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200
第35卷第3期
9年1月
山
SHA!NXI
西
建筑
ARCHITE(YFURE
V01.35No.3Jan.2009
文章编号:1009.6825{2009)03.0032.02
漯河市城市风貌浅析
姜书纳
魏开云
汪婷婷
摘要:从城市的形成过程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积累出发,对漯河市的城市格局、城市道路网络、历史文物古迹、城市色彩以及城市的轮廓线等方面进行了了解,深入分析和研究了漯河市的城市风貌和城市空间特色,从而对该城市有一个更全面地认识。
关键词:城市风貌,城市格局,空间特色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城市新貌。为更好地利用沙、澧两河穿市lfii过的自然地理优势,按照“宜园则园,宜林则林”的原则,漯河市对沙澧河市区段310hm2的河滩地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建设主题公园15座,形成具有滨河特色的城市绿化沙、澧两河穿市而过的格局。
1概况
1.1
地理位置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
错地带,辖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全市总面积
2617km2,其中建城区面积35.4km2。总地势西高东低,有少量
黄土岗分布,境内河流分别为沙颍河、汾泉河和洪汝河水系,是淮河较大支流,其中沙、澧河横贯全境,在市区交汇后穿越市区而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2
2.2城市道路网络
漯河是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城市。现已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66人,居全省首位。淮河水系的两大支流沙河、澧河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突出。
自然环境
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
181
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平均为2
h,年降水
2.3历史文物古迹
漯河是历史悠久而又比较年轻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单定居生息,创造_『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南北朝时在此筑城,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运输发达而享誉中原,素有“陆陈集散地”“水旱码头”之称。现已发现的古迹主要有:出土国宝七音骨笛和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和造酒史向前推进3000多年的贾湖遗址,中华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编者东汉许慎墓,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小商桥,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陵园等。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4年9月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两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617km2,总人口
254.25万人。
量为786ITIITI。沙、澧河穿越城市中部,非常适合把自然风光引入繁华都市,打造富有特色与活力的城市中心区。弯曲多变的河道水系,形成多个景观区域,形成步移景异、别有洞天之景。宽窄各异的河滩,保持着淳朴的田园野趣,放眼望去,绿茵融融、花团锦簇,令人赏心悦目。
2城市风貌
漯河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是豫中中小城市群的中心。漯河市既是一座近代兴起的现代城市,又是一座中原文化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河流分别为沙颍河、汾泉河和洪汝河水系,是淮河较大支流。其中沙、澧河横贯全境,在市区交汇后穿越市区而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1城市格局
漯河市“九大功能区”的老城片区、沙北片区、沙澧片区、澧南片区、金山片区、东北片区、铁东片区、后谢片区和召陵片区,丰富“新”漯河中心城市建设的内容。老城片区成为大型购物区和沙北片区是中央行政区、高尚居住区和郾城区的产业基地,沙澧片区成为现代文化商业区、城市形象聚焦区和现代城市集中体验区,澧南片区是现代交通物流基地、豫中货物集散中心和源汇区产业基地,金山片区成为城市休闲区、城市历史风貌展示区和人们重返伊甸园的理想之地,东北片区是构筑知识平台的文化城科技园,铁东片区成为“中国食品名城”品牌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后谢片区是高新技术产业聚焦区、研发基地和孵化基地,召陵片区成为新兴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城区内,通过拆迁改造规划建设17座城市游园;加大对现有广场:游园、绿地及城市道路的绿化改造力度,丰富绿化层次,提升绿化内涵,营造城市森林氛围,形成
