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清代思想家、大诗人龚自珍(17921841),对晚清思想之解放和“诗界革命”都起过“开风气”的作用。他在诗文中多次提到太湖洞庭东山的一个槎湾村,一往情深,魂牵梦萦,既为诗情,又为友情。

王芑孙当头棒喝

龚自珍原名巩祚,字瑟人,号定庵。出身浙江仁和(杭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外祖父段玉裁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母亲段驯是才女和诗人;祖父龚敬身和父亲龚丽正都是乾嘉年间显达的朝庭或地方命官。然而“古来才大难为用”,龚自珍十九岁乡试仅中副榜,直至二十七岁再中举人。接着又十年应考进士,始终名落孙山。道光九年勉强中了进士,却因字写得不工整而被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从此抚剑吟啸,按箫悲天的诗文不断抒发出来。

当他第一次把自己的作品整理结集,定名《伫泣亭文》,便首先送请他当时最敬佩的师长王芑孙审阅。王芑孙是吴县洞庭东山人,字念丰,号惕甫。乾隆时举人。他生性简傲,厌恶权贵,无意出仕,醉心学问,是当时著名的学者。龚自珍和他交往时,他已六十多岁了。他们之间探讨学问、抨击时弊,谈得非常投机。

当王芑孙看了龚自珍的“处女作”后,联想起不久前文字狱的阴影,出于爱护后辈,便写了《复龚瑟人书》,其中说:“即如尊文名为《伫泣亭文》,.....‘伫立以泣’,此‘泣’字碍目,宁不知之?......至于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此大不可也。......甚至上关朝庭,下及冠盖,口不择言,动与世忤,足下将持是安归乎?”

这对年少气盛的龚自珍无异当头一棒,便把文集撕得粉碎。《伫泣亭文》没有传世,是祸是福谁又料得到呢!

钮树玉约游洞庭

正当二十六岁的龚自珍为《伫泣亭文》闷闷不乐,坠入烦恼时,他的另一位洞庭东山的忘年交钮树玉关怀劝慰,邀他去太湖洞庭山一游,龚自珍欣然应邀前往。

钮树玉(17601827)字蓝田,号匪石,人称非石先生。著名的音律、金石、古文字专家。当时龚自珍的父亲龚丽正驻节上海,敬而礼请钮树玉入苏淞太兵备道署幕中,尊为上宾,遂与龚自珍相熟。钮树玉在《洞庭游记》中写了龚自珍初游洞庭这件事。他说:“是年(1818年)正月多雨雪,一月只晴六七日。自龚君至,至五日,无一天阴晦,岂宿缘欤?”

龚自珍初游洞庭,前后共五天。他们游了太湖,在洞庭西山寻缥缈峰,探林屋洞,至石公越云梯、联云嶂、一线天,夜宿灵佑观。次日移棹洞庭东山,在东山畅游了古雪居、薇香阁,饮了悟道泉后登上莫厘峰......,极目云涛,胸襟舒畅,怡情自得。他诗兴勃发,写了不少纪游诗,编成一册留置上海道署。可惜后来道署失火,这册《纪游诗》与龚自珍的五万馀册书籍全部化为灰烬。但在稍后写的诗中有“湖波如镜能照容,山痕宛宛能助长眉丰”;“言寻缥缈之孤踪,春山不妒春裙红。笛声叫起春波龙,湖波湖雨来空朦”;“七十二峰峰峰生丹枫,紫蟹熟笑胡麻蒙”;可见龚自珍游览时的欢欣情状。

槎湾夜宴一夕谈

根据《定庵年谱外纪附录》和《洞庭游记》,龚自珍从莫厘峰归来后,住纽树玉家守朴居中。“四日,舟行至金湾午饭,饭毕,上舟至槎湾,并约周君懒渔,同往石桥村,游壑舟园。返至懒渔家晚膳。”当夜便住在周家清籁馆中。

这位周懒渔先生和我家祖上是至亲。周懒渔又名周采,世居槎湾村古周巷,自号居处为莲溪里清籁馆,和我旧家“沈氏三学书屋”“晚晴轩”相邻。我的祖母为懒渔先生孙女,他病故后葬槎湾村郊东南的玉笋峰麓,由我的曾祖父沈公锡章题写墓碑“诗人周懒渔采之墓”。小时候,我每次陪祖母去扫墓,总要听她讲述她的祖父所讲述的夜宴龚定公的故事。

那天请“晚膳”,除宾座龚自珍、主座周懒渔外,陪座有钮树玉和叶青原。叶青原又名叶昶,本村名士,住牌楼巷。

龚自珍对佐酒的菜肴,最欣赏的是“马兰头拌冬笋尖”和“蟹粉豆腐”。席间,龚自珍对村名槎湾之“槎”字产生异义。他认为东山的以湾名代村名很有特色。屯湾者,当年义军积草屯粮;杨湾者,码头上多杨柳;金湾者,多鱼池,古人认为“养鱼万倍利”,鱼池如小金库。只有“槎”字难以理解,......

