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3快与慢(1)》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重点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课 时】1课时
【教 具】电脑多媒体、投影
【教 法】启发、讲解、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录像,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
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
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间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路程即:速度= 如果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时间
写成
计算公式: v s t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
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 m/s”读作10米每秒。
提问:反过来,如果知道一物体的速度是500 m/s,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这个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00米。
算算看:1 m/s的速度与1 km/h的速度比较哪个大 10-3
1 m/s=km/h=3.2 km/h 1
3600
因为3.2 km/h>1 km/h,所以1 m/s>1 km/h
提问:如果各个速度的单位不同时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回答:换算为同样的单位比较。
三.例题
1、看课本25页书上的例题
2、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 的成绩,夺得50m 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及要求
已知:s=50m,t=24.79s。
求:v=?
解:根据题意,
s 50m v ===2. 02m /s t 24. 79s
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2.02m/s。
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步骤:已知,求,解,答。
四.课堂练习:
练习与评测P8-10
五.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了解了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要求,知道了有关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板书设计】
§2-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
二、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s 2.计算公式: v = t
3.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三、物理计算题的四步骤:已知,求,解,答。
【教后记】
沪科版《2.3快与慢(1)》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重点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课 时】1课时
【教 具】电脑多媒体、投影
【教 法】启发、讲解、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录像,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
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
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间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路程即:速度= 如果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时间
写成
计算公式: v s t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
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 m/s”读作10米每秒。
提问:反过来,如果知道一物体的速度是500 m/s,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这个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00米。
算算看:1 m/s的速度与1 km/h的速度比较哪个大 10-3
1 m/s=km/h=3.2 km/h 1
3600
因为3.2 km/h>1 km/h,所以1 m/s>1 km/h
提问:如果各个速度的单位不同时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回答:换算为同样的单位比较。
三.例题
1、看课本25页书上的例题
2、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 的成绩,夺得50m 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及要求
已知:s=50m,t=24.79s。
求:v=?
解:根据题意,
s 50m v ===2. 02m /s t 24. 79s
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2.02m/s。
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步骤:已知,求,解,答。
四.课堂练习:
练习与评测P8-10
五.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了解了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要求,知道了有关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板书设计】
§2-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
二、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s 2.计算公式: v = t
3.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三、物理计算题的四步骤:已知,求,解,答。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