收稿日期:2008.10.06
漯河文物资源丰富,以贾湖遗址、彼岸寺经幢、小商桥、三绝碑及受掸台、许慎墓为代表的190余处文物古迹,处处博大精深。
2.4城市色彩以及城市的轮廓线
根据漯河市城市特色了解到,该城市以“绿”作为基调色彩,绿色代表生命,这一色彩给漯河市增添了几分生机,再加上水在城市中的布局,不仅为该城市带来了几分灵气,同时为漯河市勾勒出一道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景观。
2.5各类建筑和景观
临河建筑大多是低矮简陋的民居和厂房(如图1所示),因拆迁成本较小而适合大规模改造建没。基本完好的河堤可以扩建成沿河行人道,供游人步行休闲或骑车游览。诸多因素,为开发建设沙澧河、提高漯河城市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先决条件。
在植物配置上,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构建复合的绿色网络系
作者简介:姜书纳(1983.),女,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24
魏开云(1962.),男,副教授,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汪婷婷(1984.),女,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24
第35卷第3期2009年1月
山西
建
筑
V01.35No,3Jan.2009
SHANXIARCHITECTURE・33・
文章编号:1009—6825(2009)03.0033.02
滨水城市目标多元化设计
冯顺军
摘要:以张家界市澧水两岸风貌带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阐述了进行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同时提出目前国内的滨水区规划仍存在目标单一和片面的不足,进一步指出了旨在协调入与自然关系的景观设计应是多目标的。
关键词:多目标规划,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区中图分类号:n.矽84
文献标识码:A
人们对它的青睐和关爱。当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把目光盯向梦幻般美丽的,大自然的极品——张家界时,外来旅游者发现生活在“极品”边上的人们居住环境并不那么的优越。于此情况下,有了要在穿城lfii过的澧水河及其沿岸打造“风貌带”的宏伟构想。
0引言
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滨水区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在于它是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张家界市澧水两岸风貌带概念性城市设计是我切身参与的实际投标项目,期间投入了大景的实地调研,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例阐述进行多目标滨水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
区位分析: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武陵山脉愎地,云贵高原隆起地区与洞庭湖沉降区之间。风景秀丽,群山起伏,峡谷交错。场地分析:场地位置优势明显,天然、人文景观条件优良,交通非常便利,项目地点距张家界市荷花机场及火车站仅30
min
1亟待解决的问题
1)防洪问题:澧水河是张家界市的规划骨干河流之一,防洪排涝是其主要的功能。2)河流与城市功能的结合问题:澧水河两岸作为未来的城市中心,如何使水系规划与城市功能相得益彰。3)亲水性问题:水面与地面高差大,河流亲水性差,河岸处理至关重要。4)滨水区叮达性和连续性问题:城市支路紧邻河堤,交通混杂,滨水区可达性差;东西向城市道路损害河流廊道的连续性。浆、油条、胡辣汤、肉盒、油饼、小笼包子等。午餐以汤面条、捞面条、炸酱面、卤面、饺子等为主,吃大米饭时,多是炒几道菜配以鸡或鱼等供食。晚餐仍是稀饭、馍、菜,但菜的品种增多,平时基本不断肉、鸡、鱼、禽蛋等,以追求营养化、多样化和美昧化。农村饮食仍以主食为主,全是细粮。早餐多食稀饭、蒸馍,菜以时令菜为主,搭配咸菜,部分条件好的家庭也喝豆浆,吃油条。午餐主要吃汤面条或捞面条,有时也吃卤面、大米和饺子,一般都是来客人或过节。晚上仍是以稀饭、馍和简单的菜为主。
车程。项目背景分析:澧水河在失去航运功能的同时,也失去了统。经过不同配置方式将树木、花草、地被、藤蔓等组成森林、绿地、花园、公园、广场等。风景林的构成中突出复层混交手法,形成点线面圈、乔灌花草合理布局复合生态群落,在充分发挥城市生态功能的同时,又使市民欣赏到四季变化的美景。
3结语
漯河市地处沙、澧两河之滨,历史上城市因水运而兴盛,两河
图1建筑景观
穿城给城市景观带来了无限生机。按照城市规划.漯河的城市开发将沿滨水地区展开,城市建设将围绕滨水地区做文章。未来的新漯河将临水而居,沙、澧河作为漯河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轴、城市功能组织的中枢、城市风貌展示的界面和城市自然生态的通廊,已经突显出城市发展脊梁的作用。参考文献:[1]
胡连真.漯河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和措施[J】.河南林业科技,2004(2):87.88.
