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1

柴科夫斯基钢琴小品《四季》作曲技法特征浅析

————以其中几首作品为例

吴奇奇

摘 要:柴科夫斯基(1840年—1893年),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涉猎了歌剧、交响曲、交响诗等,题材极为广泛。本文通过对钢琴小品《四季》中几首作品的分析,试图总结、归纳出其柴科夫斯基在作品中所运用的作曲技法特征。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四季》;作曲技法特征

19世纪,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籍的著名作曲家。1875年,柴科夫斯基应彼得堡一家音乐杂志之约,创作了以描写俄国每个月的景色的钢琴小品《四季》。钢琴小品《四季》中的音乐展示了俄罗斯人民质朴的精神面貌。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小品《四季》中的每首乐曲,不仅都生动地描摹了每个月的景观,而且还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这些都明显透漏着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音调。本文就以《四季》中的《二月——狂欢节》、《六月——船歌》、《十一月——在马车上》三首作品为例,并加以分析。

一、分析图示

1. 《二月——狂欢节》

2. 《六月——船歌》

3. 《十一月——在马车上》

综合上述三首部作品,柴科夫斯基钢琴小品《四季》有以下几个特点:

1.调性

我们可以看到每部作品从主调开始直到进入中部,调性布局都是远关系调进行。近关系调是说两个调之中有着比较多的共同和弦和共同音,而远关系调则正好相反。

2.插部或三声中部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的中部与第一部分的调式调性的对比鲜明,但是中部,无论是三声中部还是插部的调性则相对简单。复三部曲式结构中的中部也许是三声中部,也许是插部。三声中部是指它有着自己的曲式结构,其结构可大可小,可能是单一部曲式或是单三部曲式等。

二、和弦进行

1. 功能性和声序进

所谓功能性和声序进是在一个调内中的各个和弦,通过它们的运动和倾向性彼此间的进行关系从而到达调内稳定或者不稳定的作用。

在《二月——狂欢节》的作品中的B乐段(扩展乐段)的结尾处(39-42),调性布局:A——b,和弦进行如例1所示:

例1:柴科夫斯基《二月——狂欢节》 第37——46小节

上例由3个乐句构成,从第二小节开始了四小节的d乐句,后面四小节为则进入e乐句。前乐句以T6和弦引入d乐句,并在结尾处转入b小调,以D-TSⅥ-D-t6功能性和弦进行的不完满终止。如此的转调手法,是柴科夫斯基常用的创作手法,赋予音乐机灵的性格。

而在《六月——船歌》中,开始的第一乐句便以功能性的和弦“完满终止”。如例2所示:

例2: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 第1——6小节

上例为《六月——船歌》的第一乐句,基调建立在g小调上,第一小节为引子,模仿小船划动船桨的节奏。第二小节右手旋律为二度上行级进,下方左手为和弦化的音型织体。然后再第二乐句进行扩展,继续发展,最后以t6-sⅡ56-K46-D7-t完满终止,构成一个收拢性的乐句。这样给人一种欲拒还迎的感觉,让整部作品宁静、柔美的情绪展露无疑,极为有力的敲出本部作品的主旨。

2.色彩性和弦序进

所谓色彩性和弦序进即不采用完全功能体系中的各个和弦,起着音高纵向结合的组织、丰富和弦进行和含混调性的用途。

在《二月——狂欢节》中,A乐段的第一乐句就以在D大调上进行一系列的副属和弦离调,并且还有非对应性和弦的进行。如例3所示:

例3:柴科夫斯基《二月——狂欢节》 第1——10小节

上例中共分为三个乐句,最后两个小节为b乐句的开始,前面八个小节两个对称性的乐句。在主调(D大调)上作大量的离调,给人造成不安定感,让人抓狂。并以明快、跳宕的二拍子的节奏进而突出本部作品的整体情绪,

同时也直面的证

明了《二月》的标题“狂欢节”。

在《六月——船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性的和声进行就是在48-51小节处,如例4所示:

例4: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 第46——51小节

上例为一个乐句,并在48-49小节通过了一系列的副属导七和弦的进行,造成调内的不稳定游离。结束的两个小节并以琶音音型奏出了八次的转位,并以此降这首作品推向高潮,制造出“山鸣谷应,风起云涌”的气势。然后当旋律进入到连接部分又转回到主调(g小调)为再现部作准备。减慢的分解和弦,将刚刚急速推向高潮的部分慢慢的散开,好像危险的漩涡渐渐的变成了恬静、柔美的涟漪。

3.非对应性和弦序进

所谓非对应性和弦序进就是在副属和弦之后没有进行对应解决的,如四级的副属和弦解决到二级或是六级的即为非对应性和弦序进。

非对应性和弦是非正规的和弦进行,但是却有着你意想不到的意外收获,这就是规则之外的惊喜。就如在《十一月——在马车上》这部作品中的B乐段的两个乐句的结束处都是用以非对应性的和弦,如例5所示:

例5: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在马车上》 第16——18小节

上例第1-2小节是B乐段的结束部分。中间小节的后两拍在主调(E大调)上的和弦进行为:D2/S-D,并以半音级进的代替功能性和弦,最后开放在属和弦上。给人的是一种阻碍式的,仿佛是一直加速中的快马遇上了小沟壑之类的,

只是一个

小困难,也许这并称不上是一个困难。但是它告诉明确的告诉我们,那里是一条沟壑。别小视了它,也别怕它。

三、调式调性

1.大、小调式

调式是指以某一音为主音,其它的音围绕着主音以特定的音程度数进行排列。因为排列的方法不同,所以构成了风格迥异的两种调式:

(1)大调式

大调式是指围绕某一主音按照“1 2 3 4 5 6 7 1”的度数关系构成的调式,风格明亮。大调式还分为自然大调、和声大调(1 2 3 4 5 降6 7 1)、旋律大调(1 2 3 4 5 6 7 1 降7 降6 5 4 3 2 1)。

(2)小调式

小调式是指围绕某一主音按照“6 7 1 2 3 4 5 6”的度数关系构成的调式,风格柔美。小调式同样也分为自然小调、和声小调(6 7 1 2 3 4 升5 6)、旋律小调(6 7 1 2 3 升4 升5 6)。

《二月——狂欢节》的调式调性印证了它的主题“狂欢”,所以本部作品的调式调性复杂多变。在A乐段就在D大调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转调:D-降A-降B-c-C-d-e-升f-G-D,严格的连续上行二度的特点,然后再属调上转会主调,体现本部作品的情绪狂躁,但是依然规整,毫无狂躁到底的势头。然后在B乐段上发展,再现A乐段为原样再现。然后在中部开始变化,在D乐段的调式调性为:A-降B-g-C-a-A,特点为二度上行穿插、关系小调折回,最后依然在近关系调上转回。

而《六月——船歌》这部作品是以描绘夏天的景色,悠闲的人们坐在伏尔加河中的小船上享受着月光的。所以全曲以小调为主,调式调性的转换都是近关系调,如:g-降B-g-G-g-降B-g。因此本首作品的旋律舒缓流畅,犹如涓涓流水,万年长流。三声中部的G大调是主调(g小调)的同名大调,运用调性对置手法。音乐形象轻快、活泼,旋律由之前的柔和、流畅进入了明朗,清新。仿佛两位少女在船上歌唱、玩帅、嬉戏。

《十一月——在马车上》这部作品在A乐段从主调(E大调)转入升g小调,给人逍遥自在的感觉。而在三声中部到再现部,在三声中部的第二乐句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转调:G-E-G-D-G-E-G-D-E-升e-E,以G大调为主调作回旋式的转调,然后在主调(E大调)上结束。展示了冬天里,俄罗斯人民赶着马车、唱着心爱的歌在雪地里奔驰。

2.非大、小调式

这里的民族调式并不是指我们国家的五声调式,而是指东斯拉夫的民间五声

调式。

在这散步作品中只有《六月——船歌》中运用了俄罗斯民族五声调式。在这部作品的三声中部的D乐段中,运用了指东斯拉夫的民间五声调式的旋律,以及齐截的节奏。如例6所示:

例5: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第40——45小节

G: DⅦ T TⅥ DTⅢ S T

G: DⅦ DⅦ7/SⅡ→SⅡ6 K46 D T

上例中为东斯拉夫的民间五声调式,其音级为T-DTⅢ-D-TⅥ-DⅧ-T(以G为主音)。这一乐句与《六月——船歌》的主题相比,音乐显得格外的豪迈、粗犷。这种对比的效果也正是作曲家所追求的,音乐的对抗、音色的对比、调性的对置等。

四、总结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创作手法有呈示部与中部的调性对比强烈,并多以三度关系转调。和弦进行的手法也丰富多彩,降各种和弦序进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调性的布局则以三度的远关系调转换,带有强烈的色彩性。而且把民族调式融入作品中还那么的不露痕迹,毫无不和谐性。

参考文献

[1]贾方爵.基本乐理(修订版)[M].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虻.音乐作品曲式分析[M].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M].北京市: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4]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柴科夫斯基钢琴小品《四季》作曲技法特征浅析

————以其中几首作品为例

吴奇奇

摘 要:柴科夫斯基(1840年—1893年),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涉猎了歌剧、交响曲、交响诗等,题材极为广泛。本文通过对钢琴小品《四季》中几首作品的分析,试图总结、归纳出其柴科夫斯基在作品中所运用的作曲技法特征。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四季》;作曲技法特征

19世纪,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籍的著名作曲家。1875年,柴科夫斯基应彼得堡一家音乐杂志之约,创作了以描写俄国每个月的景色的钢琴小品《四季》。钢琴小品《四季》中的音乐展示了俄罗斯人民质朴的精神面貌。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小品《四季》中的每首乐曲,不仅都生动地描摹了每个月的景观,而且还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这些都明显透漏着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音调。本文就以《四季》中的《二月——狂欢节》、《六月——船歌》、《十一月——在马车上》三首作品为例,并加以分析。

一、分析图示

1. 《二月——狂欢节》

2. 《六月——船歌》

3. 《十一月——在马车上》

综合上述三首部作品,柴科夫斯基钢琴小品《四季》有以下几个特点:

1.调性

我们可以看到每部作品从主调开始直到进入中部,调性布局都是远关系调进行。近关系调是说两个调之中有着比较多的共同和弦和共同音,而远关系调则正好相反。

2.插部或三声中部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的中部与第一部分的调式调性的对比鲜明,但是中部,无论是三声中部还是插部的调性则相对简单。复三部曲式结构中的中部也许是三声中部,也许是插部。三声中部是指它有着自己的曲式结构,其结构可大可小,可能是单一部曲式或是单三部曲式等。

二、和弦进行

1. 功能性和声序进

所谓功能性和声序进是在一个调内中的各个和弦,通过它们的运动和倾向性彼此间的进行关系从而到达调内稳定或者不稳定的作用。

在《二月——狂欢节》的作品中的B乐段(扩展乐段)的结尾处(39-42),调性布局:A——b,和弦进行如例1所示:

例1:柴科夫斯基《二月——狂欢节》 第37——46小节

上例由3个乐句构成,从第二小节开始了四小节的d乐句,后面四小节为则进入e乐句。前乐句以T6和弦引入d乐句,并在结尾处转入b小调,以D-TSⅥ-D-t6功能性和弦进行的不完满终止。如此的转调手法,是柴科夫斯基常用的创作手法,赋予音乐机灵的性格。

而在《六月——船歌》中,开始的第一乐句便以功能性的和弦“完满终止”。如例2所示:

例2: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 第1——6小节

上例为《六月——船歌》的第一乐句,基调建立在g小调上,第一小节为引子,模仿小船划动船桨的节奏。第二小节右手旋律为二度上行级进,下方左手为和弦化的音型织体。然后再第二乐句进行扩展,继续发展,最后以t6-sⅡ56-K46-D7-t完满终止,构成一个收拢性的乐句。这样给人一种欲拒还迎的感觉,让整部作品宁静、柔美的情绪展露无疑,极为有力的敲出本部作品的主旨。

