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宜时可终年繁殖。在我国1年发生1~7代,年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因地而异。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土缝、杂草丛、屋檐下或其它隐蔽处,夜晚活动、取食、交配和产卵。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光性。多数地老虎成虫羽化后需要取食补充营养,对糖、蜜、发酵物、萎蔫的杨树枝把等具有明显的趋化性。卵散产,产卵场所因不同季节或地貌而异。初孵幼虫有吞噬卵壳的习性。幼虫具假死性,受惊或被触动立即卷缩呈“C”型。1~2龄幼虫对光不敏感,栖息在表土、寄主的叶背或心叶里,昼夜活动;3龄后发生变化,4~6龄表现出明显的负趋光性,白天潜入土中,晚上出来活动取食。幼虫对泡桐叶或花有一定的趋性。在饥饿时间稍长或种群密度过大时,常出现自相残杀现象。幼虫老熟后,常迁移到田埂、田边、杂草根际等干燥的地方,入土6~10cm筑土室化蛹。蛹有一定的耐淹能力。
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宜时可终年繁殖。在我国1年发生1~7代,年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因地而异。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土缝、杂草丛、屋檐下或其它隐蔽处,夜晚活动、取食、交配和产卵。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光性。多数地老虎成虫羽化后需要取食补充营养,对糖、蜜、发酵物、萎蔫的杨树枝把等具有明显的趋化性。卵散产,产卵场所因不同季节或地貌而异。初孵幼虫有吞噬卵壳的习性。幼虫具假死性,受惊或被触动立即卷缩呈“C”型。1~2龄幼虫对光不敏感,栖息在表土、寄主的叶背或心叶里,昼夜活动;3龄后发生变化,4~6龄表现出明显的负趋光性,白天潜入土中,晚上出来活动取食。幼虫对泡桐叶或花有一定的趋性。在饥饿时间稍长或种群密度过大时,常出现自相残杀现象。幼虫老熟后,常迁移到田埂、田边、杂草根际等干燥的地方,入土6~10cm筑土室化蛹。蛹有一定的耐淹能力。