......

周懒渔则认为:本村之名槎湾,和宋代抗金义军杨虎有关。杨虎的义军总部设在杨湾,水军船坞设在槎湾,名为藏船坞。他们的舟船其实只是竹、木编制的筏,即就是“槎”,唐代杜甫就有“奉使虚随八月槎”的诗句。.....

这样“槎”字的用意也就豁然开朗了。

名士风流题古村

槎湾夜宴给龚自珍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了酬谢周懒渔的款待,抑或是留下一点纪念,龚自珍挥毫写了两幅字:其一是“古槎湾”,其二是“莲溪里”。

周懒渔请来刻石高手,把这两幅字镌刻石上,并用河蚌壳磨碎和以黑漆,敷胶在字上。然后在牌楼巷和古周巷口建造了两座门楼,把两块书条石作为门额砌在巷门的门楼上。

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龚自珍所书的“古槎湾”和“莲溪里”保存了一百五十多年,直到“十年浩劫”后期才被消毁。

龚自珍一生走南闯北,年青时代的洞庭之游,只是人生的一个插曲。风流云散,但是他始终没有忘怀。当他晚年时,依然恋念着洞庭的山水人物。在著称的《己亥杂诗》里,龚自珍还有这样的记载:“拟寻洞庭山旧游不果,亦不得叶山人昶消息。”并写下了一首绝句:

今日闲愁为洞庭,

茶花凝想吐芳馨。

山人生死无消息,

梦断槎湾一角青。

清代思想家、大诗人龚自珍(17921841),对晚清思想之解放和“诗界革命”都起过“开风气”的作用。他在诗文中多次提到太湖洞庭东山的一个槎湾村,一往情深,魂牵梦萦,既为诗情,又为友情。

王芑孙当头棒喝

龚自珍原名巩祚,字瑟人,号定庵。出身浙江仁和(杭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外祖父段玉裁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母亲段驯是才女和诗人;祖父龚敬身和父亲龚丽正都是乾嘉年间显达的朝庭或地方命官。然而“古来才大难为用”,龚自珍十九岁乡试仅中副榜,直至二十七岁再中举人。接着又十年应考进士,始终名落孙山。道光九年勉强中了进士,却因字写得不工整而被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从此抚剑吟啸,按箫悲天的诗文不断抒发出来。

当他第一次把自己的作品整理结集,定名《伫泣亭文》,便首先送请他当时最敬佩的师长王芑孙审阅。王芑孙是吴县洞庭东山人,字念丰,号惕甫。乾隆时举人。他生性简傲,厌恶权贵,无意出仕,醉心学问,是当时著名的学者。龚自珍和他交往时,他已六十多岁了。他们之间探讨学问、抨击时弊,谈得非常投机。

当王芑孙看了龚自珍的“处女作”后,联想起不久前文字狱的阴影,出于爱护后辈,便写了《复龚瑟人书》,其中说:“即如尊文名为《伫泣亭文》,.....‘伫立以泣’,此‘泣’字碍目,宁不知之?......至于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此大不可也。......甚至上关朝庭,下及冠盖,口不择言,动与世忤,足下将持是安归乎?”

这对年少气盛的龚自珍无异当头一棒,便把文集撕得粉碎。《伫泣亭文》没有传世,是祸是福谁又料得到呢!

钮树玉约游洞庭

正当二十六岁的龚自珍为《伫泣亭文》闷闷不乐,坠入烦恼时,他的另一位洞庭东山的忘年交钮树玉关怀劝慰,邀他去太湖洞庭山一游,龚自珍欣然应邀前往。

钮树玉(17601827)字蓝田,号匪石,人称非石先生。著名的音律、金石、古文字专家。当时龚自珍的父亲龚丽正驻节上海,敬而礼请钮树玉入苏淞太兵备道署幕中,尊为上宾,遂与龚自珍相熟。钮树玉在《洞庭游记》中写了龚自珍初游洞庭这件事。他说:“是年(1818年)正月多雨雪,一月只晴六七日。自龚君至,至五日,无一天阴晦,岂宿缘欤?”

龚自珍初游洞庭,前后共五天。他们游了太湖,在洞庭西山寻缥缈峰,探林屋洞,至石公越云梯、联云嶂、一线天,夜宿灵佑观。次日移棹洞庭东山,在东山畅游了古雪居、薇香阁,饮了悟道泉后登上莫厘峰......,极目云涛,胸襟舒畅,怡情自得。他诗兴勃发,写了不少纪游诗,编成一册留置上海道署。可惜后来道署失火,这册《纪游诗》与龚自珍的五万馀册书籍全部化为灰烬。但在稍后写的诗中有“湖波如镜能照容,山痕宛宛能助长眉丰”;“言寻缥缈之孤踪,春山不妒春裙红。笛声叫起春波龙,湖波湖雨来空朦”;“七十二峰峰峰生丹枫,紫蟹熟笑胡麻蒙”;可见龚自珍游览时的欢欣情状。