[2]蔡晓丰.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D].上海:同济大学,2006.[3]
scene
2.6民风民俗
2.6.1
民间艺术
漯河市民间艺术表演历史悠久,深受群众们喜爱,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主要有狮子舞、竹马舞、高跷行走、唢呐吹奏、闹伞表演、推小车、摇旱船、肘阁等。几十年来,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深受群众的欢迎,是漯河市区节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2.6.2
风俗
饮食,漯河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城市居民早餐多食稀饭、豆
周茂丽.城市美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3.
Analysis
on
urban
WEI
ofLuohecity
Ting-ting
out
811
JIANGShu-m
Kai-yun
WANG
Abstract:FI啪thefon'mngprocessof
lance
oil
citiesandthe
as
accumulation
ofurban
politics,economyandculture,thispapercarries
acquain-
Luohecityfromeightaspectssuch
scene
citypattern,city
road
network,historicalrelies
carl
andhistoricsites,citycolor,cityoutline.Ana-
lyzeandstudycityKey
andspacecharacteristicdeeply.sothatwe
have
1Tiore
03mpreherLsiveunderstandingofthiscity.
words:urbanscene,citypattern,spacecharacteristic收稿日期:2008—10.14
作者简介:冯顺军(1982一),男,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合肥230009
漯河市城市风貌浅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姜书纳, 魏开云, 汪婷婷, JIANG Shuna, WEI Kai-yun, WANG Ting-ting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2009,35(3)0次
参考文献(3条)
1. 胡连真 漯河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和措施 2004(02)2. 蔡晓丰 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学位论文] 20063. 周茂丽 城市美学研究 2003
相似文献(9条)
1.期刊论文 李胜. 黄勇. LI Sheng. HUANG Yong 对合肥城市风貌特色发展继承的设想 -山西建筑2005,31(14)
通过对合肥历史及其风貌概况的介绍,针对合肥建国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得失,对保护合肥城市风貌特色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从而发展和延续城市的历史风貌特色.
2.学位论文 戴宇 基于城市格局与肌理的城市风貌改造——以都江堰市等为例 2005
目前我国城市的现实状况普遍存在城市面貌混乱无序没有特色的问题。当前四川省正在广泛深入的开展城市风貌改造,当中取得不少成效,汲取了许多经验与教训。
本文以城市风貌改造为专门研究内容,从城市的格局与肌理分析入手,运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依据实际改造中的大量总结,从设计技术层面以及相关城市风貌要素、实施策略、设计方法等方面做出分析论述,为城市风貌改造这一设计领域内较为新兴的课题提供研究参照。
全文列举了大量工程实践的案例,大多为作者亲自从事或参加的工程项目。从较早的带有实践探索性的都江堰城市空间景观规划研究课题,到直接指导实施的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等项目,力图以文中所述的理论方法依据阐释其实际工程的运用,并得出相关结论与建议,从而为城市风貌改造的管理、规划、设计做出指导。
3.期刊论文 郭学信. GUO Xue-xin 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5)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由中古延续而来的城市格局,使宋代城市面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坊市分隔制度的打破,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城市人口的剧增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城市范围的拓展与规模的扩大,带有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娱乐活动的兴盛,都表明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
4.期刊论文 陈亚斌 对天津城市风貌特色的分析及其传承的思考 -科技资讯2006,""(28)
天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特殊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有的城市特色和性格,本文通过城市格局、建筑特色和城市文化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天津的城市特色,并就如何协调好城市建设和保护的关系,延续城市的文脉,提出了几点浅见.
