是纳什均衡的无效率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纳什均衡时从博弈出发的,他追求的是个人相对他人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个人相对他人利益最大化的总和未必就能促进社会本身的发展。

再换一种说法,纳什均衡表现的是个体理性,但个体理性未必是一个社会整体的最好选择。个体理性不同于群体理性。

以囚徒困境的例子为例。如果两名囚犯合作,那么他们的支付结果是(2,2),但是,由于任何一个人背叛合作就可能使自己的支付变成0,使得对手变为-10,那么从个体理性出发,任何人不敢采取合作策略,因为如果自己采取合作策略,对方就可能使你的支付变成-10。这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乎,囚犯都会选择不合作。这样,纳什均衡达成,每个人的支付是(1,1)。

从这个例子上就看出,如果从群体理性出发,双方合作是最好的选择;但从个体理性出发,双方都不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这就说明,个体理性不同于群体理性。个体理性的总和可能小于群体理性。

在环保问题上,这个问题非常明显。例如,虽然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环保,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但是,在没有任何约束之下,一个人做出环保的举动是有代价的。比如,你每天改为做公交,减少污染排放,这样总的污染是下降的,但是,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别人可能继续开车,这样他既没有让自己增加交通成本,而且有均摊了污染下降的好处。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你也不是傻子,你也不想我做了好事,但是却被别人占有了,所以你也不要环保了,继续污染。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你还有可能变本加厉污染,因为只要你比别人污染的更多,你总体上获得的效用就可能更多。别人也不傻,如此循环,于是污染终于越来越严重。

个体理性不同于群体理性,这一点并不是得到普遍认可的。比如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就说,每个人的自利最终会增进社会的总体福利。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这是成立的。但是,直到博弈论出现,这一观点才受到了更多的质疑。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名单上可以看出博弈论后来的胜出。在上世纪70-80年代,诺奖得主是哈耶克,贝克尔,弗里德曼等自由派经济学者,但在后来,纳什,马斯金,罗斯,以及最新的梯若尔都是博弈论的大家。当然在此之前,肯尼斯阿罗等人也是博弈论的运用者。

既然个体理性不等于群体理性甚至会导致社会整体福利下降,那么怎么做呢?从刚才环保的例子看,一个导致污染的原因其实可能是约束的缺乏或者策略的缺失。于是,从社会整体福利的角度看,要达到社会理性的最大,就必须有强制手段。这些手段总结为一下几点:

1 改变博弈的策略

博弈论是从博弈规则出发,导出结果。反过来,我们可以反过来,看好的结果是什么,然后改变规则。一个例子是医院与青年医生的配对,研究者是诺奖得主罗斯。

2 建立契约

违背契约的遭受惩罚。使得违约受益小于惩罚。这点比较简单。

但是诉讼成本过高有时候也会妨碍契约效力。有时候也无法建立契约,比如全球变暖。

3 长期关系

很多时候是无法建立契约的。这时候可能通过建立长期联系来提供总收益。

这一策略的原理是,你可以获得一次性收益,但代价是付出所有未来收益,而未来收益远高于一次性收益,于是因为惧怕损失,你必须保持长期关系。

举个例子,旅游区的一家饭馆,因为人人可能只来一次,所以非常有漫天要价恶劣服务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交媒体的使用,一旦你有问题,用餐者会马上通过社交媒体让你名誉扫地,如此你的生意就没法做了。

说到这,博弈论入门笔记基本到此结束了。最后是一个对博弈论的总结笔记:

1 博弈论提供一个总的原则,适应于所有社会问题的解决

2 纳什均衡的出现原因众多,无论参与者是理性,不理性,还是无智商,都有可能达成纳什均衡。

3在不同的应用中,博弈论的预测力量并不一样。相对越复杂的情况,比如选举,博弈论的预测能力就越差。

4 博弈论的预测能力虽然不完美,但是是有用的。以选举为例,博弈论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洞察,提供思考的出发点(投票中位数理论)。人们不可能总是达成纳什均衡,但是稳定的行为模式即纳什均衡还是经常观察得到。

5 最重要的是,个体理性和群体理性不一致。因此为了社会的总体福利,需要解决个体理性和群体理性的不一致问题。

博弈论入门笔记的最后一篇,终于要谈到一点更接近现实的东西。

首先再回顾纳什均衡的含义:任何人的策略相对于其他人都是最好的,也就是说,在达到纳什均衡时,一个参与者任何的策略改变都会导致一个对自身比现在更差的结果。

对纳什均衡很有意思的一个观察结论是,这是一种博弈结果,它只是说,在纳什均衡的情况下,你做出的改变都是对个人不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纳什均衡是最好的选择。比如qwerty键盘。有没有比这种键盘更好的输入方式?答案肯定是有,但是如果任何其他人都还在使用这种键盘,那么你个人改变使用键盘的习惯,就可能导致一种不兼容。这样,最终的结果是你自己无法被抛弃。

这里说到的问题其实是纳什均衡的无效率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纳什均衡时从博弈出发的,他追求的是个人相对他人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个人相对他人利益最大化的总和未必就能促进社会本身的发展。

再换一种说法,纳什均衡表现的是个体理性,但个体理性未必是一个社会整体的最好选择。个体理性不同于群体理性。

以囚徒困境的例子为例。如果两名囚犯合作,那么他们的支付结果是(2,2),但是,由于任何一个人背叛合作就可能使自己的支付变成0,使得对手变为-10,那么从个体理性出发,任何人不敢采取合作策略,因为如果自己采取合作策略,对方就可能使你的支付变成-10。这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乎,囚犯都会选择不合作。这样,纳什均衡达成,每个人的支付是(1,1)。