槎湾夜宴一夕谈

根据《定庵年谱外纪附录》和《洞庭游记》,龚自珍从莫厘峰归来后,住纽树玉家守朴居中。“四日,舟行至金湾午饭,饭毕,上舟至槎湾,并约周君懒渔,同往石桥村,游壑舟园。返至懒渔家晚膳。”当夜便住在周家清籁馆中。

这位周懒渔先生和我家祖上是至亲。周懒渔又名周采,世居槎湾村古周巷,自号居处为莲溪里清籁馆,和我旧家“沈氏三学书屋”“晚晴轩”相邻。我的祖母为懒渔先生孙女,他病故后葬槎湾村郊东南的玉笋峰麓,由我的曾祖父沈公锡章题写墓碑“诗人周懒渔采之墓”。小时候,我每次陪祖母去扫墓,总要听她讲述她的祖父所讲述的夜宴龚定公的故事。

那天请“晚膳”,除宾座龚自珍、主座周懒渔外,陪座有钮树玉和叶青原。叶青原又名叶昶,本村名士,住牌楼巷。

龚自珍对佐酒的菜肴,最欣赏的是“马兰头拌冬笋尖”和“蟹粉豆腐”。席间,龚自珍对村名槎湾之“槎”字产生异义。他认为东山的以湾名代村名很有特色。屯湾者,当年义军积草屯粮;杨湾者,码头上多杨柳;金湾者,多鱼池,古人认为“养鱼万倍利”,鱼池如小金库。只有“槎”字难以理解,......

......

周懒渔则认为:本村之名槎湾,和宋代抗金义军杨虎有关。杨虎的义军总部设在杨湾,水军船坞设在槎湾,名为藏船坞。他们的舟船其实只是竹、木编制的筏,即就是“槎”,唐代杜甫就有“奉使虚随八月槎”的诗句。.....

这样“槎”字的用意也就豁然开朗了。

名士风流题古村

槎湾夜宴给龚自珍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了酬谢周懒渔的款待,抑或是留下一点纪念,龚自珍挥毫写了两幅字:其一是“古槎湾”,其二是“莲溪里”。

周懒渔请来刻石高手,把这两幅字镌刻石上,并用河蚌壳磨碎和以黑漆,敷胶在字上。然后在牌楼巷和古周巷口建造了两座门楼,把两块书条石作为门额砌在巷门的门楼上。

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龚自珍所书的“古槎湾”和“莲溪里”保存了一百五十多年,直到“十年浩劫”后期才被消毁。

龚自珍一生走南闯北,年青时代的洞庭之游,只是人生的一个插曲。风流云散,但是他始终没有忘怀。当他晚年时,依然恋念着洞庭的山水人物。在著称的《己亥杂诗》里,龚自珍还有这样的记载:“拟寻洞庭山旧游不果,亦不得叶山人昶消息。”并写下了一首绝句:

今日闲愁为洞庭,

茶花凝想吐芳馨。

山人生死无消息,

梦断槎湾一角青。


相关文章

  • 课外阅读内容修订
  • 东营市胜利第十七中学小学部 阅读考级内容(修订版) 阅读考级 一级内容: ※.必背古诗文篇目(1--15首) 1.<江南> 乐府民歌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3.<咏鹅> 骆宾王(唐) 4.<风& ...查看


  • 八下提示性默写
  • 人教版八年级(下)理解性默写汇编 21<与朱元思书>吴钧 ⑴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 .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 . ⑵描写水之"异"的句子: , . , . ⑶描写 ...查看


  • 洞庭明珠岳阳城
  • 洞庭明珠岳阳城 ◎万谷初 千年名胜古迹--岳阳楼(图1) 洞庭明珠岳阳城(图2) 岳阳市城东(图3) 岳阳大道起点(图4) 岳阳市南湖广场(图5) 岳阳大道(图6) 中南大市场(图7) 岳阳国际会展中心(图8) 岳阳京广铁路火车站(岳阳站) ...查看


  • 岳阳楼记内容简介
  •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 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 达 ...查看


  • 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集锦
  • 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集锦 [一年级上册]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下册] <春晓>唐·孟浩 ...查看


  • 小学一到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中的古诗词
  • 小学一到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中的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上册:<画>高鼎<画鸡>唐寅,<静夜思>李白,<悯农>李绅 <画> (清)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查看


  • 五年级古诗知识点
  • 五年级古诗归类复习 班级( )姓名( ) 一.送别诗 1.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山中送别>唐 王维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 <赠汪伦>唐 李白 桃花 ...查看


  • 四五六年级古诗词
  • 1.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 ...查看


  • 古诗词名言名句大集合
  • 引用 名言名句大集合 劝学类: 1.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劝学>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长歌行> 惜时类: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