5.会议论文 王宁 弘扬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在城市设计实例中思考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 2008
本文阐述了济南城市文化的主要特色——以自然要素为主体的山水城市形态、古城与商埠并立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交融混杂的城市风貌,并通过经一路纬五至纬二路段、济南美食街、济南国际风情街三个城市设计实例,强调了建筑师在城市建设中肩负着弘扬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重任。
6.期刊论文 游宇. YOU Yu 对山水城市风貌设计的引导和管理 -山西建筑2008,34(31)
介绍了的架构和内容,分析了导则的实施管理,深入探讨了的意义,以促进桂林市城市风貌设计的研究,更好地保护"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格局.
7.期刊论文 周益锋. ZHOU Yi-feng 德占时期青岛街区的形成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
青岛是一座只有百年历史的新兴城市,以其特殊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租借地城市,合理的城市规划使青岛从一爿自然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近代城市.特别是早期德国人为了特殊的目的,在青岛原有的兵镇与村落相结合的城市格局下,按照具体的城市规划方案,投巨资兴建青岛的基础设施,为日后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试从青岛的历史沿革,城市规划特点及早期街区的形成来展现德占时期的城市风貌.
8.期刊论文 阮仪三 三议苏州建筑风 -规划师2000,16(3)
之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苏州,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二千余年的历史积淀和江南水乡的濡染,赋予她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她特有的城市风貌.她表现在:小桥、流水、河渠纵横的水乡环境,朴素、淡雅的粉墙黛瓦的苏州民居,幽深清静的小街小巷,精致典雅的私家园林,双棋盘河路相间的城市格局,丰富的地方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颂、所迷恋、所向往,而著名于世.
9.学位论文 朱怿 从“居住小区”到“居住街区”——城市内部住区规划设计模式探析 2006
"居住小区"模式是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形式,它起源于计划经济年代,具有内向性和自完整性的特征.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和城市性质等方面都发生深刻变革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正日益呈现出多方面的弊端,.如:占地规模过大,城市交通受阻;外围界面封闭,街道活力丧失;追求自我完善,公共设施低效;建设模式单一,城市风貌趋同等.这些弊端的实质,在于小区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割裂,是对城市性的背离.这些问题显示了居住小区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尤其不适用于城市内部住区.
论文系统总结了人居环境三个学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设计学)及社会学、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在城市住区规划方面的理论进展,深入探析了居住小区模式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街区--宽马路"城市格局的对应性,从城市道路结构及功能、小区规模、公建性质、配套设施建设方式、住宅类型、城市基层管理等方面归纳和提炼出多层次的策略,对居住小区模式存在的问题逐一加以破解.结合对北京城市建设及相关住区规划实例的调查,提出应对现有的住区规划设计从思想到方法上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新的住区规划设计应以城市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为先导的设计原则,住区与城市之间形成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在城市规划层面,提出住区占地规模应适应合理的道路结构和路网密度,根据对有关城市道路交通规范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城市建设经验,认为城市内部住区地块边长应在60~250米之间;在住区规划层面,认为应放弃将住宅与各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捆绑"式布局的方式,而应区分公建的性质,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在住区管理上,可从整体封闭改变为在基层封闭,将封闭区限制在一幢或几幢楼宇组成的群体之间
;对于新的模式中出现的东西向住宅问题,从住宅性质和居住主体的多样性等方面提出了居住类型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在城市设计层面,论述了住区界面形态和功能与相邻道路性质的关联性,提出应采用住区界面--道路断面一体化的设计方式.建立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丛"居住小区"转变为"居住街区"的城市内部住区规划设计模式.