从这个例子上就看出,如果从群体理性出发,双方合作是最好的选择;但从个体理性出发,双方都不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这就说明,个体理性不同于群体理性。个体理性的总和可能小于群体理性。

在环保问题上,这个问题非常明显。例如,虽然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环保,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但是,在没有任何约束之下,一个人做出环保的举动是有代价的。比如,你每天改为做公交,减少污染排放,这样总的污染是下降的,但是,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别人可能继续开车,这样他既没有让自己增加交通成本,而且有均摊了污染下降的好处。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你也不是傻子,你也不想我做了好事,但是却被别人占有了,所以你也不要环保了,继续污染。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你还有可能变本加厉污染,因为只要你比别人污染的更多,你总体上获得的效用就可能更多。别人也不傻,如此循环,于是污染终于越来越严重。

个体理性不同于群体理性,这一点并不是得到普遍认可的。比如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就说,每个人的自利最终会增进社会的总体福利。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这是成立的。但是,直到博弈论出现,这一观点才受到了更多的质疑。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名单上可以看出博弈论后来的胜出。在上世纪70-80年代,诺奖得主是哈耶克,贝克尔,弗里德曼等自由派经济学者,但在后来,纳什,马斯金,罗斯,以及最新的梯若尔都是博弈论的大家。当然在此之前,肯尼斯阿罗等人也是博弈论的运用者。

既然个体理性不等于群体理性甚至会导致社会整体福利下降,那么怎么做呢?从刚才环保的例子看,一个导致污染的原因其实可能是约束的缺乏或者策略的缺失。于是,从社会整体福利的角度看,要达到社会理性的最大,就必须有强制手段。这些手段总结为一下几点:

1 改变博弈的策略

博弈论是从博弈规则出发,导出结果。反过来,我们可以反过来,看好的结果是什么,然后改变规则。一个例子是医院与青年医生的配对,研究者是诺奖得主罗斯。

2 建立契约

违背契约的遭受惩罚。使得违约受益小于惩罚。这点比较简单。

但是诉讼成本过高有时候也会妨碍契约效力。有时候也无法建立契约,比如全球变暖。

3 长期关系

很多时候是无法建立契约的。这时候可能通过建立长期联系来提供总收益。

这一策略的原理是,你可以获得一次性收益,但代价是付出所有未来收益,而未来收益远高于一次性收益,于是因为惧怕损失,你必须保持长期关系。

举个例子,旅游区的一家饭馆,因为人人可能只来一次,所以非常有漫天要价恶劣服务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交媒体的使用,一旦你有问题,用餐者会马上通过社交媒体让你名誉扫地,如此你的生意就没法做了。

说到这,博弈论入门笔记基本到此结束了。最后是一个对博弈论的总结笔记:

1 博弈论提供一个总的原则,适应于所有社会问题的解决

2 纳什均衡的出现原因众多,无论参与者是理性,不理性,还是无智商,都有可能达成纳什均衡。

3在不同的应用中,博弈论的预测力量并不一样。相对越复杂的情况,比如选举,博弈论的预测能力就越差。

4 博弈论的预测能力虽然不完美,但是是有用的。以选举为例,博弈论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洞察,提供思考的出发点(投票中位数理论)。人们不可能总是达成纳什均衡,但是稳定的行为模式即纳什均衡还是经常观察得到。

5 最重要的是,个体理性和群体理性不一致。因此为了社会的总体福利,需要解决个体理性和群体理性的不一致问题。


相关文章

  • 哲学入门提高书籍推荐大全(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 学习前谨记 生活中有哲学的精神可以优化人的思维方式.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得人能够不断超越自己.而读书能给予人一种生活无穷的乐趣和心灵的陶冶.哲学与读书溶入生活过程中,便使得人既有着智慧的思维认识,同时也具有了心灵的愉悦.学点哲学.读点好书, ...查看


  • [组织社会学十讲]读书笔记
  • <组织社会学十讲> 周雪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 第一讲导论:组织现象和组织社会学 一.引子:介绍全书的写作目的.方法.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和局限. 目的:介绍西方(美)组织社会学的研究现状.使用的逻辑.概念.分析 ...查看


  •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 赫伯特·A ·西蒙:<管理行为>(第四版)笔记 (2006年7月28日--8月5日) 序 1.组织理论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古典组织理论.一是韦伯的理想类型的官僚制组织模式,二是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三是法约 ...查看


  • 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_汪丁丁
  • 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2期 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 汪 丁 丁 内容提要:理性主义自来是经济学家的信条, /经济人0假设正是以理性算计为基础的.但是这一信条愈来愈受到人类社会实践的挑战.就对社会学而言, 缘自古典的/社会何以可能0的基本问题, ...查看


  • 2014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考研笔记
  •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 ...查看


  • 对纳什均衡概念的重新解读
  • 2008年5月 第3期(总第133期)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dongYouthAdministrativeCadresCollegeMay,2008 No.3May.No.133 对纳什均衡概念的重新解读 冯 ...查看


  • 博弈论案例分析1
  • 一.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Pigs'payoffs) 故事背景: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 ...查看


  • 赵鼎新: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
  • 赵鼎新: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 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来源:中国社会稳定研究网 作者:赵鼎新 提要:本文从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出发,总结了形式模型在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研究中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观点 ...查看


  • 论社会整体利益的经济法调整
  • [摘 要]对社会利益.公共利益或社会整体利益的界定是诸多含有公法因素的法在实施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应当承认这些利益的确是一种实然的.独立的利益形态.在经济法视野下,社会整体利益是需要对社会强弱势群体之间失衡的利益进行以均衡为目的的社会整合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