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姓的称谓及其沿革

“黎民”: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

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

为“黎民”。 如《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

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黎氓”:《北齐书·颜之推传》:“何黎氓之匪昔,徙山川之犹曩。”  “黎苗”:《后汉书·邓皇后纪·毅上安帝书》“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捐膳解骖,以瞻

黎苗。”  “黎甿”:唐钱起《钱考功集 ·入送李评事题漳州使幕》:“幕下由来贵无事,伫闻谈笑

静黎甿。”  “黎烝”: 《史记·司马相如· 封禅书》:“正阳显见,觉寤黎烝。”  “黎首”:《千字文》:“爱育黎首,臣服戎羌。”  “黎庶”:《韩诗外传》:“黎庶欢乐,衍盈方外。”  “黎元”:《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杜

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哦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氓”:“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

呼。《诗·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氓隶”: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庶”:《左传· 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  “庶民”:《诗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 弗信。”  “庶人”:《教战守策》:“庶人之在官者,教以 行阵之节。”  “民”:《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  “草民”、“生民”:《孟子·公孙丑》:“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  “平民”、“小民”: 《教战守策》:“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劳而未尝有病。”  “人民”:《周礼·地官》:“掌建邦之土地,与其人民之数。”  “民众”:《公羊传》:“赵穿缘民众不悦,起弑灵王。”  “生灵“:《梁书·张缵传》:“拯生灵于宇内。”  “苍生”:《晋书·王衍传》:“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者。”  “平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怎麽步步行凶,打死这无故平人。”  “平头百姓”:《范进中举》“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野人”: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穷人,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

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孟子·滕文公》:“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小人”:《书· 无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 此外还有布衣、黔首

等。25.又以“丁口”称代百姓。《促织》:“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百姓大多没有官职,

因而又称“白身”。高适《送 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白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

“黎民”: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

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

为“黎民”。 如《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

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黎氓”:《北齐书·颜之推传》:“何黎氓之匪昔,徙山川之犹曩。”  “黎苗”:《后汉书·邓皇后纪·毅上安帝书》“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捐膳解骖,以瞻

黎苗。”  “黎甿”:唐钱起《钱考功集 ·入送李评事题漳州使幕》:“幕下由来贵无事,伫闻谈笑

静黎甿。”  “黎烝”: 《史记·司马相如· 封禅书》:“正阳显见,觉寤黎烝。”  “黎首”:《千字文》:“爱育黎首,臣服戎羌。”  “黎庶”:《韩诗外传》:“黎庶欢乐,衍盈方外。”  “黎元”:《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杜

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哦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氓”:“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

呼。《诗·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氓隶”: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庶”:《左传· 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  “庶民”:《诗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 弗信。”  “庶人”:《教战守策》:“庶人之在官者,教以 行阵之节。”  “民”:《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  “草民”、“生民”:《孟子·公孙丑》:“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  “平民”、“小民”: 《教战守策》:“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劳而未尝有病。”  “人民”:《周礼·地官》:“掌建邦之土地,与其人民之数。”  “民众”:《公羊传》:“赵穿缘民众不悦,起弑灵王。”  “生灵“:《梁书·张缵传》:“拯生灵于宇内。”  “苍生”:《晋书·王衍传》:“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者。”  “平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怎麽步步行凶,打死这无故平人。”  “平头百姓”:《范进中举》“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野人”: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穷人,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

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孟子·滕文公》:“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小人”:《书· 无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 此外还有布衣、黔首

等。25.又以“丁口”称代百姓。《促织》:“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百姓大多没有官职,

因而又称“白身”。高适《送 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白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


相关文章

  • 2015导游证考纲
  • 北京地区2015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 考试大纲 2015年北京市导游员资格考试,普通话为笔试机考,外语类为笔试机考和口试机考两部分.上机考试含导游理论知识和导游服务能力两项内容.口试含景点讲解与听力.表达能力两项内容. 一.考试目的 (一)导 ...查看


  • 2016北京导游考试大纲
  • 2016北京导游考试 科目1-科目5 大纲 科目一:<政策与法律法规>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党和国家的基本国策.根本制度.根本任务.重大方针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办法等的了解. ...查看


  •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沿革
  • 军事历史 1997年第3期 这年春天, 张国焘的所谓"创造川康根据地"南下计划完全落空.红四方面军在天全.芦山.雅安地区,受到国民党军和四川军阀重兵围攻,部队损失严重.南下时的8万人,减员过半.部队被迫撤向道孚.甘孜.炉 ...查看


  • 古代百姓对帝王的称谓都有哪些?
  • 在我国古代,诸侯臣子.平民百姓对帝王君主的称谓有很多种.今天笔者特地与各位看官一起盘点一下,并按使用频次多少为序描述一番. 皇上 皇上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是臣下对皇帝的称呼.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诗作<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中写 ...查看


  • 从岳麓简"秦更名令"看秦统一对人名的影响
  • 作者:孙兆华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04期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39(2016)02-0060-04 在秦完成统一的历史大潮下,人名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色彩.以里耶秦简.岳麓 ...查看


  • 西辽河流域的古代都市_辽上京临潢府_上_王禹浪
  • 第33卷第7期2012年7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Vol.33No.7Jul.2012 [1004-5856(2012)07-0001-15文章编号] 辽河流域文明之四 西辽河流域的古代都市 -- ...查看


  • 语言与社会
  • 中国古今夫妻间的称呼的变化 11124145 刘艳军 摘要:研究夫妻间的称呼的变化,除了从中了解反映时代变迁状况的信息和了解其中反映出的古今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和夫妻关系的变化等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语言如何反映出社会的变化. Abstr ...查看


  • 2017年北京市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 2017年(北京)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注:由于前四条全国都是一致, 北京考生可直接拉到第五条查看北京市的考试要求. 一.考试性质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合格导游人才的全国统一的准入类 ...查看


  • 别有洞天话悬窑
  • "景象繁荣,国泰民安."这是人们对甘肃景泰县的美好赞誉. 因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的景泰在秦汉时就是中原内陆的边陲之地,之后长时间成为抵御游牧民族的前沿防线.沟通东西文明的重要通道.由此产生边塞气质及多元文化,形成独特的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