新的模式不仅具有规模合理、功能复金和界面开放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对城市空间结构、用地模式和交通体系的综合考虑.这种模式协调了住区与城市、居住与生活的关系.在控制规模的前提下,它既可"纯居",也可混合布局.居住街区模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城市建成区及新城建设,对于城市边缘和郊区住区,也具有参考价值.这种新的规划模式有益于住区自身及城市的发展,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城市风貌.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anxjz200903018.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3日
・32・
200
第35卷第3期
9年1月
山
SHA!NXI
西
建筑
ARCHITE(YFURE
V01.35No.3Jan.2009
文章编号:1009.6825{2009)03.0032.02
漯河市城市风貌浅析
姜书纳
魏开云
汪婷婷
摘要:从城市的形成过程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积累出发,对漯河市的城市格局、城市道路网络、历史文物古迹、城市色彩以及城市的轮廓线等方面进行了了解,深入分析和研究了漯河市的城市风貌和城市空间特色,从而对该城市有一个更全面地认识。
关键词:城市风貌,城市格局,空间特色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城市新貌。为更好地利用沙、澧两河穿市lfii过的自然地理优势,按照“宜园则园,宜林则林”的原则,漯河市对沙澧河市区段310hm2的河滩地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建设主题公园15座,形成具有滨河特色的城市绿化沙、澧两河穿市而过的格局。
1概况
1.1
地理位置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
错地带,辖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全市总面积
2617km2,其中建城区面积35.4km2。总地势西高东低,有少量
黄土岗分布,境内河流分别为沙颍河、汾泉河和洪汝河水系,是淮河较大支流,其中沙、澧河横贯全境,在市区交汇后穿越市区而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2
2.2城市道路网络
漯河是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城市。现已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66人,居全省首位。淮河水系的两大支流沙河、澧河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突出。
自然环境
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
181
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平均为2
h,年降水
2.3历史文物古迹
漯河是历史悠久而又比较年轻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单定居生息,创造_『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南北朝时在此筑城,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运输发达而享誉中原,素有“陆陈集散地”“水旱码头”之称。现已发现的古迹主要有:出土国宝七音骨笛和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和造酒史向前推进3000多年的贾湖遗址,中华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编者东汉许慎墓,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小商桥,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陵园等。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4年9月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两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617km2,总人口
254.25万人。
量为786ITIITI。沙、澧河穿越城市中部,非常适合把自然风光引入繁华都市,打造富有特色与活力的城市中心区。弯曲多变的河道水系,形成多个景观区域,形成步移景异、别有洞天之景。宽窄各异的河滩,保持着淳朴的田园野趣,放眼望去,绿茵融融、花团锦簇,令人赏心悦目。
2城市风貌
漯河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是豫中中小城市群的中心。漯河市既是一座近代兴起的现代城市,又是一座中原文化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河流分别为沙颍河、汾泉河和洪汝河水系,是淮河较大支流。其中沙、澧河横贯全境,在市区交汇后穿越市区而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1城市格局