2.色彩性和弦序进

所谓色彩性和弦序进即不采用完全功能体系中的各个和弦,起着音高纵向结合的组织、丰富和弦进行和含混调性的用途。

在《二月——狂欢节》中,A乐段的第一乐句就以在D大调上进行一系列的副属和弦离调,并且还有非对应性和弦的进行。如例3所示:

例3:柴科夫斯基《二月——狂欢节》 第1——10小节

上例中共分为三个乐句,最后两个小节为b乐句的开始,前面八个小节两个对称性的乐句。在主调(D大调)上作大量的离调,给人造成不安定感,让人抓狂。并以明快、跳宕的二拍子的节奏进而突出本部作品的整体情绪,

同时也直面的证

明了《二月》的标题“狂欢节”。

在《六月——船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性的和声进行就是在48-51小节处,如例4所示:

例4: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 第46——51小节

上例为一个乐句,并在48-49小节通过了一系列的副属导七和弦的进行,造成调内的不稳定游离。结束的两个小节并以琶音音型奏出了八次的转位,并以此降这首作品推向高潮,制造出“山鸣谷应,风起云涌”的气势。然后当旋律进入到连接部分又转回到主调(g小调)为再现部作准备。减慢的分解和弦,将刚刚急速推向高潮的部分慢慢的散开,好像危险的漩涡渐渐的变成了恬静、柔美的涟漪。

3.非对应性和弦序进

所谓非对应性和弦序进就是在副属和弦之后没有进行对应解决的,如四级的副属和弦解决到二级或是六级的即为非对应性和弦序进。

非对应性和弦是非正规的和弦进行,但是却有着你意想不到的意外收获,这就是规则之外的惊喜。就如在《十一月——在马车上》这部作品中的B乐段的两个乐句的结束处都是用以非对应性的和弦,如例5所示:

例5: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在马车上》 第16——18小节

上例第1-2小节是B乐段的结束部分。中间小节的后两拍在主调(E大调)上的和弦进行为:D2/S-D,并以半音级进的代替功能性和弦,最后开放在属和弦上。给人的是一种阻碍式的,仿佛是一直加速中的快马遇上了小沟壑之类的,

只是一个

小困难,也许这并称不上是一个困难。但是它告诉明确的告诉我们,那里是一条沟壑。别小视了它,也别怕它。

三、调式调性

1.大、小调式

调式是指以某一音为主音,其它的音围绕着主音以特定的音程度数进行排列。因为排列的方法不同,所以构成了风格迥异的两种调式:

(1)大调式

大调式是指围绕某一主音按照“1 2 3 4 5 6 7 1”的度数关系构成的调式,风格明亮。大调式还分为自然大调、和声大调(1 2 3 4 5 降6 7 1)、旋律大调(1 2 3 4 5 6 7 1 降7 降6 5 4 3 2 1)。

(2)小调式

小调式是指围绕某一主音按照“6 7 1 2 3 4 5 6”的度数关系构成的调式,风格柔美。小调式同样也分为自然小调、和声小调(6 7 1 2 3 4 升5 6)、旋律小调(6 7 1 2 3 升4 升5 6)。

《二月——狂欢节》的调式调性印证了它的主题“狂欢”,所以本部作品的调式调性复杂多变。在A乐段就在D大调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转调:D-降A-降B-c-C-d-e-升f-G-D,严格的连续上行二度的特点,然后再属调上转会主调,体现本部作品的情绪狂躁,但是依然规整,毫无狂躁到底的势头。然后在B乐段上发展,再现A乐段为原样再现。然后在中部开始变化,在D乐段的调式调性为:A-降B-g-C-a-A,特点为二度上行穿插、关系小调折回,最后依然在近关系调上转回。

而《六月——船歌》这部作品是以描绘夏天的景色,悠闲的人们坐在伏尔加河中的小船上享受着月光的。所以全曲以小调为主,调式调性的转换都是近关系调,如:g-降B-g-G-g-降B-g。因此本首作品的旋律舒缓流畅,犹如涓涓流水,万年长流。三声中部的G大调是主调(g小调)的同名大调,运用调性对置手法。音乐形象轻快、活泼,旋律由之前的柔和、流畅进入了明朗,清新。仿佛两位少女在船上歌唱、玩帅、嬉戏。