漯河市“九大功能区”的老城片区、沙北片区、沙澧片区、澧南片区、金山片区、东北片区、铁东片区、后谢片区和召陵片区,丰富“新”漯河中心城市建设的内容。老城片区成为大型购物区和沙北片区是中央行政区、高尚居住区和郾城区的产业基地,沙澧片区成为现代文化商业区、城市形象聚焦区和现代城市集中体验区,澧南片区是现代交通物流基地、豫中货物集散中心和源汇区产业基地,金山片区成为城市休闲区、城市历史风貌展示区和人们重返伊甸园的理想之地,东北片区是构筑知识平台的文化城科技园,铁东片区成为“中国食品名城”品牌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后谢片区是高新技术产业聚焦区、研发基地和孵化基地,召陵片区成为新兴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城区内,通过拆迁改造规划建设17座城市游园;加大对现有广场:游园、绿地及城市道路的绿化改造力度,丰富绿化层次,提升绿化内涵,营造城市森林氛围,形成
收稿日期:2008.10.06
漯河文物资源丰富,以贾湖遗址、彼岸寺经幢、小商桥、三绝碑及受掸台、许慎墓为代表的190余处文物古迹,处处博大精深。
2.4城市色彩以及城市的轮廓线
根据漯河市城市特色了解到,该城市以“绿”作为基调色彩,绿色代表生命,这一色彩给漯河市增添了几分生机,再加上水在城市中的布局,不仅为该城市带来了几分灵气,同时为漯河市勾勒出一道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景观。
2.5各类建筑和景观
临河建筑大多是低矮简陋的民居和厂房(如图1所示),因拆迁成本较小而适合大规模改造建没。基本完好的河堤可以扩建成沿河行人道,供游人步行休闲或骑车游览。诸多因素,为开发建设沙澧河、提高漯河城市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先决条件。
在植物配置上,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构建复合的绿色网络系
作者简介:姜书纳(1983.),女,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24
魏开云(1962.),男,副教授,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汪婷婷(1984.),女,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24
第35卷第3期2009年1月
山西
建
筑
V01.35No,3Jan.2009
SHANXIARCHITECTURE・33・
文章编号:1009—6825(2009)03.0033.02
滨水城市目标多元化设计
冯顺军
摘要:以张家界市澧水两岸风貌带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阐述了进行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同时提出目前国内的滨水区规划仍存在目标单一和片面的不足,进一步指出了旨在协调入与自然关系的景观设计应是多目标的。
关键词:多目标规划,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区中图分类号:n.矽84
文献标识码:A
人们对它的青睐和关爱。当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把目光盯向梦幻般美丽的,大自然的极品——张家界时,外来旅游者发现生活在“极品”边上的人们居住环境并不那么的优越。于此情况下,有了要在穿城lfii过的澧水河及其沿岸打造“风貌带”的宏伟构想。
0引言
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滨水区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在于它是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张家界市澧水两岸风貌带概念性城市设计是我切身参与的实际投标项目,期间投入了大景的实地调研,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例阐述进行多目标滨水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
区位分析: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武陵山脉愎地,云贵高原隆起地区与洞庭湖沉降区之间。风景秀丽,群山起伏,峡谷交错。场地分析:场地位置优势明显,天然、人文景观条件优良,交通非常便利,项目地点距张家界市荷花机场及火车站仅30
min
1亟待解决的问题
1)防洪问题:澧水河是张家界市的规划骨干河流之一,防洪排涝是其主要的功能。2)河流与城市功能的结合问题:澧水河两岸作为未来的城市中心,如何使水系规划与城市功能相得益彰。3)亲水性问题:水面与地面高差大,河流亲水性差,河岸处理至关重要。4)滨水区叮达性和连续性问题:城市支路紧邻河堤,交通混杂,滨水区可达性差;东西向城市道路损害河流廊道的连续性。浆、油条、胡辣汤、肉盒、油饼、小笼包子等。午餐以汤面条、捞面条、炸酱面、卤面、饺子等为主,吃大米饭时,多是炒几道菜配以鸡或鱼等供食。晚餐仍是稀饭、馍、菜,但菜的品种增多,平时基本不断肉、鸡、鱼、禽蛋等,以追求营养化、多样化和美昧化。农村饮食仍以主食为主,全是细粮。早餐多食稀饭、蒸馍,菜以时令菜为主,搭配咸菜,部分条件好的家庭也喝豆浆,吃油条。午餐主要吃汤面条或捞面条,有时也吃卤面、大米和饺子,一般都是来客人或过节。晚上仍是以稀饭、馍和简单的菜为主。
车程。项目背景分析:澧水河在失去航运功能的同时,也失去了统。经过不同配置方式将树木、花草、地被、藤蔓等组成森林、绿地、花园、公园、广场等。风景林的构成中突出复层混交手法,形成点线面圈、乔灌花草合理布局复合生态群落,在充分发挥城市生态功能的同时,又使市民欣赏到四季变化的美景。
3结语
漯河市地处沙、澧两河之滨,历史上城市因水运而兴盛,两河
图1建筑景观
穿城给城市景观带来了无限生机。按照城市规划.漯河的城市开发将沿滨水地区展开,城市建设将围绕滨水地区做文章。未来的新漯河将临水而居,沙、澧河作为漯河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轴、城市功能组织的中枢、城市风貌展示的界面和城市自然生态的通廊,已经突显出城市发展脊梁的作用。参考文献:[1]
胡连真.漯河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和措施[J】.河南林业科技,2004(2):87.88.
[2]蔡晓丰.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D].上海:同济大学,2006.[3]
scene
2.6民风民俗
2.6.1
民间艺术
漯河市民间艺术表演历史悠久,深受群众们喜爱,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主要有狮子舞、竹马舞、高跷行走、唢呐吹奏、闹伞表演、推小车、摇旱船、肘阁等。几十年来,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深受群众的欢迎,是漯河市区节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2.6.2
风俗
饮食,漯河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城市居民早餐多食稀饭、豆
周茂丽.城市美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3.
Analysis
on
urban
WEI
ofLuohecity
Ting-ting
out
811
JIANGShu-m
Kai-yun
WANG
Abstract:FI啪thefon'mngprocessof
lance
oil
citiesandthe
as
accumulation
ofurban
politics,economyandculture,thispapercarries
acquain-
Luohecityfromeightaspectssuch
scene
citypattern,city
road
network,historicalrelies
carl
andhistoricsites,citycolor,cityoutline.Ana-
lyzeandstudycityKey
andspacecharacteristicdeeply.sothatwe
have
1Tiore
03mpreherLsiveunderstandingofthiscity.
words:urbanscene,citypattern,spacecharacteristic收稿日期:2008—10.14
作者简介:冯顺军(1982一),男,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合肥230009
漯河市城市风貌浅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姜书纳, 魏开云, 汪婷婷, JIANG Shuna, WEI Kai-yun, WANG Ting-ting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2009,35(3)0次
参考文献(3条)
1. 胡连真 漯河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和措施 2004(02)2. 蔡晓丰 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学位论文] 20063. 周茂丽 城市美学研究 2003
相似文献(9条)
1.期刊论文 李胜. 黄勇. LI Sheng. HUANG Yong 对合肥城市风貌特色发展继承的设想 -山西建筑2005,31(14)
通过对合肥历史及其风貌概况的介绍,针对合肥建国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得失,对保护合肥城市风貌特色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从而发展和延续城市的历史风貌特色.
2.学位论文 戴宇 基于城市格局与肌理的城市风貌改造——以都江堰市等为例 2005
目前我国城市的现实状况普遍存在城市面貌混乱无序没有特色的问题。当前四川省正在广泛深入的开展城市风貌改造,当中取得不少成效,汲取了许多经验与教训。
本文以城市风貌改造为专门研究内容,从城市的格局与肌理分析入手,运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依据实际改造中的大量总结,从设计技术层面以及相关城市风貌要素、实施策略、设计方法等方面做出分析论述,为城市风貌改造这一设计领域内较为新兴的课题提供研究参照。
全文列举了大量工程实践的案例,大多为作者亲自从事或参加的工程项目。从较早的带有实践探索性的都江堰城市空间景观规划研究课题,到直接指导实施的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等项目,力图以文中所述的理论方法依据阐释其实际工程的运用,并得出相关结论与建议,从而为城市风貌改造的管理、规划、设计做出指导。
3.期刊论文 郭学信. GUO Xue-xin 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5)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由中古延续而来的城市格局,使宋代城市面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坊市分隔制度的打破,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城市人口的剧增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城市范围的拓展与规模的扩大,带有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娱乐活动的兴盛,都表明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
4.期刊论文 陈亚斌 对天津城市风貌特色的分析及其传承的思考 -科技资讯2006,""(28)
天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特殊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有的城市特色和性格,本文通过城市格局、建筑特色和城市文化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天津的城市特色,并就如何协调好城市建设和保护的关系,延续城市的文脉,提出了几点浅见.