《十一月——在马车上》这部作品在A乐段从主调(E大调)转入升g小调,给人逍遥自在的感觉。而在三声中部到再现部,在三声中部的第二乐句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转调:G-E-G-D-G-E-G-D-E-升e-E,以G大调为主调作回旋式的转调,然后在主调(E大调)上结束。展示了冬天里,俄罗斯人民赶着马车、唱着心爱的歌在雪地里奔驰。

2.非大、小调式

这里的民族调式并不是指我们国家的五声调式,而是指东斯拉夫的民间五声

调式。

在这散步作品中只有《六月——船歌》中运用了俄罗斯民族五声调式。在这部作品的三声中部的D乐段中,运用了指东斯拉夫的民间五声调式的旋律,以及齐截的节奏。如例6所示:

例5: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第40——45小节

G: DⅦ T TⅥ DTⅢ S T

G: DⅦ DⅦ7/SⅡ→SⅡ6 K46 D T

上例中为东斯拉夫的民间五声调式,其音级为T-DTⅢ-D-TⅥ-DⅧ-T(以G为主音)。这一乐句与《六月——船歌》的主题相比,音乐显得格外的豪迈、粗犷。这种对比的效果也正是作曲家所追求的,音乐的对抗、音色的对比、调性的对置等。

四、总结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创作手法有呈示部与中部的调性对比强烈,并多以三度关系转调。和弦进行的手法也丰富多彩,降各种和弦序进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调性的布局则以三度的远关系调转换,带有强烈的色彩性。而且把民族调式融入作品中还那么的不露痕迹,毫无不和谐性。

参考文献

[1]贾方爵.基本乐理(修订版)[M].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虻.音乐作品曲式分析[M].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M].北京市: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4]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相关文章

  • 中国海上石油开采行业前景规划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海上石油开采行业前景规划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13-2015年四季度海洋石油开采产业基础 第一节 海洋石油开发产业链 一 海洋油气勘探历史 二 海洋石油产 ...查看


  •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四季大本营
  • <四季大本营>说课稿 --赵会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 四季大本营>,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1.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 3.活动准备 4.教学构思 5.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查看


  • 四季饭店集团的25项经营特色
  • 四季饭店集团的25项经营特色 通过30年对豪华饭店的运作,四季集团已成为饭店业的一个主要革新者.四季集团提供了许多其他饭店不曾提供的免费服务.四季集团发展了许多服务项目,使得商务旅游更加有效率,从而获利.同时这些服务项目也使得度假旅游避免了 ...查看


  • 又是柚子飘香时
  • 又是柚子飘香时 在苍南丰腴的大地上,盛产着一种四季开花四季结果的水果,拥有着果形奇特.质优味佳等特点,被世人喻为"仙家名果",它就是果中之王--马站四季柚. 马站镇地处浙江最南端的东海之滨,是浙江省苍南县马站农业对外综合 ...查看


  • 四季变化教案
  • 篇一:科学<四季更替> 教案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四季更替>教案 鱼台县唐马镇中心小学宋 峰 [教材简析] <四季更替>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月亮"中的第3 ...查看


  • 服装发布会策划方案
  • 中国四季青服装集团与德国贝斯塔曼集团强强联合,斥巨资全面启动了企业信息化工程,走上了传统企业优势与信息科技不断完美结合之路.本次活动作为四季青服装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次对外宣传,力求在四季青服装特色街上的商户和用户中得到有力的推广. 1 ...查看


  • [四季的产生]教学设计
  • <四季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 材 分 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七课时,前面六课已解决了",地球本身自转,且绕着太阳作公转,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的"的认知问题. ...查看


  • 1.1.[我的四季]教学设计
  • 学校:临清实高 学科:语文 编写人:王秋霞 审稿人:薛惠新 <我的四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张洁的<我的四季>属于苏教版必修一第一模块"向青春举杯"中的"体悟人生". 四 ...查看


  •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 ...查看


  •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四季
  • 襄阳阳光学校"三案合一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一年级语文课例 课题<四季> 主备人: 初审人: 审核人: 班级:一(2)班 姓名: 日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