5.会议论文 王宁 弘扬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在城市设计实例中思考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 2008
本文阐述了济南城市文化的主要特色——以自然要素为主体的山水城市形态、古城与商埠并立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交融混杂的城市风貌,并通过经一路纬五至纬二路段、济南美食街、济南国际风情街三个城市设计实例,强调了建筑师在城市建设中肩负着弘扬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重任。
6.期刊论文 游宇. YOU Yu 对山水城市风貌设计的引导和管理 -山西建筑2008,34(31)
介绍了的架构和内容,分析了导则的实施管理,深入探讨了的意义,以促进桂林市城市风貌设计的研究,更好地保护"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格局.
7.期刊论文 周益锋. ZHOU Yi-feng 德占时期青岛街区的形成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
青岛是一座只有百年历史的新兴城市,以其特殊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租借地城市,合理的城市规划使青岛从一爿自然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近代城市.特别是早期德国人为了特殊的目的,在青岛原有的兵镇与村落相结合的城市格局下,按照具体的城市规划方案,投巨资兴建青岛的基础设施,为日后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试从青岛的历史沿革,城市规划特点及早期街区的形成来展现德占时期的城市风貌.
8.期刊论文 阮仪三 三议苏州建筑风 -规划师2000,16(3)
之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苏州,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二千余年的历史积淀和江南水乡的濡染,赋予她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她特有的城市风貌.她表现在:小桥、流水、河渠纵横的水乡环境,朴素、淡雅的粉墙黛瓦的苏州民居,幽深清静的小街小巷,精致典雅的私家园林,双棋盘河路相间的城市格局,丰富的地方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颂、所迷恋、所向往,而著名于世.
9.学位论文 朱怿 从“居住小区”到“居住街区”——城市内部住区规划设计模式探析 2006
"居住小区"模式是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形式,它起源于计划经济年代,具有内向性和自完整性的特征.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和城市性质等方面都发生深刻变革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正日益呈现出多方面的弊端,.如:占地规模过大,城市交通受阻;外围界面封闭,街道活力丧失;追求自我完善,公共设施低效;建设模式单一,城市风貌趋同等.这些弊端的实质,在于小区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割裂,是对城市性的背离.这些问题显示了居住小区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尤其不适用于城市内部住区.
论文系统总结了人居环境三个学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设计学)及社会学、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在城市住区规划方面的理论进展,深入探析了居住小区模式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街区--宽马路"城市格局的对应性,从城市道路结构及功能、小区规模、公建性质、配套设施建设方式、住宅类型、城市基层管理等方面归纳和提炼出多层次的策略,对居住小区模式存在的问题逐一加以破解.结合对北京城市建设及相关住区规划实例的调查,提出应对现有的住区规划设计从思想到方法上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新的住区规划设计应以城市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为先导的设计原则,住区与城市之间形成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在城市规划层面,提出住区占地规模应适应合理的道路结构和路网密度,根据对有关城市道路交通规范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城市建设经验,认为城市内部住区地块边长应在60~250米之间;在住区规划层面,认为应放弃将住宅与各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捆绑"式布局的方式,而应区分公建的性质,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在住区管理上,可从整体封闭改变为在基层封闭,将封闭区限制在一幢或几幢楼宇组成的群体之间
;对于新的模式中出现的东西向住宅问题,从住宅性质和居住主体的多样性等方面提出了居住类型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在城市设计层面,论述了住区界面形态和功能与相邻道路性质的关联性,提出应采用住区界面--道路断面一体化的设计方式.建立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丛"居住小区"转变为"居住街区"的城市内部住区规划设计模式.
新的模式不仅具有规模合理、功能复金和界面开放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对城市空间结构、用地模式和交通体系的综合考虑.这种模式协调了住区与城市、居住与生活的关系.在控制规模的前提下,它既可"纯居",也可混合布局.居住街区模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城市建成区及新城建设,对于城市边缘和郊区住区,也具有参考价值.这种新的规划模式有益于住区自身及城市的发展,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城市风貌.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anxjz200903018.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